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世界之最/世界之謎/應縣千年木塔斜而不倒之謎



【標題】:應縣千年木塔斜而不倒之謎

【內容】: “這個塔怎麼是斜的?會不會突然倒掉呀?”“聽說這個木塔經歷過連續七天的大地震,還被炮彈擊中過,都沒有倒,怎麼這麼神奇呀?”在來山西應縣木塔參觀的遊客總會發出這樣的疑問。  前不久,記者隨中國文物研究所的古建專家來到這裏參觀,不僅知道了木塔歷經900多年的風雨而不倒掉的秘密,也瞭解了木塔目前不容樂觀的現狀,如何科學地維修成了一道難題。  千年斜塔  應縣木塔位於應縣城內,原名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它是我國古代高層木構建築的代表,也是世界上現存最高且年代最久的木結構佛塔。全塔逐層立柱,近60種斗拱相互交錯,集我國古代建築斗拱之大成,堪稱世界建築史上的傑作,是1961年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管理人員介紹,應縣木塔曾經歷過大地震和炮擊,都沒能撼動它。“歷史上曾有這樣一段記載:‘元順帝時大震七日,木塔屹然不動’。民國時期打仗,也曾有一枚炮彈擊中了木塔,雖然損壞了幾根樑柱,但依然沒有倒塌之憂”。  的確,順著管理員所指方向,在木塔二層西南側,橫樑有明顯的斷損、折彎,有些地方已經用鐵皮和鉚釘固定住了,不過炮擊的痕跡依然清晰可辨。  為啥不倒  原因一:木塔設計精巧  原因二:木塔選材精良  另外,古代匠師在經濟利用木料和選料方面所達到的水準,也令現代人為之驚歎。這座結構複雜、構件繁多、用料超過5000立方米的木塔,所有構件的用料尺寸只有6種規格,用現代力學的觀點看,每種規格的尺寸,均能符合受力特性,是近乎優化選擇的尺寸。  在世界現存古木建築中,形體如此高大、年代如此久遠的古木塔已是孤例。  “應縣木塔是建築結構與使用功能設計合理以及造型藝術的典範之作,是中國古代建築史的一大奇跡。”沈工說:“不過由於上部是彈性的木結構建築,而下面的磚則是剛性材料,因此700多噸的重量全部通過一二層傳到下面,所以下層木材不堪重負,很多如柱頭、房梁等關鍵部位都發生扭曲和斷裂。”  木塔雖然沒有倒,但也已經傾斜多年了,像個垂垂老者,不堪重負。  遊客呼籲  “木塔再也不能上人了!”  在外面觀看,就可清晰地感受到木塔現在已經傾斜得非常厲害了,“你們上去看看就知道了,裏面看情況更嚴重。”  踏著古老的木板,踩著顫悠悠的木樓梯,記者與專家們一起上到木塔的二層。在這裏看到的情況的確不容樂觀。支撐二三層的柱子傾斜得很厲害,粗粗的柱子在視覺上存在著強烈的歪斜感,像是幾根柱子在朝一面猛地歪了過去,讓人有眩暈感。  管理人員說,木塔如今塔體已扭曲變形,並有100餘處殘損。“木塔正在向東北方向傾斜,如再遇大的地震、大風之類的外力,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據山西省文物局總工程師柴澤俊介紹,塔的中心部分,作為主要承重構件的三根梁現在已經完全壓碎了,如今它的間隙調節功能已經喪失,而且自身的荷載功能也失去了,已成為一個劈裂的陳材。  據介紹,從1991年起國家共撥款800多萬元,組織有關部門先後對應縣木塔現狀、殘損程度、所在區域地震影響力等10個方面進行仔細的實地勘查與分析,認為木塔本身已經嚴重扭曲變形,已到了非修不可的地步。  據瞭解現在每天上塔的遊客,少則100,多則數百,旅遊季節遊客如雲。木塔原來對遊客開放可參觀到第三層,今年“五一”以後只允許上到第二層,一次只能上20人,限時10分鐘。但依觀察執行得並不嚴格,塔大人雜,對進塔和出塔很難有效地控制。人們來回走動,還會產生震動,對病塔造成進一步傷害。而且有的遊人在上面故意顛動雙腿,試試樓板是否結實。因此遊人上去,只能增加人為破壞的可能。  隨行的專家和不少遊客呼籲:這塔,無論如何也不能再上人了!  維修方案  鑒於木塔的現狀,2001年國家文物局決定,正式向全國文物界以及工程技術界的專家學者徵集維修方案。據悉,來自各地的30多位文物、古建、地質和結構專家已經分批完成了對木塔的“會診”,並提出了幾種方案,但因為木塔修繕事關重大,至今沒有確定方案。  據應縣文保所所長杜福介紹,經過近兩年時間的努力,已完成了塔基鑽探、殘損現狀測繪、地震地質測試勘察、荷載及風力研究等前期專案。在此基礎上,初步提出了落架大修、抬升上部修繕、現狀加固三種修繕方案。  第一個方案落架大修,能較為徹底地解決木塔殘損後修繕和加固等問題,但施工週期長,對原有結構改變較大,且在保存構件、防火、防潮、防蛀等方面任務重。  第二個方案抬升上部修繕,技術可行性很強,是現代科技與古建築修繕傳統方法相結合的典範,且能保持上半部原狀不動,抬升裝置科技含量高。抬升以後第一、二層殘損較多的構件用解體維修方法予以加固,能較徹底的解決木塔的穩固,安全和保護問題,但費用會較大。  第三個方案在保持現狀的基礎上,對殘損構件提出了加固措施,投資較低,可延長木塔壽命,但未能解決木塔殘損壓縮及荷載能量不足等問題。  專家建議  三種維修方案應謹慎選擇  記者目前瞭解到的情況是,專家們傾向第一、二方案的較多,尤以第二種方案呼聲最高。中國城市規劃理事長、著名建築師周幹峙院士經過現場考察論證後認為,落架大修雖然在技術上比較成熟,也能保證修好後恢復原貌,但畢竟少了原汁原味,歷史文化遺產最重要的是保留了許多歷史資訊,這在修復中應謹慎對待,只有盡可能少地改變原物,才能盡可能多地保留這些資訊。  究竟採取哪種形式,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組組長羅哲文說,鑒於木塔在世界古建築中獨一無二的地位,文物局將把最後的修繕方案報請國務院審批,並申請專項維修經費。  ■應縣木塔  應縣木塔建於遼代清寧二年(西元一○五六年),它建在四米高的兩層石砌台基上。木塔重約五千三百餘噸,木構件約十萬塊、三千餘立方米,通高六十七點三一米,底層直徑為三十點二七米,平面為八角形,五層六簷。外觀五層,但是塔內夾有暗層四級,實為九層。各明層外柱均立在下層外柱的梁架上,並向塔心收進半柱徑,使塔的外觀輪廓構成一條優美的逐層收分的曲線。塔內各層,使用了中國傳統的斜撐、梁枋和短柱等建築方法,使整個塔連成一個整體,整座塔比例適當,巍巍聳立,蔚為壯觀。  應縣木塔在歷經近千年的風雨侵蝕和多次地震,炮擊的重創後,至今仍巍峨聳立,沒有倒塌,專家說,這應該歸功於應縣木塔本身精巧的結構體系、古代工匠對建築材料的精心選擇和當地易於木材保存的獨特氣候,由此保證了木塔千年不倒。  中國文物研究所古建中心主任瀋陽先生告訴記者,木塔採用了分層疊合的明暗層結構,用小規格的木料組成宏大的塔身,空間結構體系近似於當今世界上一些高層建築。

【序號】:463

關于“世界之最/世界之謎/應縣千年木塔斜而不倒之謎”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