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葛生


國風·唐風·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誰與?獨處!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誰與?獨息!

角枕粲兮,錦衾爛兮。予美亡此,誰與?獨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歲之後,歸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歲之後,歸於其室!


  • 葛:藤本植物,莖皮纖維可織葛布,塊根可食,花可解酒毒。
  • 蒙:覆蓋。楚:灌木名,即牡荊。
  • 蔹(liǎn):攀緣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可入藥,有白蔹、赤蔹、烏蔹等。
  • 予美:我的好人。鄭箋:“我所美之人。”朱熹《詩集傳》:“婦人指其夫也。”亡此:死于此處,指死後埋在那裏。
  • 棘:酸棗,有棘刺的灌木。
  • 域:墳地。毛傳:“域,營域也。”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營域,或作茔域,古爲葬地之稱。《說文》:‘茔,墓地也’是也。”
  • 角枕:牛角做的枕頭。據《周禮·王府》注,角枕用于枕屍首。粲:同“燦”。
  • 錦衾:錦緞褥。聞壹多《風詩類鈔》:“角枕、錦衾,皆斂死者所用。”爛:燦爛。
  • 旦:天亮。朱熹《詩集傳》:“獨旦,獨處至旦也。”壹說旦釋爲安,聞壹多《風詩類鈔》:“旦,坦。”“坦,安也。”
  • 夏之日、冬之夜:夏之日長,冬之夜長,言時間長也。
  • 其居:亡夫的墓穴。下文“其室”義同。


全詩五章,每章四句。此詩運用獨白的方式,再加之獨特的文字結構和重章疊句的表現手法,深切地表達了抒情主人公對逝者的愛和無盡的思念之情。

葛藤覆蓋了壹叢叢的黃荊,野葡萄蔓延在荒涼的墳茔。我的親密愛人長眠在這裏,誰和他在壹起?獨守安甯!

葛藤覆蓋了叢生的酸棗枝,野葡萄蔓延在荒涼的墳地。我的親密愛人埋葬在這裏,誰和他在壹起?獨自安息!

他頭下的角枕是那樣光鮮,身上的錦被多麽光華燦爛!我的親密愛人安眠在這裏,誰和他在壹起?獨枕待旦!

沒有妳的日子裏夏天煎熬,冬夜是那樣漫長難耐孤寒。終有壹天我也要化作清風,隨妳而來相會在碧落黃泉!

沒有妳的日子裏冬夜漫漫,夏天是那樣漫長尤感孤寂。終有壹天我也要化爲泥土,隨妳而來相聚在這塊寶地!


全詩五章,每章四句,從結構上看,可分兩大部分,前壹部分爲有“予美亡此”句的三章,後壹部分爲有“百歲之後”句的兩章。對後壹部分是用賦法,諸家無異議,但對前壹部分,除第三章皆認爲是賦外,第壹、二兩章卻有“興”、“比而賦”、“賦”等三種說法。“葛生蒙楚(棘),蔹蔓于野(域)”兩句,互文見義,都既有興起整章的作用,也有以藤草之生各有托附比喻情侶相親相愛關系的意思,也有對眼前所見景物的真實描繪,可以說是“興而比而賦”。這壹開篇即出現的興、比、賦兼而有之的意象,設置了荒涼淒清、冷落蕭條的規定情境,顯示出壹種悲劇美作。接著,“予美亡此,誰與獨處”兩句,是表達對去世的配偶表示哀悼懷念之情。這裏的比興意義是:野外蔓生的葛藤蔹莖纏繞覆蓋著荊樹叢,就像愛人那樣相依相偎,而詩中主人公卻是形單影只,孤獨寂寞,好不悲涼。第三章寫“至墓則思衾枕鮮華”(郝懿行《詩問》),“角枕、錦衾,殉葬之物也。極慘苦事,忽插極鮮豔語,更難堪”(牛運震《詩志》)。而“誰與獨旦”如釋“旦”爲旦夕之旦,其意義又較“獨處”、“獨息”有所發展,通宵達旦,輾轉難眠,其思念之深,悲哀之重,幾乎無以複加。

後兩章,語句重複尤甚于前三章,僅“居”、“室”兩字不同,而這兩字意義幾乎無別。可它又不是簡單的重章疊句,“夏之日,冬之夜”顛倒爲“冬之夜,夏之日”,不能解釋爲作歌詞連番詠唱所自然形成,而是作者刻意爲之。兩章所述,體現了詩中主人公日複壹日、年複壹年的永無終竭的懷念之情,閃爍著壹種追求愛的永恒的光輝。而“百歲之後,歸于其居(室)”的感慨歎息,也表現出對荷載著感情重負的生命之旅最終歸宿的深刻認識,與所謂“生命的悲劇意識”這樣的現代觀念似乎也非常合拍。


關于“葛生”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