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明星檔案/丹尼爾·戴·路易斯



【地區】:英國

【人物簡介:】:丹尼爾·戴·路易斯(Daniel Day Lewis)

     出生日期: 1958年4月29日 出生地點 英國

     國家或地區: 英國

     身高: 187 釐米婚姻狀況 已婚家人或朋友 Cecil DayLewis(父親) Jill Balcon(母親) Rebecca Miller(配偶) Gabriel Kane(女兒)

     人物簡介: 丹尼爾戴路易士是現今好萊塢十分少見的一種人:一位年輕,堅毅的嚴肅演員。他熱情,象變色龍一樣;英俊,有著一頭黑髮;還有一雙淺藍色略帶憂傷的眼神,風靡著全球女性。這位在英國舞臺界和電影界有著深刻背景的演員,在英國導演斯蒂芬弗雷斯(Stephen Frears)的《年少輕狂》('My Beautiful Laundrette')和詹姆斯伊沃裏(James Ivory)的《看得見風景的房間》('A Room with a View')中的角色讓他引起了國際影壇的注目。分開來看,這二個配角都給人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合起來說,誰都會被表演者的多樣化戲路所震驚,顯示出了一位元真正好萊塢明星的潛力。丹尼爾戴路易士絕對稱得上是一位兼具藝術天賦和票房號召力的演技派巨星。

     

      丹尼爾戴路易士1957年4月29日出生於英國倫敦,是英國皇室冊封的愛蘭爾桂冠詩人塞西爾戴路易士(Cecil DayLewis)與他第二任妻子、演員吉爾巴爾康(Jill Balcon)所生之子。他慈母般的祖父邁克爾巴爾康(Michael Balcon)爵士是英國電影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著名的伊琳製片公司(Ealing Studios)創始人、總裁。他的姐姐莉蒂亞塔瑪辛(Lydia Tamasin)也是一位紀錄片製片人,良好的家庭環境註定了丹尼爾具有超常的藝術素質。也許是受了母親的影響,兒時的丹尼爾逐漸對表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舞臺給我打開了另一個世界,它給我帶來了光芒'。13歲時丹尼爾離開了肯特州的塞文諾克斯(Sevenoaks)學校初涉影壇。1971年,他在約翰施萊辛格(John Schlesinger)執導的影片《血腥星期天》('Sunday Bloody Sunday')中得到了一個小角色,這是他第一次涉足影視圈。隨後他決定集中精力接受舞臺訓練,加入英國老維克戲劇學校(Bristol Old Vic School)學習戲劇表演,並隨老維克劇團和皇家莎士比亞劇團(Royal Shakespeare Companies)開始舞臺表演。直到1982年他才重返影壇,在曾獲第55屆奧斯卡8項大獎的傳記片《甘地》('Gandhi')中出演了他的第一個銀幕角色。那一年他還參加了英國電視劇《五月的嚴寒》('Frost in May')和《離巴比倫還有多遠》('How Many Miles to Babylon?')的拍攝。這期間他還出演了許多舞臺劇,包括:1982年1983年的《另一個國度》('Another, Country')、1984年的《吸血鬼》('Dracula')等。

     

      1984年,丹尼爾在澳大利亞著名導演羅傑唐納森(Roger Donaldson)執導的劇情片《叛艦喋血記》('The Bounty')中第一次出任重要角色,為梅爾吉布森(Mel Gibson)和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配戲。1985年,他在英國著名導演斯蒂芬弗雷斯(Stephen Frears)的同性愛情片《年少輕狂》中飾演自我奮鬥而又陷入同性戀情的洗衣店小夥約翰尼(Johnny)。此片令丹尼爾一舉成名,獲得紐約影評人協會、美國國家評論協會最佳男配角。第二年,他又在著名導演詹姆斯伊沃裏(James Ivory)的愛情喜劇片《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中,為奧斯卡影后瑪姬史密斯(Maggie Smith)配戲,飾演虛偽做作的紳士塞維爾(Cevil),為影片增色不少,獲得了紐約影評人協會、美國國家評論協會最佳男配角。巧的是這二部英國影片在紐約同一天首映,讓觀眾和評論界看到了他寬闊的戲路,也確立了丹尼爾戴路易士在好萊塢主流演員的地位。

     

      1986年,丹尼爾出現在理查艾爾(Richard Eyre)的英國國家劇院(National Theater)舞臺劇《未來主義者》('Futurists')中,並參加了這位導演執導的電視劇《保險人》('The Insurance Man')的拍攝。1988年,他與茱麗葉比諾什(Juliette Binoche)在菲力浦考夫曼(Philip Kaufman)的愛情片《布拉格之春》('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出任主角,飾演憤世嫉俗的外科醫生湯瑪斯(Tomas)。同年,他又在賣座不佳的影片《飛進美國》('Stars and Bars')中出演挑剔的藝術鑒賞家亨德森(Henderson)的喜劇角色。丹尼爾最為成功的表演當屬1989年,在愛爾蘭導演吉姆謝里登(Jim Sheridan)執導的處女作、傳記片《我的左腳》('My Left Foot')中,飾演愛爾蘭殘疾作家克利斯蒂布朗(Christy Brown),成功地表現了這一獨特角色複雜的性格情感世界。此片令丹尼爾名聲大震,榮獲了洛杉磯、紐約影評人協會、美國影評人協會和第43屆英國學院獎(BAFTA)最佳男演員,並最終捧得了第62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的'小金人',確立了同齡演員中最具魅力男主角的地位。之後他又回到舞臺,在國家歌劇院裏飾演哈姆雷特的角色。但是精神上精疲力竭的他在一天晚上的演出中,跌下了舞臺,隨後被迫離開了劇院,並再未在舞臺和影壇上露過面。

     

      直到1992年,丹尼爾出山主演了邁克爾曼(Michael Mann)執導的史詩巨片《最後的摩根戰士》('The Last of the Mohicans'),他手執長矛為自由而戰鬥,再次向觀眾展現了他'多面手'的才華。影片上映後可謂毀譽參半,但是在票房榜上卻著實火了一把,創下了當年北美票房紀錄,他也確立了性感強悍的偶像地位。1993年,他與米切爾法伊弗(Michelle Pfeiffer)、薇諾娜賴德(Winona Ryder)合作,主演了著名導演馬丁斯科賽斯(Martin Scorsese)執導的古裝倫理愛情片《純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飾演在婚姻面前迷茫的年輕律師紐蘭阿徹(Newland Archer),演來細膩真實。同年,他再次和愛爾蘭導演吉姆謝里登合作,與艾瑪湯普森(Emma Thompson)連袂主演了黑色社會片《因父之名》('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他在該片中的精彩的表演,使他獲得了第47屆英國學院獎、第51屆金球獎(劇情類)和第66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1996年,丹尼爾二度與薇諾娜賴德聯手,主演了英國導演尼古拉斯海特納(Nicholas Hytner)執導、改編自美國劇作家亞瑟米勒(Arthur Miller)舞臺劇的影片《激情年代》('The Crucible'),在片中飾演受騙的農夫約翰普羅克特(John)資料館收錄了 丹尼爾·戴·路易斯 照片/圖片(1)張

     

     作為演員,曾經拍攝過的電影:傑克和露絲之歌 (2005) 紐約黑幫 (2002) 因愛之名 (1997) 激情年代 (1996) 純真年代 (1993) 因父之名 (1993) 最後一個莫希幹人 (1992) 我的左腳 (1989) 布拉格之戀 (1988) 年少輕狂 (1985) 叛逆巡航 (1984) 最後一個莫希幹人1 (1920)

【序號】:3971

關于“明星檔案/丹尼爾·戴·路易斯”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