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世界歷史/智利



  智利共和國位于南美洲西南部,西瀕太平洋。面積741767平方公裏。人口1143.5萬(1984),其中印歐混血種人占75%,白人占20%,印第安人占5%。居民多信奉天主教。通用西班牙語。首都聖地亞哥。

  獨立前的智利

  智利原有居民是印第安人,16世紀處于從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階段。其中,北部的烏魯人、孔薩人和中部的阿勞坎人主要從事農業生産,兼營漁業,有的已能制造銅器和金銀器;南部的奧納人雅甘人等靠漁獵爲生。

  16世紀30年代,西班牙殖民者F.皮薩羅征服秘魯以後,派他的夥伴D.de阿爾馬格羅于1535年侵入智利。因遭印第安人襲擊,1538年逃回秘魯。1540年,皮薩羅又派P.de巴爾迪維亞再次侵入智利,陸續建立聖地亞哥康塞普西翁和瓦爾迪維亞等城鎮,智利遂淪爲西班牙殖民地。此後,印第安人繼續堅持戰鬥,其中阿勞坎人長期控制著比奧比奧河以南的領土。智利初由秘魯總督管轄,1778年西班牙王室設置智利都督府和檢審庭,作爲智利的最高統治機構殖民統治時期,智利經濟以農業爲主,生産小麥、玉米;畜牧業也占有重要地位。西班牙殖民者侵占大片土地,推行委托監護制,強迫印第安人從事農業勞動或采掘貴重金屬。他們使用各種手段搜刮財富,給當地人民造成嚴重災難。智利人民曾在1651、1655、1723、1766、1780年多次舉行起義。

  1810年9月18日,聖地亞哥的土生白人推翻了殖民政權,成立獨立政府。1814年10月秘魯總督派兵前來恢複殖民統治。智利民族志士在B.奧希金斯領導下越過安第斯山,與J.de聖馬丁的軍隊會合。1817年,這支軍隊在聖馬丁指揮下進軍智利,2月12日在查卡布科大敗西班牙殖民軍同年,奧希金斯被推舉爲智利最高執政官。1818年2月12日奧希金斯正式宣布智利獨立,成立共和國。

  獨立後的智利

  智利獨立後,政權爲土生白人地主所掌握。奧希金斯政府采取了壹些進步措施,如取消貴族爵位,允許傳布新教,發展公立學校,鼓勵對外貿易等,引起地主階級和天主教會不滿。1823年奧希金斯被迫辭職,流亡秘魯。此後,由于不同政治派別之間的鬥爭,國家壹度陷于動亂。1831年保守黨上台執政。1833年制定憲法,賦予總統以極大權力,以天主教爲國教,鞏固了大地主階級的統治,開始了此後30年比較穩定的政治局面。在這期間,保守黨政府鼓勵來自歐洲各國的移民,侵占印第安人的土地。開發阿塔卡馬和科金博銅礦,使智利成爲世界重要的産銅國。礦産和糧食的出口增加,教育也有所發展與此同時,大量英美資本投入硝石、銅礦開采業以及鐵路。1836~1839年間,智利進行了反對玻利維亞-秘魯聯邦的戰爭(見A.桑塔·克魯斯)。

  19世紀40~50年代,自由黨在自由派地主和礦業資本家支持下強大起來1861~1891年自由黨執政期間,政府極力削弱天主教勢力,開發阿塔卡馬沙漠的硝石區,並改進了交通。英美資本進壹步侵入,控制了鐵路和主要生産部門。1865~1866年,智利與秘魯、厄瓜多爾和玻利維亞結成同盟,進行了反對西班牙的戰爭。在南美太平洋戰爭中,智利吞並了秘魯的塔拉帕卡省和阿裏卡省以及玻利維亞的安托法加斯塔地區。

  1891年,海軍軍官J.蒙特發動內戰,奪取政權。此後,地主階級聯合大進出口商通過國會控制政府,開始了所謂“國會共和時期”(1891~1920)。這個時期,智利經濟有所發展。工人階級隊伍也逐漸成長起來,1909年成立了工人聯合會。1912年,在L.E.羅卡瓦隆領導下成立了社會勞工黨。

  第壹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壟斷資本家大規模在智利投資,智利資産階級力量也有所增長。1920年,自由聯盟候選人A.亞曆山德裏·帕爾馬當選爲總統。1925年,召開制憲會議,制定新憲法,規定選民直接選舉總統,實行政教分離,征收累進稅,政府有權征用私人財産。工人運動日益發展。1922年社會勞工黨改名爲共産黨,並加入共産國際。1932年亞曆山德裏·帕爾馬再次當選總統後,反民主傾向加劇,法西斯勢力日益猖獗。1936年,激進黨、共産黨、社會黨、民主黨和勞工聯盟組成人民陣線。激進黨在人民陣線支持下執政,P.A.塞爾達(1938~1942)、J.A.裏奧斯·莫拉萊斯(1942~1946)和G.岡薩雷斯·魏地拉(1946~1952)相繼任總統。前兩屆政府曾大力興辦學校,成立“生産開發公司”,發展民族工業,向農民貸款,發展對外貿易。與此同時,無産階級更加壯大。1941年國會選舉時,有18名工人代表被選入國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智利保持中立。1944年與蘇聯建立外交關系,1945年對軸心國宣戰。岡薩雷斯·魏地拉執政初期,曾吸收共産黨人入閣。1947年起,關押並流放大批共産黨人,鎮壓罷工工人,並同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斷交。1948年頒布《保衛民主法》,宣布共産黨爲非法。1952年,C.伊瓦涅斯·德爾坎波當選總統後,繼續執行對外追隨美國、對內壓迫人民的政策。由于美國資本的控制,智利民族工業發展非常緩慢;農業亦非常落後,全國70%的可耕地掌握在大地主手中。人民生活日益困苦,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日益發展。

  1958年,自由黨和保守黨支持J.亞曆山德裏·羅德裏格斯當選總統1964年,基督教民主黨領袖E.弗雷·蒙塔爾瓦當選總統後,迫于人民的壓力,曾對美資銅礦公司實行“智利化”(即合營);同時征收地主的部分土地分配給農民。1970年,社會黨、共産黨、激進黨、統壹人民行動運動、社會民主黨和獨立人民運動等 6個黨組成人民團結陣線,支持社會黨人S.阿連德·戈森斯當選總統阿連德·戈森斯吸收共産黨人入閣,執政期間實行了壹系列重大經濟和社會改革。1970年12月15日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阿連德·戈森斯的政策引起美國壟斷資本家和國內保守派的反對,美國夥同其盟國對智利實行經濟封鎖。1973年9月11日軍人發動政變,推翻了阿連德·戈森斯政府。陸軍司令A.皮諾切特·烏加特任“軍人執政委員會”主席。1974年6月,皮諾切特·烏加特就任總統,1981年3月出任立憲總統。軍政府執政後,禁止政治活動,取締所有政黨。國內政局動蕩,經濟困難,人民群衆對軍政府的不滿情緒日益強烈。近年來,反政府活動加劇。



智利其他相關資訊

世界各地 國際區號 地圖集錦 世界國旗 世界貨幣 世界歷史

關于“世界歷史/智利”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