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前206年-公元8年
西漢
首都 長安
君主共12位
劉邦 -開國君主
劉嬰 -滅亡君主
成立(秦末農民起義)(前202年)
滅亡(王莽稱帝)(8年)
西漢,又稱前漢,是中國古代的壹個朝代,與東漢合稱漢朝,是中國第壹個強盛穩固的朝代。
前206年漢高祖劉邦自稱漢王,前202年稱皇帝,建立漢朝,建都長安。8年王莽稱帝,改國號爲新,西漢滅亡,壹共210年。假如不算呂稚和少帝、昌邑王等壹些在位不到壹年的皇帝的話,西漢壹共經曆了12個皇帝。也有人把王莽推翻後的更始帝也算作西漢,這樣西漢滅亡則是在26年。
曆史
西漢是中國文化發展的壹個高峰,社會經濟、文化全面發展,對外交往的日益頻繁,成爲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壹。西漢定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寢遍布關中,文物遺存十分豐富,顯示出“漢並天下”、多姿多彩的時代風貌。
西漢郡國
西漢初期的皇帝爲避免秦朝的經驗,采取郡縣和封國並存的制度,分封侯國和王國,其中侯國只享有封地內的稅收無軍事和行政權並受郡的管轄,而王國則擁有獨立的政治和軍事權力,並導致了中期漢代“削番”的困難,也爲“吳楚七國之亂”埋下了禍根。經濟上,由于國家常年遭受戰爭的災害,漢初的皇帝采取了道家無爲而治的治國手段,在和親匈奴,維持了和平之後,漢代的經濟開始發展起來。同時漢代皇帝也注意興修水利,爲農業發展創造條件。
這些措施使得國家的實力得到很快的恢複,漢文帝和漢景帝繼續減輕人民徭役的負擔,減輕刑罰,曆史上被稱作文景之治。在經濟有所發展之後,漢初分封的王有了自己的力量,開始頻頻威脅中央政權,甚至發動了“七國之亂”。于是朝廷設法剝奪各個諸侯王的力量,加強中央集權。這些措施都爲漢武帝的強盛時期打下了基礎。
漢武帝時期是西漢最強盛的時期。對內他使用推恩令進壹步削弱諸侯的力量,禁止諸侯國自己制造錢幣,改革了選擇官僚的制度,提倡儒學,建立了比秦始皇更加集權的中央官僚機構。經濟上召開了“鹽鐵會議”將制鹽和制鐵的事業收爲國有,是中國曆史上最早的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對外他攻擊匈奴,解決了匈奴的威脅,打通西域的絲綢之路。但武帝對外的戰爭也是有代價的,武帝時國家的稅收再次增加,同時武帝將刑罰也再次加嚴。武帝後期因此發生了壹些暴亂。
漢昭帝和漢宣帝恢複了文帝和景帝的政策,史稱昭宣中興。
西漢晚期國家稅收再次加強,加上壹些天災人禍以及皇室內部的混亂,爲王莽篡權提供了機會。
西漢時期牛耕和鐵器的使用已經非常普遍。同時手工業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尤其紡織業和瓷器制作發達。西漢是中國古代商業非常發達的壹個朝代,國家的穩定和交通的發展爲商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不僅國內貿易,而且對外貿易也非常發達。通過絲綢之路西漢甚至與古羅馬、印度等國家有間接的貿易關系。西漢文化對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的影響深刻,越南、朝鮮、日本等國家都接受西漢文化的影響。
漢初道家的影響比較強,從武帝起獨尊儒家。
司馬遷所著《史記》在中國的曆史學和文學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中國最古老的數學著作《周髀算經》和《九章算術》是西漢時成書的,從西漢時期開始中國也有非常詳細的天文記錄,包括公認的人類第壹次對太陽黑子的記錄。此外針灸和造紙術可能是在西漢時期被發明的。
漢朝的建立
劉邦在自己的封地整頓軍隊,准備決戰天下的同時,項羽的腦子裏面充滿了衣錦還鄉的念頭。由于政治上缺乏雄心壯志,壹些原本爲項羽征戰的優秀將領,例如韓信,轉投到劉邦手下。這些人的到來,大大的增強了劉邦軍隊的力量。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是楚漢戰爭初期韓信利用項羽輕敵的特點,爲劉邦獻上的妙計。在這次戰役之後,形成了中國楚漢相爭的局面。
項羽具有優秀的戰爭才能,可是缺乏政治素養,不會籠絡人心,被稱爲具有“婦人之仁”;而劉邦雖然沒有項羽的軍事才能,卻具備有圓滑的政治技巧,能夠團結大批有才能的人在他周圍,爲他出謀劃策。項羽的軍事才能可以使得他能夠打贏壹場,兩場戰役,可是卻不能掌握整個戰局的發展,而劉邦卻正好相反。
經過壹段時間的戰鬥,項羽手下有才能的將士幾乎都投奔到了劉邦手下,而項羽自己卻被劉邦的軍隊包圍。“霸王別姬”“四面楚歌”便是當時項羽英雄遲暮的真實寫照。最後,項羽突圍,在拒絕了屬下東渡烏江卷土重來的建議之後,他在烏江邊自盡,爲楚漢戰爭畫上了句號。
在這場角逐中,項羽具有強烈的舊貴族意識,不善于用人,不能重建統壹的王朝。劉邦知人善任,因勢利導,終于戰勝項羽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成爲中國曆史上第壹位平民出身的天子。這樣的事件,表明中國的中世紀社會具備有不同于西方中世紀的特征:平民和貴族的地位,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正是由于中國的具有這樣的特質,使得即使是平民出生的社會優秀人才,也可能走到社會的最前沿,使得中國的中世紀社會具有強大的自我修複自我完善能力,而西方的中世紀社會很快就被新的資本主義社會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