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典/荑
漢字:荑
簡要介紹
【注音】:ㄊ|ˊ, |ˊ
【部首】:艸
【部首筆劃】:03
【正體筆劃】:12
【简體】:荑
【拼音】:tí,yí,
【簡體筆劃】:09
【簡體筆順】:橫豎豎橫折橫折撇捺
【拼音輸入】:ti、yi
【五筆輸入】:agxw
【五行】:木
【吉凶寓意】:吉
【Emoji符號】:
字體展示
【正體】:
荑
【宋體】:
【楷體】:
荑的筆畫順序書寫演示
“ 荑” 字的讀音 : tí,yí
ti2
yi2
詳細介紹
【詳細解釋】:
● 荑1 tí〈名〉
(1) (形聲。從艸,夷聲。本義:茅草的嫩芽)
(2) 同本義,引申之為草木嫩芽[tenderbud]
◇ 荑,荑草也。 ―― 《說文》。按,茅之初生也。
◇ 自牧歸荑。 ―― 《詩·邶風·靜女》
◇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 《詩·衛風·碩人》
◇ 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為不熟,不如荑稗。 ―― 《孟子·告子上》
◇ 荑者,茅始熟中穰也,既白且滑。 ―― 《風俗通》
(3) 又如:荑英(新生的草);荑楊(新生的楊樹)
(4) 通“稊”。草名。一種像稗子的草[akindofgrasswhichislikebarnyardgrass]
◇ 炳複次禁枯樹,樹即生荑。 ―― 《後漢書·方術傳》
◇ 生繁華於枯荑。 ―― 《晉書·元帝紀》
(5) 又如:荑枯(即“枯楊生稊”之意。喻絕處逢生;起死回生);荑稗(荑、稗為二草名,似禾,實比穀小,亦可食)
● 荑 tí〈動〉
發芽[germinate]
◇ 草陸生曰荑。 ―― 《通俗文》
◇ 陵罔掇丹荑。 ―― 郭璞《遊仙詩》
◇ 原隰荑綠柳,墟囿散紅桃。 ―― 《文選·謝靈運·從遊京口北固應詔一首》
另見yí
荑1
yí ㄧˊ
割除田裏的野草,引申為削平:芟荑。- 鄭碼:EGYZ
- U:8351
- GBK:DCE8
- 筆劃數:9
- 部首:艸
- 筆順編號:122151534
【序號】:7194
首字注音索引
ㄚ(a) | ㄅ(b) | ㄘ(c) | ㄉ(d) |
ㄜ(e) | ㄈ(f) | ㄍ(g) | ㄏ(h) |
ㄐ(j) | ㄎ(k) | ㄌ(l) | ㄇ(m) |
ㄋ(n) | ㄛ(o) | ㄆ(p) | ㄑ(q) |
ㄖ(r) | ㄙ(s) | ㄊ(t) | ㄨ(w) |
ㄒ(x) | 一(y) | ㄗ(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