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七患


  子墨子曰:國有七患。七患者何?城郭溝池不可守而治宮室,壹患也;邊國至境,四鄰莫救,二患也;先盡民力無用之功,賞賜無能之人,民力盡于無用,財寶虛于待客,三患也;仕者持祿,遊者憂交,君修法討臣,臣懾而不敢拂,四患也;君自以爲聖智而不問事,自以爲安強而無守備,四鄰謀之不知戒,五患也;所信不忠,所忠不信,六患也;畜種菽粟不足以食之,大臣不足以事之,賞賜不能喜,誅罰不能威,七患也。以七患居國,必無社稷;以七患守城,敵至國傾。七患之所當,國必有殃。

  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爲養也。故民無仰,則君無養;民無食,則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務也,地不可不立也,用不可不節也。五谷盡收,則五味盡禦于主;不盡收,則不盡禦。壹谷不收謂之馑,二谷不收謂之旱,三谷不收謂之凶,四谷不收謂之饋,五谷不收謂之饑。歲馑,則仕者大夫以下皆損祿五分之壹;旱,則損五分之二;凶,則損五分之三;饋,則損五分之四;饑,則盡無祿,禀食而已矣。故凶饑存乎國,人君徹鼎食五分之三,大夫徹縣,士不入學,君朝之衣不革制,諸侯之客,四鄰之使,雍食而不盛;徹骖騑,塗不芸,馬不食粟,婢妾不衣帛,此告不足之至也。

  今有負其子而汲者,隊其子于井中,其母必從而道之。今歲凶,民饑,道馑,重其子此疚于隊,其可無察邪!故時年歲善,則民仁且良;時年歲凶,則民吝且惡。夫民何常此之有!爲者寡,食者衆,則歲無豐。

  故曰:財不足則反之時,食不足則反之用。故先民以時生財,固本而用財,則財足。故雖上世之聖王,豈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然而無凍餓之民者,何也?其力時急而自養儉也。故《夏書》曰:“禹七年水”,《殷書》曰:“湯五年旱。”此其離凶餓甚矣。然而民不凍餓者,何也?其生財密,其用之節也。

  故倉無備粟,不可以待凶饑;庫無備兵,雖有義,不能征無義;城郭不備完,不可以自守;心無備慮,不可以應卒,是若慶忌無去之心,不能輕出。

  夫桀無待湯之備,故放;纣無待武王之備,故殺。桀纣貴爲天子,富有天下,然而皆滅亡于百裏之君者,何也?有富貴而不爲備也。故備者,國之重也。

  食者,國之寶也;兵者,國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國之具也。故曰:以其極役,修其城郭,則民勞而不傷;以其常正,收其租稅,則民費而不病。民所苦者,非此也。苦于厚作斂于百姓,賞以賜無功,虛其府庫,以備車馬、衣裘、奇怪;苦其役徒,以治宮室觀樂,死又厚爲棺椁,多爲衣裘。生時治台榭,死又修墳墓,故民苦于外,府庫單于內,上不厭其樂,下不堪其苦。故國離寇敵則傷,民見凶饑則亡,此皆備不具之罪也。且夫食者,聖人之所寶也。故《周書》曰:“國無三年之食者,國非其國也;家無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此之謂國備。


  • 本篇首先分析了給國家造成危亡的七種禍患,然後指出國家防治禍患的根本在于增加生産和節省財用,並對當時統治者竭盡民力和府庫之財以追求享樂生活的做法提出了嚴正警告。
  • 邊:“敵”字之誤。
  • 佼:通“交”。
  • 饋:通“匮”,缺乏。
  • 五分之五:疑作“五分之三”。
  • 縣:通“懸”,此指鍾磬等懸挂的樂器。
  • 雍:當作“饔”,指早餐和晚餐。
  • 塗:通“途”。
  • 隊:通“墜”。
  • 離:通“罹”,遭受。
  • 卒:通“猝”。
  • 單:通“殚”。
  • 厭:通“餍”,滿足。


翻譯

  墨子說:國家有七種禍患。這七種禍患是什麽呢?內外城池壕溝不足守禦而去修造宮室,這是第壹種禍患;敵兵壓境,四面鄰國都不願來救援,這是第二種禍患;把民力耗盡在無用的事情上,賞賜沒有才能的人,(結果)民力因做無用的事情而耗盡,財寶因款待賓客而用空,這是第三種禍患;做官的人只求保住俸祿,遊學未仕的人只顧結交黨類,國君修訂法律以誅戮臣下,臣下畏懼而不敢違拂君命,這是第四種禍患;國君自以爲神聖而聰明,而不過問國事,自以爲安穩而強盛,而不作防禦准備,四面鄰國在圖謀攻打他,而尚不知戒備,這是第五種禍患;所信任的人不忠實,而忠實的人不被信任,這是第六種禍患;家畜和糧食不夠吃,大臣對于國事不勝使令,賞賜不能使人歡喜,責罰不能使人畏懼,這是第七種禍患。

  治國若存在這七種禍患,必定亡國;守城若存在這七種禍患,國都必定傾毀。七種禍患存在于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必有禍殃。

  五谷是人民所仰賴以生活的東西,也是國君用以養活自己和民衆的。所以如果人民失去仰賴,國君也就沒有供養;人民壹旦沒有吃的,就不可使役了。所以糧食不能不加緊生産,田地不能不盡力耕作,財用不可不節約使用。五谷全部豐收,國君就可兼進五味。若不全都豐收,國君就不能盡其享受。壹谷無收叫做馑,二谷無收叫做旱,三谷不收叫做凶,四谷不收叫做匮,五谷不收叫做饑。

  遇到馑年,做官的自大夫以下都減去俸祿的五分之壹;旱年,減去俸祿的五分之二;凶年,減去俸祿的五分之三;匮年,減去俸祿的五分之四;饑年,免去全部俸祿,只供給飯吃。所以壹個國家遇到凶饑,國君撤掉鼎食的五分之三,大夫不聽音樂,讀書人不上學而去種地,國君的朝服不制新的;諸侯的客人、鄰國的使者,來時飲食都不豐盛,驷馬撤掉左右兩匹,道路不加修理,馬不吃糧食,婢妾不穿絲綢,這都是告訴國家已十分困乏了。

  現在假如有壹人背著孩子到井邊汲水,把孩子掉到井裏,那麽這位母親必定設法把孩子從井中救出。現在遇到饑年,路上有餓死的人,這種慘痛比孩子掉入井中更爲嚴重,能忽視這種局面嗎?年成好的時候,老百姓就仁慈馴良;年成遇到凶災,老百姓就吝啬凶惡;民衆的性情哪有壹定呢!生産的人少,吃飯的人多,就不可能有豐年。

  所以說:財用不足就注重農時,糧食不足就注意節約。因此,古代賢人按農時生産財富,搞好農業基礎,節省開支,財用自然就充足。所以,即使前世的聖王,豈能使五谷永遠豐收,水旱之災不至呢!但(他們那時)卻從無受凍挨餓之民,這是爲何呢?這時因爲他們努力按農時耕種而自奉儉樸。《夏書》說:“禹時有七年水災。”《殷書》說:“湯時有五年旱災。”那時遭受的凶荒夠大的了,然而老百姓卻沒有受凍挨餓,這是何故呢?因爲他們生産的財用多,而使用很節儉。所以,糧倉中沒有預備糧,就不能防備凶年饑荒;兵庫中沒有武器,即使自己有義也不能去討伐無義;內外城池若不完備,不可以自行防守;心中沒有戒備之心,就不能應付突然的變故。這就好像慶忌沒有逐走要離之意,就不可輕出致死。

  桀沒有防禦湯的准備,因此被湯放逐;纣沒有防禦周武王的准備,因此

  被殺。桀和纣雖貴爲天子,富有天下,然而都被方圓百裏的小國之君所滅,這是爲何呢?是因爲他們雖然富貴,卻不做好防備。所以防備是國家最重要的事情。糧食是國家的寶物,兵器是國家爪牙,城郭是用來自我守衛的:這三者是維持國家的工具。

  所以說:拿最高的獎賞賜給無功之人;耗盡國庫中的貯藏,用以置備車馬、衣裘和稀奇古怪之物;使役卒和奴隸受盡苦難,去建造宮室和觀賞遊樂之所;死後又做厚重的棺椁,制很多衣服。活著時修造台榭,死後又修造墳墓。因此,老百姓在外受苦,內邊的國庫耗盡,上面的君主不滿足其享受,下面的民衆不堪忍受其苦難。所以,國家壹遇敵寇就受損傷,人民壹遭凶饑就死亡,這都是平時不做好防備的罪過。再說,糧食也是聖人所寶貴的。《周書》說:“國家若不預備三年的糧食,國家就不可能成其爲這壹君主的國家了;家庭若不預備三年的糧食,子女就不能做這壹家的子女了。”這就叫做“國備”(國家的根本貯備)。


關于“七患”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