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叔于田


國風·鄭風·叔于田

叔于田,巷無居人。豈無居人?不如叔也,旬(xún)美且仁。

叔于狩,巷無飲酒。豈無飲酒?不如叔也,旬(xún)美且好。

叔適野,巷無服馬。豈無服馬?不如叔也,旬(xún)美且武。


  • 叔:古代兄弟次序爲伯、仲、叔、季,年歲較小者統稱爲叔,此處指年輕的獵人。于:去,往。田:同“畋(tián)”,打獵。
  • 巷:居裏中的小路。
  • 旬(xún):真正的,的確。仁:指溫厚,慈愛。
  • 狩:冬獵爲“狩”,此處爲田獵的統稱。
  • 飲酒:這裏指燕飲。
  • 好:指品質好,性格和善。
  • 適:往。野:郊外。
  • 服馬:騎馬之人。壹說用馬駕車。
  • 武:英武。

這是贊美壹位青年獵人的詩。全詩三章,每章五句,純用賦法,重章疊句,流暢諧美中有起伏轉折,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善于運用設問、對比、誇張等藝術手法。

叔去打獵出了門,巷裏就像沒住人。難道真的沒住人?沒人能與叔相比,那麽英俊又慈仁。

我叔出門去打獵,巷裏無人在飲酒。真的沒人在飲酒?什麽人都不如叔,那麽英俊又清秀。

我叔騎馬去野外,巷裏沒人會騎馬。真的沒人會騎馬?沒人能夠比過他,確實英俊力有大。


在《詩經》三百篇中,《鄭風·叔于田》並不是很引人注目的篇章,但若論其藝術成就,此詩當可與那些最優秀之作相颉颃。詩分三章,純用賦法,但流暢諧美中有起伏轉折,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則與假比興曲筆描寫者異曲同工,難分軒轾。它的成功之處,除了運用《詩經》中常見的章段複踏的布局外,還在于運用設問自答、對比、誇張的藝術手法。

章段複踏,是《詩經》中最重要的結構特點。《鄭風·叔于田》三章句式結構全同,與其他采用複踏結構的《詩經》篇章壹樣,有壹種回環往複的音響效果,同時也因爲複踏而起到了壹種加深印象的效果。而這種複踏是有變化的複踏,各章各句替換幾個字,既保持韻律感,又深化了主題。實際上,拿現代音樂術語來解說,此詩正是壹首分節歌,而“不如叔也”壹句則是唯壹的壹句副歌歌詞。

章句複踏,自然算不上是《鄭風·叔于田》壹詩的專利,但設問自答、對比誇張則是其獨具個性的特色。各章第二句“巷無居人”“巷無飲酒”“巷無服馬”,第三句“豈無居人”“豈無飲酒”“豈無服馬”,第四句“不如叔也”,第五句“旬美且仁”“旬美且好”“旬美且武”,相互間有這樣的邏輯關系:第二句否定,第三句反诘,第四句作答,第五句述因,通過自問自答,將“旬美……”“不如……”“巷無……”(真的既英俊又……,人們都不如他,因此巷裏沒有人……)這樣的正常順序作壹轉換,頓覺奇峰突起,余味曲包。吳闿生《詩義會通》說:“案,故撰奇句而自解釋之,文章家之逸致也。”對此妙筆青眼有加。這壹設問自答的手法,實際上源出周人對商人占蔔貞問的甲骨刻辭的著意摹仿。在甲骨蔔辭中,因求問神靈需將正反兩種結果都記刻于龜甲上,請決于神判,便産生了此類句法的濫觞。此詩中,壹正壹反,直陳與疑問並舉,主要就在于以“突奇峭快”(陳震語)的筆墨引出下文“不如叔也”,這壹結論。而“巷無居人”、“巷無飲酒”、“巷無服馬”的誇張描寫,則將衆人“不如叔也”的平庸與“叔”“旬美且仁”(“且好”、“且武”)的超卓兩者間的反差強調到極致。而通過居裏、喝酒、騎馬這樣的生活細節來表現“叔”的美好形象,也很有人情味,有較強的煽情作用。詩的末句在“不如叔也”壹句已將主要內容交代完畢之後逸出壹筆,不僅使主題更爲充實,也使對“叔”的誇張描寫顯得有據可信。

關于“叔于田”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