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世界之最/世界遺產/澳大利亞化石遺址



【標題】:澳大利亞化石遺址

【內容】:  1994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N(I)(I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評為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8屆會議報告  位於澳大利亞裏弗斯利的和納拉庫特的化石遺址向人們揭示了古澳大利亞的氣侯與環境,揭示了澳大利亞近2500萬年裏有袋動物的進化史,從而受到世界的矚目,並於1994年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納拉庫特山洞洪積世的化石於1859年被一個叫泰南森的人首次披露,他相信在澳大利亞找到了聖經裏“大洪水”的證據。當時在英國、在歐洲正在進行著一場有關進化論和上帝創世論的激烈辨淪,此處化石遺址發現引起了人們的注意。1980年斯特林教授描述了自斯貝西蒙山洞發現的謎一般的有袋類“獅子”的遺骨,這引起了科學組織的些許興趣,但更深的研究並沒有進行。

       1963到1964年南澳大利亞的洞穴探測組織在海斯泰山洞採集到已經滅絕的巨袋鼠三個亞科的52具化石,隨後更多的化石在佛克斯山洞被發現,所有的化石都被保存在南澳大利亞博物館裏。此時古生物學者羅德·威爾士和洞穴探測組織的成員開始對岩洞進行更細緻的搜尋,以求發現更多化石。

       1969年幸運之神來臨了,卡特賴爾和威爾士發現了維克多利亞岩洞的擴展地帶。他們穿過一系列山洞和其通道,發現了一個有著成千上萬脊椎動物化石的山洞。如今這處遺址被稱作化石洞。1971年發掘繼續進行,加爾布裏斯和瑞特穿過距化石洞幾百米遠的狹窄的通道,發現了兩處化石遺址,後來這些發現一本期刊作了專門報導。

       1969年下半年開始在佛林德斯大學學者羅德·威爾士的指導下對化石洞進行發掘。羅德邀請了當時在阿德萊德大學地理系的凱文教授進行地理探測,確定岩洞和化石的年齡,這項工作直到今天仍在進行。

       1969年10月,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干預下,納拉庫特岩洞和化石洞開始對外開放,並於1971年修建了通向岩洞旅遊路線,1975岩洞被重新命名,叫做維克多麗亞岩洞;1979年觀光者中心和圖書館成立並對外開放。近二十年來,約138平方米的沉積物和骨頭從化石遺址被發掘出來,約5000噸重,化石洞占了4%。

       目前已發掘了5200件館藏品,相對于龐大的資源來說,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若非一小部分沉積物被從表層移走,岩洞會依舊保持著其特有的古樸風貌。

       維克多麗亞岩洞的更新世脊椎動物的化石無論含化石的沉積物上來說,還是從動物區系的多樣化程度上來說,都稱得是澳大利亞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化石遺址。

       遺址群可追溯到西元前280000年以前,提供了澳大利亞前歐洲時代和更新世晚期無與倫比的有關環境和生態方面的記錄,其中包括保存完好的澳大利亞冰河紀巨型動物(巨大的、已滅絕的哺乳動物、鳥類和爬行動物)的化石,也包括一些近代生物的化石,如蝙蝠、蛇、鸚鵡、龜、老鼠、蜥蜴和青蛙等。化石包括一些完好無缺的頭蓋骨,最纖細處也沒有遭到損壞。專家認為岩洞經過千百萬年的積累,最終沉積物擋住了它的入口。另外兩處化石遺址自冰河期就沒有人動過。實際上所有已知岩洞化石遺址都經歷了類似的形成過程,並含有脊椎動物的化石或亞化石。正在進行的發掘和研究表明一些岩洞之間有著密切聯繫,另外一些也可能有某些聯繫。研究取得進一步突破的可能性極大。  評價:

       位於東澳大利亞北部和南部的裏弗斯利和納拉庫特排在世界十大化石景點之列。它們極有力地代表了澳大利亞珍稀動物群的各個進化階段。

     

【序號】:294

關于“世界之最/世界遺產/澳大利亞化石遺址”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