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查詢/舊書收藏恰逢時
坐落在北京琉璃廠西街的中國書店文化遺產書店,吸引了不少收藏和投資者的目光。除此之外,北京潘家園、報國寺的舊書市場也有不小的規模,來自全國各地的舊書商們彙聚於這裏,給喜愛“淘舊書”的人們帶來了“淘”的樂趣。近年來,舊書成交額呈上升趨勢,說明近來古籍與近現代書刊收藏進入一個上升的階段。
收藏群體龐大
愛書之士,對舊書店(攤)總會有一番特別的情感,“淘書”成了不少讀書人的一大人生樂趣,其關鍵在一個“淘”字。其一,書籍因版本、年代、作者、文獻價值的不同而價值差別很大。“淘”就是從沙中淘金,要求淘書者獨具慧眼,在知識和鑒別能力上勝人一籌,一眼中的;其二,每本(套)書的命運不同,也構成人們愛它們的原因,它們本身就有歲月、有生命、有故事∶它們或遭兵馬戰火之災,或遇蟲蠹之害,或長期鎖於深宅之中,或散落街頭冷攤之上,讓人感慨它們的命運;其三,物本無情,遇會心人則多生趣,無知者棄之毀之,智者惜之憐之,古人雲“一人之棄物,一人之至寶也”。過去,清苦讀書人不得其書,猶如有情人天各一方,豈不痛哉!
古籍書刊的收藏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而傳統書店在典籍、刻本、抄本等印刷物的流傳、收藏與保護方面起著十分獨到的作用。中國書店的資深收藏家黃培華先生說,據統計,新中國成立50年來,中國書店就從造紙廠搶救了10餘噸的古籍、文獻資料及有價值的近現代刊物,歷年收購的6000余萬部古舊書刊中也不乏宋、元、明、清的珍貴稿本、刻本及信劄與歷史地圖等。據統計,中國書店在50餘年中共修補古籍達30余萬冊,其中不乏善本與孤本。應該說傳統書店的經營理念、裝裱修補技法,在對保護古籍、近現代書刊的文化、文物價值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就目前情況看,我國古籍、近現代書刊的收藏與投資理念和人群結構都在發生變化:傳統派看重文化、史料價值;中間派兼顧文化品位與投資價值;激進派則看重其中的投資回報效益。有學者表示,在文化與投資多元化的潮流下,書籍的收藏與投資理念產生變化是十分自然的過程,這是因為參與這種文化味頗重的收藏活動的人群越來越廣泛,也說明了社會的進步與文化的普及,同時也使古籍、近現代書刊的收集和保護變得更加方便。
行情悄然啟動
老雜誌近些年來被市場炒作得比較火,老雜誌的收藏價值,主要在於它是從前那個時代的一個比較真實的寫照。書市上老雜誌的價格普遍上揚,已經很難找到低價的老雜誌了。它已經從一般收藏者中脫穎而出,成為“玩老雜誌者”們的獵物。像《東方雜誌》、《燕京學報》等一大批解放前的老雜誌,具有比較好的收藏投資價值。
老詞典表現出了一種悄然升溫的趨勢。和以往的書市上老詞典的價格相比,今年的老詞典價格呈小步提升的態勢。老詞典的價格都有明顯的攀高跡象。比如:顏惠慶主編《英華大辭典》,商務印書館出版,1908年初版(上下冊本),書市上價格200元。黃士複、江鐵主編《增訂綜合英漢大辭典附新字補編》,商務印書館1948年版,書市上60元以上。陸伯鴻等編《法華新字典》,商務印書館出版,1910年11月初版,書市上30元以上。都比去年書市期間有所看漲,雖然提升幅度不是很大,但這是老詞典收藏價值升溫的一個重要信號,是收藏買進的好時機。
在人們的印象中,藏書好像只有藏舊書,很少有人注意到新書。其實新版書的收藏價值有時會比舊版書還要“高”,這個高字,不僅僅是指其版本意義上的收藏價值,重要的是這類新版書有著舊版書所無可比擬的思想學術價值。每個時代都有人收藏當代出版的精品新版書,這是一個傳統,一個好的讀書人的傳統。上世紀90年代,新文學版本在拍賣會上不斷出現。如五六十年代出版的《青春之歌》、《紅岩》、《林海雪原》等長篇小說,如今,品相上佳的已經極少,市場價格已是原來的十幾倍至幾十倍。還有文革時期的語錄書,因反映時代特色也成為收藏新寵。1本1991年版由巴金親筆簽名的《隨想錄》精裝本,曾經以1.3萬元成交,令人驚歎。
哪些書有挖掘潛力
時下,解放前舊書在藏書市場中開始備受關注。藏界人士認為,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裏,解放前出版的各類圖書將成為藏書界中黑馬。近年來,隨著解放前舊書中各類圖書在拍賣市場上頻頻現身,其攀高的趨勢已經形成,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新文學”收藏熱之後,解放前舊書的升值趨已經顯現。
像魯迅、茅盾、許地山和郭沫若等作家早期精品版本文藝作品,300元一本正是入手的好機會。在古籍市場上,解放前的舊書目前還處在比較低的價位。
一些珍本、善本、孤本古籍,近年來的拍賣價格已經上去了,對一般收藏者來說,改變收藏的思維角度或許能抓住升值的空間。這類圖書:一是古籍版本圖書。因年代久遠,流傳越來越少,現在清朝以前的線裝書每冊都在百元以上。二是某一特定時代的圖書。因為這類書往往受時代局限,以後不可能再版,有史料價值,如文革圖書。三是印量較少的初版圖書。即使這類書後來大量再版,成為暢銷書,也只會使其初版書的珍藏價值有增無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