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成語詞典/成語典故/1" 修訂間的差異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5 次修訂)
行 1: 行 1:
成语故事大全(摘录)
+
1、歷史故事:
  
1、[[愛屋及烏]]
+
[[捨本逐末]] [[紙上談兵]] [[三顧茅廬]] [[唇亡齒寒]] [[畫龍點睛]] [[毛遂自薦]] [[螳螂捕蟬]]
這個典故出自《尚書大傳.大戰》。殷商末代的紂王是個殘忍無道的昏君。當時的西部諸侯之頭領姬昌,因反對紂王被囚禁。出獄後,姬昌回到周的都城岐山,稱周文王,要推翻商朝。他聘請姜尚(姜太公)為軍師,開始擴軍備戰,並遷都豐邑(今陝西省)。不久,周文王去逝,其子姬發繼位,稱周武王。他聯絡幾個諸侯,出兵伐紂。大軍渡過黃河,直逼商朝京城朝歌。商紂王早已失盡人心,朝歌很快被攻克,紂王自殺。紂王雖死,敵人並未完全肅清。周武王召見姜太公,請教如何處置商朝遺留下來的權臣貴族、官宦將士,能否使局面安定下來。姜太公答道:“臣聞之也,愛人者,兼其之鳥;不愛人者,及其胥餘。“就是說,如果喜愛那個人,就連他屋頂上的烏鴉也喜歡;如果不愛那個人,就連他住處的牆壁也討厭。姜太公的主張是要把敵對分子徹底消滅。
 
後來,這個典故常被人們用作描述因為深愛某人,連帶也喜愛他的親屬朋友等人這種現象。
 
  
2、[[安樂窩]]
+
[[破釜沉舟]] [[隔岸觀火]] [[邯鄲學步]] [[捨本逐末]] [[響遏行雲]] [[聞雞起舞]] [[程門立雪]]
這個典故出自《宋史.列傳.道學一.邵雍》。邵雍字堯夫。初到洛陽的時候,住在四面透風的破房子裏。富弼、司馬光和呂公著等各位賢人,被罷官以後也住在洛陽。平時他們很敬重邵雍,經常跟邵雍來往,而且為邵雍買了園田與住宅。到了農時,邵就自己去園田耕種與收割,但收穫下來的糧菜,只够一個人的吃用和換取必備的衣裳。為表示“安貧樂道,不求榮華富貴”,邵雍把自己的住處叫作“安樂窩”。早晨起來,點好香坐著休息,到了傍晚,自己便斟上三、四杯酒喝下,稍微有一點酒意就行了,但從不喝醉。興趣來了,他就吟成詩章,然後又放聲朗誦。每到春天和秋天,邵雍就到洛陽城裡去遊玩。颳風下雨是不出門的。出去的時候,就坐一輛小車,讓一個人拉著,心裡想到哪兒,就到哪兒。官宦人家的人一聽出他的車音,就爭著出門等候迎接。這些人家的小孩子與奴僕,也喜歡他來,互相說:“我們家的先生來了。“他們就不再稱呼邵雍的姓名了。他在這些人家,有時竟一連住上兩宿方肯離去。有一些好多事的人,便在自己家裡仿照邵雍的“安樂窩”,蓋一處房舍,等邵雍來了住,他們把這房子稱作邵雍的“行窩”。
 
現通常用此典故比喻安逸舒適的生活。
 
  
3、[[暗中摸索]]
+
[[入木三分]] [[杏林春滿]] [[手不釋卷]] [[鵬程萬里]]
這個典故源於於唐.劉束的《隋唐佳話》。唐朝時,大臣許敬宗為人非常自傲輕慢,凡屬他見過的客人,儘管經人介紹,也常常忘記很快,如果再見面如同生人一樣。有的人就譏諷他記性太差了。許敬宗則回答說:“像你這樣的人,我當然很難記住。但是假如碰到像南朝的何遜、劉季綽、沈約、謝兆等著名學者,我即使在黑暗中摸索,也能辨認出來。“
 
現通常用此典故比喻沒有師傅或門徑,獨自探索知識或科技的掌握與創造。
 
  
4、[[按圖索驥]]
+
2、寓言故事:
這個典故載於《漢書.梅福傳》。在春秋時代秦國,有個相馬專家叫伯樂,原名孫陽。他善於識千里馬並寫了一本《相馬經》。伯樂的兒子死讀《相馬經》,按照書中所說的馬的樣子去尋找騏驥良馬。有一天,在看見一隻大蟾蜍,他便高興地對伯樂說:“爸爸,這是一匹良馬,眼睛和額頭跟你書上描述的差不多,就是蹄子不大一樣。“伯樂知其子之愚,轉怒為笑地說:”此馬好跳,不堪禦也(無法駕馭)。“
 
這個典故比喻做事情拘泥教條,不能理論結合實際。
 
  
5、[[鼇戴]]
+
[[坐井觀天]] [[亡羊補牢]] [[掩耳盜鈴]] [[畫蛇添足]] [[買櫝還珠]] [[葉公好龍]] [[守株待兔]] [[揠苗助長]] [[南轅北轍]]
這個典故出自《列子.湯問》。渤海的東面,不知幾億萬裏,有一大壑,其實是無底之穀,把它叫作歸墟。八方及中央的水、天河的水,都流入其中,而水無增减。其中有五座山:一座叫岱輿、二叫員嶠、三叫方壺、四叫瀛州、五叫蓬萊。這山高低周圍達三萬裏,其山平頂達九千裏。五山相隔的空間有七萬裏廣遠,這樣相與為鄰居。其山之上看到的都是金玉,山上的鳥都是白色。像珠玉般光彩的樹木叢生,花朵和果實都有滋味,吃了都不老不死。所居住的人都是有道的仙人的後代,一早一晚飛來往去的仙人不可勝數。而五座山的根沒什麼附著,經常隨潮水的波濤上下波動,不能暫時停自動盪。仙聖認為五山動盪不安是患害,告訴了天帝,天帝擔心五山隨波流往西極,仙人們失掉居所。於是命令人面鳥身的禺强神,讓海中的十五只大鱉抬頭背負大山,一再輪換,六萬年一替換,五座大山才停息不動。
 
後遂以“鼇戴”比喻負荷重任,或以表示感恩戴德。
 
  
6、[[阿嬌失寵]]
+
3、神話故事:
這個典故出自《昭明文選》卷十六《賦.長門賦》。漢武帝劉徹的妻子陳阿嬌非常得寵,被立為皇后。但後來陳皇后一直未生下獨生子,她又嫉妒別的宮妃得寵,便暗中搞媚術和“巫盎”(用巫術詛咒的辦法)害人所以被漢武帝廢棄,逼令住在長門宮中。她悲苦愁悶,想恢復過去皇后的地位。聽說蜀郡成都人司馬相如,是妙筆生花的大作家,就奉獻一百斤黃金給司馬相如和他妻子卓文君,請他們買酒喝。托司馬相如為她寫一篇能解脫苦悶生活的文章。司馬相如就寫成了《長門賦》,呈獻給漢武帝,勸導他不記舊怨,重新和好。由此,陳皇后又得到漢武帝的寵愛。
 
現通常用此典故比喻有美無人賞、有才無人用的冷落境遇。
 
  
7、[[安步當車]]
+
[[精衛填海]] [[夸父追日]] [[八仙過海]] [[女媧補天]] [[愚公移山]]
這個典故原載《戰國策.齊策》。戰國時,齊國有個叫顏蜀的人,很有才能,不願做官,寧願隱居在家。有一天,齊宣王召見他並用十分傲慢的口氣說:“蜀,過來!。“蜀站立不動,也叫道:”王,過來,“齊宣王大怒,高聲喝道:”到底是國君高貴還是文士高貴?“蜀笑道:”當然是文士高貴,國君有什麼高貴的。“顏蜀講了一個例子:”從前秦國攻打齊國,路經魯國,為了保護名士柳下季的墳墓,秦國號令全軍:誰要毀壞墳墓五十步以內的草木,立即處死。進入宋國時又下令:誰要殺了齊王,封他為萬戶侯,賞金千鎰。可見,一個活著的國王還不抵一個死去名士之墓。“齊宣王無話可話,表示十分欽佩,接著便改換笑臉請顏蜀收他為弟子,勸顏蜀住到宮裏,每餐都有肉吃,出門有車坐,榮華富貴享受不盡。顏蜀回答道:“我不要榮華富貴,寧願\'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淨貞正以自娛\'!“意思是說:吃不起肉,可以晚一些吃飯,肚子餓了,飯自然就香;步行只要走得安穩,就好比坐車;只要不犯罪,清白正直就是高貴,不當官,可以自在自樂。
 
這個典故舊時表示文人安於貧苦生活費的清高思想。現在只用其字面意義,形容不乘車而從容步行的樂趣。
 
  
8、[[安然無恙]]
+
4、含比喻的詞:
這個典故源於《國策.齊策》。戰國時,齊王派使臣出訪趙國。趙威後接見了這位使臣,一見面,趙威後便問:“今年你們齊國年成好嗎?老百姓好嗎?齊王好嗎?“齊國的使臣一聽心裡很不高興,就對趙威後說:”我是奉齊王之命來貴國的,現在你先我年成,再問百姓,最後才問到國君,這不是先賤後貴,貴賤倒置嗎?“趙威後聽了連連搖頭:”不!如果沒有好年成,老百姓就過不上好日子,如果沒有老百姓,哪裡還有什麼國君?我不這樣問你,難道讓我舍本問末,本末倒置嗎?“
 
現通常用此典故,形容很平安,沒有受到什麼損害。
 
  
9、[[安如泰山]]
+
[[心如刀絞]] [[如花似玉]] [[守口如瓶]] [[暴跳如雷]] [[骨瘦如柴]] [[淚如雨下]] [[面如土色]]
這個典故見於《文選.枚乘<上書諫吳王>》。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分封了一些同姓諸侯王。其目的是想以血緣關係作為政治支柱,加强西漢王朝的統治。但結果適得其反,諸侯擁有地盤,又有徵收賦稅、鑄造錢幣和任免相、太傅等以下官吏的權力,加之有的恃親驕橫、貪得無厭,野心膨脹,對中央政權形成了嚴重威脅。在分封的諸侯王中,劉邦的侄子劉濞被封為吳王。他“招天下亡命”,冶銅鑄錢,占城五十多處。並宣佈吳國不收農民的賦稅,引誘西漢政府直轄區的農民到吳國謀生,在勢力與野心越來越大的情况下,劉濞準備謀反。這時吳王手下的一個郎中(官名)枚乘上書勸阻。書中說:“你(想謀反)的想法是很危險的,難於實現。但如果改變想法則易於反掌,安如泰山。但吳王劉濞不聽枚乘的勸千。枚乘便投奔了梁孝王。
 
現一般用此典故比喻事物的穩固、牢靠,不可動搖。
 
  
10、[[按兵不動]]
+
[[多如牛毛]] [[膽小如鼠]] [[健步如飛]] [[力大如牛]] [[水準如鏡]] [[心急如焚]] [[如魚得水]]
這個典故見於《呂氏春秋.召類》。春秋時候,晉國的趙簡子準備進攻衛國,令部下史默去衛國探聽情况,規定一個月之內必須回來。但是一直過了六個月他才返回來。趙簡子問史默:“你去衛國,怎麼用了這麼長的時間?“史默回答:”想得到利益,卻會召來禍害,你還沒有觀察出來嗎?現在衛國有蘧伯玉做相國,史鰍輔佐,孔子也在那裡做客,子貢又在國君的面前謀劃大事,國君很能聽取他們的意見,可見衛國國君的助手多是很有才能的人。“趙簡之一聽這話,就打消了進攻衛國的念頭,命令部隊原地待命。
 
現一般用此典故說明在軍事上由於某種原因,而不採取進攻或抵抗的行動。也用來比喻對眼前事物抱著觀望的態度,而拿不出辦法來。
 
  
11、[[暗渡陳倉]]
+
[[如虎添翼]] [[如雷貫耳]] [[如饑似渴]]
這個典故載於《史記.高祖本紀》。秦朝剛被推翻的時候,項羽負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而封劉邦為漢王,統轄巴、蜀和漢中。劉邦也有獨霸天下之心,很不服氣。他發現手下有一比特才華出眾的軍事家,就是韓信。劉邦拜韓信為大將,策劃奪取天下。劉邦去漢中途中燒毀棧道,表示無意東還謀取天下,使項羽放心。然後採用韓信的計策,派出幾百名阿兵哥去修復棧道。項羽手下大將章邯鎮守關中西部,聽到消息笑道:“這麼大工程只派幾百名阿兵哥,哪年才能修完?“章邯對劉邦、韓信這一行動,根本沒引起重視。韓信表面上裝作要從棧道東進,實際上卻和劉邦率主力部隊從小路暗襲陳倉(今陝西省寶雞縣東)。當章邯接到急報時,劉邦大軍已攻入關中。章邯被逼自殺。關中地區一下子被劉邦佔領了。
 
這一典故常被人們用來比喻利用假像以給別人造成錯覺,而暗中採取另一些措施來達到目的計策。
 
  
12、[[八鬥才]]
+
5、一三近義詞:
本典故源自宋無名氏《釋常談.八鬥之才》。謝靈運以鬥量才。他說:“普天下的才學放在一處,總共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的字,又稱陳思王)一人就獨佔八鬥才華;我占一鬥;餘下的由天下人共分了。“
 
後來人們用“才高八斗”、“八鬥陳思”、“多才子建”等比喻高才,有才學的人;用“一鬥才”、“才無一鬥”等指才能平庸者。
 
  
13、[[白龍魚眼]]
+
[[忍氣吞聲]] [[嘔心瀝血]] [[依山傍水]] [[翻山越嶺]] [[爭奇鬥豔]] [[丟三落四]] [[凡夫俗子]]
這個典故出自《說苑.正諫》。吳王想要和百姓們飲酒,伍子胥勸諫說:“不可以,昔日白龍下清泠深淵,化為魚,被打漁人豫且射中了眼睛。白龍就此事上告到天帝,天帝說\'那個時候你在什麼地方,是什麼樣子?\'白龍回答說:\'到了清泠深淵,化為魚形。\'天帝說:\'魚本來就是人類該射的,如果是這樣的話,豫且是沒有罪的。\'囙此說,白龍是天帝的珍貴畜牲;豫且宋國的賤臣。白龍如果不化裝成魚形,豫且也不會射他。今吳王你捨棄萬乘之皇位,而與布衣平民們一起喝酒。我害怕你有豫且的串禍。“吳王於是停止了與平民喝酒這件事。
 
此典故借喻當政者化裝出行。
 
  
14、[[白首為郎]]
+
[[捕風捉影]] [[落井下石]] [[歡天喜地]] [[震天動地]] [[冰天雪地]] [[頂天立地]] [[翻天覆地]]
這個典故出自《漢武紀事》。漢武帝曾經乘輦到郎署,看見一老翁,須鬢皓白,衣服不整。武帝問他說:“你何時當郎官,這麼老!“回答說:”我姓顏名字叫駟,是江都人,在漢文帝時作郎官。“武帝問:”為什麼這麼老沒有得到重用呢?“回答說:”文帝好文,而我好武;景帝好老,而我還年輕;陛下好少,而我已老。所以三代遭遇不好,所以老在郎署。“武帝被他感動,提拔他為會稽都尉。
 
後用“白首為郎”比喻遭遇不好,人才長久被埋沒
 
  
15、[[白駒過隙]]
+
[[化險為夷]] [[化敵為友]]
這個典故出自《宋史.石守信傳》。宋太祖趙匡胤重文輕武。他即位後想方設法解除重要將帥的兵權。一天,趙匡胤請一些武將喝酒,喝到一半時,他對眾人說:“假若不是依靠你們的擁護和支持,我不會到今天這個地步。但是皇帝也太難了,還不如當一個節度使省心。“大將石守信趕忙問:”現天下已平定,誰也沒有私心雜念了,你還有何憂慮呢?“宋太祖說:”你們雖無私心雜念,可是你們的部下貪圖享樂。如果也為你們黃袍回身,你們不也會自成一統嗎?“石守信等將領一聽此言,立該明白皇上的弦外之音,自己不能在朝廷再呆下去了。便紛紛跪地請求皇帝指出一條生路,趙匡胤說:“人生在世,就好比少壯的馬在細小的縫隙前飛快地越過一樣。你們不如多攢些錢財,去過舒適的生活,這樣君臣相安無掛,不是很好的事嗎?“石守信等將領見宋太祖驅武用文的决心已定,為了活命保存生路,只好交出了兵權。
 
現一般用此典故比喻時間過得很快。
 
  
16、[[白面書生]]
+
6、二四近義詞:
這個典故出自《宋書.沈慶之傳》。西元450年,南朝宋文帝劉義隆想要舉兵北伐,太子步兵校尉沈慶之便勸諫文帝,認為不可輕舉妄動。可是宋文帝不但沒有採納,反而叫丹陽尹徐湛之和吏部尚書江湛等文官向沈慶之亂出難題狡辯。沈慶之當場氣憤地說:“皇上準備出兵北伐,而與白面書生之輩謀劃此舉,事情怎麼能辦好呢?“宋文帝由於沒有聽勸沈慶之的正確意見,終於導致北伐失敗。
 
現一般用此典故諷刺那些只有書本知識,而社會閱歷不多的人。
 
  
17、[[白往黑歸]]
+
[[煙消雲散]] [[風平浪靜]] [[天長地久]] [[狼吞虎嚥]] [[左顧右盼]] [[能說會道]] [[自言自語]]
這個典故出自《韓非子.說林下》。楊布養了一隻狗,只認識楊布衣服的顏色,而不認識楊布本人。有一次楊布穿白衣服外出。天下雨,脫下白色衣服,穿黑色衣服返回。他的狗不認識而大叫。楊布很生氣,要打狗,楊布的哥哥楊朱說:“你不要打,你也是這樣,假若你是狗,主人穿白衣處出,穿黑衣返回,你能不奇怪嗎?“
 
後以“白往黑歸”比喻只看表面現象,不注意本質,或喻為前後不一致。
 
  
18、[[白衣送酒]]
+
7、一三反義詞:
典故見《續晋陽秋》、《宋書.陶潜傳》。東晉詩人陶淵明極好飲酒,因家貧常不能盡興。一次重陽節,雖籬下菊盛,卻無酒助興。正悵惘間,忽聞江洲刺史王弘遺白業人載酒來,即在花前暢飲至大醉。後人以“白衣送酒”喻所求之物不期而至。李郢《重陽日》詩有“愁裏又聞清笛怨,望中難見白衣來”句。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詩有“强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句。
 
  
19、[[白眼]]
+
[[前赴後繼]] [[前呼後擁]] [[東倒西歪]] [[上行下效]] [[少見多怪]] [[天翻地覆]]
這個典故見於《晋書.阮籍列傳》。晋朝才子阮籍聰明好學,博覽群書,尤其喜歡《老子》、《莊子》。他生性放蕩不羈,不遵守禮儀法規,與人相處,凡是情投意合的,以青(指眼珠)相迎;對講究禮儀法規的,就投以白眼(眼白部分)
 
現通常用此典故比喻對人輕視、反感。
 
  
20、[[白雲親舍]]
+
[[左鄰右舍]] [[大材小用]] [[小題大作]]
這個典故載於《新唐書.狄仁傑傳》。唐朝高宗和武則天時代的一比特名臣,名叫狄仁傑,曾官居大理臣、河南巡撫、宰相。狄仁傑年輕時在並州(山西省太原市西)都督府任法曹參軍(司法部門的官員)那時,他的父母在河南(河南省孟縣)居住。一天,狄仁傑登太行山,向河南方向看雲,那邊有一片白雲在天空中飄浮著。他指著白雲對左右同行的人說:“吾親舍其下。“就是說,我的雙親住在那片白雲下麵。
 
現在用這一典故作為懷念父母親人的詞語。
 
  
21、[[百發百中]]
+
8、二四反義詞:
這個典故出自《史記.周本紀》。春秋時楚國有個叫養由基的人,善於射箭。距離柳葉百步之外而射,百發百中。左右圍觀的幾千人,都說他善於射箭。有一個男子站在他旁邊說:“好!我可以教導你怎樣來射!“養由基很生氣,放開弓握著劍,說”你怎麼能教我射箭?“男子回答:”不是我教你射箭法式。距離柳葉百步而射,百發百中,不趁著恰好時休止,一會兒氣衰力倦,持弓不穩有擺動,箭易射偏了。如果有一發射不著,以前百發百中的聲譽就全拋弃,前功盡棄。“
 
後以“百發百中”比喻善於謀事。
 
  
22、[[百聞不如一見]]
+
[[驚天動地]] [[頂天立地]] [[起死回生]] [[凶多吉少]] [[川流不息]] [[七上八下]] [[開天闢地]]
這個典故見於《漢書.趙充國傳》。西漢漢宣帝劉詢時期,羌族人入侵漢朝的邊境,燒殺掠奪。漢宣帝召集文武百官商議對策,詢問誰願帶兵前去殺敵。這時在邊疆和羌人打過幾十年交道七十多歲的老將趙充國自告奮勇請求前去。宣帝問:“此去討伐,需要多少兵馬?“趙充國回答:”帶兵打仗這回事,不能憑空猜想,\'百聞不如一見\'。我想親自到邊境觀察一下,把那裡的作戰地圖先畫出來,再確定攻守計畫。“宣帝同意了,後來,趙充國根據偵察情况,制訂出一整套屯兵守邊、分化瓦解羌人的策略,並確定了作戰計畫,上報朝廷。不久,漢宣帝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略,安定了西北邊境。
 
現一般用此典故說明人們對於客觀事物的認識,即使聽人說了一百次,也不如親自去看一次來理解的深刻。
 
  
23、[[包藏禍心]]
+
[[三長兩短]] [[歡天喜地]] [[震天動地]] [[冰天雪地]] [[頂天立地]] [[翻天覆地]] [[化敵為友]] [[化險為夷]]
這個典故出自《左傳.昭公元年》。春秋時期,楚國的令尹(官職名)公子圍同伍舉去鄭國訪問,同時還要迎娶鄭國貴族豐氏的女兒做夫人。鄭國人很清楚楚國派他來沒啥好意,便讓他們住在京城外。訪問儀式舉行之後,公子圍想要帶兵進城迎娶新娘。鄭國的令尹子子產不放心,派子羽前去對他說:“鄭國的京城太小,容納不下你們一塊來的人,就在城外選個地方舉行婚禮得了。“公子圍一聽不太高興,說:”你們這樣做,不僅不尊重鄭國和楚國的友好關係,並且也是對我最大的委屈,鄭國還是應當重新考慮這個決定。“子羽聽了這話,只得直率地說:”鄭國把女子嫁到楚國,主要是想依靠楚國安定我們的家園。但眼下你卻要帶兵進入鄭國京場迎娶新娘,莫不是包藏著害人的心思,打鄭國的主意嗎?“伍舉從子羽的話裏分析出鄭國已有了戒備,就請求對方允許我們解除武裝進城,鄭國這才同意了。於是公子圍把豐氏的女兒從城裡迎娶了出來。
 
現通常用此典故來說明那些雖外表和善可親,但內心卻隱藏著害人心思的人。
 
  
24、[[抱薪救火]]
+
9、描寫團結的:
這個典故見於《史記.魏世家》。魏國的安厘王就任後,並沒有扭轉秦國一直侵略魏國的局面。他上任的第一年,秦國就奪去了魏的兩個城鎮。隔了一年,又奪去了三個城鎮,並把軍隊進攻到國都大樑(今河南開封市)的城下,韓國派兵來救,也被秦軍打得落花流水。魏國只得割地求和,秦國才算了結。但此後幾年,秦國侵城占地的胃口越來越大,魏國的軍隊即使聯合諸侯國的軍隊也打不過秦國。在這種情況下,魏國的一比特將領段幹子建議魏王把南陽割讓給秦國,請求罷兵求和,安厘王害怕秦繼續進攻,以為割地求和就可太平無危,就照他的意見辦了。蘇代(蘇秦的弟弟)聽說這件事後,就對安厘王說:“像你這樣光割讓土地來滿足秦國的欲望,就好比抱著柴草去救火,柴草一天燒不完,火是一天撲不滅的。“
 
現一般用此典故來比喻人想消灾免禍,但由於所用方法不適當,反而促使災禍更大、更危險了。
 
  
25、[[抱柱]]
+
[[眾志成城]] [[萬眾一心]] [[齊心協力]] [[同心同德]] [[同心協力]] [[團結一致]]
這個典故見於《戰國策.燕策一》。武安君蘇秦從齊國來到燕國,可是燕王卻不接待他了。蘇秦便對燕王說:“我本來是東周的一個粗人,起初和你見面的時候,並沒有為你立過一點功勞,但你竟然到郊外去迎接我,在朝廷上宣揚我的名聲。今天我為你到齊國做使者,把所占的十座城池要了回來,使處於危亡境地的燕國脫離了險惡。但你卻不聽勸我的話了,這一定是有人在你面前說我的壞話了,如果我誠實守信就像尾生,廉潔耿直就像伯夷,孝敬父母就像曾參,這三比特都是德行高尚的人,以此來侍奉你,行嗎?“燕王回答:”行。“蘇秦說:”有他們那樣的德行,我也就不會侍奉你了。你想想,孝敬父母就像曾參那樣,一個晚上也不離開父母而睡在外面,你如何派他去齊國辦事呢?廉潔耿直就像伯夷那樣,不聽人家施捨給的飯食,玷污周武王的恩義而不給人家做臣子,最終餓死在首陽山上,廉潔耿直到這個地步,怎麼肯步行幾千裏來衰弱的燕國侍奉你這個處境危險的國君呢?誠實守信就像尾生,跟一個靚女在橋下約會,靚女不來,他就抱著橋柱一直等下,水漲了也一動不動,最後被淹死了。誠實守信到這副模樣,他如何肯為燕國和秦國到齊國揚威,立下大功呢?“燕王聽了他的這一番開導,又對他熱情相待了。
 
現通常用此典故比喻堅守信約。
 
  
26、[[班荊道故]]
+
10、形容有把握:
這個典故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春秋時代,楚國大夫伍舉和蔡國大夫聲子是好朋友,而且是世交。伍舉的岳父申公犯了罪,偷偷地逃跑了。有人說:申公畏罪潜逃,是其女婿伍舉送他走的。伍舉聽說後,很害怕,囙此躲避到鄰近的鄭國去,還準備從鄭國逃到晉國去。在鄭國都城外,伍舉恰好遇上途經鄭國的好友聲子。好友相遇,异常高興,由於郊外,兩人便鋪荊樹條在地上當墊子,坐在上面一邊吃一邊談起過去的事情。後來聲子和楚國的令尹談起伍舉蒙受的不白之冤,為伍舉恢復了名譽和爵位。
 
現在用這個典故比喻老朋友重逢,不拘客套和禮節而暢敘舊情。
 
  
27、[[班門弄斧]]
+
[[胸有成竹]] [[十拿九穩]] [[穩操勝券]]  
這個典故見於《蓬軒別記》。魯班,又名公輸般,春秋時代魯國人。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能工巧匠,他的斧頭可以巧奪天工的製造出各種精緻美妙的器具,木匠行裡一向尊他為祖師爺。明朝進士梅之渙憑弔採石磯(今安徽當塗縣)帝李白墳墓時,看見墓前能寫字的地方,都被前代詩人留下並不優美的詩句辭賦,實在是有點不自量力,他便揮筆題了一首詩:“採石江邊一捧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的去的寫兩行,魯班門前弄大斧。“
 
現一般用此典故諷刺那些在行家裏手面前賣弄本領的人,有時也用來形容自己謙虛。
 
  
28、[[班香宋豔]]
+
11、形容人有學問:
戰國楚宋玉和東漢班固都是中國古代有名的辭賦家,後人以此稱譽班固、宋玉的作品文辭美妙,風格清麗。清孫尚任《桃花扇》中有“蚤歲清詞,吐出班香宋豔”句
 
  
29、[[半部論語]]
+
[[無所不曉]] [[才高八斗]] [[博學多才]] [[學富五車]] [[滿腹經綸]]
這個典故出自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地集.論語》。杜甫詩中說:“小兒學問止《論語》,大兒結束隨商旅。“認為《論語》是兒童的書。趙普當宰相,人們議論趙普是山東人,所讀的書只不過《論語》罷了,這也是依了杜甫的話。宋太宗曾向趙普問起這件事,趙普一點也不隱諱,回答說:“我平生所知道的,確實不超出《論語》的內容,以前我用半部《論語》輔助太祖定天下,今後還想用半部《論語》輔助陛下定太平。我作宰相應無愧於所學的《論語》,《論語》所言是天下至高無上的言論。
 
原文意為誇大《論語》的效用,後或以“半部論語”諷刺人學識淺薄。
 
  
30、[[半途而廢]]
+
12、含人體器官的:
這個典故出自《後漢書.列子傳》。東漢時,一個叫樂羊子的讀書人。他的妻子聰明賢慧。有一天,樂羊子在道上撿到一塊金子帶回到家中,其妻看見後說:“撿到別人的東西而帶回到自己的家中,這是一種很不光彩的行為。“樂羊子一聽頓時很羞愧,便把撿到的那塊金子放回到原處。不久樂羊子離家去遠方求學,但是只過了一年他的就回來了,妻子問他為何這麼快就回來了。樂羊子回答:“走後我很想念你,囙此就回來看看。“妻子聽完,拿了一把剪刀把他帶到織布機前說:”你瞧,這布的原料的蠶繭,然後用織布機一絲絲把它編織出來,經過很長時間才能織出成寸、成尺、成丈的娟布。假如現在用剪刀一下子把它剪斷了,就白白浪費了很多時間,娟布也織不出來了。你在外邊求學也是這樣,要持之以恒地用功攻讀,假如半路就停下來不走了,那不是和用剪刀剪斷絲線一樣,前功盡棄嗎?“樂羊子一聽頓受啟發和鼓舞,馬上告別妻子又出外繼續求學,一去就是七年。為鼓勵他求學上進,在此期間,其妻還省吃儉用資助樂羊子。
 
現通常用這典故比喻做事情沒有完成就終止了。
 
  
31、[[半面之交]]
+
[[瞭若指掌]] [[胸有成竹]] [[沒齒不忘]] [[肝膽相照]] [[肝腸寸斷]] [[狼心狗肺]]
這個典故源於《後漢書.應奉傳》。東漢時,有個叫應奉的人,是有名的學問家。他小時聰明過人,記憶力極强,讀過的書、見過的人,經歷過的事情,都能牢牢記住。應奉在郡裏擔任官職的時候,曾去過四十多個縣,記錄了上百數千個囚犯的情况。後來郡太守詢問這些人的情况,他都能對答如流,甚至說出這些囚犯的姓名及定罪的輕重,這使太守等人很驚訝。有一回,應奉去拜訪彭城長官袁賀,袁賀不在家,應奉正要轉身回去,袁賀家的車匠突然推開大門,從門縫露出半張面孔看了應奉一眼,而後又關上了大門,二十年過去後,一天應奉出門在路上偶然見到這個車匠,立刻認出他來,並同他打招呼,這個車匠很吃驚,經過交談他才明白,原來以前和應奉見過半面。車匠不由驚歎地說:“應奉的記憶力真了不起啊!“
 
現通常用此典故來說明只見過一面的人。
 
  
32、[[抱佛腳]]
+
[[白髮蒼蒼]] [[怒髮衝冠]] [[鬚髮皆白]] [[千鈞一髮]] [[目瞪口呆]] [[擠眉弄眼]]
這個典故見唐朝詩人孟郊《讀經》詩:“垂老抱佛腳,教妻讀《黃庭》。“宋.張世南《遊宦紀聞》中說:”雲南南面的一個國家,舉國上下都崇尚佛教,有犯罪异地處死刑的人,趕往寺中,抱佛腳悔過,官府便可赦免他所犯的罪。“
 
現在人們常說:閑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用這個典故比喻事先不作任何準備,臨急才倉皇補救。
 
  
33、[[抱瓮灌畦]]
+
[[濃眉大眼]] [[眉飛色舞]] [[目不轉睛]] [[眉來眼去]] [[眉開眼笑]] [[守口如瓶]]
這個典故出自《莊子.天地》。春秋時代,孔子有一個比較有名的弟子,叫子貢,是衛國人,曾當過衛國和魯國的宰相。他走訪過許多國家。有一次,子貢訪問楚國後,又準備去晉國,經過漢陰(漢水南岸)時,看見一位老人在澆灌田地。老人沿一條通到井底的通道走下去,把水瓮裝滿水再抱到田裡去澆灌莊稼。來回走得很費力氣和時間,一瓮水又澆不了多少地。子貢問老人:“您為什麼不用汲水工具來澆灌田地呢?那樣一天能澆一百畦,既快又省力氣。“老人回答:”我堅決抱一守白,不趕時髦。如果改變方法,我的思想也要隨之改變。我純正素白的胸懷也要改變,那就可能走到歧路上去。“
 
古人用這個典故來比喻淳樸的生活,我們用來諷刺那種原始守舊,不思改進的落後思想。
 
  
34、[[暴虎馮河]]
+
[[口若懸河]] [[唇亡齒寒]] [[唇槍舌戰]] [[面如土色]] [[面黃肌瘦]] [[如雷貫耳]]
這個典故見於《論語.述而》。其中的馮讀ping音(憑)。春秋時,孔子的學生子路雖然身強力壯,勇敢無畏,但做事考慮不周,缺少智謀。為此孔夫子不太喜歡這個學生,子路知道後心裡也不太服氣。有一次,子路有意來詢問孔子:“假若你來指揮軍隊,那麼你將需用什麼樣的人呢?“孔子回答:”徒手和老虎搏鬥、徒步過河、死了都不埋怨的人,我是不能用的,因為這種人有勇無謀,拿自己的生命隨便冒險,我所需用的是辦事小心謹慎,善於籌畫並能認真完成任務的人。“
 
現通常用此典故諷刺那些冒險行事,有勇無謀之人。
 
  
35、[[杯弓蛇影]]
+
[[抓耳撓腮]] [[怒目圓睜]] [[尖嘴猴腮]] [[心驚膽戰]] [[心驚膽寒]] [[賞心悅目]]
這個典故出自《晋書.樂廣傳》。樂廣有許多曾經常來往的客人。分別很久沒有見面。樂廣問他為什麼不來家作客,客人回答說:“前一次在您這坐席,承蒙賜酒盛情款待,剛要飲酒時,見到杯中有一隻蛇在遊動,心裡非常厭惡杯中的蛇。我喝下了這杯酒就得了病。“在那個時候河南北地辦理正事的廳堂內牆壁上有一彎裝潢上犀牛角的弓。角弓用漆塗繪成蛇的樣子。樂廣杯中的蛇就是角弓的影子,他們重又在先前的地方放酒杯。對客人說:“酒杯中還有從前你所見到的東西嗎?“回答說:”所見到的和從前一樣。“樂廣於是告訴他其中的原因。客人一下子就想通了。積久難愈的病一下子好了。
 
這個典故比喻疑神疑鬼。
 
  
36、[[杯羹之讓]]
+
[[提心吊膽]] [[撕心裂肺]]
本典故源自《史記.項羽本紀》。故事發生在楚漢相爭的時期。由於彭越斷絕了楚的糧食,項王(項羽)十分憂慮。於是找到了一隻高大的俎(古代祭祀時盛牲肉的器具),把太公(劉邦之父)放在上面,告訴漢王劉邦說:“如果不肯服輸降我,那麼我就把你的父親烹死。“漢王說:”我和你接受楚懷王命令伐秦,曾經結為兄弟,這樣我的父親也就是你的父親。現在如果一定要把你的父親烹死的話,那麼希望你能分給我一碗肉汁吃。“項羽大怒,就要殺死太公,這時項伯勸項羽說:”天下形勢如何,現在還定不下來,這樣的人對他家庭的人不會看得太重,殺死劉邦的父親我們得不到什麼好處,只有壞處。“項羽聽從項伯的意見,沒有殺死劉邦的父親。
 
現通常用此典故來說明不甘受別人的威脅、要脅。
 
  
37、[[杯酒釋兵權]]
+
13、表示“看”的:
古人所說的“杯酒”就是喝酒,“釋”就是放弃、丟掉或解除的意思。“杯酒釋兵權”就是說喝酒的時候放弃、丟掉、解除了兵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唐朝末年,爆發了一次規模很大的黃巢農民大起義,唐朝統治者為了鎮壓農民大起義,命令各地軍事將領和地主武裝與農民軍作戰。在農民起義被鎮壓之後,全國形成了軍閥混戰、封建割據的局面。在黃河流域先後出現了朱溫建立的梁、李存勖建立的唐、石敬瑭建立的晋、劉知遠建立的漢和郭威建立的周這五個先後更替的朝代,史稱“五代”,與南方所建的十個割據政權合稱“五代十國”。
 
周代的第二比特皇帝柴榮是很有作為的國君,他一系列革新措施,大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不幸的是他過早去世了,皇位由他的7歲的幼子柴宗訓繼承。
 
柴榮臨死前,提拔趙匡胤為最高軍事將領----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利用他手中的兵權,在960年的正月,經過周密的佈置,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了宋朝,史稱北宋。趙匡胤也就成了北宋的開國皇帝,尊稱他為宋太祖。
 
宋太祖連年向南方的割據政權發動進攻,取得很大的勝利。但同時他一直思考著這樣的一個問題:自己是利用手中的兵權奪取周的政權的,現在自己手下有些將領擁有很大的兵權,萬一他們也像自己一樣發動兵變,自己建立的宋朝不就完了嗎?宋太祖就决定以滿足下屬將領的物質欲望為手段,和氣地解除他們手中的兵權。
 
在宋太祖做皇帝的第二年(961年),在一個秋天的傍晚,他準備了豐盛的筵席,宴請石守信等幾比特握有重大兵權的高級將領。當他們喝酒喝得高興的時候,宋太祖對他們說:“我現在沒有一個晚上睡得安穩。要是有人也像我一樣,被部下黃袍加身(即被擁立為皇帝),那結果會怎麼樣呢?“在座的將領們嚇得滿身大汗,急忙請求宋太祖給他們指出一條出路。於是宋太祖說:“你們如果放弃兵權,多買些好地、好房,替兒孫多置備產業,自己飲酒作樂一輩子,我們不是能相安無事了嗎?“將領們連連稱是。第二天,石守信等人就向宋太祖上錶稱病,請求解除兵權。宋太祖則給了他們許多金銀財物,並給他們每人一個沒有實權的榮譽頭銜----節度使。
 
就這樣,宋太祖解除了這些高級將領的兵權,加强了軍權的集中,使軍權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就是“杯酒釋兵權”的來歷。
 
  
38、[[背城借一]]
+
[[東張西望]] [[走馬觀花]] [[目不轉睛]] [[屏息凝視]] [[一目十行]] [[目不旁視]] [[一目了然]] [[迎風眺望]]
這個典故源於《左傳.成公二年》。西元前589年,齊國軍隊在安(今山東曆城)被晋、魯、衛等國的聯軍打敗。齊國國君齊頃公派大夫賓媚人去晉軍中求和。臨走時,他對賓媚人交待:“如果他們不同意講和,就隨他們辦吧!“賓媚人來到晉軍營中,送上財禮說明來意。但晋國人聯軍的統帥溪克卻乘機提出了齊國難以接受的條件。賓媚人一聽立刻駁斥了晉國的無理要求,表達了齊國的立場。他說:“假如晉國不想滅亡齊國,願意恢復過去的友好關係,那我們是不吝惜老祖宗遺留下來的一點點土地和財物的。可是如果你們不肯就此善罷甘休,我們只好收拾殘兵敗將,背靠自己的城牆來決一死戰。“看到齊國的態度和立場很堅決,魯、衛兩國的將領也都主張和解,於是兩國簽署了和約。
 
現一般用此典故比喻在戰場上同敵人決一死戰的勇氣和立場。
 
  
39、[[背水一戰]]
+
14、表示想:
這個典故源於《史記.淮陰侯列傳》。西元前204年,漢王劉邦派大將韓信率軍去攻打趙國。趙王歇和趙軍統帥除餘,率領二十萬兵馬在井陘口(今河北的井陘關)迎戰。為以少戰多,取得勝利,韓信派兩千輕騎兵,每人帶一面漢軍的小紅旗,悄悄埋伏在趙軍駐地周圍。然後韓信命令一萬人馬沿著河岸擺開陣勢。除餘等人見韓信兵馬沿河佈陣,大笑不止,說:“韓信徒有其名,背水作戰,不留退路,這是自己找死?“佈置妥後,韓信帶領人馬和趙軍展開激戰,交戰了一會兒,漢軍假裝敗退,丟掉戰旗,向河岸陣地退去,趙軍不知是計,一窩蜂地追了上來。這時,埋伏趙營附近的兩千輕騎見趙軍全部出動,立刻沖入趙營,拔掉了趙軍旗子,插上了漢軍的小紅旗。韓信率領的萬餘名人馬,被趙軍追殺到背靠大河的陣地後,沒有後路,個個只得殊死決戰。趙軍久戰不能取勝,便有些洩氣,回頭看見營壘中已插上漢軍旗幟,頓時軍心大亂,紛紛潰逃,漢軍趁機前後夾攻,大勝趙軍,趙王歇被活捉,除餘被殺死。
 
現通常用此典故比喻在軍事等方面沒有其他選擇,只有決一死戰才能取得成功。
 
  
40、[[比肩接踵]]
+
[[冥思苦想]] [[左思右想 浮想聯翩]] [[異想天開]] [[朝思暮想]] [[思前想後]] [[冥思苦想]] [[癡心妄想]]
這個典故出自《戰國策.齊策一》。春秋時期,一次齊國大夫晏嬰奉命出使楚國。楚王依仗自己國盛兵强,瞧不起齊國。一看晏嬰既矮又醜,便有些傲慢地問:“你們齊國難道沒有人了嗎?為什麼派你這樣的人來?“晏嬰回答說:”大王您錯了,我們齊國人才濟濟,走在路上肩靠肩,脚碰脚,揚起衣袖就能擋雲遮日,一起揮灑汗水就好比下雨一樣,為何說沒有人了呢?不過我們齊國有個規定,能幹而體面的使臣,出訪上等國家,去拜見德高望重的國君,而像我這樣的人,只能派訪到您這裡來了。“楚王本想嘲弄晏嬰,結果反被對方奚落一頓,非常尷尬。
 
現通常用此典故比喻人很多、很擁擠。
 
  
41、[[髀肉複生]]
+
[[胡思亂想]] [[冥思苦想]] [[朝思暮想]] [[思前想後]] [[左思右想]] [[想入非非]]
這個典故出自《三國志.蜀志.先王傳》。東漢末年,劉備在割據爭雄的混戰中失敗後,投奔到荊州刺史劉錶那裡。劉錶對待劉備很好,吃、住、行都安排得妥貼周密。一晃劉備都在荊州閑住了五年。一天,劉備和劉錶在一起閒談,不一會兒劉備去廁所解手,在廁所裏他用手摸了摸自己的大腿,禁不住流下眼淚。回到屋時臉上還沾有淚痕。劉錶見他這副模樣,忙問原因,劉備說:“沒什麼,過去我是身不離馬鞍,大腿上的肌肉很結實。自從來到你這裡後,無憂無慮,享盡清福。這些年由於不再騎馬打仗,大腿上的肉又肥又松。唉,人快老了,卻一點功業都沒完成,一想這件事,我的心中就很痛苦。
 
現一般用此典故比喻長久安逸,無所作為。
 
  
42、[[避實就虛]]
+
15、表示聽的:
這個典故源於《孫子.虛實篇》。孫武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春秋時期齊國人。他所著的《孫子兵法》是一部重要的軍事著作。在這部著作中的《虛實》篇中,他主要論述如何使敵虛我實,從而達到在戰鬥中以實擊虛、奪取勝利的目的。他指出:作戰的管道、方法,就好像水的流動一樣,因為水是避開高處往低流,所以打仗用兵應該避開敵方實處而擊其虛處。水適應地理形態變化而流動,那麼用兵打仗就應該針對敵情的變化而製定取勝的辦法。囙此說用兵打仗沒有一定的規律,流水也沒有一定的固定地形。如果能根據敵情變化而製定奪取勝利的辦法,可稱其為用兵如神。所以五行(金、木、水、火、土)之中沒有哪一行是常勝的;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沒有哪一季是固定不變的。囙此說,日子有長有短,月亮有缺有圓,打仗用兵也是這樣。
 
現一般用此典故說明談論問題空洞無物,回避關鍵。
 
  
43、[[筆底生風]]
+
[[洗耳恭聽]] [[側目傾聽]] [[耳聽八方]] [[充耳不聞]]
這個典故出自《圖畫見聞志.吳道子》。唐玄宗開元年中,裴旻因為家中父母亡故,到吳道子那裡,請他答應到天宮在幾個牆壁上畫鬼神,憑藉這幾個鬼神賞善罰惡,幫助勸善。吳道子回答說:“我長久不動畫筆了,您若有意讓我畫幾個鬼神,就為我盤繞著舞劍一節,劍鋒犀利猶如風猛,可以通過舞劍通到陰府幽冥。“裴旻聽到這,立即脫去喪服,像平常的裝束一樣,跑馬如飛,左旋右旋,把高劍拋到雲空中,劍高數十丈,仿佛一道電光下射。之後裴旻手握劍鞘收劍回套。圍觀的人達數千人,沒有人不驚訝戰慄的。吳道子於是握筆在壁上畫圖。運筆神速有力,風聲颯然,確為天下的壯觀一景。吳道子平生繪畫,都是從這得到的益處。
 
形容書法、繪畫筆勢遒勁有力。
 
  
44、[[賓至如歸]]
+
16、表示說的:
這個典故載於《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春秋時代,鄭國大夫子產隨鄭簡公出訪晉國。晋平公擺起大國君主的架子,藉口為魯襄公逝世致哀,沒有接見。子產命令隨行人員把晉國飯店圍牆拆掉,把車馬都拉進去。晉國大夫士文伯得報,趕到飯店問子產:“因為我們的國君要接受諸侯和屬管的朝拜,所以修建了飯店,把圍牆築得很厚,大門也造得非常高,其目的是為了讓賓客休息好。但是現在你把它們拆毀了,讓我們如何來接待賓客呢?你拆牆的目的是什麼呢?“子產回答說”由於我們鄭國領土面積太少,又處在大國之間,隨時都要供給大國索要的貢品。這回我們國君親自帶著財寶來訪問貴國,然而卻得不到貴國國君的接見。因為不知道被接見的時間,帶來的財寶不敢隨意地獻上,又害怕這些東西日曬夜露。過去晋文公做盟主的時候,住的宮室很簡陋,又沒有可觀望的平臺,而把接待諸侯的飯店建造得又美觀又高級,諸侯來到這裡,有如同回到自己家裡的感覺。但是現在貴族國國君住的宮室非常考究,而招待客人住的飯店卻像奴隸住的陋室,大門矮得連車子都進不去,四周還建起了圍牆。我們不拆除圍牆,那財寶放在哪裡呢?獻不上這些寶物,不是更加重自己的罪過嗎?請問,貴國對我們還有什麼要求,假若能早點接受我們的財禮,我們把圍牆修好了再回去。“士文伯把子產的這些話向執政大臣趙文子作了彙報,趙文子說:”的確是這麼回事,我們羞辱了德行,用住過奴隸的房屋去接待他們,這真是罪過。“於是叫士文伯主動去向客人表示歉意,又安排晋平公儘快接見了鄭簡公,歡迎宴會也搞得很隆重,並且回贈了豐厚的禮品,然後禮貌送他們回國。不長時間,晉國又重新建造了漂亮高檔的飯店。
 
現通常用此典故形容賓客到這裡來就像回到自己家裡一樣。
 
  
45、[[冰消瓦解]]
+
[[對答如流]] [[竊竊私語]] [[交頭接耳]] [[胡言亂語]] [[滔滔不絕]] [[口若懸河]]
這個典故出自《隋書.楊素傳》。楊素是隋朝皇帝楊堅手下的一比特近臣,他在幫助楊堅建立隋朝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所以被隋文帝楊堅封為越國公。楊素為人心狠手辣,治軍嚴謹。在他的部隊中,只要軍令一下,官兵們稍有違抗就遭殺頭之禍,而英勇殺敵立功的,能够及時得到封賞進官。所以他打仗取勝的時候很多。隋文帝楊堅的兒子楊廣很賞識他的才幹,想方設法拉攏他為自己的私人勢力。西元604年,楊廣陰謀殺父篡位,稱煬帝。當這個消息傳出後,不少宗室大臣紛紛遣責楊廣這種卑鄙的有失天倫之道的行為。漢王楊諒在並州(今山西太原)發兵對抗。楊素得知消息後,在楊廣的指令下,親自率軍追擊,雖然楊諒人多勢眾,楊素兵少將弱,但他採取了聲東擊西、避實就虛等戰術,很快以少勝多,攻到並州城下,迫使楊諒兵敗投降。戰報傳到京都之後,隋煬帝很高興,親自寫了詔書,向楊素全軍表示慰問。詔書中稱讚楊素戰術謀劃得當,出其不意,英勇善戰,所到之處,“霧廓雲除,冰消瓦解。“楊素班師回京後,不久被進封為楚國公。
 
現一般用此典故比喻某種事物完全消失或崩潰。
 
  
46、[[兵不厭詐]]
+
[[說三道四]] [[談天說地]] [[談古說今]] [[說一不二]] [[胡說八道]]
這個典故源於《韓非子.難一》。春秋時期,晉國的國君晋昇文公準備要同楚國打仗。他召見自己的舅父狐偃,問:“我們準備同楚國打仗,他們兵多,我們兵少,怎麼辦?“狐偃回答:”我過去聽說過,講究繁瑣禮節的人不厭煩忠信,在戰場上打仗不厭欺騙和偽裝,你還是採取欺詐的辦法吧。“文公辭退狐偃,又召見自己的兒子雍季,問他:”我們準備同楚國打仗,他們兵多,我們兵少,怎麼辦?“雍季回答:”燒毀森林來打獵,用這種不光彩的辦法能得到許多野獸,但以後就一定不會再有野獸了。採取欺詐的辦法對待敵人,儘管能不正當地獲取一時的利益,可是以後就不能再這麼幹了。“晋文公聽了點頭稱讚。他辭退雍季,採納狐偃和雍季的計謀同楚國人交戰,結果把楚國人打敗。
 
現通常用此典故說明在一場戰爭中,敵我雙方沒有什麼忠信誠實可言,只能採取一切辦法包括欺詐偽裝的辦法去消滅敵人。
 
  
47、[[兵貴神速]]
+
17、表示走:
這個典故出自《三國志.魏志.郭嘉傳》。東漢末年,混居在遼西、遼東、右北平(今遼寧)三個郡的烏桓(古代北方一支少數民族)經常進犯中原,燒殺掠奪,危及當地百妖生活和社會穩定。西元207年,漢丞相曹操親自率領十萬大軍北征三郡烏桓,以徹底根除北方的隱患。由於此番出征,曹操的人馬和糧草輜重太多,行軍速度太慢,走了一個月,才到達易城(今河北雄縣)。軍師郭嘉見此情况非常著急,就對曹操說:“用兵貴在行動特別迅速。我們應該趕緊把大量沉重繁雜的物資和行李卸掉,派出輕騎兵日夜兼程前進,這樣才能趁敵不備取得勝利。“曹操採用了他的意見,親自帶領幾千名精兵良將輕裝北進,終於出其不意地消滅了三郡烏桓。
 
現通常用此典故說明打伏用兵貴在行動要特別迅速。
 
  
48、[[病入膏肓]]
+
[[疾步奔跑]] [[飛跑]] [[健步如飛]] [[安步當車]] [[寸步難行]] [[跋山涉水]] [[奔相走告]] [[步履維艱]] [[躡手躡腳]]
這個典故見於《左傳.成公十年》。春秋時期,晋景公有一次生了病,請了不少醫生也沒有治好。聽說秦國醫生的醫術很高明,就派人去秦國請醫生。秦桓公選擇了一個叫緩的名醫去診治。當緩還沒有到宮裏的時候,躺在病床上的晋景公做了一個夢,夢見疾病變成兩個小人在對話。一個說:“緩是個高明的醫生,他來了一定會傷害我們,我們躲在哪為好呢?“另一個說:”不要怕!我們躲在橫膈膜(肓)的上面,心臟(膏)的下麵,看他把我們怎麼樣?“不久,緩到了宮裏來為景公診病。他觀察了晋景公的臉色,又號了脈,仔細檢查了病情,最後搖搖頭說:“這病沒法治啦!病魔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麵。藥力達不到,實在沒啥好辦法了!“晋景公聽見緩說的話正和夢中兩個小人商議使用的詭計相符合,便歎了口氣說:”你診斷對,你真是一比特高明的醫生啊!“說完,命屬下送給緩一筆豐厚的禮物,讓他回國去了。過了不久,晋景公真的病死了。
 
現通常用此典故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也用來比喻事情出了毛病,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49、[[鞭長莫及]]
+
18、人有智慧:
這個典故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西元前594年,楚國國君楚莊王因左司馬申舟去齊國路經宋國被殺,一氣之下,發兵攻打宋國。宋國被楚國軍隊圍困了半年,逼得實在沒有辦法,便向晉國求援。晉國國君晋景公認為,晉國實力較雄厚,不出兵怕世人耻笑,便打算出兵救宋。但是大夫伯宗卻不同意出兵。他對晋景公說:“我們决不能派救兵去幫宋國打楚國,古語說得好,\'馬鞭子雖長,也不能抽打馬肚子,不能去攻擊它。楚國現在正是强盛的時期,我們和它相爭只能有害無益。即使像江河湖泊都能够容納污濁之水,山林草叢可以隱藏猛獸毒蛇,就是一塊美玉有時也難免有斑點,那麼做國君豈不能容忍一時的屈辱呢?“晋景公經過伯宗的開導,認為他說的很有道理,就不派兵救宋了。
 
現一般用此典故比喻人們在做某件事時,由於受客觀因素所限,力量達不到(要求)。
 
  
50、[[伯牙鼓琴]]
+
[[神機妙算 足智多謀 才思敏捷有膽有識聰明絕頂]] [[才智過人]]
本典故見《呂氏春秋.本味》,另外在《列子.湯間》、《說苑.尊賢》等亦有文字大致相同的記載。春秋時,伯牙善於鼓琴,而鐘子期善聽琴。伯牙在鼓琴時的思想感情,子期根據琴音便能心領神會。伯牙鼓琴時,如志在高山,鐘子期就說:“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便說:“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後來,鐘子期死去,伯牙就破琴絕弦,不再鼓琴。
 
後來,人們用“伯牙鼓琴”或“高山流水”等來比喻知音、知己,也有表示琴音及其它作品的高妙。
 
  
51、[[補天之功]]
+
19、勤奮刻苦學習的: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女媧是人類的始祖。是她摶土造人才因而有了人類。女媧不僅造人,而且能給人間解除各種危難。原來很古的時候,撐著上天的四根大柱折了,中原一帶地也下陷了,到處是大火,到處是汪洋一片的大水,不少猛獸以食人為生,各種兇惡的鳥也來抓食老弱病殘者。女媧看著人間的苦難,心中十分不平。於是她便煉五彩石把傾斜的蒼天補好了,把一種猛獸的四只脚砍來做為擎天大柱撐立於天之東南西北的盡頭。這樣天就不再漏了,也不再傾斜了。她又把黑龍殺死填平了下陷的土地,中原一帶的地也平坦了。傷害人的猛獸都被殺死了,地上之人才有了一個安定的可以生活的環境。女媧的功勞真可以和古希臘的普羅米修士相比,他們都是人類的偉大的庇護者。
 
《女媧補天》的故事載於《淮南子.覽冥訓》中。這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同大自然鬥爭的壯麗而又可歌可泣的歷程。魯迅先生據此神話寫了著名的短篇小說《補天》(亦名《不周山》),更加生動形象地反映了女媧不朽的業績,塑造了一個美麗、善良、堅韌而又胸懷博大的我國古代女神的光輝形象。在魯迅的筆下,這則神話放出了更加耀眼的光輝。
 
  
52、[[不恥下問]]
+
[[程門立雪,手不釋卷,懸樑刺骨]] [[專心致志]] [[孜孜不倦]] [[廢寢忘食]] [[全神貫注]] [[聚精會神]] [[勤學苦練]] [[學而不厭]]
這個典故源於《論語.公冶長》。春秋時期,衛國的大夫孔圉為人謙虛,又聰明好學。孔圉去世後,衛國國君為了叫後人學習和發揚他的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特別賜給他一個“文”的雅號。以後,人們就尊稱孔圉為“孔文子”。孔子有個學生叫子貢,他也是衛國人。子貢認為,孔圉不可能像人們所講的那樣好,不該得到那麼高的評估。一次,他請教孔子根據啥賜孔圉“文”的雅號。孔子回答:“孔圉聰明靈敏,又勤奮好學,而且常常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求教學問知識,一點也不感到羞耻,囙此才賜給他一個\'文\'的雅號。“經孔子這樣解釋細情,子貢終於服氣了。
 
現一般用此典故比喻謙虛好學。
 
  
53、[[不得要領]]
+
20、形容做事專注:
這個典故出自《史記.大宛列傳》。西漢時,有一個民族叫“月氏”(今甘肅、青海之間),被匈奴打敗之後,只好遠遠逃走,他們仇恨匈奴,時刻都想報仇雪恨,但苦於沒人相幫,只能暫時忍氣吞聲。漢朝正想打敗匈奴,漢武帝從投降漢朝的匈奴人那裡得到這個消息後,便想派使者前去聯系月氏,一起來消滅匈奴。但通往月氏的道路須經過匈奴。西元前139年,博望侯張騫受命出使月氏。經過匈奴時,被匈奴抓住,在那被拘留了十多年,張騫也娶了妻子,有了兒子。但即使這樣,他也沒有忘記皇上交給的任務。後來,張騫帶領部下趁匈奴不注意,逃了出來,繼續尋找月氏。由於月氏國王當初被匈奴殺死後,國人立他的太子做國王。新國王便帶領臣民向西進攻大夏國(在今阿富汗北部),佔領了大部分領土,因為那裡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很少有外敵騷擾。隨著安逸的生活和歲月的流逝,月氏人向匈奴人報仇的念頭也逐漸淡薄了。當張騫等一行人來到之後,和他們談起抗擊匈奴一事時,月氏人根本提不起什麼興趣來,言談話語也不得要領。最後張騫等一行人只好掃興地返回了漢朝。
 
現通常用此典故比喻抓不住事物的要點或關鍵。
 
  
54、[[不改一字]]
+
[[聚精會神]] [[一絲不苟]] [[全神貫注]] [[專心致志]] [[廢寢忘食]]
王勃寫詩先打腹稿,落筆後不改一字。《新唐書.王勃傳》:“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為腹稿。“
 
  
55、[[不龜藥]]
+
21、描寫品質的:
本典故見《莊子.逍遙遊》。說的是宋國某人有一種防治皮膚凍裂的藥。他和家裡人世世代代用水漂洗綿絮為生,有了這種不龜藥,可以防止雙手因濕凍而龜裂。有比特客人聽說他有這種不龜藥,就希望能以百金來購買這種藥方。宋人聽了很高興,於是和他的族人商量說:“我們世世代代漂洗綿絮,收入很少,現在一個藥方就可以換來百金,這太上算了。“於是把不龜藥方賣給了客人。客人便把這個藥方獻給了吳王。不久,越國和吳國之間發生了一次大戰,在冬天的水戰中,由於吳國的將士使用了不龜藥,於是贏得了這次戰爭的勝利。吳王為了酬答客人,便封地給他。
 
後來,人們用“不龜藥”這個典故來比喻平常之物,如使用得法,那可發揮遠大作用,又寓有惋惜和感歎才非所用的意思。
 
  
56、[[不可救藥]]
+
[[助人為樂]] [[捨己為人]] [[一心為公]] [[大公無私]] [[樂於助人]] [[廉潔奉公]] [[拾金不昧]] [[勤儉節約]] [[淡泊名利]] [[公而忘私]]
這個典故源於《詩經.大雅.板》。周厲王(姬胡)生活腐化墮落,並且殘酷壓迫剝削百姓,當時有一個名叫召伯虎的老臣忠心勸諫,但是被厲王寵信的那些奸臣所嘲笑。召伯虎十分著急,就寫了一首詩警告他們。“匪我言耄,爾用憂謔,多將高高,不可救藥。“意思是說:不是我老了,說些不該說的話,而是你們把憂患當兒戲。憂患還沒到來時,是可以防止的。但如果讓憂患越來越多,像火焰猛烈燃燒起來,那就職有辦法救治了。果然不久,百姓們揭竿而起,打進王宮,周厲王逃奔到彘(今山西)這個地方,一直住了十四年才死。
 
現通常用此典故比喻一個人的品質壞到了無法救治的地步。
 
  
57、[[不教而誅]]
+
22、寫英雄氣概:
這個典故見於《論語.堯曰》。春秋時,有一天孔子的學生子張詢問孔子,怎樣才能管理好政事呢?孔子說:“尊重五種美德,掃除四種惡政,就能管理好政事了。“子張請孔子解釋一下什麼是”五美“、”四惡“。孔子回答:“所謂五美,就是君子給百姓一些好處,自己不耗費什麼財力;使用百姓,但他們卻不埋怨;追求禮德但不貪財享利;莊重但不傲慢;威嚴但不兇猛。所謂四惡,就是事先不進行教育就無辜殺人,這是虐;事先不進行動員和佈置,而要求立刻成功,這是暴;訓示命令下達得很遲,又讓必須限期做完,這是賊;一樣地送給別人物品,卻很吝嗇,這是摳。“
 
現通常用此典故說明事先不加以引導和教育,人家一錯誤就予以遣現或處罰。
 
  
58、[[不如識丁]]
+
[[視死如歸]] [[大義凜然]] [[堅貞不屈]] [[奮不顧身]] [[捨己救人]] [[見義勇為]]
這個典故出自《舊唐書.列傳.張延賞》中所附的《張弘靖》。唐代幽州(今北京市和天津市及河北省的部分地區)節度使張弘靖部下的帶兵頭領韋雍、張宗厚等人,依仗權勢,欺壓百妖,虐待阿兵哥,又嗜好飲酒。常常在夜裡喝醉才散。回去時叫侍衛點著燈籠簇擁著他們,燈火照明了大半條街,又任意辱駡和驅趕街上的行人。使當地的百姓很反感。遇到韋雍、張宗厚不高興時,還無故責駡阿兵哥,甚至罵他們叫“反賊”。有一回,他倆竟對阿兵哥吼叫著說:“現在天下太平,你們這些能拉開兩石重的硬弓,也不如認識一個\'丁\'(個)字。“士兵們情緒不穩,常常懷恨在心。後來,張弘靖的前任劉總派人送來一百萬貫錢。犒賞阿兵哥。但張弘靖卻從中克扣了二十萬掄為私有,只拿出八十萬分給大家。士兵們知道了這件事後,想起平日韋雍、張宗厚等人對他們的欺辱,再加上當地百姓也仇恨這幾個人,便一齊拿起武器,殺死了韋雍和張宗厚等人,又把張弘靖軟禁起來,擁戴朱洄做臨時統帥。張弘靖雖然在這次事件中沒有喪命,但還是被朝廷降調到撫州(今江西臨川一帶地區)做刺史。
 
現用此典故比喻文盲或沒有文化。
 
  
59、[[不舞之鶴]]
+
23、形容技術高超:
這個典故源於《世說新語.排調》。東晉有個叫劉遵祖的人年青時很被朝廷的官員殷浩賞識。殷浩便向中書令(官職名)庾亮推舉。庾亮一聽很高興,就召來劉遵祖做自己的助手。見面之後,庾亮跟他談話。但這天劉遵祖的言談舉止與殷浩介紹的很不相稱,庾亮感到有些失望,就把劉遵祖比作“羊公鶴”。因為過去西晋時,荊州(今湖北)長官羊祜養有一隻鶴,很會舞蹈。有一次,羊祜向客人稱道這只鶴的本事。客人說:“那就欣賞一下吧。“但鶴來了後,羽毛鬆散,一副懶散的樣子,遲遲不肯起舞。所以庾亮用其來比劉遵祖。
 
現通常用此典故比喻他人或自己無能。
 
  
60、[[不學無術]]
+
[[出神入化]] [[無與倫比]] [[爐火純青]] [[妙手回春]] [[技藝非凡]]
這個典故出自《宋史.寇准傳》。起初,張咏在成都,聽說寇准作了宰相,於是對其下屬臣僚們說:“寇准這個人是個奇才,只可惜學問不足。“到寇准從陝西出來,張咏恰好自成都被罷免回鄉,寇准細緻地佈置陳設帷帳等用具,準備舉辦大型宴會,備辦招待。張咏在將要離去時,寇准把他送到郊外,問他:“你有什麼話要告誡我呢?“張咏遲疑一下慢慢地說:”《霍光傳》不能不讀啊!“寇准不明了其中的意思。回家後取出霍光的傳記讀了起來,剛讀到“不學無術”這幾個字時,大笑說:“這是張公對我要說的話啊!“
 
這個典故用來表示一個人沒有學問。
 
  
61、[[不翼而飛]]
+
24、描寫心理的:
這個典故載於《戰國策.秦策》。戰國時代,秦國大將王稽,帶領兵馬去攻打趙國都城邯鄲。苦戰十七個月,仍未破城。下麵有個名叫莊的人,問王稽:“你為什麼不犒賞將士,以鼓舞士氣呢?“王稽說:”我只知道按秦王的命令行事,別人的意見我不管。“莊說:”我聽說,\'三人成虎,十夫揉椎,眾口所移,毋翼而飛。\'意思是三人謊報能使人相信真發現了老虎;十人人合力能把一個木椎弄彎;人人都有同一種呼聲,不用翅膀也能飛到各處去。後來,王稽的軍隊終於發生叛亂,王稽也被秦王處死。
 
用這個典故形容消息飛快地傳開。後來,人們也用來形容東西突然遺失。
 
  
62、[[布衣之交]]
+
[[心亂如麻]] [[提心吊膽]] [[心驚肉跳]] [[興高采烈忐忑不安]] [[心急如焚]]
這個典故見《南史.劉悛傳》。南朝齊武帝蕭賾,原來和劉悛交情很深,經常在劉悛家談至深夜。蕭賾當了皇帝後,還經常到劉悛家去,和從前一樣談笑。有一次,劉悛陪蕭賾登蔣山,蕭賾感歎地說:“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又對劉悛說:”這是說咱倆,人們說富貴以後感情會變,可你我始終保持布衣時的交情。“這裡的布業指沒有當官的文人,不要只理解為窮人。
 
用這個典故來形容不以權勢驕人,始終平等相待的交往。
 
  
63、[[不辨菽麥]]
+
25、描寫動作的:
這個典故見於《春秋左傳.成公十八年》。晉國欒書、中行偃由於厲公(姬州蒲)治國無道,便指使程滑在西元前573年把厲公殺掉。然後派士魴到周朝京城去迎接晋襄公的曾孫周子回來繼承君比特。這年孫周才十四歲,但很能幹,又有口才。雖然他有一個哥哥,按時封建制度傳統的禮法,應立長子為君。但由於他的哥哥不聰明,連豆子和麥子都不會辨認,所以晉國的貴族沒有扶立他為國君。當孫周和士魴等一起回到晉國屬地(今山西)時,碰見趕去迎接他的很多晉國官員,周子就說:“我原本不想繼承君比特,現在有了,這或許是天意吧?人們扶立國君,為的是要他主持政務,發號施令,假若立了國君,但不聽從他的命令,那要國君有什麼用?你們能否擁護我都要在今天明確表示態度。只有大家團結起來服從國君的領導,晉國才會有幸福的生活。“官員們一聽連忙恭敬地回答:”晉國所有的臣子全都盼望你回去繼承君比特,怎敢不絕對聽從你的指揮?“於是周子回到晉國做了國君,稱悼公。他大刀闊斧地撤換了一些不稱職的官員,任用了一些有賢之士,並按照當時的政治、經濟、社會情况,制訂了不少革新的制度,公佈了一批革新的法令,從此晉國漸漸强盛起來了。
 
現在般用此典故諷刺那些頭腦愚昧、實際知識淺薄的人。
 
  
64、[[不逞之徒]]
+
[[前俯後仰]] [[手舞足蹈]] [[狼吞虎嚥]] [[昂首挺胸]] [[搖頭晃腦]] [[拳打腳踢 東張西望]] [[探頭探腦]] [[搖頭晃腦]] [[點頭哈腰]]
這個典故見於《左傳.襄公十年》。春秋時期,鄭國宰相子駟,暗中派人殺死了鄭國的國君僖公,而後擁立鄭簡公。對此,鄭國的一些公子貴族十分不滿,想要舉兵討逆,但是還沒動手,就被子駟發覺,反把這些人全部殺掉。此後,子駟便掌管了鄭國的大權。不久,子駟重新劃分貴族大夫們的封地,為此鄭國的不少貴族喪失了很多土地,他們在心裡非常怨恨子駟。於是,這些貴族大夫就糾集了一夥心懷不滿的人,又聯合被子駟殺死的那些貴族公子的餘黨,一起舉兵討合伐子駟。最後他們出其不意地闖進宮中,殺死了子駟。
 
現通常用此典故比喻那些心懷不滿,肆意擾亂或專幹壞事的人。
 
  
65、[[不管三七二十一]]
+
26、描寫外貌的:
這個典故見於《戰國策.齊策一》。戰國中期,縱橫家蘇秦為了實現聯合楚、齊、趙、韓、魏、燕,共同抗擊秦國的“合縱”主張,受趙肅侯的委託,又來到齊國遊說。他對齊宣王說:“齊國土地廣闊,物產豐富,兵精糧足,可以與秦國抗爭。“蘇秦又舉例說:”臨淄城中有七萬戶人家。我私下統計,每戶不會少於三個男子,這樣三七就是二十一萬人。假如徵兵的話,不用到別的縣城去,單是一個臨淄城中就可征到二十一萬人了。“齊宣一帶年了蘇秦的一番開導後,很贊同他的”合縱“主張,願意聯合別的諸侯國一起抗秦。
 
現通常用此典故形容辦事情和考慮問題,想當然,不計是非情由和後果。
 
  
66、[[不寒而慄]]
+
[[眉清目秀]] [[鶴髮童顏]] [[虎背熊腰]] [[骨瘦如柴]] [[面如土色]] [[炯炯有神 文質彬彬]] [[面黃肌瘦]] [[白髮蒼蒼]]
這個典故見於《史記.酷吏列傳》。西漢武帝劉徹在位時,義縱是出名的酷吏,為人非常兇惡殘暴,他在定襄當太守時,為鎮壓平民百姓,一上任就大開殺戒,下令把關押在獄中的二百多犯人一律判處死刑,同時不分青給皂白,把私入監獄探望囚犯的二百多人,全都逮捕,加上“莫須有”的罪名,也判處死刑。次日,義縱吩咐鄶子手將這四百多人全殺死。他一天殺死四百多人的消息傳出去後,在整個定襄州府引起震驚,平民百姓極為恐慌,一個個膽戰心驚,渾身發抖。
 
現通常用此典故比喻特別害怕。
 
  
67、[[不拘小節]]
+
27、描寫神態的:
這個典故源於《後漢書.虞延傳》。東漢時,在陳留城(今河南開封)有一個叫虞延的人,身高八尺左右,虎背熊腰,力大無比。他性情純樸,不為小事細情所拘限,伸張正義,敢說敢做。當時,皇帝王莽有一個貴人(僅次於皇后的妃嬪)魏氏的親屬,依仗權勢,橫行於鄉里,虞延知道後便帶領吏卒沖入其家,拘捕了這些不法分子,因而得罪了朝廷,一直沒有被提拔重用。王莽垮臺後,虞延才得到提拔。後來他弃官回鄉,曾勸諫一個叫高宗的太守秉公執法,廉潔自律,但太守不以為然。不久這個太守果真由於貪污腐化被殺,臨刑前,他痛哭流滋:“我真後當初沒有聽虞延的忠告。“漢光武帝劉秀得知這件事後,對虞延的為人也很佩服。
 
現通常用此典故比喻不注意生活細節與小事。
 
  
68、[[不可同日而語]]
+
[[垂頭喪氣]] [[目瞪口呆]] [[沒精打采]] [[盛氣淩人]] [[興高采烈]]
這典故出自《戰國策.趙策二》。戰國中期,秦國日漸强大起來,並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在一步步消滅其他諸侯國家。這時縱橫家蘇秦便主張“合縱”----韓、燕、趙、魏、齊、楚六國聯合起來對付秦國。為實現其主張,他來到趙國遊說。蘇秦對國君趙肅侯說:“我分析天下形勢,當今中原各國數趙國强盛,趙有領土二千裏,軍隊數十萬,兵車千輛,戰馬萬匹,糧食可以够吃十年。因秦國在諸侯中最畏忌的莫過於趙國。我私下裏考察,中原六國的土地比秦國大五倍,軍隊比秦國多十倍。如果六國聯合起來共同抗秦,秦國一定是會被打敗的。然而現在竟都向秦國割地求和,卻被秦國打敗了。要知道,打敗別人和被別人打敗,對別人稱臣和讓別人向自己稱臣,這兩種情况怎麼能同日而語呢?“趙肅侯很贊同蘇秦的看法,當即封他為相,並讓他去連絡各諸侯國共同抗秦。
 
現通常用此典故說明兩種情况完全相反或懸殊很大,不能相提並論或相比。
 
  
69、[[不名一錢]]
+
28、描寫聲音的:
這個典故出自《史記.佞幸列傳》。西漢時一個叫鄧通的人,擔任過掌管船舶行駛的職務。其標誌是頭上戴頂黃帽。鄧通雖沒啥本事,但很會阿諛奉承。漢文帝劉恒有一次做夢想上天,但上不去,見有一個戴黃帽的人從後面把他推上去了。於是文帝便依夢裏的情形派官員去尋找此人。發現夢中戴黃帽的人就是鄧通,文帝就把他召進宮裏,賞錢數萬,並提拔他為上大夫。漢文帝又請人給鄧通相面,相者說:“這個人以後將會受窮而死。“文帝說:”能叫鄧通富貴的只有我了。“於是賜給鄧通一座產銅的礦山,叫他自己鑄錢。當時“鄧氏錢”遍佈全國,鄧通很快成了一個大富翁。為保住自己的權勢和財富,他竭盡全力向皇帝溜鬚拍馬。一次漢文帝身上長瘡,為減輕他的痛苦,鄧通竟用嘴去吸吮瘡裏的膿血。文帝便讓太子劉啟也像鄧通那樣為自己吸膿,囙此太子恨透了鄧通。漢文帝死後,劉啟繼位,稱漢景帝。他想起了鄧通吸膿一事,就下令罷免了鄧通,這時有人又告發鄧通私自鑄錢,景帝又下令沒收了鄧通的全部家產,這樣過去財富顯赫的鄧通一下子落到窮途潦倒的地步,後來寄死在別人家裡。
 
現一般用典故比喻一個人貧窮到了極點。
 
  
70、[[不欺暗室]]
+
[[驚天動地]] [[竊竊私語]] [[震耳欲聾]] [[鴉雀無聲]] [[震天動地]] [[響遏行雲]]
這個典故見於《後漢書.列女傳》。春秋時,有一天晚上衛靈公(姬元)正坐在宮裏和他的夫人南子閒談,突然聽見有馬車行駛的聲音從東邊傳過來,越來越響,大概到宮門前卻不響了,過了一會兒又響著朝西邊去了,衛靈公問南子:“這是怎麼回事呢?“南子說:”這是一輛馬車從東邊走過宮門前往西邊去,坐車的人可能是大夫蘧伯玉。“衛靈公又問:”你怎麼知道是他的馬車過去了?“南子回答:”我瞭解到,凡屬臣子走過王宮的六前,都有下車致敬的禮節。忠臣孝子,既不在大庭廣眾面前故意做一個樣子給大家看,也不在人的地方忽視自己應該有的行為。蘧伯玉是我國有名的賢才,最懂得遵守禮節的規矩了。雖然是在夜行車,但他還是照例停下車來表示敬意。囙此我說坐馬車的人是蘧伯玉。“衛靈公不相信南子的話,派人去調查,果然不假。但他故意欺騙南子:“我派人去調查過了,剛才是有一輛馬車路過宮門前,有一個人在宮門前下車致敬,但那個人不是蘧伯玉。“南子一聽這話,馬上斟滿了一杯酒,恭敬地捧給衛靈公,向他祝賀。衛靈公給弄糊塗了,問:“你這是什麼意思呀?“南子高興地說:”原來我以為衛國只有一個賢臣蘧伯玉,現才才懂得還有一個和他一樣的賢臣。這樣一來,你至少已有了兩位忠臣了,忠臣越多越好,我豈能不向你祝賀呢?“衛靈公心裡清楚他並沒有多一比特忠臣,但還是把南子遞給他的酒喝幹了,而後又是驚奇、又是誇獎地說:”你真了不起啊“接著把剛才派人調查到的實際情況跟南子說明了。
 
現一般用此典故說明人在沒有任何人看見或知道的情况下,也不做不應該做的事情。
 
  
71、[[不可多得]]
+
29、描寫笑的詞:
這個典故出自《後漢書.文苑列傳下》。東漢晚年,平原郡(今山東臨邑)有個叫禰衡的人,博覽群書,機敏善辯,才華顯赫,深受當時貴族大夫所器重。在朝廷任太中大夫的孔融很欣賞禰衡的才能,便寫奏錶給漢獻帝,向朝廷推薦這個人才。漢獻帝是傀儡皇帝,看了奏錶後不敢同意,就把奏錶交給曹操處理。曹操便召見了禰衡。誰知見面的時候,禰衡對曹操輕視傲慢,這使曹操很生氣,心中起了殺機,但他又不想讓禰衡死在這裡,擔負枉殺賢才的罪名,便把禰衡派到劉錶那裡,想借劉錶之手殺害他。開始時,劉錶對等禰衡很好,可是不久,禰衡又輕視傲慢劉錶起來,劉錶也很生氣,就把他派到部將黃祖那裡,也想“借刀殺人”,但黃祖和他的兒子黃射對禰衡的才華非常欽佩,把他作為上賓款待。一次,黃射擺宴請客,有人送來一隻鸚鵡,黃射很高興,便請禰衡寫篇辭賦,以助酒興。禰衡爽快答應,揮筆而就,一會兒功夫就寫出了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鸚鵡賦》,頓時大家一齊拍手叫好。但是禰衡清高的性情始終沒能改變。一天,禰衡與黃祖交談中又侮慢對方,一氣之下,黃祖就叫人殺了禰衡,此時他才25歲。
 
現一般用此典故比喻少有、難得的人才。
 
  
72、[[不屈不撓]]
+
[[眉開眼笑 笑顏逐開]] [[哄堂大笑]] [[哈哈大笑]] [[嫣然一笑]] [[捧腹大笑]] [[回眸一笑]]
這個典故出自《漢書.敘傳下》。西元前30年秋,有一天國都長安(今西安市)城內突然一陣騷亂,有人傳說大水就要沖進城來了,老百姓都在爭相奔逃。漢成帝劉驁立刻召集會議,徵詢情况。漢成帝的舅父、大將軍王鳳在沒有調查瞭解的情况下,便對傳言信以為真,勸皇上和皇太后等人趕快躲到船裏去,一些大臣也附和王鳳的意見,請成帝馬上躲避一下。但宰相王商反對這樣做,認為這是以訛傳訛,不能貿然行事。拿來派人查明,根本沒有此事。漢成帝稱讚了王商獨排眾議,堅持正確主張的行為,對王鳳的驚惶失措,表示不滿。自此,王鳳便從心裡痛恨恨起王商來。一次,王鳳的親戚楊彤在做琅牙太守時,由於怠忽職守,造成琅牙受了灾荒,王商要懲辦他。王鳳便跑來說情,但王商沒有妥協,堅持原則罷免了楊彤的官職。這使王鳳更加痛恨王商了,並千方百計地陷害他。最終漢成帝還是聽信了王鳳的讒言,罷免了王商。
 
現一般用此典故比喻在困難或惡勢力面前,不屈服、不低頭,勇於堅持原則和正義。
 
  
7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30、描寫哭的詞:
這個典故出自《後漢書.班超傳》。班超是東漢時期著名的將領。西元73年,漢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今新疆一帶)協商建立友好邦交。他帶領36人首先來到鄯善國,國王廣就瞭解他這個人,因而對他十分敬重。可是隔了不幾天,忽然變得怠慢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在談判進行的過程中,北方匈奴也派使者來連絡鄯善,挑拔鄯善與漢朝的關係,囙此使國王對建立邦交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該順從哪一邊。於是班超便召集部下商量對策。班超說:“現在我和你們的處境很危險,如果讓鄯善國王把我們抓起來送給匈奴,我們不但完不成任務,恐怕連死都無葬身之地!“大家一致表示:”不管是死是活,一切聽眾你的指揮。“於是班超堅定地說:”\'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眼下惟一的辦法就是在今天夜裡出其不意攻入匈奴使者的營壘,把他們一齊消滅掉,只有這樣,鄯善國王才會誠心誠意歸順漢朝,我們的使命也就完成了。“當天夜裡,班超帶領36個勇士,殺入匈奴使者的營壘,經過陣激烈的奮力死戰,終於把一百多個匈奴人全都消滅。第二天,班超拜見鄯善國王,說明事情經過,揭露了匈奴使者的破壞陰謀。鄯善國王見班超如此厲害,有勇有謀,心中既敬佩,又膽怯,立刻表示願意和漢朝永遠友好。於是班超順利地完成出使西域的任務,凱旋而歸。
 
現一般用此典故比喻人不下决心,不勇於實踐和經過艱苦奮鬥,就不能獲得成功。
 
  
74、[[不遺餘力]]
+
[[泣不成聲]] [[聲淚俱下]] [[淚流滿面]] [[痛哭流涕]] [[淚如雨下]]
這個典故出自《戰國策.趙策三》。秦國和趙國在長平(今山西)交戰,趙沒有取勝,還死了一個都尉。趙孝成王(趙丹)把大將樓昌和大夫虞卿找來商量對策。趙王說:“現在軍隊作戰沒有取勝,都尉又陣亡了,我想拿出全部的力量去和秦軍再拼一下,你們看如何?“樓昌搶先說:”這沒用,不如派高級使臣去求和。“虞卿說:”主張講和的人,以為不求和軍隊一定會被打敗。但是和不和,控制權掌握在秦國人手裡,大王請你分析一下,秦國是否想打敗趙國的軍隊呢?“趙王說:”秦國這次侵犯我們,已經是不遺餘力了,看來一定是想要打敗我們的軍隊。“虞卿勸諫:”請你聽從我的意見,派出使者帶著貴重珍寶去聯合楚國和魏國,楚國和魏國想要得到大王的珍寶,一定會接待我們的使者,這樣派去的人和楚、魏聯系上了,秦國一定會懷疑天下將要“合縱”而且必定害怕,這時再求和就可以了。“趙王沒有採納虞卿的意見,和平陽君趙豹商議後决定求和,派信使鄭朱去秦國,秦國接待了他。趙王召來虞卿說:“我派平陽君向秦國求和,秦國已接待了先去的使者鄭朱,你認為如何?“虞卿回答:”大王不可能講成和,趙國軍隊一定會被消滅掉。天下慶賀作戰取勝的人都要在秦國了,鄭朱是我國的名人,他到了秦國,秦昭襄王和相國範睢肯定會張揚求和的這件事,以便叫天下人都知道。楚國和魏國認為趙國已經和秦國求和了,一定不會來援救大王,秦國知道楚、魏等各國不來援救趙國,那麼求和的事就講不成了。“後來趙國終究沒能和秦國實現求和,軍隊果真被消滅了。
 
現通常用此典故說明在做某件事情,作了最大努力,拿出了全部力量。
 
  
75、[[不以一眚掩大德]]
+
31、悲傷的詞:
這個典故見於《左傳.僖公三十三年》。春秋時期,秦國國君秦穆公沒有聽從大夫蹇叔的勸阻,於西元前627年命大將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率領軍隊討伐鄭國。在班師回朝經過崤山(今河南陝縣東)時,被晉軍偷襲成功,全軍覆滅,三比特將領也被捕獲。晋襄公本想殺掉這三人,但他的母親認為此舉不仁,便釋放了這三比特大將。孟明視等三人回到秦國時,秦穆公身穿喪服到城外迎接,孟三人趕緊跪在地上,請求軍法處之。但秦穆公連忙扶他們起來,說:“我沒有聽蹇叔的忠告,使你們打了敗仗,受了污辱,這件事的責任應由我來承擔,怎麼能怨你們呢?再說,你們幾個人從前都立過戰功打過不少勝仗,我决不能因為你們一時的過錯就抹煞過去的功績啊。“孟明視等人感動得涕流滿面,對秦穆公更加忠貞不貳。秦穆公繼續重用這幾比特大將。不久經過認真準備,孟明視等武將又兩次率領軍隊討伐晉國,終於打敗了晉國的軍隊,報了崤山的一箭之仇。
 
現一般用此典故比喻不因為一個人有個別的錯誤而抹煞他的大功績。
 
  
76、[[八叉成詩]]
+
[[愁眉苦臉]] [[垂頭喪氣]] [[悲痛欲絕]] [[淚流滿面]] [[淚如泉湧]] [[痛哭流涕 心如刀割]] [[悲痛欲絕]] [[肝腸寸斷]]
典故見《北夢瑣言》、《唐詩紀事》。晚唐詩人溫庭筠,才思敏銳,出口成章。他應試時,從不起草,往往雙手籠袖憑幾或叉手沉思八次,即能吟成八韻。明解縉《贈虞生》詩“文章倚馬待,詩句八叉成”即用此典。
 
  
77、[[不足迴旋]]
+
32、描寫害怕的:
這個典故源於《漢書.長沙定王傳》。西漢時,漢景帝劉啟為加强自己的統治勢力,把他的13個兒子分封為諸侯王。西元前142年,各諸侯王一起來朝見父王。漢景帝舉行酒宴招待。飯後,大家起舞歌唱,共祝父王萬歲。但長沙定王劉發跳起舞來手足僵硬,很不協調。別的諸侯王就譏笑他不會跳舞,景帝心裡也很不高興,就問他為何這樣笨拙。劉發回答:“我們那裡國小地窄,沒有什麼迴旋餘地。“漢景帝一下明白了他話裏有音,是嫌封地給少了。故意採取這個辦法新增封地。便加封了武陵、零陵、桂陽這三個地方,擴大了長沙定王的地盤。
 
現通常用此典故形容處境狹小,連轉身都很困難。
 
  
78、[[木皆兵]]
+
[[提心吊膽]] [[心驚膽顫]] [[面如土色]] [[忐忑不安]] [[心驚膽寒]] [[心驚肉跳]]
這個典故出自《資治通鑒.晋紀》。東晉時代,北方氐族建立了秦國(今陝西一帶),而後把勢力不斷向中原擴張,西元383年,國王苻堅親率八十萬大軍向東晉國都(今安徽合肥)殺來。晋孝武帝命令晋朝大將謝石、謝玄等帶兵八萬人前去抵抗。苻堅自認兵力强大,想一下子把晉軍打敗。但是出師不利,洛澗(今安徽淮河流域)一仗,被晉軍部將劉牢之出奇制勝,殺死了一萬多阿兵哥,前鋒大將梁成和弋陽(今河南光山縣)郡太守王咏都被斬首,還俘虜了揚州刺史王顯。秦王苻堅和陽平公苻融(其弟)站在壽陽(今安徽壽陽縣)城上遠望晉軍進攻的陣勢擺得嚴肅整齊,武器也很精銳,忽然有些膽怯起來,再往遠看,只見八公山(今安徽淮南市)上長著許多野草和樹木,就好像晉軍一樣。苻堅露出了害怕的神色,對苻融說:“這是多麼强大的敵人啊,怎麼能說他們不堪一擊呢?“後來英勇無畏、足智多謀的晉軍打敗了前來進犯的秦國軍隊。
 
現通常用此典故比喻人在非常恐慌時,稍有一點動靜,就產生錯覺得害怕。
 
  
79、[[差强人意]]
+
33、寫憤怒的:
這個典故出自《後漢書.吳漢傳》。東漢人吳漢為人忠厚,智勇雙全,但性格比較內向,不愛說話。開始跟漢光武帝劉秀一起從軍打仗的時候,劉秀並沒有發現這個人才。後經過大將鄧禹等人的推舉,才逐漸信任他。由於吳漢打了多次勝仗,官昇至大司馬。一次,劉秀打了敗仗,心中很煩悶,別的將領也都垂頭喪氣、一副驚慌的樣子。這時劉秀發現吳漢不在身邊,就派人去看看他在幹什麼。去的人回來稟報劉秀:“大司馬正在督率將士修理武器裝備呢。“劉秀聽完,掃了一眼面前頹唐的將領們,感慨地說:”吳將軍的行為還算能够振奮人的精神。“
 
現通常用此典故比喻某件事或某個人,還算能使人滿意。
 
  
80、[[超群絕倫]]
+
[[火冒三丈]] [[怒氣衝衝]] [[怒目而視]] [[惱羞成怒]] [[暴跳如雷]]
這個典故源於《三國志.蜀志.關羽傳》。東漢末年,劉備率兵進攻益州(今四川),結果被益州勇將馬超所打敗。劉備只好給在荊州的諸葛亮寫信,令他再派些人馬來。諸葛亮接信後,立刻召集關羽、張飛、趙雲等將領商議,經過商議,决定由關羽鎮守荊州,諸葛亮帶張飛、趙雲前去援助劉備。諸葛亮來到進攻益州的指揮部後,採用計策攻下益州並收降了馬超。關羽在荊州聽到這個消息後,寫信給諸葛這,瞭解馬超的情况。諸葛亮清楚關羽這個人好虛榮,就寫信告訴他說:“馬超智勇雙全勇猛過人,是一代英豪,可以和張飛並駕齊驅,但是不如你智慧超群。“關羽讀信後非常高興。
 
現通常用此典故說明才能超出眾人,沒有可以相比的。
 
  
81、[[車載斗量]]
+
34、表示後悔:
這個典故出自《三國志.吳書.吳主傳》。西元221年,劉備發兵攻打東吳。這時孫權一面派陸遜抵抗蜀兵,一面派使臣趙諮出使魏國,以爭取對方中立或幫助自己。魏文帝接見趙諮後問他:“吳王懂不懂得一點學問呢?“趙諮回答:”吳王能够任用賢才,使用能人。心裡在想的是如何治理好國家。假如有了空餘時間,他就涉獵各種書籍和歷史知識,從中吸收營養部分,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本領。他從不效仿一般的讀書人,只注意從書本中摘些字句,強調表面的東西。“魏文帝又問:”吳國能否被征服?“趙諮回答:”恐怕不能,您有數十萬的征伐大軍,我們吳國有一百萬武裝起來的守衛官兵。“魏文帝接著問:”你們覺得魏國好不好對付?“趙諮回答:”吳國有百萬大軍,又有長江和漢水做護城河,魏國沒啥不好對付的。“魏文帝再問:”吳國像你這樣的人才,有幾個呢?“趙諮再回答:”頭腦特別聰明,才能十分超群的,有八、九十個;而像我這樣的,可以用車載,用鬥量,數也數不過來。“孫權知道這件事後,非常贊許趙諮足智多謀和有膽有識。
 
現一般用此典故比喻數量特別多。
 
  
82、[[陳陳相因]]
+
[[追悔莫及]] [[悔不當初]] [[改過自新]] [[萬分悔恨]]
這個典故出自《史記.平准書》。劉邦滅秦戰勝項羽後,建立了西漢王朝,使戰亂得以消失,政治、經濟進入了一段平穩和發展的時期,老百姓也安居樂業,生活水準有了很大提高。為此,京都倉庫裏的糧食逐年增加,陳糧上面蓄陳糧,以至庫房裝不下,放在露天地堆積,造成一部分糧食腐敗黴爛而不能食用。
 
現通常用此典故比喻因襲老一套不改變,沒有革新和創造。
 
  
83、[[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
35、人物高興:
這個典故見於司馬遷的《史記.淮陰侯傳》。秦朝末年,項羽、劉邦起兵反秦。淮陰人韓信出身貧寒,很多人都瞧不起他,先投項羽羽未受重用,又投劉邦只當了一個治粟都尉(夥頭軍),不能施展其才智。劉邦的智囊蕭何和韓信談話後,非常欽佩,認為韓信是個卓越的軍事人才。韓信又一次因未受重用而逃走。蕭何聽說韓信走了,親自連夜追趕,把韓信請回來,又建議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劉邦非常相信蕭何,就選擇吉日舉行儀式。韓信把整個形勢和自己的計畫談出來,劉邦聽了非常滿意。最後劉邦終於消滅和收降魏、趙、燕、齊諸國和楚國,統一天下,成立漢朝。劉邦當了皇帝,蕭何做丞相,這時劉邦對韓信卻不放心了,先解除其兵權,後又入獄,赦免後由“楚王”改封“淮陰侯”。最後由呂後和蕭何把韓信騙進宮中殺死。
 
這個典故是說:成事的人是蕭何,壞事的人也是蕭何。事情的成敗完全出自一個人的策劃。
 
  
84、[[城狐社鼠]]
+
[[眉開眼笑]] [[興高采烈]] [[喜笑顏開]] [[笑顏逐開]] [[眉飛色舞 心花怒放 歡呼雀躍]] [[興致勃勃]] [[欣喜若狂]]
這個典故見於《晋書.謝鯤傳》。東晉時代,朝廷的左將軍王敦和長史官謝鯤經常在一起議論朝廷上的事情。一天,王敦對謝鯤說:“劉隗是個奸臣,他無惡不作,危害國家,我打算把這個人從國君身邊除掉,以此來報效朝廷,你看如何?“謝鯤琢磨了會兒,說:”不行啊!雖然劉隗是個壞人,但他是城狐社鼠。要挖掘狐狸,難免把城牆毀壞;要用火熏死老鼠或用水灌死老鼠,又害怕損壞了神社廟宇。劉隗現在是國君的近臣,勢力很大。又有國君作後臺,恐怕很難除掉他。“王敦聽了這一席話,儘管心裡不太高興,但也只好作罷。
 
現通常用此典故比喻那些倚仗權勢、為非作歹的壞人。
 
  
85、[[城下之盟]]
+
36、形容焦急:
這個典故見於《左傳.桓公十二年》。春秋時期,楚國攻打絞國(在今湖北鄖縣),軍隊攻到絞國都城的南門,絞國軍隊死守城池,閉門不出,楚軍幾次攻城都沒能成功。這時莫敖(楚國的官名)屈瑕就向楚武王獻計,說:“絞國雖小但卻輕狂,輕狂就缺管謀略。我們可以不派阿兵哥保護上山砍柴的樵夫,以此來引誘絞國人出城中計。“楚武王同意了屈瑕的意見。第二天,絞國將領發現楚人在山上打柴,又無軍隊保護,就出城派兵追擊他們,結果捕捉了三十個楚國樵夫。這使絞國官兵很興奮。又過了一天,絞國官兵爭先恐後從城裡沖出來,去捕捉在山上砍柴的樵夫。這時事先埋伏在北門的楚兵一齊衝殺出來,結果絞國軍隊大敗,迫使絞國人在城下簽訂了了屈辱的盟約,然後楚國的軍隊才離開這裡回國去了。
 
現通常用此典故比喻敵人兵臨城下,自己無法抗禦,被迫和敵人訂立的屈辱條約。
 
  
86、[[懲一警百]]
+
[[坐立不安]] [[心急如焚]] [[焦急萬分]] [[心急火燎]] [[迫不及待]] [[十萬火急]]
這個典故見於《漢書.尹翁歸列傳》。西漢時,尹翁歸調任東海(今山東東南和江蘇東北地區)郡做太守。他廉潔奉公,辦事斷案十分認真負責。對於全郡各位情况,都瞭若指掌。包括奸惡之徒的罪行,也能調查得一清二楚。遇到重大案件,他都親自審理過問,如果要懲辦犯罪者,都安排在秋冬召集官吏的大會上或查訪屬縣的時候進行,目的是懲處一個人,警戒許多人。例如當時郯縣(今山東郯城)有個豪紳叫許仲孫,在家鄉胡作非為,欺詐百姓,而且十分狡猾,歷任太守都拿他沒辦法。尹翁歸就令部下把他捕獲,開堂公審,歷數他所犯的罪惡事實,然後宣佈判决,當眾處死,所以,東海全郡的官吏和百姓,不敢作奸犯科,社會治安穩定。老百姓都誇獎尹翁歸這個“父母官”當得好。
 
現通常用此典故說明懲罰一人,藉以警戒教育很多人。
 
  
87、[[叱吒風雲]]
+
37、形容情況緊急:
這個典故出自唐.駱賓王《為徐敬業討武氏檄》。唐朝武則天當政期間,由於專橫跋扈,貶辱忠良,姑息養奸,濫殺無辜,引起了一些文武百官及皇族宗室的不滿。唐初大臣李績的孫子李敬業(即徐敬業)與駱賓王、唐之奇、杜求仁等在揚州起兵舉事,反對武則天專政。為擴大影響,發展隊伍,徐敬業請駱賓王寫了一篇討武檄文《為徐敬業討武氏檄》。在文章中,駱賓王歸納陳述了武則天的罪惡,號召皇親國戚、宗室大臣共同起來討武。文章裏寫道:“以徐敬業等人領導的討武大軍力量是强盛的,怒喝一聲,可使風雲變色,怒氣一沖可叫山嶽崩塌。用這樣聲勢浩大的力量來與敵人宣戰,沒有不取勝的。“但是這場討武起義不久還是被武則天鎮壓下去了。
 
現通常用此典故比喻力量極大,可以左右整個局勢。
 
  
88、[[出爾反爾]]
+
[[迫在眉睫]] [[危在旦夕]] [[千鈞一髮]] [[燃眉之急]] [[火上眉梢]] [[刻不容緩 危如累卵]] [[十萬火急]] [[萬分緊急]]
這個典故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春秋時期,鄒國和魯國打了一仗後,鄒國國君鄒穆公向孟子求教:“這次作戰,我的將士死了三十三人。然而老百姓卻沒有一個去替死拼命的。殺死他們吧,又殺不了那麼多。不殺吧,可他們卻眼睜睜地看著官長被敵人殺死而不去援救,太叫人生氣了,你說該怎麼辦才好呢?“孟子回答:”在戰亂和灾荒之年,你的老百姓,老弱者死了來不及埋葬,填滿了溝穀;青壯者則紛紛四處逃荒,妻離子散、遭受災難的人恐怕有幾千人吧。你埋怨他們見死不救,但你和你的官員在百姓危難時去救過他們嗎?你的糧倉堆滿了糧食,庫房裏裝滿了財寶,而你的官員們卻不把這些情况向陛下報告,而且怠忽職守、任意欺壓百姓,曾子(孔子的學生)曾說過,\'當心啊,當心,你怎樣對待人家,人家也就怎樣回報你。\'你說能怪誰呢?做國君的假如能施行仁政,老百姓就會自然擁戴你,而且保護他們的官長出力,直至獻出自己的生命。
 
現一般用此典故諷刺那些做事反復無常,言行前後自相矛盾的人。
 
  
89、[[出奇制勝]]
+
39、形容考試:
這個典故見於《史記.田單列傳》。戰國時代,燕國大將樂毅聯合秦、趙、魏、韓四國軍隊攻打齊國,奪取了七十多城邑,只剩下莒(今山東煙臺)和即墨(今山東青島)兩座城邑。齊將田單據守即墨,面對燕國强大的攻勢,田單决定採取計策,才能以少勝多,收復失地。田單使用“反間計”,讓燕惠王用另一比特大將騎劫取代樂毅,又利用迷信叫燕、齊兩國的將士都相信齊國在這場戰爭中會得到天神的支持。然後,他把精銳的將士隱藏起來,換上病弱老人和婦女守城。同時又派人給燕將騎劫,告之準備投降,燕軍信以為真。田單另外還籌借了很多金銀財寶,讓即墨城裡的財主拿去送給燕軍將領,並告訴他們,田單就要投降了,要求燕軍取勝進城時保護這些人的身家性命,燕軍的將領答應了他們的請求。此後,燕軍放鬆了了對齊軍的警惕性。這時田單就收集了一千多頭牛,讓每頭牛身上披有五彩花紋的衣布,兩隻角上各捆著一把尖刀,尾巴上紮著澆了油的蘆葦。深夜,把這些牛牽到城洞口,用火點燃牛尾上的蘆葦,迫使牛群瘋了一樣往對方陣營沖去,燕軍突然受到這樣的衝擊,嚇得紛紛逃命,有的被牛角上的尖刀刺死,有的躲過火牛的尖刀,但又被跟在牛群後面的齊國精兵殺掉。即墨城裡的百姓趁機敲起銅器,發出震耳的響聲,助長進攻的威勢,燕軍終於被齊軍打敗,大將騎劫被捉住殺掉。田單沒有鬆口氣,乘勝追擊,結果很快收復齊國失去的七十多座城邑,又恢復了齊的本來面貌。
 
現通常用此典故比喻用對方意想不到的辦法來取勝。
 
  
90、[[除惡務盡]]
+
[[冥思苦想]] [[東張西望]] [[抓耳撓腮]] [[聚精會神]] [[專心致志]] [[左顧右盼]]
這個典故見於《左傳.哀公元年》。西元494年,吳王夫差在夫椒(在今江蘇吳縣)把越國軍隊打得一敗塗地,並乘勝攻破越都。起初,越王勾踐率領五千名阿兵哥守住會稽山,派大夫文種向吳國求和,吳王準備同意。但吳國大夫伍子胥反對。他說:“樹立美好的品德應不間斷地培養,去掉危害人的毒瘤應果斷地掃除乾淨。現在越國和我們同處一塊土地,而又結下了世代冤仇。如果取勝了而不收穫,繼續叫它存在下去,這是背離天意而使敵人壯大的失策,到那時悔恨也不趕趟了。“吳王夫差還是沒有聽從伍子胥的忠告,接受了越王勾踐的投降舉動。這時伍子胥感傷地說:“唉,越國要用十年的時間養精蓄銳,並且吸取十年的教訓,二十年後,吳國的宮殿恐怕要變成沼池了。“果真越王勾踐屈辱求和後,開始被派在吳國養馬守墳,不久釋放回國,他臥薪嚐膽,發奮圖強,任用範蠡、文種等一批文才賢官整治國家。二十年後,終於由弱變强,滅亡了吳國。
 
現通常用此典故說明清除壞人壞事,務必徹底,不留後遺症。
 
  
91、[[坐懷不亂]]
+
40、形容工作認真的成語:
戰國時,邯鄲的大思想家荀况在他的不朽著作《荀子.大略》中,講述了一個生動感人的《坐懷不亂》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柳下惠,他是春秋時魯國大夫,任士師(掌管弄獄的官)。魯僖公二十六年(西元前634年),齊國進攻魯國時,他派人到齊國去,勸說齊國退兵,受到魯僖公的稱讚。在當時,柳下惠以善於講究貴族禮節而著稱,是個道德高尚的人。有一次柳下惠到外地辦事,耽擱了出城時間,此時,客店也已住滿了客人,他只好到城門下夜宿。不久,一比特年輕貌美的女子也來到城門下夜宿。柳下惠見那女子衣服單薄,凍得索索發抖。柳下惠恐怕那女子凍死,就用自己的棉衣把她裹在懷裡,一直到天亮,絲毫沒有淫亂行為。
 
此後,人們就用“坐懷不亂”來形容男子在兩性道德方面情操高尚,作風正派。
 
  
92、[[疾風勁草]]
+
[[一絲不苟]] [[全神貫注]] [[兢兢業業]] [[勤勤懇懇]] [[聚精會神]] [[廢寢忘食]]
西漢末年,潁陽(今河南省許昌附近)有個人名叫王霸,劉秀起兵反王莽路過潁陽時,王霸帶領一幫朋友去拜見劉秀,請求入伍。劉秀表示歡迎。王霸入伍後忠心耿耿,多次打勝仗;特別是在昆陽(今河南葉縣)大破王莽的戰役中,立了大功,因而受到劉秀的信任。劉秀的部隊渡過黃河,在河北省邯鄲一帶鎮壓王郎等各路農民起義軍時,軍事行動遭到了很大挫折。面對逆境,當初和王霸一塊兒入伍的朋友們,現在都偷偷地溜走了,只有王霸繼續戰鬥在劉秀的隊伍中。經過這次考驗,劉秀對王霸更加信任了,他動情地說:“在潁陽投奔我的人現在大都走了,只剩下你一人留下為我出力,真是疾風知勁草啊!”劉秀登基做皇帝後,封王霸為偏將軍,後又任上穀(今河北省中西部)太守。王霸在上穀二十多年,始終是光武帝劉秀的心腹將領。
 
人們常用“疾風勁草”這個成語來比喻立場堅定不移,即使遇到最大困難也不變節。
 
 
93、[[因人成事*三寸之舌]]
 
“因人成事”,是毛遂譏諷不頂用的同伴的話;“三寸之舌”則是平原君稱讚毛遂的話。
 
平原君一行到楚國後,平原君馬上求見楚王,要求楚王迅速派出援軍,和趙國聯合抗秦。可是楚王懼怕秦國,不肯答允。兩個人從清早談判到中午,也沒談出結果。毛遂等三十人,在殿前階下,等得焦急起來。那十九人就對毛遂開玩笑說:“毛先生,上殿去露露錐尖吧!”毛遂二話不說,提劍登階,從容上殿,對平原君說:“趙楚聯合抗秦的利害關係,兩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為什麼說了這麼半天還决定不下來呢?”楚王問平原君:“這是什麼人?”平原君說:“是我的家臣,也是我的隨員。”楚王便轉向毛遂呵斥道:“還不快給我下去!我正在同你們君主談話,你算個什麼?”毛遂按劍而前,對楚王說:“你仗著楚國是個大國,就這樣隨意呵斥人?你要知道,眼前在這十步之內,大國也沒有,你的性命全在我的手裡。你叫嚷什麼!”楚王不作聲了。毛遂接著說:“我聽說商湯以七十裏的地方取得了天下;周文王以百里的地方臣服了諸侯,難道他兵多嗎?只不過能發揮他的優勢,振奮他的威力罷了。現在楚國土地方圓五千裏,雄兵百萬,這是稱霸天下的本錢。象楚國這樣盛强,天下各國都不能對抗。白起,小娃娃罷了,帶了幾萬兵來和楚國打仗,一戰就奪去了你們的鄢、郢等地;再戰就燒掉了夷陵的楚先王墓;三戰乾脆俘虜了大王你的先人,這是百輩的仇恨啊,連趙國都感到羞耻,而大王卻不知道好歹!軍事聯盟是為了楚國,不是為趙國。在我主人面前,你叫嚷什麼?!”楚王又害怕又慚愧,連連稱是,滿口應承說,“確實象先生說的,願意把全國的兵力參加同盟。”毛遂又逼問:“聯合抗秦的事定了吧?”楚王忙說:“定了。”毛遂就招呼楚王的左右說:“快拿雞、狗、馬的血來!”血來了,毛遂捧著銅盤跪獻給楚王說:“請大王先用手指蘸血塗在唇邊,這是定盟的儀式;接著是我的主人,最後是我。”塗完血,毛遂左手拿著血盤子,用右手招喚殿外的十九個人說:“喂!你們接著在堂下塗血吧。你們這些老爺碌碌無能,就象所說的依靠別人成事的!”
 
這件外交大事,就這樣靠著毛遂的口才而終於取得了成功。平原君囙此很稱讚毛遂,其餘十九人也更信服他了。
 
平原君定盟後回到邯鄲,感慨地說:“我不敢再鑒別人才了!毛先生到了楚國一次,就使趙國的聲望提高了百倍。毛先生的三寸長的舌頭,比百萬雄兵還强啊!”後把毛遂奉為上等門客。
 
以後,人們就把自己沒本事,而靠別人的力量辦成事的叫作“因人成事”。用“三寸之舌”來形容人的能說會道、善於辯論。
 
  
94、[[梅開二度]]
+
41、描寫人很有精神:
唐朝肅宗年間,忠臣梅魁不畏權貴,乘公直言,囙此得罪了奸相蘆杞。蘆杞誣告梅魁勾結北國謀反,皇上盛怒,傳旨將梅魁全家誅殺。梅魁之子梅良玉,因外出遊學,僥倖免遭殺害,後因蘆杞追捕甚急,便更名王喜童,逃難在外。後來,梅良玉輾轉投靠到陳尚書家做花工。他每天在後花園裏給花鋤草、澆水、施肥、剪枝,忙碌不休,使花生長得一片繁茂,姹紫嫣紅。轉眼秋去冬來,後花園裏的梅花傲寒盛開。陳尚書偕家人來園賞梅,眼望鬥寒盛開的梅花,不禁想起了被奸相蘆杞殘害的故友梅魁,忙命家人為梅公設祭壇,以表示懷念。不料夜晚突降風雹,將盛開的梅花掃落一空。陳尚書見此情景悲痛欲絕,立生出家之念,家人苦苦勸阻不從,他說:“除非梅花二度重開,我才能打消出家的念頭。”陳尚書赤誠的敬友之心感動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下令梅花二度重開。陳尚書感歎地說:“原來天意如此!”才放弃了出家的念頭。事後陳尚書得知王喜童是梅魁之子梅良玉,喜出望外;又見其人品、才識俱佳,遂將女兒陳杏元許配梅良玉為妻。為避免好相生疑,未擇婚期,婚前良玉同杏元以兄妹相稱。恰在這時,北國犯境,皇上昏庸,不敢抵抗,奸相蘆杞乘機推薦陳杏元遠嫁北國和番。陳尚書明知這又是奸相蘆杞加害,但皇命難違,只好揮淚同意。梅良玉以表兄的身份送陳杏元赴北國和番。這對患難夫妻途經邯鄲趙武靈王叢台下,悲痛萬分,作最後話別,至今,雄偉的叢台上,仍鐫刻著“夫妻南北,兄妹沾襟”八個蒼勁大字。自此,“梅開二度”這個成語便流傳下來了。此成語常用來比喻好事重來,或第二次機遇的到來。
 
  
95、[[鹿死誰手]]
+
[[神采奕奕]] [[精神抖擻]] [[容光煥發]] [[神采飛揚]] [[意氣風發]] [[精神煥發]]
晋時,北方有五個少數民族紛紛獨立,先後出現了十六個國家,史稱“五胡十六國”。在“五胡十六國”之中,以氏族的前秦和羯族的後趙勢力最大。後趙的都城就建在今日邯鄲市境內的古鄴城。
 
後趙的建立者石勒,字世龍,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石勒健壯有膽量,喜好騎馬射箭。他在二十多歲時,被晋官吏掠賣到山東為奴隸,後來,與汲桑等人聚眾趙兵。汲桑死後,石勒率眾投奔前趙國君劉淵,劉淵拜他為大將。石勒重用漢族失意官僚張賓,讓他為謀士,發展成一種割據勢力。西元319年自稱趙王,建立政,即為後趙……
 
建國為王,石勒自然十分高興。有一次,在歡迎外國使臣規模很大的宴會上,石勒乘著酒興問他的大臣徐光:
 
“我的功績可以和歷史上哪個君王相比?”
 
徐光想趁機恭維他的主人,便奉承地說道:
 
“陛下的智謀和武勇,都超過了漢高祖劉邦和魏太祖曹操。自古以來的帝王,沒有一個能比過您的。”
 
但石勒卻笑著說:
 
“說得太過分了。我豈能不瞭解自己?我如果遇到漢高祖劉邦,一定甘心做他的部下,服從他的指揮,和韓信、彭越一樣爭先效力。如果遇到漢光武帝劉秀,就要跟他在中原爭個高下較量較量。那可就不知鹿死誰手,天下落到誰的手中去了。”
 
石勒的這一番話,叫徐光很汗顏,可群臣們卻很稱讚。
 
  
96、[[狗尾續貂]]
+
42、描寫人物慌張的成語:
晋武帝咸寧三年(西元227年)八月,晋武帝司馬炎封司馬懿的第九子琅琊王司馬倫為趙王,督鄴城(在今臨漳縣西)守事。趙王司馬倫到任後,濫封官爵,只要是王親宦戚、親信部屬,即便是“奴卒役厮,亦加爵位”。囙此,“每朝會,貂蟬盈座”,殿上擠得滿滿的盡是“大官”(古時大官的官帽上,有蟬形圖案的金鐺為裝潢,並插上貂尾,稱為“貂蟬冠”)。當時老百姓看不慣這股腐敗之風,編歌謠諷刺道:“貂不足,狗尾續。”貂尾是珍貴的皮毛,大官太多,貂尾不够用了,就用狗尾巴代替吧。
 
此後,人們形容官爵太濫,於是叫做“狗尾續貂”;前美後醜,兩者極不相稱,也叫做“狗尾續貂”。例如,在別人的好文章後面胡亂添寫一段,或是給別人未完成的佳作代為續成,而續得並不高明,便可用這句成語作比喻。
 
  
97、[[巧奪天工]]
+
[[心慌意亂]] [[驚慌失措]] [[惶恐不安]] [[慌不擇路]] [[落荒而逃]]
東漢末年,袁紹在官渡之戰中被曹操打敗,吐血身亡。袁紹的兒子袁熙後來也被公孫康殺死。曹丕沖進袁府(在鄴城)後,看到袁熙的妻子甄氏秀美無比,就讓她作了自己的夫人。到曹丕稱帝時,皇后甄氏已年過四十,容顏衰敗。為了博取曹丕的歡心,她每天起床後都精心梳妝打扮。甄皇后住處的院中有條蛇,每天都盤繞一種新形狀。甄皇后受到啟發,就按蛇盤曲的形狀梳理自己的髮髻。由於心靈手巧,她做的髮髻“巧奪天工”(製作精巧,勝過天然)。
 
  
98、[[白面書生]]
+
43、與讀書有關的成語:
這個典故出自《宋書.沈慶之傳》。西元450年,南朝宋文帝劉義隆想要舉兵北伐,太子步兵校尉沈慶之便勸諫文帝,認為不可輕舉妄動。可是宋文帝不但沒有採納,反而叫丹陽尹徐湛之和吏部尚書江湛等文官向沈慶之亂出難題狡辯。沈慶之當場氣憤地說:“皇上準備出兵北伐,而與白面書生之輩謀劃此舉,事情怎麼能辦好呢?“宋文帝由於沒有聽勸沈慶之的正確意見,終於導致北伐失敗。
 
現一般用此典故諷刺那些只有書本知識,而社會閱歷不多的人。
 
  
99、[[金屋藏嬌]]
+
[[手不釋卷]] [[一覽成誦]] [[一目十行]] [[過目不忘]] [[專心致志]] [[博覽群書]]
這個典故出自東漢班固《漢武故事》。漢武帝劉徹以己酉年七月七日早生於猗蘭殿,年方四歲,劉徹被立為膠東王。過了幾年,長公主嫖把他抱在膝上,問他說:“你想得到一個媳婦嗎?”膠東王說:“想有一個媳婦。”長公文指經常侍奉在左右的御用宮女一百多人,劉徹都說不好。最後指向一個女子說:“嬌嬌好不好?”劉徹於是大笑回答說:“好!若得阿嬌作媳婦,當造一個金屋藏起來。”長公主非常高興,竭力要求景帝允諾,劉徹與阿嬌遂成婚配。
 
後遂以“金屋藏嬌”表示女子得寵。
 
  
100、[[鴻雁傳書]]
+
44、描寫書中內容精彩的詞語:
元臣郝經,奉命出使南宋議和,被南宋扣留l6年。在羈留中,據說有人送給他40只大雁,內有一隻體質稍异,郝經命人飼養.以後郝經給元朝皇帝寫了個奏摺,拴在雁足上,飛往北方。被人捉住後,將奏摺交給皇帝。元朝遂進師南伐,郝及隨從人等始得生還。
 
  
101、[[搖尾塗中]]
+
[[豐富多彩]] [[情節曲折]] [[扣人心弦]] [[妙筆生花]] [[跌宕起伏]]
戰國時,楚王派大夫去請莊子做官,莊子對楚大夫說:聽說楚國有神龜,死去已三千年,現在把它用匣子裝起來藏在廟堂之上。你看此龜是留下骨頭讓人珍藏好呢,還是活著曳尾於泥塗中好?大夫說:當然是活著曳尾於塗中好。莊子說:那末我將曳尾於塗中。見《莊子•秋水》。曳尾,猶搖尾。
 
後因以“搖尾塗中”喻自由自在地生活。
 
  
102、[[擊楫中流]]
+
45、帶有動物名稱的成語:
晋祖逖帥師北伐,渡江於中流,敲擊船槳立下誓言:不清中原不甘休。見《晋書•祖逖傳》。
 
後因以“擊楫中流”稱頌收復失地報效國家的激烈壯懷和慷慨志節。
 
  
103、[[擊缽催詩]]
+
[[守株待兔]] [[葉公好龍]] [[打草驚蛇]] [[老馬識途]] [[順手牽羊]] [[殺雞教猴]] [[呆若木雞]] [[聞雞起舞]] [[虎背熊腰]] [[狐假虎威]]
南朝齊竟陵王蕭子良,常於夜間邀集才人學士飲酒賦詩,刻燭限時,規定燭燃一寸,詩成四韻。蕭文琰認為這並非難事,乃與丘令楷、江洪二人改為擊銅缽催詩,要求缽聲一止,詩即吟成。見《南史•王僧孺傳》。
 
後以“擊缽催詩”指限時成詩,亦以喻詩才敏捷。
 
  
104、[[擲杖成龍]]
+
46、時間長:
傳說東漢費長房見一老翁掛著一把壺賣藥,然後就跳進壺裏去。第二天,費去拜訪他,和他一起入壺,但見房屋華麗,酒菜也很好。費於是向老翁學道,後來騎著老翁所給的竹杖回家,投杖於葛陂,變成一條龍。事見《後漢書•方術傳下•費長房》。
 
後以“擲杖成龍”為典,借指還鄉。
 
  
105、[[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
[[億萬斯年]] [[千秋萬代]] [[日積月累]] [[長年累月]]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寧可做玉器被打碎,不願做陶器完整保全。比喻寧願保持高尚的氣節死去,而不願屈辱地活著。
 
這個成語來源於《北齊書.元景安傳》,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西元550年,北朝東魏的孝靜帝被迫將帝位讓給專橫不可一世的丞相高洋。從此,北齊代替了東魏。高洋心狠手辣,次年又毒死了孝靜帝及其三個兒子,來個斬草除根。
 
高洋當皇帝第10年6月的一天,出現了日食。他擔心這是一個不祥之兆:自己篡奪的皇位快保不住了。於是,把一個親信召來問道:“西漢末年王莽奪了劉家的天下,為什麼後來光武帝劉秀又能把天下奪回來?”
 
那親信說不清這是什麼道理,隨便回答說:“陛下,這要怪王莽自己了。因為他沒有把劉氏宗室人員斬盡殺絕。”
 
殘忍的高洋竟相信了那親信的話,馬上又開了殺戒:把東魏宗室近親44家共700多人全部處死,連嬰兒也無一倖免。
 
消息傳開後,東魏宗室的遠房宗族也非常恐慌,生怕什麼時候高洋的屠刀會砍到他們頭上。他們趕緊聚集起來商量對策。有個名叫元景安的縣令說,眼下要保命的唯一辦法,是請求高洋准許他們脫離元氏,改姓高氏。
 
元景安的堂兄景皓,堅決反對這種做法。他氣憤地說:“怎麼能用拋弃本宗、改為他姓的辦法來保命呢?大丈夫寧可做玉器被打碎,不願做陶器得保全。我寧願死而保持氣節,不願為了活命而忍受屈辱!”
 
元景安為了保全自已的性命,卑鄙地把景皓的話報告了高洋。高洋立即逮捕了景皓,並將他處死。元景安因告密有功,高洋賜他姓高,並且昇了官。
 
但是,殘酷的屠殺不能挽救北齊搖搖欲墜的政權。三個月後,高洋因病死去。再過18年,北齊王朝也壽終正寢了。
 
  
106、[[白頭如新]]
+
48、描寫校園:
“白頭如新”這則成語的意思是雖是白頭之交,卻並不知己,形容交情不深。
 
這個成語來源於《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諺曰:“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
 
西漢時期,鄒陽有一次因為受人誣陷,被梁孝王關進監牢,準備處死。鄒陽十分激憤,他在獄中給梁孝王寫了一封信,信中列舉事實說明:“待人真誠就不會被人懷疑,純粹是一句空話。”
 
他寫道:“荊軻冒死為燕太子丹去行刺秦始皇,可是太子丹還一度懷疑他膽小畏懼,不敢立即出發。卞和將寶玉獻給楚王,可是楚王硬說他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掉他的脚。李斯盡力輔助秦始皇執政,使秦國富强,結果被秦二世處死。所以諺語說:‘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雙方互不瞭解,即使交往一輩子,頭髮都白了,也還是像剛認識時一樣;真正相互瞭解,即使是初交,也會像老朋友一樣。”
 
梁孝王讀了鄒陽的信後,很受感動,立即把他釋放,並做為貴賓接待。
 
  
107、[[沉魚落雁]]
+
[[綠草如茵]] [[書聲朗朗]] [[歡聲笑語]] [[設施齊全]]
春秋的時候,有一個叫做西施的美女,她每天都會到溪邊去浣紗,溪中的魚看到西施,覺得自己長得比西施醜,都羞愧的不敢浮上水面,全沉到水底去。
 
漢朝的時候,也有一個美女叫王昭君,她要出塞去嫁給番王的時候,天空飛過的雁,看到王昭君長得那麼漂亮,都驚訝的忘記該怎麼飛了,全墜落到樹林裡面。
 
後來,大家在稱讚一個女人長得很漂亮,就說她有“沉魚落雁”的容貌!
 
  
108、[[才高八斗]]
+
49、描寫同學:
“才高八斗”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極有才華。
 
這個成語來源於南朝.宋.無名字《釋常談.八鬥之才》,文章多,謂之八鬥之才。謝靈運嘗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我得一鬥,天下共分一鬥。”
 
南朝宋國有謝靈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山水詩作家。他的詩,大都描寫會稽、永嘉、廬山等地的山水名勝,善於刻劃自然景物,開創了文學史上的山水詩一派。
 
他寫的詩藝術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愛。詩篇一傳出來,人們就競相抄錄,流傳很廣。宋文帝很賞識他的文學才能,特地將他召回京都任職,並把他的詩作和書法稱為“二寶”,常常要他邊侍宴,邊寫詩作文。
 
一直自命不凡的謝靈運受到這種禮遇後,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邊喝酒一邊自誇道:“魏晋以來,天下的文學之才共有一石(一種容量組織,一石等於十鬥),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獨佔八鬥,我得一鬥,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鬥。”
 
  
109、[[結草銜環]]
+
[[團結友愛]] [[專心致志]] [[勤學好問]] [[活潑可愛]] [[樂於助人]]
這句成語是由“結草”和“銜環”兩個典故結合而來的。“結草”見於《左傳•宣公十五年》:“魏武子有嬖妾,無子。武子疾,命顆(武子的兒子)曰:‘必嫁是。’疾病,則曰:‘必以為殉。’及卒,顆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及輔氏之役,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夜夢之曰:‘餘,爾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人之治命,餘是以報。’”“銜環”是古代神怪小說上記載的一個故事,見《後漢書•楊震傳》李賢注引《續齊諧記》。
 
據《左傳》記載:春秋時,晉國的魏武子在生病時,曾囑咐他的兒子魏顆,在他死後,把一個沒有生過兒子的妾嫁出去。後來武子病重了,又告訴魏顆,在自己死後讓他這個妾陪葬。武子死了以後,魏顆覺得父親病危時的語言可能是神志不清時的胡言亂語,便依照他以前的吩咐把武子的愛妾嫁出去了。後來,魏顆領兵和秦國打仗,看見戰場上有個老人把遍地的草都打成了結子,纏住秦軍的戰馬,使秦軍兵將紛紛墜馬,魏顆囙此獲勝並俘虜了秦將杜回。當夜,魏顆做了個夢,夢見在戰場上結草的老人自稱是那位出嫁妾的父親,是用此來報答魏顆不把自己女兒拿來陪葬之恩的。
 
據古代神怪小說載:東漢楊寶在9歲時,從華陰山北捉了一隻受傷的黃雀,楊寶把它帶回家飼養,等傷好後把黃雀放了。過後,楊寶夢見黃雀化作一個黃衣童子回來報恩,自稱是西王母的使者,並口銜4枚白環,說楊寶的子孫將來都會像白環一樣珍貴。後來,楊寶的兒子楊震、孫子楊秉、曾孫楊賜和玄孫楊彪果然都飛黃騰達。
 
這是兩個很荒誕的故事,可能是作者杜撰出來的。因為這兩個故事都含有知恩必報的意思,所以後人把它們結合成一句成語“結草銜環”,形容感恩圖報。
 
  
110、[[子虛賦]]
+
50、描寫老師:
楚使子虛於齊,王悉發車騎與使者出畋。畋罷,子虛過姹烏有先生,亡是公存焉。坐安,烏有先生問曰:“今日畋,樂乎?”子虛曰:“樂。”“獲多乎?”曰:“少”。“然則何樂?”對曰:“僕樂齊王之欲誇僕以車騎之眾,而僕對雲夢之事也。”曰:“可得聞乎?”子虛曰:“可”。
+
 
王車架千乘,選徒萬乘,畋於海濱。列卒滿澤,罘網彌山。掩兔轔鹿,射麋脚麟。鶩於鹽浦,割鮮染輪。射中獲多,矜而自功。顧謂僕曰:‘楚亦有平原廣澤遊獵之地,饒樂若此者乎?楚王之獵,孰與寡人乎?’僕下車對曰:‘臣楚國之鄙人也。幸得宿衛,十有餘年,時從出遊,遊於後園,覽於有無,然猶未能遍睹也,又焉足以方其外澤乎?’齊王曰:‘雖然,略以子之所聞見而言之。’僕對曰:‘唯唯’。
+
[[循循善誘]] [[和藹可親]] [[盡職盡責]] [[嘔心瀝血]] [[愛生如子]] [[桃李滿門]]
‘臣聞楚有七澤,嘗見其一,未睹其餘也。臣之所見,蓋特其小小者耳,名曰雲夢。雲夢者,方九百裏,其中有山焉。其山則盤紆鬱,隆崇,岑參差,日月蔽虧。交錯糾紛,上幹青雲。罷池陂陀,下屬江河。其土則丹青赭堊,雌黃白,錫碧金銀。眾色炫耀,照爛龍鱗。其石則赤玉玫瑰,琳瑉昆吾,玄厲,石。其樂則有蕙圃:蘅蘭芷若,芎菖浦,江蘺蘼蕪,諸柘巴苴。其南側有平原廣澤:登降靡,案衍壇曼,緣似大江,限以巫山;其高燥則生葳菥苞荔,薛莎青;其埤濕則生藏茛蒹葭,東雕胡。蓮藕觚盧,閭軒於。眾物居之,不可勝圖。其西則有湧泉清池:激水推移,外發芙蓉菱華,內隱钜石白沙;其中則有神色蛟鼉,玳瑁。其北則有陰林:其樹豫章,桂椒木蘭,檗離朱楊,梨栗,橘柚芬芬;其上則有孔彎,騰遠射干;其下則有白虎玄豹,曼蜓犴。
+
 
於是乎乃使專諸之倫,手格此獸。楚王乃駕馴交之駟,乘雕玉之輿,靡魚段之橈旃,明月之珠旗,建於將之雄戟,左烏號之雕弓,右夏服之勁箭。陽子驂乘,阿為禦,案節未舒,即陵狡獸;蹴蛩蛩,轔距虛。軼野馬,惠陶餘,乘遺風,射遊騏。倏目倩利,雷動犬至,星流霆擊,弓不虛發,中心决眦,洞胸達掖,絕乎心系。獲若雨獸,把草蔽地。於是楚王乃弭節徘徊,翱翔容與,覽乎陰林,觀壯士之暴怒,與猛獸之恐懼。徼郤受詘,殫睹眾獸之變態。
+
51、描寫課堂的:
於是鄭女曼姬,被阿錫,揄縞,雜纖羅,垂專利號,襞積褰縐,鬱橈溪穀。紛紛排排,揚施戌削,蜚垂。扶輿猗靡,翕呷萃蔡;下靡蘭蕙,上指羽蓋;錯翡翠之威庭,繆繞玉綏。眇眇忽忽,若神仙之仿佛。於是乃相與獠於蕙圃,般姗勃,上乎金提。把翡翠,射鸌義,微曾出,繳施。弋白鵠,加鳥鹅,雙倉下,玄鶴加。怠而後發,遊於清池。浮文益,揚旌世,張翠帷,建羽蓋。罔玳瑁,釣紫見。從金鼓,吹鳴籟。榜人歌,聲流喝。水蟲駭,波鴻沸,湧泉起,奔揚會。田石相擊,良良嗑嗑,若雷霆之聲,聞平數百裏之外。將息獠者,擊靈鼓,起烽燧,車按行,騎就從,麗乎淫淫,般乎裔裔。
+
 
於是楚王乃登雲陽之臺,怕乎無為,詹乎自持,勺藥之和具,而後禦之。不若大王終日馳騁,曾不下輿,月割輪粹,自以為娛。臣竊觀之,齊殆不如。於是齊王無以應僕也。
+
[[對答如流]] [[引人入勝]] [[精彩紛呈]] [[鴉雀無聲]] [[議論紛紛]] [[各抒己見]]
烏有先生曰:“是何言之過也!足下不遠千里,來貺劑國:王悉發境內之士,備車騎之眾,與使者出畋,乃欲戮力致獲,以娛左右,何名為誇哉?問楚也之有無者,願聞大國之風烈,先生之餘論也。今足下不稱楚王之德厚,而盛推雲夢以為高,奢言淫樂,而顯侈靡,竊為足下不取也。必若所言,固非楚國之美也;無而言之,是害足下之信也。彰君惡,傷私義,二者無一可,而先生行之,必且輕於齊而累於楚矣!且齊東者钜海,南有琅邪,觀乎成山,射乎之罘,浮渤解,遊孟諸。旁徨乎海外,吞若雲夢者八九於其胸中,曾不蒂芥。若乃叔儻瑰瑋,异方殊類,珍怪鳥獸,萬端鱗卒,充物其中,不可勝記,禹不能名,離不能計。然在諸侯之比特,不敢言遊戲之樂,苑囿之大;先生又見客,是以王辭不復,何為無以應哉?
+
 
 +
52、表示友誼的:
 +
 
 +
[[肝膽相照]] [[患難之交]] [[情同手足]] [[情投意合]] [[忘年之交]]
 +
 
 +
53、氣勢雄偉的:
 +
 
 +
[[浩浩蕩蕩]] [[千軍萬馬]] [[驚天動地]] [[萬馬奔騰]] [[氣壯山河]]
 +
 
 +
54、成語接龍:
 +
 
 +
(1)[[體貼入微]] [[微不足道]] [[道聼塗説]] [[說三道四]] [[四平八穩]]
 +
 
 +
(2)[[神采飛揚]] [[揚眉吐氣]] [[氣象萬千]] [[千言萬語]] [[語重心長]]
 +
 
 +
57、描寫綠:
 +
 
 +
[[翠色欲流]] [[一碧千里]] [[萬古長青]]
 +
 
 +
58、含“鼎”的:
 +
 
 +
[[一言九鼎]] [[大名鼎鼎]] [[三足鼎立]] [[人聲鼎沸]] [[鐘鳴鼎食]]
 +
 
 +
59、自X自X式:
 +
 
 +
[[自言自語]] [[自高自大]] [[自作自受]] [[自暴自棄]] [[自由自在]]
 +
 
 +
60、X言X 語式:
 +
 
 +
[[甜言蜜語]] [[花言巧語]] [[自言自語]] [[胡言亂語]] [[千言萬語]]
 +
 
 +
61、AABC式:
 +
 
 +
[[栩栩如生]] [[津津有味]] [[斤斤計較]] [[落落大方]] [[欣欣向榮]] [[亭亭玉立]] [[炯炯有神]] [[多多益善]]
 +
 
 +
62、ABCC式:
 +
 
 +
[[小心翼翼]] [[神采奕奕]] [[衣冠楚楚]] [[細雨濛濛]] [[氣勢洶洶]] [[傷痕累累]] [[千里迢迢]] [[白髮蒼蒼]]
 +
 
 +
[[喜氣洋洋]] [[得意洋洋]] [[銀光閃閃]] [[ 風塵僕僕
 +
 
 +
63、ABAC式:
 +
 
 +
[[惟妙惟肖]] [[無窮無盡]] [[無邊無際]] [[有始有終]] [[人山人海]] [[十全十美]] [[若明若暗]] [[善始善終]]
 +
 
 +
[[自由自在]] [[自言自語]] [[舉不勝舉]] [[年復一年]] [[數不勝數 防不勝防]] [[精益求精]]
 +
 
 +
64、AABB式:
 +
 
 +
[[兢兢業業]] [[三三兩兩]] [[口口聲聲]] [[原原本本]] [[吞吞吐吐]] [[紅紅火火 明明白白]] [[高高興興]]
 +
 
 +
[[快快樂樂]] [[平平安安]] [[整整齊齊]]
 +
 
 +
70、指話說不停:
 +
 
 +
[[滔滔不絕]] [[口若懸河]] [[侃侃而談]] [[誇誇其談]]
 +
 
 +
71、含有走的意思:
 +
 
 +
[[遠走高飛]] [[健步如飛]] [[大步流星]] [[東奔西走]] [[躡手躡腳]] [[走馬觀花]] [[遊山玩水]] [[左沖右撞]]
 +
 
 +
73、不__不__:
 +
 
 +
[[不知不覺]] [[不屈不饒]] [[不聲不響]] [[不言不語]] [[不三不四]]
 +
 
 +
74、_不__ __:
 +
 
 +
[[迫不及待]] [[高不可攀]] [[手不釋卷]] [[機不可失]] [[愛不釋手]]
 +
 
 +
75、不__ __ __:
 +
 
 +
[[不約而同]] [[不可一世]] [[不言而喻]] [[不可思議]] [[不甘示弱]]
 +
 
 +
73、__ __不__:
 +
 
 +
[[一身不吭]] [[坐立不安]] [[忐忑不安]] [[寧死不屈]] [[一絲不苟]]
 +
 
 +
74、[[一馬當先]] [[一心一意]] [[一馬平川]] [[一心二用]] [[一乾二淨]]
 +
 
 +
75、[[一乾二淨]] [[一心二用]] [[一石二鳥]] [[三心二意]] [[九牛二虎]]
 +
 
 +
76、[[三更半夜]] [[三令五申]] [[三年五載]] [[三五成群]] [[三心二意]] [[三言兩語]]
 +
 
 +
77、[[ 四面八方]] [[四通八達]] [[四面楚歌]] [[四平八穩]] [[不三不四]]
 +
 
 +
78、[[五湖四海]] [[五顏六色 五光十色]] [[五洲四海]] [[五體投地]]
 +
 
 +
79、[[六神無主]] [[七情六欲]] [[六親不認]] [[五顏六色]]
 +
 
 +
80、[[七情六欲]] [[七手八腳]] [[七上八下]] [[七零八落]] [[七嘴八舌]]
 +
 
 +
81、[[八面玲瓏]] [[八仙過海]] [[八方支援]] [[八方呼應]] [[八百孤寒]]
 +
 
 +
82、[[九牛一毛]] [[九死一生]] [[九泉之下]] [[九霄雲外]] [[九牛二虎]]
 +
 
 +
83、[[十拿九穩]] [[十全十美]] [[十萬火急]] [[十室九空]] [[十惡不赦]]
 +
 
 +
84、[[百發百中]] [[百戰百勝]] [[百折不饒]] [[百年大計]] [[百萬富翁]]
 +
 
 +
85、[[千山萬水]] [[千方百計]] [[千變萬化]] [[千山一碧]] [[千絲萬縷]] [[千言萬語]] [[萬古長青]] [[萬眾一心]] [[萬紫千紅]] [[萬古長存]]
 +
 
 +
87、帶“春”字的成語:
 +
 
 +
[[春風滿面]] [[春暖花開]] [[春花秋月]] [[春風得意]] [[春風化雨]] [[春色滿面]] [[春光明媚]] [[陽春三月]] [[寸草春暉]]
 +
 
 +
88表示數量多的:
 +
 
 +
[[不計其數]] [[成千上萬]] [[數不勝數]] [[不勝板舉]] [[多如牛毛]] [[無窮無盡]]
 +
 
 +
89、表示東西多:
 +
 
 +
[[源源不斷]] [[無窮無盡]] [[取之不盡]] [[用之不竭]] [[應有盡有]] [[琳琅滿目]]
 +
 
 +
90、表示天氣的:
 +
 
 +
[[赤日炎炎]] [[烏雲密佈]] [[傾盆大雨]] [[風雨交加]] [[風和日麗]] [[陽光明媚]] [[狂風暴雨]]
 +
 
 +
91、表示“綠”的:
 +
 
 +
[[蒼翠欲滴]] [[翠色欲流]] [[萬古長青]] [[一碧千里]] [[千山一碧]] [[碧波蕩漾]]
 +
 
 +
92、表示顏色:
 +
 
 +
[[五彩繽紛]] [[五顏六色]] [[潔白如雲]] [[五光十色]] [[萬紫千紅]] [[姹紫嫣紅]]
 +
 
 +
93、春天景物:
 +
 
 +
[[春光明媚]] [[春回大地]] [[春光燦爛]] [[陽春三月]] [[春風送暖]] [[花紅柳綠]]
 +
 
 +
[[陽春三月]] [[春暖花開]] [[鳥語花香]]
 +
 
 +
94、夏天景物:
 +
 
 +
[[烈日炎炎]] [[驕陽似火]] [[烈日當頭]] [[烈日當空]] [[綠樹成蔭]]
 +
 
 +
95、秋天景物:
 +
 
 +
[[秋風送爽]] [[秋色宜人]] [[秋風瑟瑟]] [[秋風習習]] [[秋高氣爽]] [[天高雲淡]]
 +
 
 +
96、描寫冬天(雪):
 +
 
 +
[[漫天飛雪]] [[大雪紛飛]] [[風雪交加]] [[大雪封山]] [[冰天雪地]] [[鵝毛大雪]]
 +
 
 +
[[大雪紛飛]] [[雪花飛舞]] [[白雪皚皚]] [[粉妝玉砌]]
 +
 
 +
97、描寫風:
 +
 
 +
[[秋風習習]] [[狂風怒號]] [[春風送暖]] [[狂風怒吼]] [[秋風瑟瑟]]
 +
 
 +
98、描寫雨:
 +
 
 +
[[春風化雨]] [[大雨滂沱]] [[傾盆大雨]] [[春雨綿綿]] [[暴風驟雨]]
 +
 
 +
99、描寫花:
 +
 
 +
[[百花齊放]] [[萬紫千紅]] [[百花爭豔]] [[花枝招展]] [[含苞欲放]] [[繁花似錦]]
 +
 
 +
[[五彩繽紛]] [[花團錦簇]] [[花紅柳綠]]
 +
 
 +
100、描寫草:
 +
 
 +
[[綠草如茵]] [[雜草叢生]] [[碧草如茵]] [[草長鶯飛]] [[水草豐茂]]
 +
 
 +
101、描寫樹木:
 +
 
 +
[[四季常青]] [[萬古長青]] [[古木參天]] [[生機勃勃]] [[參天古樹]]
 +
 
 +
102、描寫環境惡劣:
 +
 
 +
[[狂風怒號]] [[黃沙漫天]] [[荒無人煙]] [[寸草不生]]
 +
 
 +
103、描寫山:
 +
 
 +
[[崇山峻嶺]] [[孤峰突起]] [[奇峰羅列]] [[危峰兀立]] [[峰巒雄偉]] [[拔地而起]] [[懸崖峭壁]] [[連綿起伏]]
 +
 
 +
104、描寫水的詞:
 +
 
 +
[[千山萬水]] [[窮山惡水]] [[水準如鏡]] [[ 水天一色]]
 +
 
 +
105、含有水的:
 +
 
 +
[[水落石出]] [[滴水穿石]] [[落花流水]] [[天水相接]]
 +
 
 +
106、形容人很多的成語:
 +
 
 +
[[人山人海]] [[比肩繼踵]] [[萬人空巷]] [[座無虛席]] [[門庭若市]] [[高朋滿座]]
 +
 
 +
107、熱鬧場面的:
 +
 
 +
[[熙熙攘攘]] [[熱鬧非凡]] [[人聲鼎沸]] [[人山人海]] [[人來人往]] [[摩肩接踵]] [[車水馬龍]]
 +
 
 +
108、形容冷清:
 +
 
 +
[[人煙稀少]] [[荒無人煙]] [[寥寥無幾]] [[門可羅雀]]
 +
 
 +
109、描寫數量多:
 +
 
 +
[[不計其數]] [[不可計數]] [[數不勝數]] [[不勝枚舉]] [[舉不勝舉]] [[應有盡有]] [[成千上萬]]
 +
 
 +
110、表示數量少:
 +
 
 +
[[單槍匹馬]] [[屈指可數]] [[寥寥無幾]] [[零零星星]] [[點點滴滴]] [[絕無僅有]] [[獨一無二]]
 +
 
 +
[[滄海一粟]] [[鳳毛麟角]] [[蓋世無雙]] [[所剩無幾]] [[門可羅雀]] [[九牛一毛]] [[舉世無雙]] [[百裡挑一]]
 +
 
 +
112、表示時間極快:
 +
 
 +
[[光陰似箭]] [[日月如梭]] [[歲月如梭]] [[彈指一揮間]]
 +
 
 +
113、表示速度極快:
 +
 
 +
[[風馳電掣]] [[迅雷不及掩耳之勢]]
 +
 
 +
114、描寫風景優美:
 +
 
 +
[[風景如畫]] [[山清水秀]] [[景色宜人]] [[美不勝收]] [[鳥語花香]]
 +
 
 +
115、描寫書寫的精彩:
 +
 
 +
[[引人入勝]] [[催人淚下]] [[精彩絕倫]] [[感人肺腑]] [[栩栩如生]]
 +
 
 +
116、無:
 +
 
 +
[[無邊無際]] [[一無所有]] [[無憂無慮]] [[無中生有]] [[無微不至]]
 +
 
 +
117、有:
 +
 
 +
[[一無所有]] [[有目共睹]] [[有口無心]] [[有聲有色]] [[有頭無尾]]
 +
 
 +
118、天:
 +
 
 +
[[天馬行空]] [[天涯海角]] [[天羅地網]] [[天翻地覆]] [[天高地厚]]
 +
 
 +
119、自:
 +
 
 +
[[自生自滅]] [[自高自大]] [[自私自利]] [[自吹自擂]] [[自給自足]]
 +
 
 +
120、工作方法\工作態度\工作精神的:
 +
 
 +
[[集思廣益]] [[群策群力]] [[革故鼎新]] [[ 標新立異]]
 +
 
 +
[[獨出心裁]] [[舉一反三]] [[古為今用]] [[觸類旁通]] [[百煉成鋼]]
 +
 
 +
[[堅持不懈]] [[發憤圖強]] [[迎難而上]] [[精益求精]]
 +
 
 +
[[實事求是]] [[各抒己見]] [[不恥下問]]
 +
 
 +
121、十二生肖:
 +
 
 +
鼠:
 +
 
 +
[[膽小如鼠]] [[賊眉鼠眼]] [[鼠目寸光]] [[抱頭鼠竄]]
 +
 
 +
牛:
 +
 
 +
[[九牛一毛]] [[多如牛毛]] [[九牛二虎]] [[牛氣沖天]] [[牛鬼蛇神]] [[對牛彈琴]] [[力大如牛]] [[牛毛細雨]]
 +
 
 +
虎:
 +
 
 +
[[虎頭蛇尾]] [[狐假虎威 虎落平陽]] [[九牛二虎]] [[龍騰虎躍]] [[虎視眈眈]] [[羊入虎口]] [[虎踞龍盤]]
 +
 
 +
龍:
 +
 
 +
[[葉公好龍]] [[龍飛鳳舞]] [[畫龍點睛]] [[龍騰虎躍]] [[龍盤虎踞]]
 +
 
 +
蛇:
 +
 
 +
[[打草驚蛇]] [[引蛇出洞]] [[畫蛇添足]] [[牛鬼蛇神]]
 +
 
 +
馬:
 +
 
 +
[[馬到成功]] [[害群之馬]] [[汗馬功勞]] [[老馬識途]] [[天馬行空]] [[走馬觀花]] [[一馬平川]] [[快馬加鞭]]
 +
 
 +
[[單槍匹馬]] [[馬不停蹄]]
 +
 
 +
羊:
 +
 
 +
[[亡羊補牢]] [[順手牽羊 羊入虎口]] [[羊腸小徑]] [[三羊開泰]]
 +
 
 +
猴:
 +
 
 +
[[猴年馬月]] [[殺雞儆猴]] [[尖嘴猴腮]]
 +
 
 +
雞:
 +
 
 +
[[雞犬升天]] [[雞犬相聞]] [[雞毛蒜皮]] [[雞鳴狗盜]] [[聞雞起舞]] [[雞飛狗跳]]
 +
 
 +
狗:
 +
 
 +
[[狗急跳牆]] [[狗仗欺人]] [[豬狗不如]] [[雞鳴狗盜]] [[兔死狗烹]]
 +
 
 +
豬:
 +
 
 +
[[豬狗不如]]

於 2017年12月15日 (五) 15:30 的最新修訂

1、歷史故事:

捨本逐末 紙上談兵 三顧茅廬 唇亡齒寒 畫龍點睛 毛遂自薦 螳螂捕蟬

破釜沉舟 隔岸觀火 邯鄲學步 捨本逐末 響遏行雲 聞雞起舞 程門立雪

入木三分 杏林春滿 手不釋卷 鵬程萬里

2、寓言故事:

坐井觀天 亡羊補牢 掩耳盜鈴 畫蛇添足 買櫝還珠 葉公好龍 守株待兔 揠苗助長 南轅北轍

3、神話故事:

精衛填海 夸父追日 八仙過海 女媧補天 愚公移山

4、含比喻的詞:

心如刀絞 如花似玉 守口如瓶 暴跳如雷 骨瘦如柴 淚如雨下 面如土色

多如牛毛 膽小如鼠 健步如飛 力大如牛 水準如鏡 心急如焚 如魚得水

如虎添翼 如雷貫耳 如饑似渴

5、一三近義詞:

忍氣吞聲 嘔心瀝血 依山傍水 翻山越嶺 爭奇鬥豔 丟三落四 凡夫俗子

捕風捉影 落井下石 歡天喜地 震天動地 冰天雪地 頂天立地 翻天覆地

化險為夷 化敵為友

6、二四近義詞:

煙消雲散 風平浪靜 天長地久 狼吞虎嚥 左顧右盼 能說會道 自言自語

7、一三反義詞:

前赴後繼 前呼後擁 東倒西歪 上行下效 少見多怪 天翻地覆

左鄰右舍 大材小用 小題大作

8、二四反義詞:

驚天動地 頂天立地 起死回生 凶多吉少 川流不息 七上八下 開天闢地

三長兩短 歡天喜地 震天動地 冰天雪地 頂天立地 翻天覆地 化敵為友 化險為夷

9、描寫團結的:

眾志成城 萬眾一心 齊心協力 同心同德 同心協力 團結一致

10、形容有把握:

胸有成竹 十拿九穩 穩操勝券

11、形容人有學問:

無所不曉 才高八斗 博學多才 學富五車 滿腹經綸

12、含人體器官的:

瞭若指掌 胸有成竹 沒齒不忘 肝膽相照 肝腸寸斷 狼心狗肺

白髮蒼蒼 怒髮衝冠 鬚髮皆白 千鈞一髮 目瞪口呆 擠眉弄眼

濃眉大眼 眉飛色舞 目不轉睛 眉來眼去 眉開眼笑 守口如瓶

口若懸河 唇亡齒寒 唇槍舌戰 面如土色 面黃肌瘦 如雷貫耳

抓耳撓腮 怒目圓睜 尖嘴猴腮 心驚膽戰 心驚膽寒 賞心悅目

提心吊膽 撕心裂肺

13、表示“看”的:

東張西望 走馬觀花 目不轉睛 屏息凝視 一目十行 目不旁視 一目了然 迎風眺望

14、表示想:

冥思苦想 左思右想 浮想聯翩 異想天開 朝思暮想 思前想後 冥思苦想 癡心妄想

胡思亂想 冥思苦想 朝思暮想 思前想後 左思右想 想入非非

15、表示聽的:

洗耳恭聽 側目傾聽 耳聽八方 充耳不聞

16、表示說的:

對答如流 竊竊私語 交頭接耳 胡言亂語 滔滔不絕 口若懸河

說三道四 談天說地 談古說今 說一不二 胡說八道

17、表示走:

疾步奔跑 飛跑 健步如飛 安步當車 寸步難行 跋山涉水 奔相走告 步履維艱 躡手躡腳

18、人有智慧:

神機妙算 足智多謀 才思敏捷有膽有識聰明絕頂 才智過人

19、勤奮刻苦學習的:

程門立雪,手不釋卷,懸樑刺骨 專心致志 孜孜不倦 廢寢忘食 全神貫注 聚精會神 勤學苦練 學而不厭

20、形容做事專注:

聚精會神 一絲不苟 全神貫注 專心致志 廢寢忘食

21、描寫品質的:

助人為樂 捨己為人 一心為公 大公無私 樂於助人 廉潔奉公 拾金不昧 勤儉節約 淡泊名利 公而忘私

22、寫英雄氣概:

視死如歸 大義凜然 堅貞不屈 奮不顧身 捨己救人 見義勇為

23、形容技術高超:

出神入化 無與倫比 爐火純青 妙手回春 技藝非凡

24、描寫心理的:

心亂如麻 提心吊膽 心驚肉跳 興高采烈忐忑不安 心急如焚

25、描寫動作的:

前俯後仰 手舞足蹈 狼吞虎嚥 昂首挺胸 搖頭晃腦 拳打腳踢 東張西望 探頭探腦 搖頭晃腦 點頭哈腰

26、描寫外貌的:

眉清目秀 鶴髮童顏 虎背熊腰 骨瘦如柴 面如土色 炯炯有神 文質彬彬 面黃肌瘦 白髮蒼蒼

27、描寫神態的:

垂頭喪氣 目瞪口呆 沒精打采 盛氣淩人 興高采烈

28、描寫聲音的:

驚天動地 竊竊私語 震耳欲聾 鴉雀無聲 震天動地 響遏行雲

29、描寫笑的詞:

眉開眼笑 笑顏逐開 哄堂大笑 哈哈大笑 嫣然一笑 捧腹大笑 回眸一笑

30、描寫哭的詞:

泣不成聲 聲淚俱下 淚流滿面 痛哭流涕 淚如雨下

31、悲傷的詞:

愁眉苦臉 垂頭喪氣 悲痛欲絕 淚流滿面 淚如泉湧 痛哭流涕 心如刀割 悲痛欲絕 肝腸寸斷

32、描寫害怕的:

提心吊膽 心驚膽顫 面如土色 忐忑不安 心驚膽寒 心驚肉跳

33、寫憤怒的:

火冒三丈 怒氣衝衝 怒目而視 惱羞成怒 暴跳如雷

34、表示後悔:

追悔莫及 悔不當初 改過自新 萬分悔恨

35、人物高興:

眉開眼笑 興高采烈 喜笑顏開 笑顏逐開 眉飛色舞 心花怒放 歡呼雀躍 興致勃勃 欣喜若狂

36、形容焦急:

坐立不安 心急如焚 焦急萬分 心急火燎 迫不及待 十萬火急

37、形容情況緊急:

迫在眉睫 危在旦夕 千鈞一髮 燃眉之急 火上眉梢 刻不容緩 危如累卵 十萬火急 萬分緊急

39、形容考試:

冥思苦想 東張西望 抓耳撓腮 聚精會神 專心致志 左顧右盼

40、形容工作認真的成語:

一絲不苟 全神貫注 兢兢業業 勤勤懇懇 聚精會神 廢寢忘食

41、描寫人很有精神:

神采奕奕 精神抖擻 容光煥發 神采飛揚 意氣風發 精神煥發

42、描寫人物慌張的成語:

心慌意亂 驚慌失措 惶恐不安 慌不擇路 落荒而逃

43、與讀書有關的成語:

手不釋卷 一覽成誦 一目十行 過目不忘 專心致志 博覽群書

44、描寫書中內容精彩的詞語:

豐富多彩 情節曲折 扣人心弦 妙筆生花 跌宕起伏

45、帶有動物名稱的成語:

守株待兔 葉公好龍 打草驚蛇 老馬識途 順手牽羊 殺雞教猴 呆若木雞 聞雞起舞 虎背熊腰 狐假虎威

46、時間長:

億萬斯年 千秋萬代 日積月累 長年累月

48、描寫校園:

綠草如茵 書聲朗朗 歡聲笑語 設施齊全

49、描寫同學:

團結友愛 專心致志 勤學好問 活潑可愛 樂於助人

50、描寫老師:

循循善誘 和藹可親 盡職盡責 嘔心瀝血 愛生如子 桃李滿門

51、描寫課堂的:

對答如流 引人入勝 精彩紛呈 鴉雀無聲 議論紛紛 各抒己見

52、表示友誼的:

肝膽相照 患難之交 情同手足 情投意合 忘年之交

53、氣勢雄偉的:

浩浩蕩蕩 千軍萬馬 驚天動地 萬馬奔騰 氣壯山河

54、成語接龍:

(1)體貼入微 微不足道 道聼塗説 說三道四 四平八穩

(2)神采飛揚 揚眉吐氣 氣象萬千 千言萬語 語重心長

57、描寫綠:

翠色欲流 一碧千里 萬古長青

58、含“鼎”的:

一言九鼎 大名鼎鼎 三足鼎立 人聲鼎沸 鐘鳴鼎食

59、自X自X式:

自言自語 自高自大 自作自受 自暴自棄 自由自在

60、X言X 語式:

甜言蜜語 花言巧語 自言自語 胡言亂語 千言萬語

61、AABC式:

栩栩如生 津津有味 斤斤計較 落落大方 欣欣向榮 亭亭玉立 炯炯有神 多多益善

62、ABCC式:

小心翼翼 神采奕奕 衣冠楚楚 細雨濛濛 氣勢洶洶 傷痕累累 千里迢迢 白髮蒼蒼

喜氣洋洋 得意洋洋 銀光閃閃 [[ 風塵僕僕

63、ABAC式:

惟妙惟肖 無窮無盡 無邊無際 有始有終 人山人海 十全十美 若明若暗 善始善終

自由自在 自言自語 舉不勝舉 年復一年 數不勝數 防不勝防 精益求精

64、AABB式:

兢兢業業 三三兩兩 口口聲聲 原原本本 吞吞吐吐 紅紅火火 明明白白 高高興興

快快樂樂 平平安安 整整齊齊

70、指話說不停:

滔滔不絕 口若懸河 侃侃而談 誇誇其談

71、含有走的意思:

遠走高飛 健步如飛 大步流星 東奔西走 躡手躡腳 走馬觀花 遊山玩水 左沖右撞

73、不__不__:

不知不覺 不屈不饒 不聲不響 不言不語 不三不四

74、_不__ __:

迫不及待 高不可攀 手不釋卷 機不可失 愛不釋手

75、不__ __ __:

不約而同 不可一世 不言而喻 不可思議 不甘示弱

73、__ __不__:

一身不吭 坐立不安 忐忑不安 寧死不屈 一絲不苟

74、一馬當先 一心一意 一馬平川 一心二用 一乾二淨

75、一乾二淨 一心二用 一石二鳥 三心二意 九牛二虎

76、三更半夜 三令五申 三年五載 三五成群 三心二意 三言兩語

77、 四面八方 四通八達 四面楚歌 四平八穩 不三不四

78、五湖四海 五顏六色 五光十色 五洲四海 五體投地

79、六神無主 七情六欲 六親不認 五顏六色

80、七情六欲 七手八腳 七上八下 七零八落 七嘴八舌

81、八面玲瓏 八仙過海 八方支援 八方呼應 八百孤寒

82、九牛一毛 九死一生 九泉之下 九霄雲外 九牛二虎

83、十拿九穩 十全十美 十萬火急 十室九空 十惡不赦

84、百發百中 百戰百勝 百折不饒 百年大計 百萬富翁

85、千山萬水 千方百計 千變萬化 千山一碧 千絲萬縷 千言萬語 萬古長青 萬眾一心 萬紫千紅 萬古長存

87、帶“春”字的成語:

春風滿面 春暖花開 春花秋月 春風得意 春風化雨 春色滿面 春光明媚 陽春三月 寸草春暉

88表示數量多的:

不計其數 成千上萬 數不勝數 不勝板舉 多如牛毛 無窮無盡

89、表示東西多:

源源不斷 無窮無盡 取之不盡 用之不竭 應有盡有 琳琅滿目

90、表示天氣的:

赤日炎炎 烏雲密佈 傾盆大雨 風雨交加 風和日麗 陽光明媚 狂風暴雨

91、表示“綠”的:

蒼翠欲滴 翠色欲流 萬古長青 一碧千里 千山一碧 碧波蕩漾

92、表示顏色:

五彩繽紛 五顏六色 潔白如雲 五光十色 萬紫千紅 姹紫嫣紅

93、春天景物:

春光明媚 春回大地 春光燦爛 陽春三月 春風送暖 花紅柳綠

陽春三月 春暖花開 鳥語花香

94、夏天景物:

烈日炎炎 驕陽似火 烈日當頭 烈日當空 綠樹成蔭

95、秋天景物:

秋風送爽 秋色宜人 秋風瑟瑟 秋風習習 秋高氣爽 天高雲淡

96、描寫冬天(雪):

漫天飛雪 大雪紛飛 風雪交加 大雪封山 冰天雪地 鵝毛大雪

大雪紛飛 雪花飛舞 白雪皚皚 粉妝玉砌

97、描寫風:

秋風習習 狂風怒號 春風送暖 狂風怒吼 秋風瑟瑟

98、描寫雨:

春風化雨 大雨滂沱 傾盆大雨 春雨綿綿 暴風驟雨

99、描寫花:

百花齊放 萬紫千紅 百花爭豔 花枝招展 含苞欲放 繁花似錦

五彩繽紛 花團錦簇 花紅柳綠

100、描寫草:

綠草如茵 雜草叢生 碧草如茵 草長鶯飛 水草豐茂

101、描寫樹木:

四季常青 萬古長青 古木參天 生機勃勃 參天古樹

102、描寫環境惡劣:

狂風怒號 黃沙漫天 荒無人煙 寸草不生

103、描寫山:

崇山峻嶺 孤峰突起 奇峰羅列 危峰兀立 峰巒雄偉 拔地而起 懸崖峭壁 連綿起伏

104、描寫水的詞:

千山萬水 窮山惡水 水準如鏡 水天一色

105、含有水的:

水落石出 滴水穿石 落花流水 天水相接

106、形容人很多的成語:

人山人海 比肩繼踵 萬人空巷 座無虛席 門庭若市 高朋滿座

107、熱鬧場面的:

熙熙攘攘 熱鬧非凡 人聲鼎沸 人山人海 人來人往 摩肩接踵 車水馬龍

108、形容冷清:

人煙稀少 荒無人煙 寥寥無幾 門可羅雀

109、描寫數量多:

不計其數 不可計數 數不勝數 不勝枚舉 舉不勝舉 應有盡有 成千上萬

110、表示數量少:

單槍匹馬 屈指可數 寥寥無幾 零零星星 點點滴滴 絕無僅有 獨一無二

滄海一粟 鳳毛麟角 蓋世無雙 所剩無幾 門可羅雀 九牛一毛 舉世無雙 百裡挑一

112、表示時間極快:

光陰似箭 日月如梭 歲月如梭 彈指一揮間

113、表示速度極快:

風馳電掣 迅雷不及掩耳之勢

114、描寫風景優美:

風景如畫 山清水秀 景色宜人 美不勝收 鳥語花香

115、描寫書寫的精彩:

引人入勝 催人淚下 精彩絕倫 感人肺腑 栩栩如生

116、無:

無邊無際 一無所有 無憂無慮 無中生有 無微不至

117、有:

一無所有 有目共睹 有口無心 有聲有色 有頭無尾

118、天:

天馬行空 天涯海角 天羅地網 天翻地覆 天高地厚

119、自:

自生自滅 自高自大 自私自利 自吹自擂 自給自足

120、工作方法\工作態度\工作精神的:

集思廣益 群策群力 革故鼎新 標新立異

獨出心裁 舉一反三 古為今用 觸類旁通 百煉成鋼

堅持不懈 發憤圖強 迎難而上 精益求精

實事求是 各抒己見 不恥下問

121、十二生肖:

鼠:

膽小如鼠 賊眉鼠眼 鼠目寸光 抱頭鼠竄

牛:

九牛一毛 多如牛毛 九牛二虎 牛氣沖天 牛鬼蛇神 對牛彈琴 力大如牛 牛毛細雨

虎:

虎頭蛇尾 狐假虎威 虎落平陽 九牛二虎 龍騰虎躍 虎視眈眈 羊入虎口 虎踞龍盤

龍:

葉公好龍 龍飛鳳舞 畫龍點睛 龍騰虎躍 龍盤虎踞

蛇:

打草驚蛇 引蛇出洞 畫蛇添足 牛鬼蛇神

馬:

馬到成功 害群之馬 汗馬功勞 老馬識途 天馬行空 走馬觀花 一馬平川 快馬加鞭

單槍匹馬 馬不停蹄

羊:

亡羊補牢 順手牽羊 羊入虎口 羊腸小徑 三羊開泰

猴:

猴年馬月 殺雞儆猴 尖嘴猴腮

雞:

雞犬升天 雞犬相聞 雞毛蒜皮 雞鳴狗盜 聞雞起舞 雞飛狗跳

狗:

狗急跳牆 狗仗欺人 豬狗不如 雞鳴狗盜 兔死狗烹

豬:

豬狗不如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