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中國曆史/618年-907年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國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壹,也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壹。李淵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長安(今陝西西安)爲都,後來又設洛陽爲東都。其鼎盛時期的公元7世紀時,中亞的沙漠地帶也受其支配。690年,武則天改國號爲周,遷都洛陽,史稱武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恢複大唐國號。唐朝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後日漸衰落,至907年梁王朱全忠篡位滅亡,共延續了289年,傳了19位皇帝。唐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有輝煌的成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壹。當時的東亞鄰國包括新羅、渤海國和日本的政治體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響。

  “唐”這國號是晉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傳說君主堯號稱“陶唐”氏。周朝時在現今湖北省有壹小國唐國。李淵在隋朝時繼承唐國公;在隋恭帝禅讓後便以唐爲國號。唐朝滅亡後,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後唐和十國的南唐都自稱是唐朝的承繼者而用“唐”作爲國號。事實上他們的皇帝與唐王朝並無血緣關系。

  唐朝皇族李氏自稱出自漢族的趙郡名望,同時李氏家族也是隴西軍事貴族。隴西李氏從秦代開始就是中國著名的武將軍人世家。這個家族湧現過西漢飛將軍李廣等著名將軍。不過也有人對此說法表示懷疑,認爲唐朝皇族李氏帶有鮮卑血統。而《舊唐書》和《新唐書》中則稱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的子孫,十六國的西涼開國君主李皓亦是其遠祖。北周時推行鮮卑化政策,李氏被迫改成“大野氏”,這是壹個新創立的姓氏。北周滅亡後,又恢複爲李氏。

  唐朝連同宋朝被曆史學家黃仁宇認爲是相繼于秦漢之後的中國第二帝國時期,日本曆史學者則普遍認爲唐朝是中國“中世”時期的結束。唐朝國力在中國曆史上數壹數二,因此華人也被稱爲“唐人”,現今西方華人聚居處也被稱爲“唐人街”。

唐朝曆史

唐朝前期

唐朝的建立

  隋炀帝統治後期,暴虐無道。爆發隋末農民大起義。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晉陽起兵,十壹月占領長安,擁立楊侑爲帝,改元義甯,即隋恭帝。李淵任大丞相,進封唐王。大業十四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大臣宇文化及殺死,隋朝滅亡。

  同年五月,李淵稱帝,定國號爲唐,李淵就是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長安。而後,長子李建成被封爲太子,次子李世民爲秦王,三子李元霸早夭,四子李元吉爲齊王。唐朝建立後,李淵派李世民征討四方,剿滅各方群雄。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四方征戰有功的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李淵退位,是爲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李世民就是唐太宗,改元貞觀。

貞觀之治

  太宗時期將爲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納爲勢力範圍,唐朝北方的諸民族專稱李世民爲天可汗。內政方面承繼了宰相制,發展完善和確立了後世運用的三省六部和科舉選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實行租庸調制,他不計出身,網羅了壹大批精明強幹的大臣,不論降將或建成舊臣,他也壹壹重用。例如魏征,爲前太子建成的幕臣,太宗登位後不計前嫌,而且事事也聽從魏征的勸練。這時期社會秩序安定,經濟繁榮,曆史上稱爲“貞觀之治”。其政績的總結《貞觀政要》成爲日本和朝鮮的帝王教科書,亦爲後世君主模彷學習的對象。

日月當空

  唐太宗晚年,因爲太子的問題而煩惱,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內鬥,結果太宗也廢掉他們二人,並立仁孝的第九子晉王李治爲太子。唐太宗死後,李治即位,是爲唐高宗。

  高宗時期對外接受了新羅之請,終于滅了高句麗和百濟並打敗日本援軍。使新羅統壹朝鮮半島。

  唐高宗在太宗晚年,結識了唐太宗的才人武氏,在太宗死後,武氏入感業寺爲尼。時高宗的王皇後與蕭淑妃內鬥,王皇後准許高宗接武氏回宮。武氏入宮後,先後使高宗廢了王皇後及蕭淑妃。在大臣的反對下,高宗立武氏爲皇後。

  高宗健康狀況不好,許多政事都交給皇後武氏來處理。高宗死後不久,武皇後立太子李顯爲帝,是爲唐中宗。不久又廢中宗爲廬陵王,改立另壹個兒子李旦爲帝,是爲唐睿宗。平定了徐敬業領導的反叛後,在天授元年(690年),皇後武氏廢睿宗稭號稱帝,改國號爲周,稱聖神皇帝。武後也成爲了中國曆史上唯壹自稱皇帝的女人,前後掌權50余年。由于益號中的“則天”二字,所以近代以來壹些學者稱其爲“武則天”,但這是壹個不嚴謹的稱號。

  在武周十五年統治時期,武後爲了制衡甚至打擊高宗以來的世家大族的權力,所以對以科舉進身仕途的官員大力提拔。狄仁傑是其中的代表。她又安排她的侄兒黨羽武三思和武承嗣等人擔任重要機務。傳統史學家對武後批評,如索元禮、來俊臣和周興等官員在她的鼓勵下替她以告密、酷刑等監視群臣。武後又常繞過門下省,中書省直接對官員發號施令,開了破壞官吏制度的先例。

  男性內侍張昌宗弟兄和薛懷義等。不過傳統男性皇帝的後宮亦很多。武後對佛教亦大力推崇,例如武周時期的佛寺興建頻繁,使用年號證聖、大足等;這與李氏皇族推崇道教和如貞觀、永徽、景雲、開元等年號相對。另外武後成了後來唐朝後宮女性爭權的效法者。

韋氏當權

  神龍元年(705年),敬珲和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擁立中宗李顯複位,恢複了唐朝的政權。李旦被立爲相王。中宗卻壹直受到韋皇後、女兒安樂公主和武後的舊有黨羽武三思等人的影響,張柬之和敬珲等人全部被流放或誅殺。韋皇後有意成爲第二個武後,安樂公主則曾要求被立爲皇太女。在景龍四年(710年)韋皇後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殺中宗,韋皇後立溫王李重茂爲帝,是爲少帝,並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的兒子,當時是臨淄王的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協助下發動政變,誅殺韋皇後、安樂公主及武氏殘余勢力,擁立李旦複位。

唐朝中期

開元盛世

  後來睿宗妹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發生權力之爭。延和元年(712年),睿宗讓位于太子李隆基,李隆基即唐玄宗,又稱唐明皇。713年,唐玄宗將太平公主賜死,黨羽或殺或逐,結束了這段史稱“韋後之亂”的混亂政局。同年改元開元。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迅速發展,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這壹時期被認爲是繼漢武帝時期之後,中國曆史上出現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首都長安城成爲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安史之亂

  唐玄宗改元天寶後,志得意滿,決意放縱享樂,從此不問國事。在納楊玉環爲貴妃後,更加沈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劍”惡名的李林甫爲宰相長達十八年,使得朝政敗壞。李林甫死後又以楊國忠爲相,此時期又開始出現了宦官幹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權勢炙手可熱。唐玄宗好大喜功,爲此邊境將領經常挑起對異族的戰事,以邀戰功。又由于當時兵制由府兵制改爲募兵制,使得節度使與軍鎮上的士兵結合在壹起,就出現了邊將專軍的局面。其中以胡人安祿山最著。安祿山壹人身兼範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掌握重兵,在天寶十四載(755年)十壹月趁唐朝政治腐敗、軍事空虛之機和史思明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是爲唐肅宗,奉玄宗爲太上皇。安祿山則自稱大燕皇帝,年號聖武。經過8年時間這場叛亂才被平定。

大唐衰落

  唐朝元氣大傷,從此由盛轉衰。此時均田制已經逐步瓦解,土地兼並現象日趨嚴重,租庸調制也無法實行。藩鎮割據的形勢已經形成。

  唐代宗時,劉晏改革鹽法,改善了國家的財政狀況,唐德宗任用楊炎爲宰相,于建中元年(780年)開始實行兩稅法,壹年分夏、秋兩季依土地征稅。唐德宗還力圖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此叛亂。結果發生奉天之難。戰爭持續了5年,最後雖然朱此和李希烈等敗死,但是唐朝卻與其余藩鎮妥協,條件是取消王號,朝廷承認他們在當地的統治權。從此割據局面進壹步深化。

唐朝後期

元和中興

  自此以後,唐朝有吐蕃、回纥、南诏等外患,內有宦官掌權,禁軍兵權甚至皇帝的廢立都由宦官決定。節度使對地方有獨立于中央的管理權。唐德宗死後,繼位的唐順宗試圖進行改革,威脅了宦官的利益。于是經過了永貞內禅而受宦官支持的唐憲宗登基,依靠禁軍的兵力令全國所有的藩鎮至少名義上全部歸服唐朝,史稱元和中興。

會昌中興

  憲宗末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爲首的大臣之間的朋黨之爭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勢。牛黨、李黨相繼執政,史稱“牛李黨爭”。

  唐文宗在太和九年(835年)與李訓和鄭注等發動甘露之變,密謀誅殺宦官失敗。甘露之變而後,宦官團結壹致;群臣唯有借藩鎮兵力對抗宦官權力,埋下殘唐時藩鎮和宦官的直接沖突。

  文宗死後,唐武宗繼位,建元會昌。武宗在宦官仇士良的擁立下,經過派系鬥爭而繼位。由于擁立武宗的宦官仇士良鑒于朝廷派系林立,不得已給武宗親自處理朝政,武宗重用李黨首領李德裕,削減仇士良的權力。武宗壹連串振興朝廷的政績,史稱會昌中興。武宗重視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宗教,例如佛教、景教等。故在佛教史上列爲三武滅佛的其中壹位稱號武字的君主。又稱爲會昌滅佛。

宣宗之治

  唐武宗死去後,唐宣宗在宦官的協助之下繼位。未即位前的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君主。但即位以後勵精圖治。壹改唐武宗的封殺佛教政策,再次尊崇佛教。

殘唐而亡

  宣宗之後,唐懿宗與唐僖宗是著名的無能之君,使唐朝的國勢壹直走下坡。

  唐朝後期,戰爭不斷,經濟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爆發唐末農民戰爭,經過黃巢的打擊,唐朝統治名存實亡。

  經過黃巢之亂後,把唐朝的基礎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軍也損失過重,所以宰相與宦官爭權不斷。黃巢之亂後,唐僖宗在節度使的動亂之中去世,由弟唐昭宗繼位。

  而朱全忠與李克用成爲唐末的風雲人物,在朝廷各樹黨派,在朱全忠的支持下,宰相派勝利,朱全忠入宮盡誅宦官。天佑二年(905年),朱全忠大肆貶逐朝官,並全部殺死于白馬驿,投屍于河,史稱白馬驿之禍。唐昭宗被朱溫毒死。天佑四年(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祝禅位,改國號梁(史稱後梁),是爲梁太祖,改元開平,都于開封。唐朝滅亡。

【疆域和政區】

  大唐盛時疆域圖唐朝的疆域在最盛時期東至安東,西達中亞鹹海的安西,南面包括了現在的越南北部,北面則到蒙古高原的北部。唐朝周圍的異族很多,爲了有效管理突厥、回纥、靺鞨、鐵勒、室韋、契丹等,分別設立了安西、安北、安東、安南、單于、北庭六大都護府。

  但安史之亂後數十年間,由于大量河隴邊兵參與平亂(主要爲隴右節度使、朔方節度使所部)導致邊防空虛,吐蕃趁勢進逼,回纥則入據河套草原,使得唐政府能控制之疆域大減,黃河以西甘、涼皆不可得,終唐之世對于敦煌以西之控制亦完全喪失。在東北由于新羅的掘起,安東都護府早已撤回遼河以西,同時契丹、奚等部族成爲大患。西南方面吐蕃和南诏亦在中唐之後令唐政府蒙受重大損失。

  唐代開創了中國政區史上道和府的建制。唐初貞觀年間,將全國劃分爲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淮南、江南、劍南、嶺南等十道。開元年間又將山南、江南各分東西,並增置京畿、都畿、黔中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道下設州、府,州、府下再設縣,開元末年,全國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縣壹千五百七十三座。

官吏制度

中央官制

  三師:太師、太傅、太保(榮譽職務);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榮譽職務);

  三省:中書省(決策、秘書)、門下省(侍從、谏議)、尚書省(行政)、;

  尚書省下轄六部:吏部(人事)、戶部(戶口、財政)、禮部(禮賓)、兵部(國防)、刑部(法院)、工部(工程、水利);

  壹台:禦史台(監察);

  五署:國子監、少府監、將作監、軍器監、都水監(循舊制,與六部分工);

  九寺:太常寺、光祿寺、衛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鴻胪寺、司農寺、太府寺(與六部分工合作)。

  散官:(榮譽職務)。

地方官制

  虛設(道)置觀察使

  州(郡):刺史(太守);別駕、長史、司馬;錄事、參軍事;

  六曹:司功、司倉、司戶、司兵、司法、司士。

  縣:縣令;縣丞、主簿;縣尉、錄事、佐史。

  鄉:耆老;

  裏:裏正;

  村:村正;

  保:保長;

  鄰:鄰長。四家壹鄰,五鄰壹保,五保壹裏,五裏壹鄉;壹自然村爲壹村。城市內無村設坊,坊正和村正同級。

文化藝術和宗教

  唐朝爲中華文化做出了許多貢獻。天文學家僧壹行在世界上首次測量了子午線的長度;藥王孫思貌的《千金方》是不可多得的醫書;868年,中國《金剛經》的印制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中國的造紙、紡織等技術通過阿拉伯地區遠傳到西亞、歐洲。

  唐朝由于經濟發達,文化在當時也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與世界許多國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頻繁。朝鮮、日本派來許多留學生到長安學習。唐朝同阿拉伯地區的友好往來,使綠寶石、胡椒、伊斯蘭教先後傳入中國。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畫和雕塑有40%是唐代的作品。

  唐朝最令人矚目的文學成就可算唐詩。自陳子昂和“初唐四傑”起,唐朝著名詩人層出不窮,盛唐時期的李白、杜甫、岑參、王維,中唐時期的李賀、韓愈、白居易,晚唐時期的李商隱、杜牧是其中的幾個代表。他們的詩作風格各異,既有對神話世界的豐富想象,又有對現實生活的細致描寫,既有激昂雄渾的邊塞詩,亦有沈郁厚重的“詩史”,還有清新脫俗的田園詩。這些詩作共同構成了中國文學成就的傑出代表。後世宋、明、清雖仍有傑出詩人出現,但律詩和古詩的總體水平都不如唐朝詩人,使得唐詩成爲了中國古詩不可逾越的巅峰。

  首都長安小雁塔近景唐朝的傳奇小說繼承六朝筆記小說的傳統並有新的發展。從唐傳奇起,小說真正開始有完整的故事結構和人物關系,並開始反映社會現實。唐朝的傳奇代表作有:《枕中記》《莺莺傳》和《李娃傳》等,這些作品爲後世宋朝的話本和明清小說的發揚光大奠定了基礎。

  唐朝前期的宗教政策比較寬容,中國傳統兩大宗教——佛教和道教都有較大發展。唐朝初年,高僧玄奘遠赴天竺(現在的印度)取經657部,唐朝特此興建了大雁塔來保存這些佛經。佛教經典的大量翻譯以及中國僧人自身思想體系的逐漸成熟使得中國佛教在此時期迎來空前的發展,中國佛教的各主要宗派大多在此時期形成或成熟。其他宗教如伊斯蘭教,景教(基督教聶斯脫利派)和祆教也隨著國際交流傳入中國。唐武宗時對佛教采取高壓政策,史稱會昌滅法,使得除禅宗等少數宗派外,其他佛教派別從此壹蹶不振。

外交

  唐朝政府對外推行的是比較友好的外交政策。641年,唐太宗派人護送文成公主到吐蕃,與贊普松贊幹布結婚。其後還有金城公主下嫁贊普赤德祖贊,並結成聯盟,將唐朝的先進文化帶到了吐蕃。822年,唐蕃會盟,劃定了疆界,互不侵犯,唐蕃會盟碑現在還保存在拉薩的大昭寺。794年,唐朝與南诏在點蒼山會盟,雙方建立了良好的關系。

  

關于“中國曆史/618年-907年”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