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中國歷史/古希臘文明特徵新論



  【內容提要】人們一直在討論古希臘文明的特徵,也得出了許多鮮明見解。本文強調在論述古希臘 文明特徵時,必須注意的兩個問題:即古希臘文明的開放性、擴張性、和古希臘文明的 多元性和多中心性。

  【英文摘要】For a long time,people have been discussing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 e civilization of ancient Greece,and have drawn many distinct conclusions.Th is essay emphasizes two points which people must notice while expounding the character of the civilization of ancient Greece,namely,on the one hand,anci ent Greek civiliz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openness and expansion;on the oth er hand,it is marked by pluralism and multi-centrality.

  【關 鍵 詞】古希臘/文明/開放性/擴張性/多元性/多中心性/Ancient Greece/civilization/open ness/expansion/pluralism/multi-centrality


  本文就筆者研習希臘史的一點體會來論述在研究古希臘文明特徵時,必須注意的兩個 根本問題。

  一、古希臘文明的開放性和擴張性

  大概在今天仍有許多人持充足的理由相信:西方文明與世界其他地區諸文明迥然不同 ,是由古希臘、羅馬文明經由中世紀的基督教文明而到近代的工業文明獨立發展演變而 成的。甚至常常有人把工業革命後的歐洲政治、經濟、法律、文化、教育制度等直接歸 結為古希臘、羅馬文明“固有本質”的衍化。

  其實在古代,米利都的赫開泰烏斯認為,希臘人長期以來就是埃及文明的子孫①(注: (美)J.W.湯普森:《歷史著作史》(上卷,第1分冊),謝德風譯、李活校,商務印書館1 988年5月第1版,第66頁;另參閱希羅多德:《歷史》,王嘉雋譯,商務印書館1959年6 月第1版,第340頁。);希羅多德指出希臘的一個主要城邦底比斯的創建人卡德摩斯就 是屬於閃族的腓尼基的一個王子,並且指出希臘的許多神名來自埃及;文藝復興時期的 法國古典學者約瑟夫·斯卡利傑也指出希臘人受益於非希臘人的成就;偉大的科學史專 家喬治·薩頓說:“希臘科學的基礎完全是東方的,不論希臘的天才多麼深刻,沒有這 些基礎,它並不一定能夠創立任何可與其實際成就相比的東西。……我們沒有權利無視 希臘天才的埃及父親和美索不達米亞母親。”②(注:(美)喬治·薩頓:《科學史和新 人文主義》,陳恒六、劉兵、仲維光譯,華夏出版社1989年3月第1版,第64頁。)自20 世紀80年代以來,這種認為“西方”自古希臘、古羅馬以來就自成一個文明傳統的觀點 開始從根本上遭到質疑。現在越來越多的學者發現,“西方”文明實際上“起源”於非 西方——更確切說是古代東方諸文明,③(注:早在1928年西方就出版過Ramsay,Sir Wm .,Asianic Elements in Greek Civilization,New Haven 1928。西方世界最近出版的 有關這方面的作品有:《世界有色偉人》(1946)、《偷來的文化遺產》(1954)、瓦爾特 ·伯克爾特(W.Kurkert)《東方化的革命》(1982)、馬丁·伯納爾(M.Bernal)《黑色雅 典娜》(第1卷1987年出版,第2卷1991年出版,計畫要出4卷)、魏斯特(M.L.West)《赫 利孔的東方面孔》(1997)。尤其是伯納爾的著作在古典學界引起了一場空前的爭論,有 人指責他沒有足夠證據就輕易下結論,也有人說這是趕修正主義派的時髦。但是不管怎 麼說,他提出的希臘文化受北非、西亞文化的影響這個重大命題,是無法輕易地置之不 理的。不過我們要反對的是那種“非洲中心論者”——這種觀點早已以世界文明“埃及 源流說”的形式表現出來——他們不僅否定古代希臘人在哲學、科學、民主等方面的成 就,而且竟說蘇格拉底和克裏奧派特拉都是黑人,亞里斯多德盜竊了亞歷山大裏亞的圖 書館等等如此荒謬不經的話。參孟悅《<泰晤士文摘>:什麼是西方文明》,載《讀書》 1998年第8期;董樂山《東方和西方,相會終有期》,刊董著《文化的誤讀》,中國社 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也就是說古希臘文明具有一種開放和擴張的特徵。

  (一)前古典時期希臘文明對東方文明之吸收 事實已經證明:東方的各種文明——蘇 美爾文明、埃及文明、赫梯文明、巴比倫文明、希伯萊文明以及古印度文明等等——對 古希臘文明都有較大的貢獻,尤其是赫梯文明扮演了古代東方和古代歐洲的橋樑作用。 早在西元前3000多年以前,在今日所說的近東一帶,包括美索不達米亞、小亞細亞、敘 利亞、巴勒斯坦、埃及等地區,就已建立了高度發達且嚴密的政治和文字系統國家。這 一近東文化圈與鄰接地區建立了密切的往來關係,不僅有政治、軍事、商業、技術上的 交流,而且更有語言、文學、藝術上的互滲。

  西元前3000年左右,在地中海世界東部的愛琴海一帶,產生過一個繁盛的克裏特文明 ,這種文明同亞非大陸的關係非常密切,深受西亞和埃及文明的影響,而當時的歐洲— —“希臘地區”,還是一個蒙昧未開化的區域。和希伯來人不同,希臘人和美索不達米 亞自身沒有直接的聯繫,但是在邁錫尼時代,希臘人和美索不達米亞的近鄰赫梯、迦南 有著密切的政治、經濟聯繫。通過南安那托利亞的城市、迦南、賽普勒斯和克裏特傳送 著物質與精神的財富——毫無疑問,這些東西將在希臘土壤中紮根。幾年前在希臘底庇 斯發現的令公眾驚奇的地窖中的圓柱形印章並沒有使考古學界震驚,可以肯定的是未來 在希臘大地上將會發現眾多的此類物品。20世紀早期英國考古學家吳雷在敘利亞奧隆特 斯(Orontes)河口附近阿爾·敏納的挖掘,證實至少在西元前9世紀末期以前,優卑亞島 上的希臘人就已來到此地(當時可能叫Posideion),大量的出土文物表明希臘人把此地 當作一個貿易貨棧,說明這一時期希臘已和西亞地區有了很密切的貿易往來。這個貿易 點繁榮昌盛達好幾百年之久,④(注:The Macmillan Dictionary Archaeology,edited by Ruth D.Whitehouse,London:Macmillan Press 1983,p.14.)希臘人以此為據點並進 而與兩河流域進行直接的貿易往來。這種貿易把西亞的青銅器、珠寶、象牙飾品等傳到 希臘,與此同時,由於西亞社會動盪,不僅許多物品出口到希臘,同時相當數量的工匠 也來到希臘世界尋求生路。他們在克裏特建立起自己的手工作坊,從事珠寶飾品加工, 並製作青銅器,另有一部分工匠甚至到達了阿提卡。這樣的交往和聯繫對希臘文化產生 了不可估量的影響⑤(注:黃洋:《來自東方的影響》,刊張廣智主編:《世界文化史( 古代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2月第1版,第187—188頁。);不只是在西亞,古希 臘人在埃及的尼羅河支流卡諾色斯河也建有諾克拉底斯商站。埃及法老薩美提克一世( 西元前663年—西元前609年)為爭霸的需要,建立了強大的陸軍和艦隊,他的士兵大多 數是希臘雇傭兵,他還邀請了許多希臘商人在埃及定居,⑥(注:(埃)A.費克裏:《埃 及古代史》,科學出版社1956年8月第1版,第100頁。)諾克拉底斯就是在這時建立起來 的。⑦(注:The Macmillan Dictionary Archaeology,edited by Ruth D.Whitehouse, London:Macmillan Press 1983,p.348.)到法老阿美西斯(西元前578年—西元前525年) 時答應希臘人可以把這裏建造成一個純粹的希臘城市,可按照自己的形式建造廟宇,並 且按照自己的願望經營市場。此後,諾克拉底斯就成了埃及和希臘以及其他地中海國家 的商業中心了。可想而知,希臘人從這裏學習了多少埃及人的知識。在藝術方面,被稱 為“原始科林斯風格”(約西元前720年—西元前640年)時期的陶器,就明顯地存在東方 痕跡。這些東方化的陶器普遍採用東方紡織品或金銀工藝品上擷取的圖案、動物形象及 神話人物。因此,包括希臘在內的這種地中海東部的早期文明,與其說是歐洲的,不如 說是屬於東方的更為貼切。

  隨著邁錫尼文明的衰落,早期希臘與近東的這種聯繫便結束了。這種局面直到西元前8 世紀時才被突破,那時希臘人走出了他們的“黑暗時代”,並再次被東部鄰居的傑出成 就所震驚。這一時期,迦南的腓尼基人把字母傳給希臘人,而腓尼基字母又是從埃及象 形文字演化來的,後來希臘字母又演化成拉丁字母,並最終成為西方各國的字母;同時 ,在小亞細亞的米利都學派開始研讀巴比倫天文學家的作品,從巴比倫人那裏引進了日 鐘、日晷並把一日分成12個部分,⑧(注:希羅多德:《歷史》,王嘉雋譯,商務印書 館1959年6月第1版,第321頁。)開始進行天文學研究,這在後來雅典的哲學學派達到了 高峰。到西元前5世紀希臘文明進入黃金時代,它在藝術、建築、哲學和文學方面幾乎 都表現出了東方傳統的影響。

  東方文明對人類的貢獻經過希臘、希伯來和基督教一直向西流傳,最終到達了近代西 方世界。在技術上,這種貢獻包括在人們生活中司空見慣的車輪和播種機器;在科學上 ,則包括對天文學研究的肇始、60進位制的數位系統——直到今天還在使用,如用度來 劃分圓,把小時分成分、秒等。美索不達米亞的天文觀測最終導致了季節的劃分和月相 的固定。伴隨天文學而來是星相學,美索不達米亞人發明了黃道的名稱——公牛座、雙 星座、獅子座、天蠍座等等;那種認為哲學起源於希臘的流行說法顯然是值得商榷的。 許多世紀之前,埃及人就提出了對宇宙本質、人類社會倫理問題的許多想法。希臘人的 貢獻,在於使哲學發展比以前內容更為廣泛,包羅萬象⑨(注:(美)愛德華·麥克諾爾 ·伯恩斯等著:《世界文明史》(第1卷),羅經國等譯,商務印書館1987年1月第1版, 第231頁。);在政治上美索不達米亞把它政治制度中最重要的二項內容傳給了西方文明 ——城邦和神聖王權的概念。城邦制度分佈在整個地中海周圍的大多數地區,王權—— 君權神授的觀念,君應向神述職的觀念——傳入西方社會的本質之中;在法律上美索不 達米亞把成文法傳給了西方。或許這並不是誇張,美索不達米亞的法律照亮了文明世界 的大多數地方。希臘、羅馬通過近東的接觸而受到影響,伊斯蘭世界只是在征服了現在 的伊朗,即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中心地帶之後才有了正式的法典。究竟現在的法律中有 多少因素可以追溯到美索不達米亞已可斷定,就如英國歷史學家薩格斯(H.Saggs)在其 所著《偉大屬於巴比倫》(1962)一書中所說的:“有關抵押方面的法律最終都可追溯到 ……古代近東。”

  希臘文學也表明它受了許多美索不達米亞的影響。如,美索不達米亞的洪水故事與希 臘神話中的丟卡利翁的傳說相似,丟卡利翁造了一艘船,靠它渡過了洪水,而洪水卻毀 滅了其他人類。美索不達米亞神話中的屠龍題材在希臘傳說中也有類似的傳說,如伊阿 宋和赫拉克勒斯的故事,他們兩個都殺了幾個怪物。上帝為懲罰人類而施的瘟疫是希臘 和美索不達米亞神話中的題材。希臘和美索不達米亞的陰府也驚人地相似,兩者的陰府 都是灰暗的地方,與現實的世界相分離,來世與現實只靠一條不祥的河連接著,死者由 此河運送。同樣地,希臘為死者所作的挽歌,似乎在蘇美爾人的作品中也有相似的地方 ,這部作品最近已由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館從泥版文書中翻譯過來。作品中一位元美索不達 米亞詩人以誇張的語言哀歎他父親和妻子的去世。甚至希臘史詩的形式,通過其他媒介 影響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在美索不達米亞的史詩中也可找到它的原型。⑩( 注:A.Toynbee,Hellenism,Oxford 1959,p.2.)這時腓尼基的神也傳入希臘,如在腓尼 基神話裏有一個神叫做“浦昂”(錘子神),後來被希臘人改稱“皮格梅”,意思是“拳 頭大的神”。(11)(注:(蘇)阿·尼·格拉德舍夫斯基:《古代東方史》,吉林師範大 學歷史系翻譯室譯,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年6月第1版,第227頁。 Oswyn Murray,Earl y Greece,Glasgow,Fontana Press,1980年第1版、1993年第2版,該書第6章舊名為“Th e Orientalizing Period”。東方化時代首先是在藝術領域內出現的一個概念,後來這 個概念才逐漸引入其他領域。在藝術領域東方化時代也有不同的分期在Corinth主要有E arly Proto-Corinthian(725BC-700BC)、Middle Proto-Corinthian(700BC-650BC)、La teProto-Corinthian(650BC-625BC)和Corinthian=Animal Frieze Style(625BC-550BC) 四個階段組成;在雅典,主要有Early Proto-Attic(700BC-675BC)、Middle Proto-Att ic Black and White Style(675BC-640BC)、Late Proto-Attic(640BC-610BC)等三個階 段組成。關於東方化時代的起訖點也有不同的看法,如725BC—650BC、700BC—650BC、 西元前8—前6世紀、700BC—600BC,等等。)

  在希臘“智慧”文學的領域裏,學者們直到最近才發現來自美索不達米亞的原型。《 伊索寓言》中的幾個故事在蘇美爾都有原型,西元前18世紀的兩河流域《農人曆書》版 本中的勸導詞和赫西俄德的《田工農時》奇異地相似。許多蘇美爾的對話現在正被拼湊 在一起以圖翻譯過來,這些或許可以證明一些作品如柏拉圖《對話集》中存在一些來自 美索不達米亞的原型。

  因此,追本溯源,倒是亞、非地區的文化影響了希臘文化,尤其是從西元前750年到公 元前650年的一個世紀裏,希臘文化深受東方文化的影響。鑒於上述史實,英國學者奧 斯文·穆瑞在1980年首次提出了“東方化時代”(The Orientalizing Period)的概念, 不久就為人們所接受,這一概念首次從本質上肯定了東方文化對希臘文化的影響。由此 我們可以知道,在古代地中海世界,原先就存在過一種希臘因素和東方因素相匯合的文 化。當然,這種匯合並不是簡單的“合併”,雙方的關係是互動的,並不是始終一方對 另一方一邊倒的強勢影響,究竟是誰對誰的影響大,是由不同時期各種具體而複雜的因 素決定的。

  (二)過渡的古典時期 在西方,“古典”一詞用於歷史時期時,有廣、狹兩種含義。 至於前者,有人認為古典時期在希臘是從西元前600年—西元前300年,在羅馬是從西元 前300年—西元300年;(12)(注:Robert E.Lerner,Standish Meacham,Edward McNall Burns,Western Civilizations,vol.I,W.W.Norton & Company,1988,p.101.)也有人認 為大致是指西元前10世紀至西元前5世紀希臘、羅馬的文化藝術;(13)(注:張信錦譯、 許壽貽校:《古典藝術》,見《世界藝術百科全書選譯》(Ⅰ),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 90年版,第1頁。)還有人認為整個古代希臘文明(甚至包括羅馬文明)都可稱之為古典文 明,因此希臘—羅馬時代被稱之為古典時代或古典世界;(14)(注:朱龍華:《世界曆 史·上古部分》,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430—431頁。)甚至有人認為西方古典 文明包括古代西亞、北非、南亞、中亞的傳統;(15)(注:日知:《中西古典文明千年 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17頁。)西方(歐洲)古典時代應從西元前1000年代 初古希臘文化算起,加之以羅馬古代共和國至帝國,而結束於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 亡,或延長至東帝查士丁尼(西元527年—西元565年)時代。這時又因蠻族入侵,結束了 歐洲古典文化,所以西方(歐洲)古典時代,是介於先後兩次大規模蠻族入侵的歷史事變 之間,亦即古歐洲第一次和第二次黑暗時代之間。(16)(注:日知:《論中西古典學》 ,刊《世界歷史研究動態》1993年10月。)狹義上來說是指介於古樸時期(西元前8世紀 —西元前6世紀)和希臘化時期之間的那段時期;而在這個時代中真正的古典階段約出現 於西元前460年—西元前430年之間——阿提卡和伯羅奔尼薩斯出現一種生氣勃勃、無與倫 比的發展時期。


  一般來說,在希臘文化史上,西元前5世紀稱為古典盛期,下一個世紀則稱為古典後期 ,有時也以世紀為專名而分別稱之為“五世紀”和“四世紀”(不加西元前字樣)。嚴格 地說古典盛期在希臘是從西元前480年波斯人失敗開始到西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去世 為止,在羅馬是從前1世紀開始直到西元14年奧古斯都去世為止(這段時間也就是羅馬史 上的“黃金時代”);(17)(注:M.C.Howatson,The Oxford Companion to Classical L iteratur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P.137.)也有人認為是從馬拉松戰役開始, 而古典後期則在前330年結束,並不完全等於整個世紀。(18)(注:朱龍華:《世界歷史 ·上古部分》,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430—431頁。)本文所考察的物件就是狹 義上的古典時期。

  這一時期西方文化對東方文化的吸收主要是因希波戰爭的爆發而得到加強。古波斯帝 國是雅利安人中的波斯人居魯士二世於西元前550年滅米底,進而向外擴張而建立的。 雅利安人這個名稱是從雅利安語系而來的,屬於雅利安語系的人有印度人、希臘人、羅 馬人、日爾曼人、克爾特人以及斯拉夫人等等。波斯人,在語言方面,也屬雅利安語系 。不過其雖同屬雅利安語系,他們的骨骼、血緣、髮式、眼睛、頭蓋等並不完全相同。 西元前500年小亞細亞的希臘城邦米利都反抗波斯起義,加之波斯人支持腓尼基艦隊活 躍於小亞細亞和黑海海峽地區,侵犯了希臘人的商業利益而爆發了希波戰爭,最終以希 臘的勝利而告終。這場戰爭在世界歷史上的影響是深遠的,此後,世界文明發展的格局 便逐漸形成東西方並立共存之勢,一直延續至今。這次戰爭更大大地擴展了希臘人的視 野,進一步促進了希臘人海納百川的雅量,增強了希臘人的自信心。

  希波戰爭曾把“苜蓿”輸入到希臘。苜蓿是喂馬的一種很好的飼料,希臘人稱之為Mē dikē,因為大量生產于波斯境內的米底,而由希波戰爭時傳入希臘的。中國音譯為苜 蓿,可能出自波斯境內靠近里海一個地方的土語būso。希臘人稱桃子為波斯蘋果,杏 梅為亞美尼亞蘋果。他們以為桃子出自波斯,杏梅出自亞美尼亞。勞費爾(Berthold La ufer)在《中國伊蘭》一書裏說,希臘人錯了:桃子原來出自中國,杏梅原來也出自中 國。波斯人和亞美尼亞人,不過做個媒介,把桃子和杏梅從中國經由波斯輸入地中海而 已。(19)(注:周穀城:《古代西亞的國際地位》,刊《世界歷史》1979年第1期。)

  這一時期古埃及的文化對於古典時期希臘文化的影響也很大:許多偉大的希臘學者這 時前往埃及並在那裏學習過。如在西元前1世紀歷史學家迪奧多羅斯(Diodorus)的著作 中可以發現許多這類人物:泰勒斯、畢達哥拉斯、德摩克裏特、希羅多德、柏拉圖、梭 倫和歐克多索(Eudoxus)等。當代學者很少認為這些人全都在埃及旅行過,但也很少有 人全部否定他們沒去過埃及,更加重要的是,當今也很少有學者爭論埃及文化對希臘文 明所發生的重要影響這一事實。

  (三)後古典時期希臘文明對東方文明之擴張 西元前334年亞歷山大東征以後所建立的 地跨歐亞非的帝國,第一次統一了地中海東部、西亞地區,也由此開創了人類歷史上光 芒萬丈的希臘化時代(西元前323年—西元前30年)。亞歷山大帝國幾乎包括了當時人類 的主要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猶太文明甚至印度文明——唯儒家文明例外。因 此,整個歐亞大陸的交通就被打通了。不過這時的西方,文化中心發生了轉移,地中海 世界的文化中心由伯裏克利時代的雅典轉移到東方各地,我們可以列舉出最卓越的四個 :尼羅河口的亞歷山大裏亞、小亞細亞的帕加馬、敘利亞的安條克和羅德島。以後的數 世紀,這些地方一直是歐亞非文明的彙聚地。

  希臘化時代和我們前面所講的東方化時代以東方對西方的影響為主正相反,這一時期 以西方影響東方為主,充分地體現了古希臘文明的擴張性。不過東方文明對西方文明的 貢獻還是不可忽略的,於宗教信仰、科學等方面的表現尤為突出。文明交流的範圍也大 大拓展了,從印度到西西里,從咸海、里海到印度洋,到麥羅埃(Meroe),各種不同的 傳統,不同層次的文化都參與了希臘化的過程。

  梵語詞匯“書”、“筆”、“墨水”等源自希臘語。這表面書寫的學問只是在印度人 與希臘化的書籍貿易中得到一些知識後,才在印度開創的。(20)(注:A.L.Basham,The Wonder that was India,London 1954,p.230.)水力磨房據說是希臘人米特羅多魯斯(Me trodoros)傳入印度的;(21)(注: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1卷(第2分冊),科學 出版社1975年版,第384頁。)在帕提亞的尼薩宮廷,酒杯上刻著酒神故事,宮中裝飾有 阿芙羅狄特、赫拉克力斯、赫拉的雕像,還上演希臘的戲劇;(22)(注:據普魯塔克在 《克拉蘇傳》中記載,帕提亞和亞美尼亞的國王們剛締結了一個婚姻聯盟,當克拉蘇的 頭顱被信使從卡雷(Carrhae)的戰場上扔到舞臺上時,他們正在觀看歐裏庇得斯的《巴 卡》一劇。見普魯塔克:《希臘羅馬名人傳》,黃宏煦譯,商務印書館1995年版,第61 7—618頁。)小亞細亞的卡帕多西亞、本都、比提尼亞及亞美尼亞的小君主,也對希臘 文化一見傾心。他們接受希臘的崇拜名稱,宮廷中使用希臘語言,修建希臘式神廟,用 自己的名字命名新建的城市,(23)(注:W.W.Tarn,Hellenistic Civilization,London 1952,pp.170-171.)都力圖與希臘——馬其頓人君主國同列;波斯貨幣上,已見有Basil eus(王)的文字,可見希臘文化對其影響之深。(24)(注:(日)原隨園:《希臘文化東漸 史》,楊煉譯,商務印書館1940年版,第45頁。)

  在希臘化世界所有社會集團中猶太人或許最不易受外界影響。然而,據《馬加比傳》 中記載,耶路撒冷教堂一個名叫耶孫的高級教士引導同胞們接受希臘生活方式。追求希 臘生活方式和外國風俗習慣的潮流達到了瘋狂的程度,以至就連祭司們都對聖制失去了 興趣,對祭品不感興趣。只要一見信號,他們馬上就沖出去參加律法所禁止的運動會。

  羅馬是從西元前3世紀開始直接接觸與大量吸收希臘文化的,這已是希臘文化發展的晚 期階段——希臘化時代。我們通常所說的希臘文化精華主要產生於西元前5世紀前後的 古典時代。例如,漢密爾頓的《希臘方式》一書所論,就全是古典時代的作品(還包括 像《荷馬史詩》之類更早的作品),於希臘化時代卻隻字未提。儘管羅馬吸收古典時代 的希臘文化遺產的管道始終暢通,但直接接觸並吸收最多的畢竟是希臘化時代的希臘文 化。羅馬城這時像東地中海的許多港口一樣,歡迎來自敘利亞、小亞細亞、埃及和希臘 的學者。羅馬文化受外界影響最多的自然是希臘文化。例如,羅馬哲學、文學、戲劇、 美術等,無一不是承繼了希臘文化的衣缽。就是本來其神性跟希臘宗教毫無關係的羅馬 諸神,後來也都分別把他們對比作希臘奧林匹斯諸神,所以自古“希臘、羅馬神話”就 被混為一談。古希臘有名的一句諺語“光明來自東方”,這本來是形容古老的亞非文化 對古希臘文化的影響,如今可以原封不動地移用到希臘文化對羅馬文化的影響上。

  希臘化文化以排山倒海之勢湧進了羅馬,結果使武力征服者的羅馬人變成了被征服者 ,因而也曾經惹起一些民族主義者的反抗。如大加圖和瓦羅都反對希臘學術。特別是加 圖寫了一本關於醫學和農業的書,來以此證明羅馬人比希臘人高明,他憎惡和蔑視希臘 人和希臘文化,認為希臘人的著作只配供查閱而不配供研究。然而他的著作卻大量地運 用了希臘人的資料。(25)(注:參閱M.P.加圖:《農業志》及譯者王閣森之譯文,商務 印書館1986年版,第7頁。)但是大多數羅馬人都努力把希臘人的學問吸收過來。正如羅 馬大詩人賀拉斯所歌頌的:“被征服者希臘反而戰勝了征服者羅馬,使粗野的拉丁民族 邁向文明開化。”的確,羅馬人繼承了希臘文化遺產,接著再由羅馬遠征軍把她傳遍世 界各地,使羅馬人在人類文明史上建下不朽之功。

  在印度,希臘文明經由西亞地區傳入,形成了世界美術史上著名的犍陀羅藝術(因為它 盛行於阿富汗和印度間,以白沙瓦為中心的犍陀羅藝術)。印度的佛教,原來是沒有偶 像的。自從希臘文明傳入,佛教儀式裏也有了偶像。而偶像的塑造,最為突出、最富有 希臘色彩。犍陀羅藝術後隨佛教向外傳播也深深地影響了中國、日本、印度支那和印尼 的佛教藝術。(26)(注:(法)費切爾(A.Foucher):《犍陀羅的希臘佛教藝術》(L′artG réco—Bouddhique du Granhāra)第2卷,巴黎1918—1922年版,第597—673頁。也正 是此人最早提出了犍陀羅藝術起源於希臘。主張這一說法的還有英國的馬沙爾爵士(Sir J.H.Marshall),見其所著《犍陀羅的佛教藝術》(The Buddhise Art of Grandhāra) ;轉引自(美)H·因伐爾特:《犍陀羅藝術》,李鐵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年10 月第1版,第7頁。)新疆的早期佛教壁畫就是犍陀羅藝術的移植——天山南路發現的古 代西域畫大都是附屬於建築物中的木版畫、壁畫和藻井(天花板)圖畫,單獨成幅的有紙 本、絹本、麻本和棉本圖畫。在前一類中的木版畫和壁畫,運用最多的是水粉畫,多屬 於希臘羅馬風格,與藻井圖畫、單幅繪畫主要屬於波斯、印度和中亞系統的有顯著的不 同。(27)(注:沈福偉:《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1頁。) 羌以東米蘭遺址出土的壁畫,是4世紀以前漢晉時代鄯善佛寺的遺物。其中有一套太子 須大nà@①本生故事畫,有一個畫面是須大@①將大白象施捨給人。在白象的胳窩上有 一小段關於畫家的@②盧文題記:“蒂特作畫,值3千包馬卡(Bammakas)。”蒂特(Tita) 一字就是羅馬文字中經常使用的Titus一字,意為“仿羅馬皇帝提圖斯式的畫像”。(28 )(注:石源華主編:《中外關係史三百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頁;(法 )L.布林努瓦:《絲綢之路》,耿shēng@③譯,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18 頁。)

  至於在此範圍之外的中國,希臘、馬其頓人也很有可能與其有過接觸。西元前3世紀末 至西元前2世紀初,塞琉古將領Euthydemus據大夏和粟特獨立,他和他的兒子狄米特裏( Demetrius,死於西元前167年)向四周塞種人地區、安息和大宛擴張領土。斯特拉波曾 引用後來學者的說法,認為他們把自己的帝國擴張到中國和弗林尼(Seres and the Phr yni)。(29)(注:參閱日知:《張騫鑿空前的絲綢之路——論中西古典文明的早期關係 》,刊《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中華書局,1994年第6期。)塔恩認為這些希臘人侵入了 中國的新疆(Chinise Turkestan)。(30)(注:W.W.Tarn,The Greeks in Bactria and I ndia,1951,p.84.)西方一些學者普遍認為塞裏斯(Seres)即指中國。日本學者及川儀右 衛所著《東洋史》中說:“Seres者原由中國絲字一音推演而成,即絲商之意,於是常 稱中國人為Senica。”可見,在希臘化時代西方關於中國的知識的最初來源之一,便是 與中國絲綢有關,這當然是因為絲綢乃中國文明的最偉大成果之一。發現於塔里木地區 的一枚中國人的陶土印章,呈現出希臘式的圖案。有的學者據此認為,希臘的影響在希 臘化時期就已達到中國境內。(31)(注:M.Cary,A History of the Geek World,London 1972,p.316.)如果這一論點基本成立,那就可以說,希臘化時期,希臘文化與包括中 國文化在內的歐亞非大陸的各主要古老文化,都發生了或多或少的接觸。

  二、古希臘文明的多元性和多中心性

  我們在論古希臘文明特徵時,總犯一個以偏概全的錯誤:那就是以雅典的歷史來代替 整個希臘的歷史,以雅典的文明特徵來代替整個古希臘文明的特徵。

  說到古希臘政治的特徵時,人們總是說它的民主政治極富特色,當代自由主義思想家K ·波普甚至借柏拉圖之口說出:“雅典的民主政治以仁愛之心對待奴隸……已非常接近 於廢除奴隸制度。”(32)(注:卡爾·波普爾:《開放社會及其敵人》(西方現代思想叢 書),陸衡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第89頁。)這難免有言過其實之 嫌。其實在希臘也存在專制統治——斯巴達的寡頭政治尤為突出。甚至有人認為在雅典 並不存在真正的民主政治,雅典娜神廟就是專制的象徵——雅典人就是利用表面上看似 平等的提洛同盟的貢金來修建該廟的。這個從表面上看似民主政治燈塔的雅典,卻在同 盟內部稱王稱霸,處處奴役它的盟邦,甚至連雅典人自己也承認當時的對外統治是搞“ 雅典帝國”,就是伯裏克利時代的體制也很難說是“民治”的。只有四分之一的公民才 享有政治權利,婦女、奴隸和外邦人都不算作公民。伯裏克利親自發佈禁令,規定只有 那些父母都是雅典公民的人才享有公民權,就是在公民中,也存在著以財產和收入為基 礎的嚴重等級劃分。只有最富的人才能得到高位,沒有財產的公民只有投票和作為陪審 團成員的地位。總而言之,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假的。(33)(注:(美)瓦勒欽斯基等編選 :《史海逸聞錄》第5頁。)

  在說到希臘經濟的特徵時,人們總是以為她是一個重商民族,其實古希臘在大多數時 期、大多數地區還是以農業經濟為主。這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古典希臘城邦的主 要社會力量與政治力量即公民的主體是自由農民,而不是手工業者或商人;證據的第二 點是,同中國古代一樣,在古希臘人的思想中同樣存在著重農輕商的觀念。(34)(注: 黃洋:《古代希臘土地制度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1995年6月第1版,第3頁。)

  在談到創造古希臘文明的傑出人物時,總是認為他們都是雅典人,其實他們之中不乏 非雅典人,如《荷馬史詩》的編著者荷馬,古代記載肯定他出生於希俄斯(Chios)島或 小亞細亞的士麥那(Smyrna);早期著名的希臘詩人阿基洛古(Archilochus)就是帕洛斯( Paros)島人;詩人伊翁是開俄斯人、赫格曼是薩索斯人;薩福和阿爾喀俄(Alcaeus)是 累斯博斯島上的米提林(Mytilene)人;希臘另一個著名田園詩人赫西俄德,自稱祖籍是 小亞細亞的庫墨。他們的詩作代表“希臘文藝創造的已經很高的發展階段”。(35)(注 :塞爾格耶夫:《古希臘史》,繆靈珠譯,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01頁。)希臘 最早的哲學學派——米利都學派,其代表人物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都 是出生在小亞細亞沿岸;就是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創始人畢達哥拉斯也是出生在小亞細亞 沿岸的薩莫斯島,迨其思想成熟後才移居南義大利的克羅頓,創立該學派的;另外哲學 家亞里斯多德(斯塔吉拉人)、高爾吉亞(利昂提尼人)、普羅泰格拉(阿布德拉人)、提奧 夫拉斯圖斯(累斯博斯人)、芝諾(賽普勒斯人)、希庇亞斯(厄利斯人)、普羅迪亞斯(克 亞人)、特拉敘馬庫斯(卡爾西冬人)等都不是雅典人。被後人稱為“醫學之父”的希波 克拉底也是可斯(Kos)人。藝術家萊西亞斯是敘拉古人、波呂格諾圖斯是薩索斯人。這 些人物及其成果,之所以不是出現在希臘本土,(36)(注:在這裏我們要注意兩個概念 的區分:希臘本土(Greek Proper)和希臘世界(Greek World)。簡單地來說,在地理概 念上前者就是狹義的古代希臘,後者就是廣義上的古代希臘。)而是出現在小亞細亞沿 海地區,其原因正像歷史學家歐姆斯特德所揭示的那樣:這裏“處於東方思想的洪流中 ”。(37)(注:T.A.Olmstead:《波斯帝國史》(History of the Persion Empire),芝 加哥1960年版。轉引自範明生:《晚期希臘哲學和基督教神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15頁。)

  在談到希臘遺留給西方的遺產時,總以為它的理性認識是對人類文明的最大貢獻,其 實在希臘人之中存在許多非理性的東西,並且深深地影響著人們,諸如此類的東西不一 而足。一想到這些就不由不讓人們重新考慮希臘文明的特徵了,亦即希臘文明具有多元 性。

  從文明中心的分佈上來看,一部從愛琴文明到希臘化時代的希臘史,在不同的時代有 不同的文明中心,即古希臘文明是多中心的。

  愛琴時代(又稱克裏特—邁錫尼時代,約西元前3000年—西元前1200年)的初期(西元前 3000年—西元前2100年)是金石並用時代,文化中心區域是愛琴海上諸島嶼,其中以西 奧斯島為最重要,它是商業彙集之地。這些島嶼通稱為塞克雷底斯群島,他們與埃及、 巴比倫都有商業往來。在克里特島上,以東部的帕拉加斯圖等城市和南部的法埃斯多斯 等城市為最發達,因為這些城市就克里特島地理形勢來看,是接近埃及和巴比倫的;中 期(西元前2100年—西元前1580年)是愛琴海青銅文化時期,愛琴海中塞克雷底斯群島地 位下降,克里特島漸形重要,而島上東部城市亦沒落,北部的諾薩斯等城逐漸發展為繁 榮的城市,文化亦發達,諾薩斯城到了全盛時期。島上南部城市如法埃斯多斯等,因與 埃及有商業關係,仍居於重要地位;晚期(西元前1580年—西元前1200年)也被稱為“邁 錫尼時期”。邁錫尼人在與克裏特文化接觸後,開始吸收克裏特文化,並加以發展,而 創造出自己的文化。邁錫尼人並與埃及直接通商,當時正是埃及帝國(新王國)時代(公 元前1580年—西元前1200年),埃及十八王朝(西元前1580年—西元前1350年)諸王皆與 邁錫尼有直接商業往來。邁錫尼的興盛不利於諾薩斯的繁榮。在西元前1400年左右,邁 錫尼人攻打諾薩斯而毀滅其城市。諾薩斯從此一蹶不振。埃及史料從此時起亦不再有關 於諾薩斯的記載。愛琴文化重心從此轉移到邁錫尼及梯林斯等城市。

  荷馬時代(約西元前1100年—西元前800年)是希臘歷史的一個曲折發展的時期,這一階 段的建築物遺跡很少,器物、武器、工具和陶瓷器的殘留品也很少,以至於我們不知道 這時希臘的文明中心究竟在哪里,一般認為這是一個倒退的時代,是希臘的“中世紀” 。反常的是《伊利亞特》和《奧德賽》這兩部重要的文學著作卻出自這一時期,不過有 關該書的作者的籍貫卻是爭論不休的,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古希臘文明的多中心性 。

  古風時代(又稱大殖民時代,西元前8世紀—西元前6世紀)的希臘城邦有好幾百個,散 布於希臘半島、愛琴海各島、小亞細亞沿海、黑海一帶以及地中海西部義大利半島南端 和西西里島上。它們都是獨立的城邦,在種族上和宗教上他們是統一的,但在政治上他 們是分散的。這些國家常常互相掠奪,互相廝殺,彼此兼併,互相削弱。可以說這時的 希臘沒有一個可以統領一切的文明中心,只是小亞細亞的米利都學派和大希臘的畢達哥 拉斯學派、愛利亞學派異彩紛呈。

  古典時代(西元前5世紀—西元前4世紀)的文明中心是雅典和斯巴達。然而,一方面這 兩個國家甚至誰也沒有完全掌握過希臘本土及愛琴海島嶼諸城邦的最高政治主權;另一 方面,還有許多“邊遠”的地區即黑海、義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利比亞諸希臘城邦,根 本不在這兩個國家支配之下,而是各自獨立發展,雖然它們本身也不同程度地集團化了 。

  希臘化時代的文化中心集中在歐亞非交界之地,希臘半島、西西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雖然這時的雅典仍不失為重要的文化城市(哲學、戲劇的中心),但這個昔日的“希臘 的學校”,在似應稱為“希臘化世界的學校”的亞歷山大裏亞面前,確實“稍遜風騷” 。這時的亞歷山大裏亞、安條克、帕加馬等大城市已取代雅典而執文明之牛耳。這些希 臘化城市成為東方海洋中的希臘文化島嶼,使得希臘文化與當地文化相匯,形成別具一 格的希臘化文化,並輻射到周圍地區。特別是埃及的亞歷山大裏亞成了希臘化世界的文 化大都市,整個地中海世界的學者、藝人紛至遝來,競芳鬥豔,各顯才華。希臘化時期 的文化巨人、文化成就多從這裏誕生。在自然科學方面,有實測子午線的艾拉托色尼、 提出“太陽中心說”的天文學家阿裏斯塔克、著“數學聖經”——《幾何原本》——的 歐幾裏德、被譽為“古代愛迪生”的阿基米德,還有被稱為“古代最偉大的解剖家”赫 羅菲拉斯;在文學方面,有偉大的詩人羅德島的阿波羅尼烏斯、亞歷山大裏亞的卡裏馬 科斯以及田園詩——牧歌——的代表狄奧克裏圖斯。這也就是人們把“希臘化時代”又 稱為“亞歷山大裏亞時代”原因之所在。小亞細亞的帕加馬城是後起之秀,其文化以雕 刻藝術最為著名。帕加馬城宙斯大廟前神壇的浮雕描繪“巨人之戰”,即希臘神話中大 地之子的巨人和諸神的戰鬥,被視為希臘化時代雕刻的代表作之一。敘利亞的奧龍特河 畔屹立著塞琉古王國的都城安條克,這裏的國王也熱衷於希臘文化。羅德島地處東西方 商路的要衝,強大的經濟實力使其成為以“太陽神巨像”著名的文化中心。

  在論希臘文明的這種多中心性時,我們並不否認某種統一性的存在:宗教、語言、制 度、風尚、觀念、情緒,全都趨向於這種統一性。不,還遠不止這些。如Hellenes是古 希臘人共用的自我稱謂,其意為“Hellas的居民”,而Hellas一字則是中部弗西斯(Pho cis)地區的稱謂,其範圍包括位於溫泉關附近安西利(Anthela)的阿耳忒彌斯神殿與位 於德爾斐大地女神、太陽神阿波羅和酒神狄奧尼修斯的神殿,這些地方都是倍受希臘人 崇敬的場所與人們領受神諭的至聖之處。這兩處神殿一直屬相互毗鄰的12個希臘城邦管 理,這個“近鄰同盟”作為一個整體為自己在希臘世界贏得了一個如此重要的角色,使 得那些起初並不是這個近鄰同盟成員的一些重要城邦,都爭取獲得代表席位。隨著“近 鄰同盟”的擴大,Hellas和Hellenes稱謂的使用也廣為擴展,直到西元前7世紀這些稱 謂成為整個希臘地區的標誌為止。(38)(注:參閱H.Judge,Oxford Illustrated Encycl opedia:World History,vol.1,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P.8;謝德風認為至 西元前8世紀全希臘人才把希倫當作他們的共同祖先,而自稱為希倫人。參閱修昔底德 著:《伯羅奔尼薩斯戰爭》,謝德風譯,商務印書館1985年5月版,第3頁。)

  以上所述可知,古希臘文明的特徵正是通過開放性、擴張性、多元性和多中心性表現 出來的,這也是我們在研究古希臘文明時必須牢牢把握的出發點,只有這樣才能得出一 種比較客觀的、令人信服的結論。

  字形檔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上奴下手

  @②原字左亻右去

  @③原字上日下升

關于“中國歷史/古希臘文明特徵新論”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