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隋帝系表
隋帝系表
隋文帝楊堅(581-604)
楊堅,弘農華陰(今陜西華陰)人。隋朝開國皇帝。
楊堅父親楊忠是西魏十二大將軍之壹,封爲隋國公。楊忠死後,楊堅襲父爵,女兒爲周宣帝的皇後。由此可見,楊堅不僅是關隴集團上層犟有力的軍事統帥,還是皇親國戚,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周宣帝死後,年僅八歲的周靜帝宇文闡即位,楊堅便以「入宮輔政」爲由,總攬軍政大權,號稱「假黃钺左大丞相」,都督內外軍事。公元五年二月,楊堅逼宇文闡讓出帝位,登基稱帝,建立了隋朝。隋文帝精心治理,隋朝迅速犟大繁榮起來。他不僅完成統壹中國的大業,還使隋朝成爲政權穩固,社會安定,戶口銳長,墾田速增,積蓄充盈,文化發展,甲兵犟銳,威動殊俗的犟盛國家。後人壹般將隋文帝的大治譽爲「開皇之治」。後被其子楊廣殺死。
二、內政:
隋朝建立初期,是壹個百廢待興、百亂待治的局面。隋文帝壹登上金銮寶座,就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對政治制度進行了壹系列重大改革。
(壹)確立三省六部制:
中央設尚書、門下、內史三省,以尚書令、納言、內史令爲長官,行使宰相職能,輔助皇帝處理全國事務。內史省和門下省是機要之司,內史省負責起草並宣行皇帝的制诏;門下省負責審查內史省起草的制诏和尚書省擬制的奏抄;尚書省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其下設吏部、禮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6部。每部設尚書爲長官。尚書令下有尚書左、右僕射各壹,左僕射判吏、禮、兵三部事,右僕射判度支、都官、工部三部事。尚書令與左、右僕射及六部尚書合稱「八座」。開皇三年(583),改度支爲民部;都官爲刑部。除三省外,又設秘書和內侍二省,負責圖書修撰及宮內供奉等事。另設禦、都水二臺,負責監察和水利。記這樣不僅加犟了中央集權,而且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政治體制的新階段。
(二)簡化地方官制:
隋初,楊堅在確立了三省六部制的中央機構後,又對地方機構進行了改革。南北朝以來,由於郡縣設置過婪,形成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隋初沿北齊、北周制設州、郡、縣三級地方機構,開皇三年,楊堅從河南道行臺兵尚書楊尚希的建議,廢郡,改爲州、縣二級制。州設刺史,縣設縣令。
(三)修訂「開皇律」:
修訂「開皇律」。對前代八十壹條死罪、壹五零條流罪、千馀條徒、杖等酷刑以及滅族等都壹概廢止。同時,又減輕了許多法律的內容,如「流役六年,改爲五載;刑徒五歲,變從三祀;其馀以輕代重、化死爲生。」對犯人處置採取審慎態度,而不是草棺人命,有效地防止了冤案的發生。文帝對法律的改革,使法律減輕了殘酷和野蠻性,在中國法制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爲了使隋朝早日繁榮富庶,隋文帝大力發展社會經濟。
(四)領均田令:
隋初,在北齊、北周均田制的基礎上,繼續實行均田制,均田令規定:丁男、中男受露田(種植五榖)80畝,永業田20畝,婦女受露田40畝。奴婢5口給1畝。永業田不歸還,露田在受田者死後歸還。對壹般農民,採取輕徭薄賦鼓勵農桑的政策,對於豪犟貴族兼併土地的行爲則給予打擊,以保證農民的正常生産。從而提高了農民勞動生産的積極性。均田制實行後,國家可以控制更多的勞動力,增加賦稅收入。
(五)設置糧倉:
文帝時所設的倉,可分兩種,即官倉和義倉。官倉的糧儲,用以供養軍公人員。設置官倉的目的,即是在增加關東漕運的效率;也就是把原來關東各州對京師個別直接的輸糧辦法,改爲集中和分段運輸的辦法。並在黃河沿岸設置米倉,先把關東各州的食糧集中在這些倉裏,然後利用黃河及廣通渠運到京師。因此時間及人力物力,都節省不少。據唐人的估計,文帝末年諸倉所存的食糧,已可供政府五六十年之用。義倉又稱社倉,設置於鄉間,其儲糧由人民捐納,以備飢荒時赈濟災民。百姓軍人,捐出的糧食,存入當地的社倉裏由「社司」專管赈目和儲存等事宜。如遇某地收成不好發生飢馑之時,便以某地社倉中的儲糧赈濟飢民。並規定民戶捐糧於社倉的標准:「上戶不過壹石,中戶不過七鬥,下戶不過四鬥。」義倉之設,對人民的生活來說,自是壹項有力的保障。
漢朝滅亡後中國經曆了漫長而混亂的四分五裂的時期。漢民族陷入了長達三個半世紀的撕殺戰亂之中。像仿于羅馬帝國滅亡後的歐洲的黑暗時代。東晉時實際中國經過漫長的戰亂的漢族已經消沈、疲憊、頹廢、迷惘。中國已經接近siwang了,在中國占統治地位的已不是漢人。而是被漢人稱之爲蠻夷的民族。因爲漢人已沒有力氣在做戰了,強壯的青年大概大多戰死,剩下的多是老弱病殘婦。沒有能力阻止異族的入侵。眼看著中原沃土被外人占據。據《晉書》記載塞外內附有三十萬人,入塞匈奴有數十萬人,羯族和其它進入中原大地的十九種種族有壹百多萬人。羯族、鮮卑族是白膚色人種。而這些只是有記載的。南北朝時期,更是各種蠻族大批的進入中原,人數已經多于中原人。就是說入侵者已經占據統治地位,把中原瓜分了。打個比方這要比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在中國的土地上建立大大小小的殖民地嚴重得多。因爲入侵的異族在中國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國家。 公元306年,巴氐族人李雄稱帝,定都四川成都,建國號大成,史稱成漢。
公元315年,拓跋族人猗盧稱王,建國號代,占有蒙古地區。
公元319年,漢臣劉曜稱帝,定都陝西西安,改漢爲趙,史稱前趙。前趙臣羯族人石勒稱王。
公元337年,東晉臣鮮卑人慕容晃建燕,史稱前燕。
公元351年,後趙臣氐族人符健稱王,定都陝西西安,建國號大秦,史稱前秦。
公元384年,前秦臣鮮卑人慕容泓稱王,建國號燕,史稱西燕,占有陝西地區。前秦臣鮮卑人慕容垂稱王,建國號燕,史稱後燕,占有河北地區。
公元386年,前秦臣羌族人姚苌稱帝,定都陝西西安,建國號大秦,史稱後秦。前秦臣拓跋圭稱王,建國號魏,史稱北魏。
公元407年,匈奴人赫連勃勃稱大單于,建國號大夏……
五胡、十六國亂我中國。這時的中原人已不是漢時的中原人,漢朝的原有人口早已不足的壹半。 中國開始蠻夷化,比起漢朝完全是壹種經濟文化的倒退。多年的戰亂使中國的文化、建築遭到嚴重破壞,多少百年的文明古城成爲灰燼。多少文化宗卷遭焚毀。戰國、秦漢時期的藝術基本是看不到了。外來的宗教文化逐漸統治中國,中原大地上到處興建大大小小的廟宇,供奉著外來的神。外來的佛教已遠遠的壓過漢人推崇的儒教。異族的音樂、舞蹈、佛教的雕塑、繪畫完全統治了中國。
這時在中國黑暗的曆史上出現了壹個閃光的名字,壹個偉大的皇帝隋文帝楊堅(541—604)。公元581年(大定元年)廢胡人建立的周建立隋朝。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統壹中國,同年琉球群島歸降隋朝。他結束了中國長期混亂的局面、征服各族蠻夷使中國又回到了和平年代。隋朝的李德林《天命論》中說隋文帝,“帝體貌多奇,其面有日月河海,赤龍自通,天角洪大,雙上權骨,彎回抱目,口如四字,聲若钏鼓,手內有王文,乃受九錫。昊天成命,于是乎在。顧盼閑雅,望之如神,氣調精靈,括囊宇宙,威範也可敬,慈愛也可親,早任公卿,聲望自重。” 初唐的李延壽在《北史》中贊美隋文帝, “皇考美須髯,身長七尺八寸,狀貌瑰偉,武藝絕倫;識量深重,有將率之略。”
隋炀帝楊廣曾這樣歌頌過父親:“高祖文皇帝受天明命,奄有區夏,拯群飛于四海,革凋敝于百王,恤獄緩刑,生靈皆遂其性,輕徭薄賦,比屋各安其業。恢夷宇宙,混壹車書。”曾孫子越王楊侗這樣贊美他,“高祖文皇帝聖略神功,載造區夏。”
宋朝的陳普在《曆代傳授歌》中歌頌道:“北齊後周猶壹隅,隋文混壹朔南暨。”大儒王夫之贊評道:“隋文之待威也,固以古大臣之任望之;威之所以自見者,亦以平四海、正風俗爲己功。”隋文帝是中國曆史上第壹個黃袍加身的皇帝,《讀通鑒論》:“開皇元年,隋主服黃,定黃爲上服之尊,建爲永制。”自隋文帝開始穿黃袍以後,從此中國後代皇帝都穿黃色的衣服了。
北齊和北周時期上層貴族都極端排斥漢人,熱衷于鮮卑化與西胡化。楊堅先輩武川鎮司馬楊元壽因輔助鮮卑有功被賜胡姓普六茹,楊堅上台後立即恢複了自己的漢姓,停止了公元500年以來曆時80年的軍界鮮卑化和公元535年以來曆時46年的政界鮮卑化趨勢,力行的漢化。 楊堅對反叛舊臣、豪犟大吏(鮮卑貴族),誅夷罪退,毫不手軟。他罷黜了壹些沒有才幹的大臣,包括對自己奪取帝位有功的人,將壹些有真才實幹的人提拔上來,輔佐自己管理國家政務。隋文帝對平民百姓實行寬仁的政策。楊堅在政權基本穩定之後,楊堅便開始了壹系列的改革,包括了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體制、賦稅、土地制度、法律、錢幣、對外關系等方面。楊堅內修制度,外撫四夷,崇尚節儉,勤理政務。“求勞日昃,經營四方”,“大崇惠政,法令清簡,躬履節儉,天下悅之。”,“乘茲機運,逐遷周鼎”,“職方所載,並入疆理,禹貢所圖,鹹受正朔。”公元587年(開皇七年)隋滅後梁, 公元589年(開皇九年)隋滅陳,統壹全國。隋文帝結束了中國上百年來分裂的局面,也結束了中國三、四百年的戰亂時代。
隋文帝采用長孫晟的“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的戰略,主要運用和親拉攏分化突厥,使突厥耗于內戰,從而各個擊破。公元599年(開皇十八年)突厥內讧,突利可汗奔隋,以突利爲啓民可汗,築大利城居之。公元602年(仁壽二年)隋軍大破突厥,奪回了河套地區,把邊界擴展到陰山以北。楊堅開創的“甲兵強盛”、“風行萬裏”的大隋王朝,致使“金陵失險” 、“單于款塞”。隋的統壹標志著胡漢文化嫁接的完成。
楊堅拯救了漢文化,因爲春秋、漢代的文化典籍因幾百年來的混戰,因戰火焚毀、遺失大半,公元583年隋文帝下诏求書,獻書壹卷賞絹壹匹。“民間異書,往往間出”,“壹、二年間,篇籍稍備”。隋時的藏書量是中國曆代最多的,隋朝藏書最多時有37萬卷,77,000多類的圖書。可大部份圖書又毀于戰火,唐玄宗時藏書最多時8萬卷,唐學者自著28,467卷,唐以前圖書只還剩28,469卷,這些圖書大部分也難逃戰火。多少優秀的學者、多少偉大的著作、多少中國的文明、輝煌都消失在曆史的塵霭裏,但只要是諸子百家的書還在,只要是儒家經典還能留存,中華文明就不會死。
隋文帝楊堅登基後下過這樣壹道诏書:“建國重道,莫先于學,尊主庇民,莫先于禮。自魏氏不競,周、齊抗衡,分四海之民,鬥二邦之力,遞爲強弱,多曆年所。務權詐而薄儒雅,重幹戈而輕俎豆,民不見德,唯爭是聞。朝野以機巧爲師,文吏用深刻爲法,風澆俗弊,化之然也。雖複建立庠序,兼啓黉塾,業非時貴,道亦不行。其間服膺儒術,蓋有之矣,彼衆我寡,未能移俗。然其維持名教,獎飾彜倫,微相弘益,賴斯而已。王者承天,休咎隨化,有禮則祥瑞必降,無禮則妖孽興起。人禀五常,性靈不壹,有禮則陰陽合德,無禮則禽獸其心。治國立身,非禮不可。朕受命于天,財成萬物,去華夷之亂,求風化之宜。戒奢崇儉,率先百辟,輕徭薄賦,冀以寬弘。而積習生常,未能懲革,闾閻士庶,吉凶之禮,動悉乖方,不依制度。執憲之職,似塞耳而無聞,位民之官,猶蔽目而不察。宣揚朝化,其若是乎?古人之學,且耕且養。今者民丁非役之日,農畝時候之馀,若敦以學業,勸以經禮,自可家慕大道,人希至德。豈止知禮節,識廉恥,父慈子孝,兄恭弟順者乎?始自京師,爰及州郡,宜祗朕意,勸學行禮。”《隋書》這樣說道:“自是天下州縣皆置博士習禮焉。”由此可見他對漢文明的複興起到的巨大的作用
隋炀帝楊廣(604-618)
楊廣--隋炀帝 2003-6-20 炀帝,名楊廣(公元569-618年),隋文帝次子,他殺死文帝及兄長楊勇後繼位。在位14年,被農民大起義的浪潮困于江都(今江蘇揚州市),爲部下宇文化及等發動兵變缢殺,終年50歲,葬于今江蘇省揚州市西北15裏的雷塘側。
隋炀帝楊廣,又名楊英,小字阿摩,公元581年封爲晉王,在南下滅陳和抵禦北方突厥的過程中,他立有大功,並籠絡了壹批人材,壹心要取代兄長楊勇的太子地位。楊勇由于生活奢侈,漸漸失去了隋文帝的歡心。楊廣就迎合文帝的心意提倡節儉,僞裝出生活儉樸,不好聲色的樣子。每當文帝到他府中,他就把濃裝豔抹的姬妾鎖進裏屋,王府中只安排幾個又老又醜的婦人,穿著粗布衣服,在左右侍候,他又故意將樂器的弘弄斷,使樂器上布滿了灰塵。放置在引人注目的位置上。文帝見了以爲楊廣象自己,十分稱心。有壹次,楊廣外出狩獵,正逢大雨。侍衛給他送上油衣(雨衣),他拒絕著說道:“兵士們都在大雨中淋著,我壹人豈能穿上獨自避雨呢?”文帝聽了以爲楊廣還具備仁愛之心,日後能成大事,更加喜愛,與此同時,楊廣又勾結和楊勇不和的越國公楊素,在文帝和獨孤皇後面前極力中傷楊勇,誣陷楊勇在文帝生病期間,說他盼望父皇快死。文帝聽後逮捕了楊勇,于公元600年廢爲庶人,改立楊廣爲太子。楊廣篡位的第壹步成功。
公元604年7月,文帝病重臥床,楊廣認爲登上皇位的時機已到,迫不及待地寫信給楊素,請教怎樣處理將要到來的文帝後事。不料送信人誤將楊素的回信送給了文帝。文帝讀後大怒,馬上宣召楊廣入宮,要當面責問他。此時,宣華夫人衣衫不整地跑進來,哭訴楊廣乘她換衣時無恥地調戲她,使文帝更醒悟到受了楊廣的蒙騙,拍著床子大罵:“這個畜生如此無禮,怎能擔當治國的大任,皇後誤了我的大事。”急忙命在旁的大臣柳述、元岩草擬诏書,廢黜楊廣,重立楊勇爲太子。楊廣得到安插在文帝周圍的爪牙的密報,忙與大臣楊素商量後,帶兵包圍了皇宮,趕散宮人,逮捕了柳述、元岩,謀殺了文帝。楊廣又派人假傳文帝遺囑,要楊勇自盡,楊勇還沒有作出回答,派去的人就將楊勇拖出殺死,就這樣,楊廣以弑父殺兄的手段奪取了皇位。史稱炀帝。第二年改年號爲“大業”。 楊廣壹奪到帝位,就顯露出荒淫奢侈,殘虐人民的本性,成爲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浪子、暴君。 楊廣即位的第壹年,就決定遷都洛陽。他命楊素營建東京宮室,又命宇文恺與封德彜等造顯仁宮。
每月役使200萬人營建洛陽。又征集各地的奇材異石,運送洛陽。農民被迫運輸,千裏絡繹不絕,使許多人活活累死在路上。他下令在洛陽西郊建築壹座西苑,占地二百多畝,苑內有海,海中修造三個仙島,高壹百多尺,島上建築亭台樓閣,十分壯觀。海的北面有龍鱗渠,渠水曲折流入海中,沿渠修建了16個別院,建築非常華麗,每院由壹個妃子主管。整個西苑被點綴得四季如春,秋天,用彩绫剪成花葉,挂滿樹枝。冬天,楊廣所到的宮院,池沼中的冰得趕快鑿掉,用彩綢剪成蓮葉荷花布置在上。苑內還飼養著各種珍禽異獸,供楊廣遊獵、觀賞。晚上,楊廣經常帶著幾千騎馬的宮女,吹奏著樂曲,到西苑遊覽、夜宴。 同壹年起,楊廣爲了遊玩和加強對南方的統治,征調壹百多萬民工,曆時六年,修建了壹條東北起自涿郡(今河北省涿縣),東南到蘇杭,全長四千多裏的大運河。河的兩旁開辟大道,道旁種上榆樹和柳樹,岸邊每隔兩個驿站設置壹座供楊廣休息的行宮。自洛陽到江都(今江蘇省揚州市),共設置了40多座行宮。
開鑿大運河,共用了約1億5千萬個人工,平均當時每戶百姓要出近20個人工,還有許多開挖運河的民工累死在河中。有壹段河道挖得淺了些,楊廣竟下令將挖掘這壹段的官吏和民工五萬多人全部捆住手腳,活埋在岸邊。在客觀上,這條用無數勞動人民血汗修建成的大運河,起著便利南北交通,促進南北經濟文化交流,有利于國家統壹的重要作用。 從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八月起,楊廣三次通過大運河到江都巡遊,他乘著長二百尺,高四十五尺,上下四層的大龍舟。 隨行的嫔妃、王公大臣、僧尼道士分別乘幾千艘華麗的大船,首尾相望,綿延二百多裏,拉船的纖夫就有八萬多人,兩岸還有騎兵護送,旌旗蔽日,熱鬧非凡。壹到晚上,燈火通明,鼓樂喧天。楊廣在船上縱情飲酒作樂,觀賞兩岸風景。沿途五百裏以內的百姓,被迫奉獻食品。珍貴美味的食品吃不完,開船時就挖壹個坑掉了事。許多百姓被弄得傾家蕩産。 有壹年,楊廣從陸路去北方巡遊,帶了50萬大軍,特地征調了十幾個郡的民工。開鑿太行山,修起壹條大道。又征調了壹百多萬人,限期二十天,修築長城,以保護他的安全。雖然楊廣開鑿大運河勞民傷財,但大運河在此後的近千年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唐代詩人皮日休曾說:"盡道隋亡爲此河,至今千裏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與禹論功不較多.”
到了北方,沒有行宮,他命令巧匠宇文恺建造了壹座活動宮殿,稱觀風行殿,上面可容幾百人,可隨時裝拆,下有輪子轉動。 楊廣先後三次發動了對高麗的戰爭。在朝鮮半島,隋朝時分高麗、百濟、新羅三國,高麗最強,炀帝繼位後,征召高麗王入朝不至,炀帝率大軍征討。 大業八年(公元612年),楊廣進行了第壹次征討。出兵以前,他征調大批工匠在山東東萊(今山東省掖縣)海口大規模造船。工匠被迫在水中不分晝夜地勞作,腰部以下都生了蛆,死亡的有十分之三、四。他還征調江淮以南的民工和船只,把黎陽倉,洛口倉的糧食運到涿郡,船只前後相繼,長達壹千多裏。奔走在路上的民工和兵士,經常有幾十萬人。很多人倒斃路旁,屍臭不絕。准備就緒後,隋軍壹百多萬人分海、陸兩路進攻高麗,大敗,只有2700人逃回。
大業九年正月,楊廣第二次征討高麗,四月炀帝再渡遼水,六月國內楊玄鹹起兵攻洛陽,炀帝因後顧之憂,只好退兵。大業十年(公元614年),國內農民起義席卷大東南北。炀帝妄想以對外勝利來扭轉危亡的命運。對高麗進行了第三次征討。但當時農民起義軍遍地皆是,征集的士兵或因道路阻隔不能到達;或沿途逃散。以致兵員不足,無法進軍,只好與高麗和議,乘勢收兵。 同時,楊廣爲了表示隋朝的富足強盛,他利誘西域使者和商人入朝,沿途郡縣奉命耗費巨資迎送。公元610年,西域各國使者和商人齊集洛陽。從正月十五夜間開始,楊廣命令在皇城端門外大街上置設盛大的百戲場,爲西域人演奏百戲,戲場大至周圍五千步,奏樂人多至18000人,幾十裏外都能聽到樂聲,燈光通明如同白晝,直演奏到正月底結束。西域人到洛陽東市做交易,楊廣命令本市商人盛飾市容,廣積珍貨,商人都服裝華美,連地攤上的賣菜人也得用龍須席鋪地。西域人經過酒食店門前時,店主都得邀請他們入座吃飽喝足,不收分文,還說隋朝富饒,酒食照例不要花錢。市內樹木也都用帛纏飾,以示富足。西域人問道:“妳們隋朝也有赤身露體的窮人,爲什麽不用這些帛給他們做衣服穿,卻白白用來纏樹?”市人無言以對。就這樣,隋文帝時期積累起來的巨量財富和民力被楊廣無限止地揮霍和消耗著。而無止境的徭役和兵役,又迫使千千萬萬的農民離開家園,大量田地荒蕪,廣大農民無法生活,只得吃樹皮,樹葉,甚至發生了人吃人的慘劇。 楊廣又言無又無信。
公元615年,他再次去北部邊境巡遊,突厥幾十萬騎兵突然來襲,把他圍困在雁門(今山西小代縣),他只能抱著幼子楊杲日夜啼哭,束手無策。最後接受了大臣蘇威等建議,下诏書保證不再出兵攻打高麗,並重懸賞募兵,各地縣令紛紛應募,領兵前來求援,使他才得解圍。但是,他回到洛陽後就推翻諾言,不給賞賜,並下令再次攻打高麗。 楊廣如此暴虐的統治,終于在公元611年激起了農民大起義。但楊廣卻仍不加收斂,依然奢侈殘暴,而且拒絕臣下的勸谏,他自以爲才學傑出,對侍臣說:“別人說我只不過是繼承先帝的遺業,其實,即使和士大夫比才學,我也應該做皇帝。”又說:“我生性不喜歡別人勸谏。如果是達官,再想以進谏來求取聲名,我更不能饒他們。如果是壹般百姓,我還可以饒他些,但決不讓他有出頭之日。”開國功臣高穎,賀若弼、宇文弼等重臣因爲不滿炀帝的奢侈,被炀帝加上誹謗朝政的罪名處死。公元616年,他不顧隋朝的安危,再次巡遊江都,臨出發時,小官崔民象上表谏阻,他把崔民象殺了。走到記水(今河南省荥陽縣),小官王愛仁上表勸谏,他又殺死王愛仁,繼續前行。到了梁都(今河南開封),有人攔路上書,說妳如果定要去江都,天下就不是妳的了,他又殺死了上書人,最後,他來到江都。 農民大起義的烽火越燃越烈,楊廣預感末日臨頭,壹直膽戰心驚,晚上他難以安睡,睡夢中又常驚呼有賊。要幾個宮女象哄孩子那樣哄著,搖撫著才能入睡。壹天夜裏,大業殿起火,他以爲是農民軍殺了進來,慌忙逃入西苑,藏在草叢中,直到大火熄滅以後才敢出來,逃到江都後,他更加荒淫無度,在宮中建造了壹百多座殿房,各居美女多人,每天輪流由壹房作東,他帶著後妃侍女壹千多人前去飲酒,整天酒不離口,日夜昏醉。他不願聽到不利的消息,但這仍消除不了心頭的,常常對蕭皇後說:“外面有不少人想計算我,且別管他,還是快快活活地飲酒吧。”有壹次,他拿起壹面鏡子呆呆地照了良久,對蕭皇後說:“我這顆頭顱不知道誰來砍它呢?” 蕭皇後驚恐地問他爲什麽說這話,他強作笑容說:“貴賤苦樂沒有壹定,砍頭也不算什麽。”當然,他是不肯束手待斃的。眼見隋朝的大部分土地已被起義軍所控制,隋軍只是困守著洛陽、江都等幾座孤城,他怕江都不安全,准備遷都到長江南面的丹陽(今江蘇省南京市),命令民衆給他修建宮室。楊廣的禁衛軍將士都是關中人,早已怨恨炀帝的久居江都,現在見他還要南遷,都愈加思念家鄉親屬,紛紛謀劃逃歸故裏,壹時軍心浮動,衆叛親離。
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3月3日,將作少監宇文智與郎將司馬德勘,直閣裴虔通等人,乘機推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爲主,煽動士兵,于傍晚時殺入宮中,楊廣聞變,倉皇改換服裝,逃入西閣,叛將裴虔通、元禮、馬文舉等從宮女口中得知炀帝所在,引兵趕到西閣,只見炀帝和蕭皇後正並坐在壹起哭泣,楊廣還責問叛將道:“我犯了什麽罪,妳們要如此對待我?”叛將們說:“妳窮兵黩兵,遊玩不息,窮奢極侈,荒淫無度,相信奸邪,拒絕忠言,使男子枉死戰場,婦女兒童死于野外,百姓失去生計,天下大亂,妳還說沒有罪嗎?”楊廣說:“我確實對不起百姓,至于妳們,跟著我享盡了榮華富貴,我沒有對不起妳們,今天的事,是何人爲首?”叛將說:“天下人對妳這個昏暴之君都恨之入骨,豈止是壹個人帶的頭。”說完就上前拉楊廣下閣。這時,叛官封德彜趕來傳宇文化及的命令說“這種昏君,用不著帶來見我,趕快結果了他。”蕭皇後哀求說:“皇上實在不賢,但看在以往對妳們的恩情上,叫他讓位,降爲三公,留他壹條命吧。”叛將們不允,以裴虔通爲首,提刀要殺楊廣,楊廣叫喊道:“妳們別動手,讓我喝毒酒自盡吧”裴虔通不准,說毒酒不如刀鋒省事。楊廣哭著說:“我怎麽也是壹位天子,就讓我留個全屍吧。”說完解下了自己的巾帶,馬文舉接過巾帶,和士兵們壹起將他擁入內室勒死。 事後,蕭皇後叫宮女拆去床做成棺材,暫時裝殓楊廣的屍體,不久,宇文化及將他葬于江都宮西面的吳公台下。唐朝建立後,遷葬于雷塘旁邊。
隋恭帝楊侑(617-618)
恭帝,名楊侑(公元605-619年),隋炀帝孫,李淵攻入長安,立他爲帝。在位半年,又爲李淵所廢,次年被殺,終年15歲,葬于陝西省乾縣陽洪鄉乳台村南500米處。 �!�q� PUQ+
楊侑,隋炀帝長子楊昭第三子,初封陳王,後改封代王。炀帝晚年出外巡遊時,命他留守長安。公元617年10月,李淵自太原起兵攻入長安。立他爲帝,改年號爲“義甯”。遙尊炀帝爲太上皇。
楊侑稱帝,只不過是李淵手中的傀儡,公元618年3月,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殺。消息傳來,李淵見楊侑已無用處,于5月逼他退位。自行稱帝。楊侑被降封爲希國公,閑居長安。第二年五月遇害(具體死法不明),壹說病死。
楊侑死後的益號爲恭帝。
隋泰帝楊侗(618-619)
楊侗
越王,名楊侗(公元?-619年),隋炀帝孫,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殺死後,隋東都留守段達、王世充等人奉他爲帝。在位不足壹年,爲王世充所廢殺,葬處不明。
楊侗,隋炀帝長子楊昭之子,封爲越王。公元617年,炀帝出遊江都,命大臣段達等輔佐他,留守東都洛陽。楊侗以東都爲據點,與瓦崗軍激戰。炀帝被殺的消息傳來,東都留守官段達、王世充等人于公元618年5月擁奉他爲帝,改年號爲“皇泰”。
楊侗稱帝後,軍政大權落入王世充之手。
公元619年4月,王世充自行稱帝,廢楊侗爲潞國公,監禁于含涼殿。五月,王世充部將裴仁基、裴行俨父子策劃攻殺王世允,重立楊侗。事情敗露,王世充殺死裴仁基父子後,又擔心留著楊侗有後患,于六月派侄子王行本(即王仁則)和家仆梁百年,攜帶毒酒去楊侗處,他們見了楊侗,奉上毒酒,假意說:“我們來請皇上飲酒解悶。”楊侗知道此來不懷好意,難免壹死,請求和母親見上壹面,王行本不准。楊侗信奉佛教,此時,攤開席子,點燃香燭,跪拜著佛像說道“但願今後不要再降生在帝王家了。”說完,飲下了毒酒。王行本見他壹時不能死去,又急忙回去複命,便上前用布帛將他勒死。
楊侗也稱皇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