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書經


《尚書》又稱《書》、《書經》,是中國漢民族第壹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曆史文獻,它以記言爲主。它保存了商周特別是西周初期的壹些重要史料。

《尚書》相傳由孔子編撰而成,但有些篇目是後來儒家補充進去的。西漢初存29篇,因用漢代通行的文字隸書抄寫,稱《今文尚書》。另有相傳在漢武帝時從孔子住宅壁中發現的《古文尚書》(現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較《今文尚書》多16篇)和東晉梅赜所獻的僞《古文尚書》(較《今文尚書》多25篇)。通行的《十三經注疏》本《尚書》,就是《今文尚書》和僞《古文尚書》的合編本。

《尚書》 主要記錄虞夏商周各代壹部分帝王的言行。它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傾向,是以天命觀念解釋曆史興亡,以爲現實提供借鑒。這種天命觀念具有理性的內核:壹是敬德,二是重民。《尚書》的文字诘屈艱深,晦澀難懂,但它標志著史官記事散文的進步:第壹,有些篇章注重人物的聲氣口吻;第二,有些篇章注重語言的形象化以及語言表達的意趣;第三,有些篇章注重對場面的具體描寫。

虞書

堯典

原文:

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將遜于位,讓于虞舜,作《堯典》

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勳,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于變時雍。

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賓出日,平秩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厥民析,鳥獸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曰明都。平秩南訛,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鳥獸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餞納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厥民夷,鳥獸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鳥獸鹬毛。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允厘百工,庶績鹹熙。”

帝曰:“疇咨若時登庸?”放齊曰:“胤子朱啓明。”帝曰:“籲!嚚訟,可乎?”

帝曰:“疇咨若予采?”歡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帝曰:“籲!靜言庸違,象恭滔天。”

帝曰:“咨!四嶽,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曰:“於!鲧哉。”帝曰:“籲!咈哉,方命圮族。”嶽曰:“異哉!試可,乃已。”帝曰,“往,欽哉!”九載,績用弗成。

帝曰:“咨!四嶽。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巽朕位?”嶽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揚側陋。”師錫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聞,如何?”嶽曰:“瞽子,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奸。”帝曰:“我其試哉!女于時,觀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帝曰:“欽哉!”


譯文

查考往事,帝堯名叫放勳,他恭敬節儉,明察四方,善理天下,道德純備,溫和寬容。他忠實不懈,又能讓賢,光輝普照四方,思慮至于天地。他能發揚大德,使家族親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後,又辨明其他各族的政事。衆族的政事辨明了,又協調萬邦諸侯,天下衆民因此也就相遞變化友好和睦起來。

(他)于是命令羲氏與和氏,敬慎地遵循天數,推算日月星辰運行的規律,制定出曆法,敬慎地把天時節令告訴人們。分別命令羲仲,住在東方的旸谷,恭敬地迎接日出,辨別測定太陽東升的時刻。晝夜長短相等,南方朱雀七宿黃昏時出現在天的正南方,依據這些確定仲春時節。這時,人們分散在田野,鳥獸開始生育繁殖。又命令羲叔,住在南方的交趾,辨別測定太陽往南運行的情況,恭敬地迎接太陽向南回來。白晝時間最長,東方蒼龍七宿中的火星黃昏時出現在南方,依據這些確定仲夏時節。這時,人們住在高處,鳥獸的羽毛稀疏。又命令和仲,住在西方的昧谷,恭敬地送別落日,辨別測定太陽西落的時刻。晝夜長短相等,北方玄武七宿中的虛星黃昏時出現在天的正南方,依據這些確定仲秋時節。這時,人們又回到平地上居住,鳥獸換生新毛。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的幽都,辨別觀察太陽往北運行的情況。白晝時間最短,西方白虎七宿中的昴星黃昏時出現在正南方,依據這些確定仲冬時節。這時,人們住在室內,鳥獸長出了柔軟的細毛。堯說:“啊!妳們羲氏與和氏啊,壹周年是三百六十六天,要用加閏月的辦法確定春夏秋冬四季而成壹歲。由此規定百官的事務,許多事情就都興辦起來。”

堯帝說:“善治四時之職的是誰啊?我要提升任用他。”放齊說:“您的兒子丹朱很開明。”堯帝說:“唉!他說話虛妄,又好爭辯,可以嗎?”堯帝說:“善于處理我們政務的是誰呢?”驩兜說:“啊!共工防救水災已具有成效啊。”堯帝說:“唉!他花言巧語,陽奉陰違,貌似恭謹,而氣焰很高。”堯帝說:“啊!四方諸侯之長!滔滔的洪水普遍危害人們,水勢奔騰包圍了山嶺,淹沒了丘陵,浩浩蕩蕩,彌漫接天。臣民百姓都在歎息,有能使洪水得到治理的嗎?”人們都說:“鲧吧。”堯帝說:“唉!他違背人意,不服從命令,危害族人。”四方諸侯之長說:“起用吧!試試可以,就用他。”堯帝說:“去吧,鲧!要謹慎啊!”過了九年,成效不好。

堯帝說:“四方諸侯之長!我在位七十年,妳們能用我之命,升任我的帝位吧!”四方諸侯之長說:“我們德行鄙陋,不配升任帝位。”堯帝說:“可以明察貴戚,也可以推舉地位低微的人。”衆人提議說:“在下面有壹個窮困的人,名叫虞舜。”堯帝說:“是的,我也聽說過,這個人怎麽樣呢?”四方諸侯之長回答說:“他是樂官瞽叟的兒子。他的父親心術不正,後母說話不誠,弟弟象傲慢不友好,而舜能同他們和諧相處。因他的孝心醇厚,治理國務不至于壞吧!”堯帝說:“我試試吧!把我的兩個女兒嫁給舜,從兩個女兒那裏觀察舜的德行。”于是命令兩個女兒下到妫水灣,嫁給虞舜。堯帝說:“敬慎地處理政務吧!”


舜典

原文:


虞舜側微,堯聞之聰明,將使嗣位,曆試諸難,作《舜典》。

曰若稽古,帝舜曰重華,協于帝。浚哲文明,溫恭允塞,玄德升聞,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克從。納于百揆,百揆時敘。賓于四門,四門穆穆。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帝曰:“格!汝舜。詢事考言,乃言厎可績,三載。汝陟帝位。”舜讓于德,弗嗣。

正月上日,受終于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齊七政。肆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輯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嶽群牧,班瑞于群後。

歲二月,東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東後。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壹死贽。如五器,卒乃複。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嶽,如岱禮。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嶽,如初。十有壹月朔巡守,至于北嶽,如西禮。歸,格于藝祖,用特。五載壹巡守,群後四朝。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濬川。

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眚災肆赦,怙終賊刑。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

流共工于幽州,放歡兜于崇山,竄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鹹服。

二十有八載,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

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詢于四嶽,辟四門,明四目,達四聰。“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時!柔遠能迩,惇德允元,而難任人,蠻夷率服。”

舜曰:“咨,四嶽!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亮采,惠疇?”佥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時懋哉!”禹拜稽首,讓于稷、契暨臯陶。帝曰:“俞,汝往哉!”

帝曰:“棄,黎民阻饑,汝後稷,播時百谷。”

帝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

帝曰:“臯陶,蠻夷猾夏,寇賊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帝曰:“疇若予工?”佥曰:“垂哉!”帝曰:“俞,咨!垂,汝共工。”垂拜稽首,讓于殳斨暨伯與。”帝曰:“俞,往哉!汝諧。”

帝曰:“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佥曰:“益哉!”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益拜稽首,讓于朱虎、熊罴。帝曰:“俞,往哉!汝諧。”

帝曰:“咨!四嶽,有能典朕三禮?’佥曰:“伯夷!”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伯拜稽首,讓于夔、龍。帝曰:“俞,往,欽哉!”

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帝曰:“龍,朕塈讒說殄行,震驚朕師。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欽哉!惟時亮天功。”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庶績鹹熙。分北三苗。

舜生三十征,庸三十,在位五十載,陟方乃死。

〖汩作 九共 槀饫〗

帝釐下土,方設居方,別生分類。作《汩作》、《九共》九篇、《槀饫》。


譯文


舜慎重地贊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種常法,人們都能順從。舜總理百官,百官都能承順。舜在明堂四門迎接四方賓客,四方賓客都肅然起敬。舜擔任守山林的官,在暴風雷雨的惡劣天氣也不迷誤。堯帝說:“來吧!舜啊。我同妳謀劃政事,又考察妳的言論,妳提的建議壹定可以成功,已經三年了,妳登上帝位吧!”舜要讓給有德的人,不肯繼承。

正月的壹個吉日,舜在堯的太廟接受了禅讓的冊命。他觀察了北鬥七星,列出了七項政事。于是向天帝報告繼承帝位的事,又祭祀了天地四時,祭祀山川和群神。又聚斂了諸侯的五種圭玉,選擇吉月吉日,接受四方諸侯君長的朝見,把圭玉頒發給各位君長。這年二月,舜到東方巡視,到達泰山,舉行了柴祭。對于其他山川,都按地位尊卑依次舉行了祭祀,然後,接受了東方諸侯君長的朝見。協調春夏秋冬四時的月份,確定天數,統壹音律、度、量、衡。制定了公侯伯子男朝聘的禮節、五種瑞玉、三種不同顔色的絲綢、活羊羔、活雁、死野雞,分別作爲諸侯、卿大夫和士朝見時的貢物。而五種瑞玉,朝見完畢後,仍然還給諸侯。五月,舜到南方巡視,到達南嶽,所行的禮節同在泰山時壹樣。八月,舜到西方巡視,到達西嶽,所行的禮節同當初壹樣。十壹月,舜到北方巡視,所行的禮節同在西嶽壹樣。回來後,到堯的太廟祭祀,用壹頭牛作祭品。以後,每五年巡視壹次,諸侯在四嶽朝見。普遍地使他們報告政務,然後考察他們的政績,賞賜車馬衣物作爲酬勞。舜劃定十二州的疆界,在十二州的名山上封土爲壇舉行祭祀,又疏通了河道。舜又在器物上刻畫五種常用的刑罰。用流放的辦法寬恕犯了五刑的罪人,用鞭打作爲官的刑罰,用木條打作爲學校的刑罰,用銅作爲贖罪的刑罰。因災害造成過失,就赦免他;有所依仗不知悔改,就要施加刑罰。謹慎啊,謹慎啊,刑罰要慎重啊!于是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驩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驅逐到三危,把鲧流放到羽山。這四個人處罰了,天下的人都心悅誠服。

舜輔助堯帝二十八年後,堯帝逝世了。人們好象死了父母壹樣地悲痛,三年間,全國上下停止了樂音。明年正月的壹個吉日,舜到了堯的太廟,與四方諸侯君長謀劃政事,打開明堂四門宣布政教,使四方見得明白,聽得通徹。“啊,十二州的君長!”舜帝說:“生産民食,必須依時!安撫遠方的臣民,愛護近處的臣民,親厚有德的人,信任善良的人,而又拒絕邪佞的人,這樣,邊遠的外族都會服從。”舜帝說:“啊!四方諸侯的君長!有誰能奮發努力、發揚光大堯帝的事業,使居百揆之官輔佐政事呢?”都說:“伯禹現在作司空。”舜帝說:“好啊!禹,妳曾經平定水土,還要努力做好百揆這件事啊!”禹跪拜叩頭,讓給稷、契和臯陶。舜帝說:“好啦,還是妳去吧!”舜帝說:“棄,人們忍饑挨餓,妳主持農業,教人們播種各種谷物吧!”舜帝說:“契,百姓不親,父母兄弟子女都不和順。妳作司徒吧,謹慎地施行五常教育,要注意寬厚。”舜帝說:“臯陶,外族侵擾我們中國,搶劫殺人,造成外患內亂。妳作獄官之長吧,五刑各有使用的方法,五種用法分別在野外、市、朝三處執行。五種流放各有處所,分別住在三個遠近不同的地方。要明察案情,處理公允!”舜帝說:“誰能當好掌管我們百工的官?”都說:“垂啊!”舜帝說:“好啊!垂,妳掌管百工的官吧!”垂跪拜叩頭,讓給殳斨和伯與。舜帝說:“好啦,去吧!妳同他們壹起去吧!”舜帝說:“誰掌管我們的山丘草澤的草木鳥獸呢?”都說:“益啊!”舜帝說:“好啊!益,妳擔任我的虞官吧。”益跪拜叩頭,讓給朱虎和熊罴。舜帝說:“好啦,去吧!妳同他們壹起去吧!”舜帝說:“啊!四方諸侯的君長,有誰能主持我們祭祀天神、地祗、人鬼的三禮呢?”都說:“伯夷!”舜帝說:“好啊!伯,妳作掌管祭祀的禮官吧。要早晚恭敬行事,又要正直、清明。”伯夷跪拜叩頭,讓給夔和龍。舜帝說:“好啦,去吧!要謹慎啊!”舜帝說:“夔!任命妳主持樂官,教導年輕人,使他們正直而溫和,寬大而堅栗,剛毅而不粗暴,簡約而不傲慢。詩是表達思想感情的,歌是唱出來的語言,五聲是根據所唱而制定的,六律是和諧五聲的。八類樂器的聲音能夠調和,不使它們亂了次序,那麽神和人都會因此而和諧了。”夔說:“啊!我願意敲擊著石磬,使扮演各種獸類的依著音樂舞蹈起來。”舜帝說:“龍!我厭惡讒毀的言論和貪殘的行爲,會使我的民衆震驚。我任命妳做納言的官,早晚傳達我的命令,轉告下面的意見,應當真實!”舜帝說:“啊!妳們二十二人,要謹慎啊!要好好領導天下大事啊!”舜帝三年考察壹次政績,考察三次後,罷免昏庸的官員,提拔賢明的官員,于是,許多工作都興辦起來了。又分別對三苗之族作了安置。 舜三十歲時被征召,施政二十年,在帝位五十年,在巡狩南方時才逝世。


大禹谟

原文:

臯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臯陶谟》、《益稷》。

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曰:“後克艱厥後,臣克艱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

帝曰:“俞!允若茲,嘉言罔攸伏,野無遺賢,萬邦鹹甯。稽于衆,舍己從人,不虐無告,不廢困窮,惟帝時克。”

益曰:“都,帝德廣運,乃聖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

禹曰:“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

益曰:“籲!戒哉!儆戒無虞,罔失法度。罔遊于逸,罔淫于樂。任賢勿貳,去邪勿疑。疑謀勿成,百志惟熙。罔違道以幹百姓之譽,罔咈百姓以從己之欲。無怠無荒,四夷來王。”

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敘,九敘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勸之以九歌俾勿壞。”

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功。”

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載,耄期倦于勤。汝惟不怠,總朕師。”

禹曰:“朕德罔克,民不依。臯陶邁種德,德乃降,黎民懷之。帝念哉!念茲在茲,釋茲在茲,名言茲在茲,允出茲在茲,惟帝念功。”

帝曰:“臯陶,惟茲臣庶,罔或幹予正。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無刑,民協于中,時乃功,懋哉。”

臯陶曰:“帝德罔愆,臨下以簡,禦衆以寬;罰弗及嗣,賞延于世。宥過無大,刑故無小;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甯失不經;好生之德,洽于民心,茲用不犯于有司。” 帝曰:“俾予從欲以治,四方風動,惟乃之休。”

帝曰:“來,禹!降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賢。克勤于邦,克儉于家,不自滿假,惟汝賢。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予懋乃德,嘉乃丕績,天之曆數在汝躬,汝終陟元後。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壹,允執厥中。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可愛非君?可畏非民?衆非元後,何戴?後非衆,罔與守邦?欽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願,四海困窮,天祿永終。惟口出好興戎,朕言不再。”

禹曰:“枚蔔功臣,惟吉之從。”

帝曰:“禹!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元龜。朕志先定,詢謀佥同,鬼神其依,龜筮協從,蔔不習吉。”禹拜稽首,固辭。

帝曰:“毋!惟汝諧。”

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

帝曰:“咨,禹!惟時有苗弗率,汝徂征。”

禹乃會群後,誓于師曰;“濟濟有衆,鹹聽朕命。蠢茲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賢,反道敗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棄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爾衆士,奉辭伐罪。爾尚壹乃心力,其克有勳。”

三旬,苗民逆命。益贊于禹曰:“惟德動天,無遠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帝初于曆山,往于田,日號泣于旻天,于父母,負罪引慝。祗載見瞽叟,夔夔齋栗,瞽亦允若。至誠感神,矧茲有苗。”

禹拜昌言曰:“俞!”班師振旅。帝乃誕敷文德,舞幹羽于兩階,七旬有苗格。


譯文:

稽考古事。大禹名叫文命。他對四海進行治理之後,又敬慎地輔助帝舜。

他說:“君主能重視做君主的道理,臣下能夠重視做臣下的職務,政事就能治理,衆民就能勉力于德行了。”

舜說:“對!這樣善言無所隱匿,朝廷外沒有被遺棄的賢人,萬國之民就安甯了。政事同衆人研究,舍棄私見,依從衆人,不虐待無告的人,不放棄困窮的事。只有帝堯能夠這樣。”

伯益說:“堯德廣遠,這樣聖明,這樣神妙,這樣英武,這樣華美;于是上天顧念,他盡有四海之內,而做天下的君主。”

禹說:“順從善就吉,順從惡就凶,就象影和響順從形體和聲音壹樣。”

伯益說:“啊!要戒慎呀!警戒不要失誤,不要放棄法度,不要優遊于逸豫,不要放咨于安樂。任用賢人不要懷疑,罷去邪人不要猶豫。可疑之謀不要實行,各種思慮應廣闊。不要違背治道獲得百姓的稱贊,不要違背百姓順從自己的私心。對這些不要懈怠,不要荒忽,四方各民族的首領就會來朝見天子了。”

禹說:“啊!帝要深念呀!帝德應當使政治美好,政治在于養民。六種生活資料:水、火、金、木、土、谷,應當治理,正德、利用、厚生三件利民的事應當配合,這九件事應當理順,九事理順了應當歌頌。又用休慶規勸人民,用威罰監督人民,用九歌勉勵人民,人民就可以順從而政事就不會敗壞了。”舜說:“對!水土平治,萬物成長,六府三事真實辦好,是萬世永利的功勳。”

舜說:“您來呀,禹!我居帝位三十三年了,年歲老耄被勤勞的事務所苦。您當努力不怠,總統我的衆民。”

禹說:“我的德不能勝任,人民不會依歸。臯陶勤勉樹立德政,德惠能下施于民,衆民懷念他。帝當思念他!念德的在于臯陶,悅德的在于臯陶,宣德的在于臯陶,誠心推行德的也在于臯陶。帝要深念他的功績呀!”

舜說:“臯陶!臣民沒幹犯政事,是因爲您作士官,能明五刑以輔助五常之教,合于治道。施刑是爲了達到無刑,人民合于中道。這是您的功勞,做得真好啊!”

臯陶說:“帝德無失誤。簡約治民,寬緩禦衆;刑罰不及于子孫,獎賞施及後代;寬宥過失不論罪多大,處罰故意犯罪不問罪多小;罪可疑時從輕,功可疑時從重;與其殺掉無罪的人,甯肯自己陷于不常的罪。帝愛生命的美意,合于民心,因此人民就不冒犯官吏。”

帝舜說:“使我依從人民的願望來治理,象風壹樣鼓動四方人民,是您的美德。”

帝舜說:“來,禹!洪水警戒我們的時候,實現政教的信諾,完成治水的工作,只有妳賢;能勤勞于國,能節儉于家,不自滿自大,只有妳賢。妳不自以爲賢,所以天下沒有人與妳爭能;妳不誇功,所以天下沒有人與妳爭功。我贊美妳的德行,嘉許妳的大功。上天的大命落到妳的身上了,妳終當升爲大君。人心危險,道心精微,要精研要專壹,誠實保持著中道。無信驗的話不要聽,獨斷的謀劃不要用。可愛的不是君主嗎?可畏的不是人民嗎?衆人除非大君,他們擁護什麽?君主除非衆人,沒有跟他守國的人。要恭敬啊!慎重對待妳的大位,敬行人民可願的事。如果四海人民困窮,天的福命就將永遠終止了。雖然口能說好說壞,但是我的話不再改變了。”

禹說:“請逐個蔔問有功的大臣,然後聽從吉蔔吧!”

帝舜說:“禹!官占的辦法,先定志向,而後告于大龜。我的志向先已定了,詢問的意見都相同,鬼神依順,龜筮協合,況且蔔筮的辦法不須重複出現吉兆。”

禹跪拜叩首,再辭。帝舜說:“不要這樣!只有妳適合啊!”

正月初壹早晨,禹在堯廟接受帝舜的任命,象帝舜受命之時那樣統率著百官。

帝舜說:“嗟,禹!這些苗民不依教命,妳前去征討他們!”

禹于是會合諸侯,告戒衆人說:“衆位軍士,都聽從我的命令!蠢動的苗民,昏迷不敬,侮慢常法,妄自尊大;違反正道,敗壞常德;賢人在野,小人在位。人民抛棄他們不予保護,上天也降罪于他。所以我率領妳們衆士,奉行帝舜的命令,討伐苗民之罪。妳們應當同心同力,就能有功。”經過三十天,苗民還是不服。

伯益拜見禹,說:“只有修德能感動上天,那是沒有遠而不至的。盈滿招損,謙虛受益,這是自然規律。帝舜先前到曆山去耕田的時候,天天向上天號泣,向父母號泣,自己負罪引咎;恭敬行事去見瞽瞍,誠惶誠恐尊敬戰栗。瞽瞍也信任順從了他。至誠感通了神明,何況這些苗民呢?”禹拜謝伯益的嘉言,說:“對!”

還師回去後,帝舜便大施文教,又在兩階之間拿著幹盾和羽翳跳著文舞。經過七十天,苗民不討自來了。

臯陶谟

原文:

曰若稽古。臯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諧。”

禹曰:“俞!如何?”

臯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惇敘九族,庶明勵翼,迩可遠,在茲。”

禹拜昌言曰:“俞。”

臯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

禹曰:“籲!鹹若時,惟帝其難之。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懷之。能哲而惠,何憂乎驩兜?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臯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載采采。”

禹曰:“何?”

臯陶曰:“寬而栗,柔而立,願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彰厥有常吉哉!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嚴祗敬六德,亮采有邦。翕受敷施,九德鹹事,俊乂在官。百僚師師,百工惟時,撫于五辰,庶績其凝。

“無教逸欲,有邦。兢兢業業,壹日二日萬幾。無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天敘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同寅協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討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

“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達于上下,敬哉有土!”

臯陶曰:“朕言惠可厎行?”

禹曰:“俞,乃言厎可績。”

臯陶曰:“予未有知,思曰贊贊襄哉!”


譯文:

查考往事古迹。臯陶說:“君能誠實地履行其德行,就能有遠見,而輔佐的臣子也能同心協力。”

禹說:“好啊!如何去做呢?”

臯陶說:“啊!要謹慎地修養自身,思慮深遠。要親近九族,那些賢明的人就會相互勉勵來輔助,由近及遠,道理就在于此”

禹聽了這番精當的言論,拜謝說:“對呀!”

臯陶說:“啊!還要能辨別不同的人,安撫民心。”

禹說:“噢!都像這樣,連帝舜也難以做到。能識別人就是明智,就善于用人。能安定民心就是慈愛,百姓都會懷念他。能做到明智和受人愛戴,何必擔心驩兜?何必流放三苗?何必畏懼巧言、善色、很佞的人呢?”

臯陶說:“啊!考察人的行爲有九種美德。要說某人有美德,就要把他做的事壹件壹件列出來。”

禹問:“什麽是九德呢?”

臯陶說:“寬宏而又堅栗,柔順而又卓立,謹厚而又嚴恭,多才而又敬慎,馴服而又剛毅,正直而又溫和,簡易而又方正,剛正而又笃實,堅強而又良善。要表彰那些具有九德的好人啊!每日能表現出三種美德,日夜都恭敬努力。這樣做,卿大夫就能保持其封地。每天能莊嚴地實踐六種德,用以輔助政事于國,作爲諸侯就能保持他的邦國了。對于九德能普遍推行,使具備就得的人都出來任職做事,才德超群的人都獲得官位。百官臣僚相互學習效法,把自己的職責事務做好,使政事與天象運轉相順應,各種事情都會成功。”

(臯陶說:)“治理國家的人不要貪圖安逸和私欲,要兢兢業業,因爲情況天天變化萬端。不要虛設百官,上天命定的工作,人應當代替完成。上天規定了人與人之間的常法,要告誡人們用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辦法,把這五者敦厚起來啊!上天規定了人的尊卑等級,推行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和庶人這五種禮制,要經常啊!君臣之間要同敬、同恭,和善相處啊!上天任命有德的人,要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五種禮服表彰這五者啊!上天懲罰有罪的人,要用墨、劓、剕、宮、大辟五種刑罰處治五者啊!政務要勸和了!要努力啊!”

(臯陶說:)“上天的視聽依從臣民的視聽。上天的賞罰依從臣民的賞罰。天意和民意是相通的,要謹慎啊,有國土的君王!”

臯陶問:“我的話可以實行嗎?”

禹說:“當然!妳的話可以實行並且可以成功。”

臯陶說:“我沒有別的學識,只想天天輔佐君主並對他有所幫助啊!”


益稷

原文:

帝曰:「來,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臯陶曰:「籲!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昏墊。予乘四載,隨山刊木,暨益奏庶鮮食。予決九川,距四海,浚畎會距川;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懋遷有無,化居。烝民乃粒,萬邦作乂。」臯陶曰:「俞!師汝昌言。」

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禹曰:「安汝止,惟幾惟康。其弼直,惟動丕應。徯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

帝曰:「籲!臣哉鄰哉!鄰哉臣哉!」禹曰:「俞!」

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力四方,汝爲。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彜、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納五言,汝聽。予違,汝弼,汝無面從,退有後言。欽四鄰!庶頑讒說,若不在時,侯以明之,撻以記之,書用識哉,欲並生哉!工以納言,時而颺之,格則承之庸之,否則威之。」

禹曰:「俞哉!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蒼生,萬邦黎獻,共惟帝臣,惟帝時舉。敷納以言,明庶以功,車服以庸。誰敢不讓,敢不敬應?帝不時敷,同,日奏,罔功。無若丹朱傲,惟慢遊是好,傲虐是作。罔晝夜頟頟,罔水行舟。朋淫于家,用殄厥世。予創若時,娶于塗山,辛壬癸甲。啓瓜瓜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州十有二師,外薄四海,鹹建五長,各迪有功,苗頑弗即工,帝其念哉!」帝曰:「迪朕德,時乃功,惟敘。」

臯陶方祗厥敘,方施象刑,惟明。

夔曰:「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祖考來格,虞賓在位,群後德讓。下管鼗鼓,合止祝敔,笙镛以間。鳥獸跄跄;箫韶九成,鳳皇來儀。夔曰:「于!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庶尹允諧,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時惟幾。」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臯陶拜手稽首颺言曰:「念哉!率作興事,慎乃憲,欽哉!屢省乃成,欽哉!」乃赓載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帝拜曰:「俞,往欽哉!」


譯文


舜帝說:“來吧,禹!妳也發表高見吧。”禹拜謝說:“啊!君王,我說什麽呢?我只想每天努力工作罷了。”臯陶說:“啊!究竟怎麽樣呢?”禹說:“大水彌漫接天,浩浩蕩蕩地包圍了山頂,漫沒了丘陵,老百姓沈沒陷落在洪水裏。我乘坐四種運載工具,沿著山路砍削樹木作爲路標,同伯益壹起把新殺的鳥魯肉送給百姓們。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它們流到四海,挖深疏通了田間的大水溝,使它們流進大河。同後稷壹起播種糧食,把百谷、鳥獸肉送給老百姓,讓他們互通有無,調劑馀缺。于是,百姓們就安定下來了,各個諸侯國開始得到了治理。”

臯陶說:“好啊!妳的這番話真好啊。”

禹說:“啊!舜帝。妳要誠實地對待妳的在位的大臣。”

舜帝說:“是啊!”

禹說:“要安靜妳的心意,考慮天下的安危。用正直的人做輔佐,只要妳行動,天下就會大力響應。依靠有德的人指導接受上帝的命令,上天就會再三用休美賜予妳。”

舜帝說:“唉!靠大臣啊四鄰啊!靠四鄰啊大臣啊!”

禹說:“對呀!”

舜帝說:“大臣作我的股肱耳目。我想幫助百姓,妳輔佐我。我想用力治理好四方,妳幫助我。我想顯示古人衣服上的圖象,用日、月、星辰、山、龍、稚六種田形繪在上衣上;用虎、水草、火、白米、黑白相間的斧形花紋、黑青相間的“己”字花紋繡在下裳上。用五種顔料明顯地做成五種色彩不同的衣服,妳要做好。我要聽六種樂律、五種聲音、八類樂器的演奏,從聲音的哀樂考察治亂,取舍各方的意見,妳要聽清,我有過失,妳就輔助我。妳不要當面順從,背後又去議論。要敬重左右輔弼的近臣!至于壹些愚蠢而又喜歡讒毀、谄媚的人,如果不能明察做臣的道理,要用射侯之禮明確地教訓他們,用鞭打警戒他們,用刑書記錄他們的罪過,要讓他們共同上進!任用官吏要根據他所進納的言論,好的就稱頌宣揚,正確的就進獻上去以便采用,否則就要懲罰他們。”

禹說:“好啊!舜帝,普天之下,至于海內的衆民,各國的衆賢,都是您的臣子,您要善于舉用他們。依據言論廣泛地接納他們,依據工作明確地考察他們,用車馬衣服酬勞他們。這樣,誰敢不讓賢,誰敢不恭敬地接受您的命令?帝不善加分別,好的壞的混同不分,雖然天天進用人,也會勞而無功。

“沒有象丹朱那樣傲慢的,只喜歡懶惰逸樂,只作戲谑,不論白天晚上都不停止。洪水已經退了,他還要乘船遊玩,又成群地在家裏淫亂,因此不能繼承堯的帝位。我爲他的這些行爲感到悲傷。我娶了塗山氏的女兒,結婚四天就治水去了。後來,啓生下來瓜瓜地啼哭,我顧不上慈愛他,只忙于考慮治理水土的事。我重新劃定了五種服役地帶,壹直到五千裏遠的地方。每壹個州征集三萬人,從九州到四海邊境,每五個諸侯國設立壹個長,各諸侯長領導治水工作。只有三苗頑抗,不肯接受工作任務,舜帝您要爲這事憂慮啊!”

舜帝說:“宣揚我們的德教,依時布置工役,三苗應該會順從。臯陶正敬重那些順從的,對違抗的,正示以刑殺的圖象警戒他們,三苗的事應當會辦好。”

夔說:“敲起玉磬,打起搏拊,彈起琴瑟,唱起歌來吧。”先祖、先父的靈魂降臨了,我們舜帝的賓客就位了,各個諸侯國君登上了廟堂互相揖讓。廟堂下吹起管樂,打著小鼓,合樂敲著祝,止樂敲著敔,笙和大鍾交替演奏,扮演飛禽走獸的舞隊踏著節奏跳舞,韶樂演奏了九次以後,扮演鳳凰的舞隊出來表演了。

夔說:“唉!我輕敲重擊著石磬,扮演百獸的舞隊都跳起舞來,各位官長也合著樂曲壹同跳起來吧!”

帝因此作歌。說:“勤勞天命,這樣子就差不多了。”于是唱道:“大臣歡悅啊,君王奮發啊,百事發達啊!”

臯陶跪拜叩頭繼續說:“要念念不忘啊!統率起興辦的事業,慎守妳的法度,要認真啊!經常考察妳的成就,要認真啊!”于是繼續作歌說:“君王英明啊!大臣賢良啊!諸事安康啊!”又繼續作歌說:“君王瑣碎啊!大臣懈怠啊!諸事荒廢啊!”

舜帝拜謝說:“對啊!我們去認真幹吧!”

夏書

禹貢

禹乃遂與益、後稷奉帝命,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禹行自冀州始:既載壺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嶽陽。覃懷致功,至于衡漳。其土白壤。賦上上錯,田中中,常、衛既從,大陸既爲。鳥夷皮服。夾右碣石,入于海。

濟、河維沇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澤,雍、沮會同,桑土既蠶,于是民得下丘居土。其土黑墳,草繇木條。田中下,賦貞,作十有三年乃同。其貢漆絲,其篚織文。浮于濟、漯,通于河。

海岱維青州:堣夷既略,濰、淄其道。其土白墳,海濱廣潟,厥田斥鹵。田上下,賦中上。厥貢鹽絺,海物維錯,岱畎絲、枲、鉛、松、怪石,萊夷爲牧,其篚酓絲。浮于汶,通于濟。

海岱及淮維徐州:淮、沂其治,蒙、羽其藝。大野既都,東原底平。其土赤埴墳,草木漸包。其田上中,賦中中。貢維土五色,羽畎夏狄,峄陽孤桐,泗濱浮磬,淮夷蠙珠臮魚,其篚玄纖缟。浮于淮、泗,通于河。

淮海維揚州:彭蠡既都,陽鳥所居。三江既入,震澤致定。竹箭既布。其草惟夭,其木惟喬,其土塗泥。田下下,賦下上上雜。貢金三品,瑤、琨、竹箭,齒、革、羽、旄,島夷卉服,其篚織貝,其包橘、柚錫貢。均江海,通淮、泗。荊及衡陽維荊州:江、漢朝宗于海。九江甚中,沱、涔已道,雲土、夢爲治。其土塗泥。田下中,賦上下。貢羽、旄、齒、革,金三品,杶、榦、栝、柏,砺、砥、砮、丹,維菌簬、苦,三國致貢其名,包軌菁茅,其篚玄纁玑組,九江入賜大龜。浮于江、沱、涔、(于)漢,逾于雒,至于南河。

荊河惟豫州:伊、雒、纏、澗既入于河,荥播既都,道菏澤,被明都。其土壤,下土墳垆。田中上,賦雜上中。貢漆、絲、絺、纻,其篚纖絮,錫貢磬錯。浮于雒,達于河。華陽黑水惟梁州:汶、嶓既藝,沱、涔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績。其土青骊。田下上,賦下中三錯。貢璆、鐵、銀、镂、砮、磬,熊、罴、狐、貍、織皮。西傾因桓是來,浮于潛,逾于沔,入于渭,亂于河。

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屬渭汭。漆、沮既從,沣水所同。荊、岐已旅,終南、敦物至于鳥鼠。原隰厎績,至于都野。三危既度,三苗大序。其土黃壤。田上上,賦中下。貢璆、琳、琅玕。浮于積石,至于龍門西河,會于渭汭。織皮昆侖、析支、渠搜,西戎即序。

道九山:汧及岐至于荊山,逾于河;壺口、雷首至于太嶽;砥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常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西傾、朱幸、鳥鼠至于太華;熊耳、外方、桐柏至于負尾;道嶓冢,至于荊山;內方至于大別;汶山之陽至衡山,過九江,至于敷淺原。

道九川: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道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道河積石,至于龍門,南至華陰,東至砥柱,又東至于盟津,東過雒汭,至于大邳,北過降水,至于大陸,北播爲九河,同爲逆河,入于海。嶓冢道瀁,東流爲漢,又東爲蒼浪之水,過三澨,入于大別,南入于江,東彙澤爲彭蠡,東爲北江,入于海。汶山道江,東別爲沱,又東至于醴,過九江,至于東陵,東迆北會于彙,東爲中江,入于梅。道沇水,東爲濟,入于河,泆爲荥,東出陶丘北,又東至于荷,又東北會于汶,又東北入于海。道淮自桐柏,東會于泗、沂,東入于海。道渭自鳥鼠同穴,東會于沣,又東北至于泾,東過漆、沮,入于河。道雒自熊耳,東北會于澗、纏,又東會于伊,東北入于河。于是九州攸同,四奧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滌原,九澤既陂,四海會同。六府甚修,衆土交正,致慎財賦,鹹則三壤成賦。

中國賜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令天子之國以外五百裏甸服:百裏賦納總,二百裏納緫,三百裏納稭服,四百裏粟,五百裏米。甸服外五百裏侯服:百裏采,二百裏任國,三百裏諸侯。侯服外五百裏綏服:三百裏揆文教,二百裏奮武衛。綏服外五百裏要服:三百裏夷,二百裏蔡。要服外五百裏荒服:三百裏蠻,二百裏流。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聲教訖于四海。于是帝錫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


譯文:


禹接受了舜帝的命令,與益、後稷壹起到任,命令諸侯百官發動那些被罰服勞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他壹路上穿山越嶺,樹立木樁作爲標志,測定高山大川的狀貌。

禹治水及考察是從帝都冀州開始的:在冀州先完成了壺口的工程,又治理梁山及其支脈。治理好太原地區,壹直到太嶽山之南。修治好覃懷之後,又繼續修治了衡水和漳水。冀州的土質色白而松軟,這裏的賦稅屬上上,即第壹等,有時也雜有第二等,田地屬于中中,即第五等。常水、衛水疏通了,大陸澤也修治完畢。東北鳥夷部族的貢品是皮衣。其進貢路線是繞道碣石山向西,進入黃河。

濟水和黃河之間是沇(兖)州:這個地區的九條河都已疏通,雷夏蓄積成了壹個大湖。雍水和沮水彙合流入澤中,土地上種了桑,養了蠶,于是民衆都能從山上搬下來定居在平地上。沇州的土質發黑而且肥美,草長得茂盛,樹木高大。這裏田地屬中下,即第六等,賦稅屬下下,即第九等,經過十三年的整治之後,才能和其他各州相同。這壹地區進貢的物品是漆、絲,還有用竹筐盛著的有花紋的錦繡。進貢時走水路,由濟水進入漯(tà,踏)水,然後進入黃河。

大海到泰山之間是青州:在這個地區堣夷平治之後,淮水、淄水也得到了疏通。這裏的土質色白而且肥美,海濱壹帶寬廣含堿,田地多是鹽堿地。田地屬上下,即第三等,賦稅屬中上,即第四等。進貢的物品是鹽和細葛布,有時也進貢壹些海産品,還有泰山谷地生産的絲、大麻、錫、松木、奇異的石頭,萊夷地區可以放牧,所以,那裏進貢畜牧産品,還有用筐盛著用來作琴弦的柞蠶絲。進貢時,走水路,由汶水轉入濟水。

大海、泰山到淮水之間是徐州:在這個地區治理了淮水、沂水,蒙山、羽山壹帶也可以種植作物了。大野成了壹個蓄水湖,東原的水也都退去。這裏的土質呈紅色,有粘性而且肥美,草木叢生,漸漸繁茂。田地屬上中,即第二等,賦稅屬中中,即第五等。進貢的物品是供天子築壇祭天用的五色土,羽山谷中的野雞,峄山南面生産的可用以制琴瑟的孤生桐,泗水之濱浮石制的石磬,淮夷的珍珠和魚類,還有用竹筐盛著的纖細潔淨的黑白絲綢。進貢時,走水路通過淮水、泗水,然後轉入黃河。淮河與大海之間是揚州:彭蠡(lǐ,裏)彙成了湖泊,成了鴻雁南歸時的棲息之地。松江、錢塘江、浦陽江在那裏入海,震澤地區也獲得安定了。竹林密布,野草繁茂,樹木高大。這裏的土質濕潤。田地屬下下,即第九等,賦稅居下上,即第七等,有時可居第六等。進貢的物品是三色銅,瑤、琨等美玉和寶石,以及竹箭,還有象牙、皮革、羽毛、旄(máo,毛)牛尾和島夷人穿的花草編結的服飾,以及用竹筐盛著的有貝形花紡的錦緞,有進根據朝廷的命令進貢包好的橘子、柚子。這些貢品都經由大海、長江進入淮河、泗水。

荊山到衡山的南面是荊州:這個地區有長江、漢水注入大海。長江的衆多支流大都有了固定的河道,沱水、涔水業已疏導,雲澤、夢澤也治理好了。這裏的土質濕潤,田地屬下中,即第八等,賦稅居上下,即第三等。進貢的物品是羽毛、旄牛尾、象牙、皮革、三色銅,以及椿木、柘(zhè,蔗)木、桧木、柏木,還有粗細磨石,可做箭頭的砮(nǔ,努)石、丹砂,特別是可做箭杆的竹子菌(jùn,郡)簬(lù,路)和苦(hù,戶)木是漢水附近三個諸侯國進貢的最有名的特産,還有包裹著和裝在匣子裏的供祭祀時濾酒用的青茅,用竹筐盛著的彩色布帛,以及穿珠子用的絲帶。有時根據命令進貢九江出産的大龜。進貢時,經由長江、沱水、涔水、漢水,轉行壹段陸路再進入洛水,然後轉入南河。

荊州和黃河之間是豫州:伊水、洛水、纏水、澗水都已疏通注入黃河,荥播也彙成了壹個湖泊,還疏浚了荷澤,修築了明都澤的堤防。這裏的土質松軟肥沃,低地則是肥沃堅實的黑土。田地屬中上,即第四等,賦稅居上中,即第二等,有時居第壹等。進貢漆、絲、細葛布、麻,以及用竹筐盛著的細絲絮,有時按命令進貢治玉磬用的石頭,進貢時走水路,經洛水進入黃河。

華山南麓到黑水之間是梁州:汶(岷)山、嶓冢山都可以耕種了,沱水、涔水也已經疏通,蔡山、蒙山的道路已經修好,在和夷地區治水也取得了成效。這裏的土質是青黑色的,田地屬下上,即第七等,賦稅居下中,即第八等,有時也居第七等或第九等。貢品有美玉、鐵、銀、可以刻镂的硬鐵、可以做箭頭的砮石、可以制磬的磬石,以及熊、罴、狐狸。織皮族的貢品由西戎西傾山經桓水運出,再從潛水船運,進入沔(miǎn,免)水,然後走壹段山路進入渭水,最後橫渡黃河到達京城。

黑水與黃河西岸之間是雍州:弱水經治理已向西流去,泾水彙入了渭水。漆水、沮水跟著也彙入渭水,還有沣水同樣彙入渭水。荊山、岐山的道路業已開通,終南山、敦物山壹直到鳥鼠山的道路也已竣工。高原和低谷的治理工程都取得了成績,壹直治理到都野澤壹帶。三危山地區可以居住了,三苗族也大爲順服。這裏的土質色黃而且松軟肥沃,田地屬上上,即第壹等,賦稅居中下,即第六等。貢品是美玉和美石。進貢時從積石山下走水路,順流到達龍門山間的西河,會集到渭水灣裏。織皮族居住在昆侖山、枝支山、渠搜山等地,那時西戎各國也歸服了。

禹開通了九條山脈的道路:壹條從汧山和岐山開始壹直開到荊山,越過黃河;壹條從壺口山、雷首山壹直開到太嶽山;壹條從砥柱山、析城山壹直開到王屋山;壹條從太行山、常山壹直開到碣石山,進入海中與水路接通;壹條從西傾山、朱幸山,鳥鼠山壹直開到太華山;壹條從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壹直開到負尾山;壹條從嶓冢山壹直開到荊山;壹條從內方山壹直開到大別山;壹條從汶山的南面開到衡山,越過九江,最後到達敷淺原山。

禹疏導了九條大河:把弱水疏導至合黎,使弱水的下遊注入流沙(沙漠)。疏導了黑水,經過三危山,流入南海(青海)。疏導黃河,從積石山開始,到龍門山,向南到華陰,然後東折經過砥柱山,繼續向東到孟津,再向東經過洛水入河口,直到大邳;轉而向北經過降水,到大陸澤,再向北分爲九條河,這九條河到下遊又彙合爲壹條,叫做逆河,最後流入大海。從嶓冢山開始疏導漾水,向東流就是漢水,再向東流就是蒼浪水,經過三澨(shì,誓)水,到大別山,南折注入長江,再向東與彭蠡澤之水會合,繼續向東就是北江,流入大海。從汶山開始疏導長江,向東分出支流就是沱水,再往東到達醴水,經過九江,到達東陵,向東斜行北流,與彭蠡澤之水會合,繼續向東就是中江,最後流入大海。疏導沇水,向東流就是濟水,注入黃河,兩水相遇,溢爲荥澤,向東經過陶丘北面,繼續向東到達荷澤,向東北與汶水會合,再向北流入大海。從桐柏山開始疏導淮水,向東與泗水、沂水會合,再向東流入大海。疏導渭水,從鳥鼠同穴山開始,往東與沣水會合,又向東與泾水會合,再往東經過漆水、沮水,流入黃河。疏導洛水,從熊耳山開始,向東北與澗水、纏水會合,又向東與伊水會合,再向東北流入黃河。

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從此九州統壹,四境之內都可以居住了,九條山脈開出了道路,九條大河疏通了水源,九個大湖築起了堤防,四海之內的諸侯都可以來京城會盟和朝觐了。金、木、水、火、土、谷六庫的物資治理得很好,各方的土地美惡高下都評定出等級,能按照規定認真進貢納稅,賦稅的等級都是根據三種不同的土壤等級來確定。還在華夏境內九州之中分封諸侯,賜給土地,賜給姓氏,並說:“要恭敬地把德行放在第壹位,不要違背我天子的各種措施。”

禹下令規定天子國都以外五百裏的地區爲甸服,即爲天子服田役納谷稅的地區:緊靠王城百裏以內要交納收割的整棵莊稼,壹百裏以外到二百裏以內要交納禾穗,二百裏以外到三百裏以內要交納谷粒,三百裏以外到四百裏以內要交納粗米,四百裏以外到五百裏以內要交納精米。甸服以外五百裏的地區爲侯服,即爲天子偵察順逆和服侍王命的地區:靠近甸服壹百裏以內是卿大夫的采邑,往外二百裏以內爲小的封國,再往處二(原文作“三”)百裏以內爲諸侯的封地。侯服以外五百裏的地區爲綏服,即受天子安撫,推行教化的地區:靠近侯服三百裏以內視情況來推行禮樂法度、文章教化,往外二百裏以內要振興武威,保衛天子。綏服以外五百裏的地區爲要(yāo,腰)服,即受天子約束服從天子的地區:靠近綏服三百裏以內要遵守教化,和平相處;往外二百裏以內要遵守王法。要服以外五百裏的地區爲荒服,即爲天子守衛遠邊的荒遠地區:靠近要服三百裏以內荒涼落後,那裏的人來去不受限制;再往外二百裏以內可以隨意居處,不受約束。

這樣,東臨大海,西至沙漠,從北方到南方,天子的聲威教化達到了四方荒遠的邊陲。于是舜帝爲表彰禹治水有功而賜給他壹塊代表水色的黑色圭玉,向天下宣告治水成功。天下從此太平安定。


甘誓

原文:

有扈氏不服,啓伐之,大戰于甘。將戰,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啓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女: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勦絕其命。今予維共行天之罰。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女不共命。禦非其馬之政,女不共命。用命,賞于祖;不用命,僇于社,予則帑僇女。”


譯文:

啓登臨帝位後,有扈氏不來歸從,啓前往征伐,在甘地大戰壹場。戰鬥開始之前,啓作了壹篇誓辭叫做《甘誓》,召集來六軍將領進行訓誡。啓說:”喂!六軍將領們,我向妳們宣布誓言:有扈氏蔑視仁、義、禮、智、信五常的規範,背離天、地、人的正道,因此上天要斷絕他的大命。如今我恭敬地執行上天對他的懲罰。戰車左邊的射手不從左邊射擊敵人,車右的劍手不從右邊擊殺敵人,就是不服從命令。馭手不能使車馬陣列整齊,也是不服從命令。聽從命令的,我將在祖先神靈面前獎賞他;誰不聽從命令,就在社神面前殺掉他,而且要把他們的家屬收爲奴婢。”

五子之歌

大禹的兒子啓是中國曆史上第壹個國王,開始了父死子繼的帝制時代。然而第壹個繼承皇位的兒子太康,就因爲沒有德行,導致老百姓反感。太康貪圖享樂,在外打獵長期不歸,國都被後羿侵占。太康的五個弟弟和母親被趕到洛河邊,追述大禹的告誡而作《五子之歌》,表達了五個人的悔意。

夏後太康失國,五位公子作五子之歌以示哀悼。

原文

太康屍位,以逸豫滅厥德,黎民鹹貳,乃盤遊無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窮後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禦其母以従,徯于洛之汭。五子鹹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其壹曰:“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甯。予視天下愚夫愚婦,壹能勝予,壹人三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予臨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馭六馬,爲人上者,奈何不敬?”

其二曰:“訓有之,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牆。有壹于此,未或不亡。”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亂其紀綱,乃厎滅亡。”

其四曰:“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贻厥子孫。關石和鈞,王府則有。荒墜厥緒,覆宗絕祀!”

其五曰:“嗚乎喝歸?予懷之悲。萬姓仇予,予將疇依?郁陶乎予心,顔厚有醜怩。弗慎厥德,雖悔可追?”


譯文

太康處在尊位而不理事,又喜好安樂,喪失君德,衆民都懷著二心;竟至盤樂遊獵沒有節制,到洛水的南面打獵,百天還不回來。有窮國的君主羿,因人民不能忍受,在河北抵禦太康,不讓他回國。太康的弟弟五人,侍奉他們的母親跟隨太康,在洛水灣等待他。這時五人都埋怨太康,因此敘述大禹的教導而寫了歌。

其中壹首說:“偉大的祖先曾有明訓,人民可以親近而不可看輕;人民是國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國家就安甯。我看天下的人,愚夫愚婦都能對我取勝。壹人多次失誤,考察民怨難道要等它顯明?應當考察它還未形成之時。我治理兆民,恐懼得像用壞索子駕著六匹馬;做君主的人怎麽能不敬不怕?”

其中第二首說:“禹王的教誨這樣昭彰,可妳在內迷戀女色,在外遊獵翺翔;喜歡喝酒和愛聽音樂,高高建築大殿又雕飾宮牆。這些事只要有壹樁,就沒有人不滅亡。”

其中第三首說:“那陶唐氏的堯皇帝,曾經據有冀州這地方。現在廢棄他的治道,紊亂他的政綱。就是自己導致滅亡!”

其中第四首說:“我的輝煌的祖父,是萬國的大君。有典章有法度,傳給他的子孫。征賦和計量平均,王家府庫豐殷。現在廢棄他的傳統,就斷絕祭祀又危及宗親!”

其中第五首說:“唉!哪裏可以回歸?我的心情傷悲!萬姓都仇恨我們,我們將依靠誰?我的心思郁悶,我的顔面慚愧。不願慎行祖德,即使改悔又豈可挽回?”

胤征

原文:

羲和湎淫,廢時亂日,胤往征之,作《胤征》。

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師。羲和廢厥職,酒荒于厥邑,胤後承王命徂征。告于衆曰:“嗟予有衆,聖有谟訓,明征定保,先王克謹天戒,臣人克有常憲,百官修輔,厥後惟明明,每歲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師相規,工執藝事以谏,其或不恭,邦有常刑。”“惟時羲和顛覆厥德,沈亂于酒,畔官離次,俶擾天紀,遐棄厥司,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馳,庶人走,羲和屍厥官罔聞知,昏迷于天象,以幹先王之誅,《政典》曰:‘先時者殺無赦,不及時者殺無赦。’今予以爾有衆,奉將天罰。爾衆士同力王室,尚弼予欽承天子威命。火炎昆岡,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于猛火。殲厥渠魁,脅從罔治,舊染汙俗,鹹與惟新。嗚呼!威克厥愛,允濟;愛克厥威,允罔功。其爾衆士懋戒哉!”


譯文:

夏帝仲康開始治理四海,胤侯受命掌管夏王的六師。羲和放棄他的職守,在他的私邑嗜酒荒亂。胤侯接受王命,去征伐羲和。

胤侯告戒軍衆說:“啊!我的衆位官長。聖人有谟有訓,明白指明了定國安邦的事。先王能謹慎對待上天的警戒,大臣能遵守常法,百官修治職事輔佐君主,君主就明而又明。

每年孟春之月,宣令官員用木铎在路上宣布教令,官長互相規勸,百工依據他們從事的技藝進行谏說。他們有不奉行的,國家將有常刑。

“這個羲和顛倒他的行爲,沈醉在酒中,背離職位,開始搞亂了日月星辰的運行曆程,遠遠放棄他所司的事。

前些時候季秋月的朔日,日月不會合于房,出現日食,樂官進鼓而擊,啬夫奔馳取幣以禮敬神明,衆人跑著供役。羲和主管其官卻不知道這件事,對天象昏迷無知,因此觸犯了先王的誅罰。 先王的《政典》說:曆法出現先于天時的事,殺掉無赦;出現後于天時的事,殺掉無赦。

“現在我率領妳們衆長,奉行上天的懲罰。妳等衆士要與王室同心協力,輔助我認真奉行天子的莊嚴命令!火燒昆山,玉和石同樣被焚燒;天王的官吏如有過惡行爲,害處將比猛火更甚。應當消滅爲惡的大首領,脅從的人不要懲治;舊時染有汙穢習俗的人,都允許更新。

“啊!嚴明勝過慈愛,就真能成功;慈愛勝過嚴明,就真會無功。妳等衆士要努力戒慎呀!”

商書

湯誓

大約在公元前1600年,成湯正式興兵討伐夏桀。趁著這個大好時機,商湯逐漸向黃河上遊發展自己的勢力。他先是率兵消滅了附近的小國和部落,又消滅了韋、顧、昆吾等較強大的部落,拆除了夏的保護屏障。終于,滅夏的戰爭准備就緒了。商湯帶領大軍屯集于鳴條,即今天山西省夏縣西北壹帶。爲了壹舉消滅夏桀,臨戰之前,商湯發出了隆重的動員令,召開了隆重的誓師大會,發表了討伐夏桀的檄文,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湯誓”。


原版

伊尹相湯伐桀,升自陑,遂與桀戰于鳴條之野,作《湯誓》。

王曰:“格爾衆庶,悉聽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稱亂!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今爾有衆,汝曰:‘我後不恤我衆,舍我穑事,而割正夏?’予惟聞汝衆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夏王率遏衆力,率割夏邑。有衆率怠弗協,曰:‘時日喝喪?予及汝皆亡。’夏德若茲,今朕必往。”

“爾尚輔予壹人,致天之罰,予其大赉汝!爾無不信,朕不食言。爾不從誓言,予則孥戮汝,罔有攸赦。


譯文

王說:“來吧!妳們衆位,都聽我說。不是我小子敢行作亂!因爲夏國犯下許多罪行,天帝命令我去討伐它。現在妳們衆人會說:‘我們的君王不憐憫我們衆人,荒廢我們的農事,爲什麽要征伐夏國呢?’我雖然理解妳們的話,但是夏氏有罪,我畏懼上帝,不敢不去征伐啊!現在妳們會問:‘夏的罪行究竟怎麽樣呢?’夏王耗盡民力,剝削夏國的人民。民衆怠慢不恭,同他很不和協,他們說:‘這個太陽什麽時候消失呢?我們願意同妳壹起滅亡。’夏的品德這樣壞,現在我壹定要去討伐他。

“妳們要輔佐我這個人,實行天帝對夏的懲罰,我將重重地賞賜妳們!妳們不要不相信,我不會說假話。如果妳們不遵守誓言,我就會把妳們降成奴隸,或者殺死妳們,不會有所赦免。”

仲虺之诰

《仲虺之诰》爲《尚書·商書》名篇,解決了商湯最頂心的問題——政權的合法性問題。政權的合法性來源于合理的制度(大禹長久的事業)、來源于上天的意旨(天命)、來源于人民的支持(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而不是交接的手續。這也是我們認定商湯的造反是種革命的重要理由。

仲虺:商湯之賢相,與伊尹壹起輔佐商王。是壹個了不起的人,他姓任,又名萊朱,是發明舟、車的大發明家奚仲之後,據說出生時雷聲虺虺,閃電如蛇,大雨傾盆,解了家鄉薛地多年不遇的旱災。古時形容雷鳴聲爲“虺虺”,同時“虺”也是蛇的代稱,下雨時閃電就非常象壹條條長蛇飛舞,于是他的父親薛君借景生情,給兒子起名叫“虺”,並給他以赤蛇紋身。可能他排行老二,所以叫任仲虺。仲虺長大後顯示出非凡的治國才能,把薛國治理的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當時夏桀荒淫無道,“築傾宮、飾瑤台、作瓊室、立玉門”,老百姓民不聊生。夏代臣民指著太陽咒罵夏桀說:“時日喝喪,予及汝偕亡”。不少方國都起了反抗夏桀之心,其中以商湯的勢力最大。時勢造英雄,仲虺果斷投奔了商湯,被知人善任的商湯拜爲左相,和右相伊尹壹起成爲輔佐商湯滅夏的左膀右臂,先後滅掉韋國、顧國、昆吾國,在鳴條壹戰中殲滅了夏桀的主力,放逐夏桀于南巢,三千諸侯共拜商湯爲天子。


《仲虺之诰》原文:

湯歸自夏至于大垌,仲虺作诰。

成湯放桀于南巢,惟有慚德。曰:“予恐來世以台爲口實。”

“夏王有罪,矯誣上天,以布命于下。帝用不臧,式商受命,用爽厥師。簡賢附勢,實繁有徒。肇我邦于有夏,若苗之有秀,若粟之有秕。小大戰戰,罔不懼于非辜。矧予之德,言足聽聞。

“惟王不迩聲色,不殖貨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賞。用人惟已,改過不吝。克寬克仁,彰信兆民。

“乃葛伯仇饷,初征自葛,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獨後予?’攸徂之民,室家相慶,曰:‘徯予後,後來其蘇。’民之待商,厥惟舊哉!

“佑賢輔德,顯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亂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德日新,萬邦惟懷;志自滿,九族乃離。王懋昭大德,建于中民,以義制事,以禮制心,垂裕後昆。予聞曰:‘能自得師者王,謂人莫己若者亡。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嗚呼!慎厥終,惟其始。殖有禮,覆昏暴。欽崇天道,永保天命。”


譯文:

湯討伐夏桀後從夏回國來到大垌,左相仲虺作诰。

成湯把夏桀流放到南巢這個地方,思考自己的作爲便慚愧自己的所得。說:“我恐怕後代把我的行爲當作話柄。”

仲虺于是作诰,說:“嗚呼!思考那上天生育的這些人民都有七情六欲,沒有君主就會混亂,只有天生聰明的人時常能治理。那夏桀昏亂得到報應,使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上天于是賜給大王勇氣與智慧,用標志端正萬邦,繼承大禹所繼承的,遵循大禹的典籍常規,把這些尊奉爲天的命令。

(背景:成湯消滅了夏國,流放了夏桀,但卻高興不起來,這是因爲使用了暴力。中國人崇尚仁義禮智信,反對暴力,恐怕就是來源于此。從堯舜禹以來,都是幫助別邦興旺發達從而使該邦成爲自己的附屬邦國,都很少使用武力。這是因爲當時的人們都知道,征服人的形體不如征服人的心。從夏啓開國(公元前2070年)到夏桀喪國(公元前1600年),雖然只有四百來年,但人類的思想發展卻有了很大的進步,人們已經知道對大自然的治理及對人類社會的治理。道路及河流的治理使人們不再是散居各地老死不相往來的了。盡管對帝王的進貢要消耗自己的壹部分財産,但帝王的賞賜也使自己的財産增加了豐富性。再加上農業經驗的交流、各種日用品的交換,人民的生活是日趨穩定。正是因爲有了穩定而豐富的生活,才促使了夏桀這樣的人的産生。所以仲虺說得對,人都有七情六欲,如果任由個人的七情六欲的發展,那麽人類社會必然是混亂的。從夏國開國君主大禹開始,就有了各種法律典章,以限制、約束人們的個人行爲,使個人的行爲不至于影響別人的、公衆的利益。而夏桀放縱自己的七情六欲,嚴重影響了人民大衆的利益,所以,仲虺認爲,以暴制暴,用武力強迫危害人民的人停止自己的行爲是正確的。只要成湯自己著重遵守大禹所留的法律典章,把它們看成是上天對人的約束,那麽成湯也就是正確的了。)


“夏桀王有罪,詐稱的誣辭來自上天,來對老百姓發布命令。上天使用了不善良的夏桀,從而使商接受了上天命令,使我們的軍隊明白。簡慢賢能依附勢力,這種人確實有許多同黨。從我們在夏朝立國開始,他們就把我們商看成是禾苗裏的雜草,谷粒中的空殼。我們商上上下下的人都很害怕,沒有哪壹個人不擔心無罪而招來橫禍。況且我們商的美德善言,能夠動人聽聞。

“大王您不親近歌舞女色,不聚斂金錢財物。勉力品德之人用官位來勉勵,勉力功績之人用獎賞來勉勵。任用別人就象任用自己壹樣深信不疑,改正過錯後就無遺憾。能夠寬厚能夠仁愛,對億萬人民明確地顯示了誠信。

“葛伯與送飯者爲仇。您的的征討從葛國開始。您向東征討西邊的夷族人便埋怨;向南征討北方的狄族人便埋怨,都說:‘爲什麽把我們放在後面呢?’老百姓盼望您前去,都舉家歡慶,說:‘等待我們的國君吧,君王來了我們就更生了。’人民擁戴商湯,已經很長久了。”

(背景:這是仲虺寬慰湯王的言詞,他指出曆史上並不是沒有戰爭,並不是沒有暴力,葛伯殘酷地殺害給田間送飯的人,就是草棺人命,因此您消滅他是代表了人民的意願。既然人民都擁戴商,那麽使用暴力去消滅用暴力來對待人民的人,也就是正確的了。)


“幫助賢能輔佐有德,顯示忠誠舉薦善良,兼並弱小攻擊昏昧,奪取動亂之國侮辱亡國君主,推翻亡國之君鞏固可存之主,邦國就會昌盛。德行日日更新,天下萬邦都裝胸懷;內心自我滿足,親戚也會背離。君主勉勵于大的德行,在百姓中建立起品德,以最佳行爲方式來控制事物,以社會行爲規範來控制人心,留傳給後代子孫。我聽說:‘能夠自己找到老師的人可以稱王,說別人不如自己的人會滅亡。謙虛好問的人就會越來越豐富,自以爲是的人就會越來越渺小。’嗚呼!要謹慎結局,就要從開始做起。樹立起社會行爲規範,顛覆昏暴的君主。恭敬崇尚天的道路,才能永遠保證天的規律。”


(背景:仲虺告訴湯王壹些行爲規範,作爲壹個君王,應該幹什麽不應該幹什麽,那是要從整個社會、全體人民出發的。只有“天下爲公”,人民才會承認妳的統治。如果只爲自己著想,那麽就只能回家待著吧。)

湯诰

湯诰是商湯王對各方諸侯的壹次講話,他打敗夏桀回國後,各方諸侯即來朝賀,商湯王乘機向各方諸侯再壹次申明他之所以推翻夏桀的道理。指出天道是沒有偏私的,福善禍淫是上天的基本法則,夏之所以滅亡完全是上天降災的結果。

今存內容爲僞古文尚書,真古文存于《史記卷三·殷本紀第三》中。

原文:

僞古文

湯既黜夏命,複歸于亳,作《湯诰》。

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誕告萬方。王曰:“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壹人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綏厥猷惟後。夏王滅德作威,以敷虐于爾萬方百姓。爾萬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並告無辜于上下神祇。天道福善禍淫,降災于夏,以彰厥罪。肆台小子,將天命明威,不敢赦。敢用玄牡,敢昭告于上天神後,請罪有夏。聿求元聖,與之戮力,以與爾有衆請命。

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天命弗僭,贲若草木,兆民允殖。俾予壹人輯甯爾邦家,茲朕未知獲戾于上下,栗栗危懼,若將隕于深淵。凡我造邦,無従匪彜,無即慆淫,各守爾典,以承天休。爾有善,朕弗敢蔽;罪當朕躬,弗敢自赦,惟簡在上帝之心。其爾萬方有罪,在予壹人;予壹人有罪,無以爾萬方。

嗚呼!尚克時忱,乃亦有終。”


真古文

維三月,王自至于東郊。告諸侯群後:“毋不有功于民,勤力乃事。予乃大罰殛女,毋予怨。”曰:“古禹、臯陶久勞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東爲江,北爲濟,西爲河,南爲淮,四犢已修,萬民乃有居。後稷降播,農殖百谷。三公鹹有功于民,故後有立。昔蚩尤與其大夫作亂百姓,帝乃弗予,有狀。先王言不可不勉。”曰:“不道,毋之在國,女毋我怨。”


譯文:


僞古文

湯王在戰勝夏桀後回來,到了亳邑,大告萬方諸侯。湯王說:“啊!妳們萬方衆長,明白聽從我的教導。偉大的天神,降善于下界人民。順從人民的常性,能使他們安于教導的就是君主。夏王滅棄道德濫用威刑,向妳們萬方百姓施行虐政。妳們萬方百姓遭受他的殘害,痛苦不堪,普遍向上下神只申訴無罪。天道福佑善人懲罰壞人,降災于夏國,以顯露他的罪過;所以我奉行天命明法,不敢寬宥。敢用黑色牡牛向天神後土禱告,請求懲治夏桀,就邀請了大聖伊尹與我共同努力,爲妳們衆長請求保全生命。

上天真誠幫助天下人民,罪人夏桀被廢黜了。天道不差,燦然像草木的滋生繁榮,兆民真的樂于生活了。上天使我和睦安定妳們的國家,這回伐桀我不知道得罪了天地沒有,驚恐畏懼,像要落到深淵裏壹樣。凡我建立的諸侯,不要施行非法,不要追求安樂;要各自遵守常法,以接受上天的福祿。妳們有善行,我不敢掩蓋;罪過在我自身,我不敢自己寬恕,因爲這些在上帝心裏都明明白白。妳們萬方有過失,原因都在于我;我有過失,不會連及妳們萬方諸侯。

嗚呼!但願能夠這樣誠信不疑,就會獲得成功。”


真古文


三月,殷王親自到了東郊,向各諸侯國君宣布:“各位可不能不爲民衆謀立功業,要努力辦好妳們的事情。否則,我就對妳們嚴加懲辦,那時可不要怪罪我。”又說:“過去禹、臯陶長期奔勞在外,爲民衆建立了功業,民衆才得以安居樂業。當時他們東面治理了長江,北而治理了濟河,西面治理了黃河,南面治理了淮河,這四條重要的河道治理好了,萬民才得以定居下來。後稷教導民衆播種五谷,民衆才知道種植各種莊稼。這三位古人都對民衆有功,所以,他們的後代能夠建國立業。也有另外的情況:從前蚩尤和他的大臣們在百姓中發動暴亂,上帝就不降福于他們,這樣的事在曆史上是有過的。先王的教誨,可不能不努力照辦啊!”又說:“妳們當中如果有誰幹出違背道義的事,那就不允許他回國再當諸侯,那時妳們也不要怨恨我。”

伊訓

《伊訓》是大臣伊尹寫給太甲帝王的教導與告誡。太甲帝是商周第五任帝王,伊尹是開國老臣,五朝元老。


原文:

成湯既沒,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訓》、《肆命》、《徂後》。

惟元祀十有二月乙醜,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見厥祖,侯、甸群後鹹在,百官總已以聽冢宰。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訓于王。

曰:“嗚呼!古有夏先後,方懋厥德,罔有天災。山川鬼神,亦莫不甯,暨鳥獸魚鼈鹹若。于其子孫弗率,皇天降災,假手于我有命,造攻自鳴條,朕哉自亳。惟我商王,布昭聖武,代虐以寬,兆民允懷。今王嗣厥德,罔不在初,立愛惟親,立敬惟長,始天家邦,終于四海。嗚呼!先王肇修人紀,從谏弗咈,先民時若。居上克明,爲下克忠,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以至于有萬邦,茲惟艱哉!敷求哲人,俾輔于爾後嗣,制官刑,儆于有位。曰:‘敢有恒舞于宮,酣歌于室,時謂巫風。敢有殉于貨色,恒于遊畋,時謂淫風。敢有侮聖言,逆忠直,遠耆德,比頑童,時謂亂風。惟茲三風十愆,卿士有壹于身,家必喪;邦君有壹于身,國必亡。臣下不匡,其刑墨,具訓于蒙士。’嗚呼!嗣王祗厥身,念哉!聖谟洋洋,嘉言孔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爾惟德罔小,萬邦惟慶;爾惟不德罔大,墜厥宗。”


譯文:

太甲元年十二月乙醜日,伊尹祭祀先王,侍奉嗣王恭敬地拜見他的祖先。侯服甸服的諸侯都在祭祀行列,百官率領自己的官員,聽從太宰伊尹的命令。伊尹于是明白說明大功之祖成湯的大德,來教導太甲。

伊尹說:“啊!從前夏代的先君,當他勉力施行德政的時候,沒有發生天災,山川的鬼神也沒有不安甯的,連同鳥獸魚鼈各種動物的生長都很順遂。到了他的子孫不遵循先人的德政,上天降下災禍,借助于我湯王的手。上天有命:先從夏桀討伐;我就從亳都執行。我商王宣明德威,用寬和代替暴虐,所以天下兆民相信我、懷念我。現在我王嗣行成湯的美德,不可不考慮開頭!行愛于親人,行敬于長上,從家和國開始,最終推廣到天下。

啊!先王努力講求做人的綱紀,聽從谏言而不違反,順從前賢的活;處在上位能夠明察,爲臣下能夠盡忠;結交人不求全責備,檢點自己好像來不及壹樣。因此達到擁有萬國,這是很難的呀! “又普求賢智,使他們輔助妳們後嗣;還制訂《官刑》來警戒百官。《官刑》上說:敢有經常在宮中舞蹈、在房中飲酒酣歌的,這叫做巫風。敢有貪求財貨女色、經常遊樂田獵的,這叫做淫風。敢有輕視聖人教訓、拒絕忠直谏戒、疏遠年老有德、親近頑愚童稚的,這叫做亂風。這些三風十過,卿士身上有壹種,他的家壹定會喪失;國君身上有壹種,他的國壹定會滅亡。臣下不匡正君主,要受到墨刑。這些對于下士也要詳細教導。

啊!嗣王當以這些教導警戒自身,念念不忘呀!聖谟美好,嘉訓很明啊!上天的眷顧不常在壹家,作善事的,就賜給百福;作不善的,就賜給他百殃。妳修德不論多小,天下的人都會感到慶幸,行不善,即使不大,也會喪失國家。”

太甲上

太甲(生卒年不詳),姓名子至。商湯嫡長孫,太丁之子,外丙和仲壬之侄,商朝第四位君主。

商湯建立商朝後,在位三十年便去世了。商朝的繼承法是兄死弟及,沒有弟弟,就傳位給兒子。商湯沒有弟弟,所以他的長子太丁應即位,可是太丁比父親死得還早,因此就由太丁的弟弟外丙繼位。外丙在位三年也去世了,他的弟弟仲壬繼位。仲壬在位四年也死了。這時候由開國元老伊尹作主,由太丁之子太甲繼承王位。

太甲繼承了王位,伊尹壹連寫了三篇文章給太甲閱讀,教他怎樣做壹個好的君主。有壹篇文章的題目叫《肆命》,專門講如何分清是非的道理,對于什麽樣的事情不應當做,什麽樣的事情應當做,都說得清清楚楚。還有壹篇文章的題目叫《徂後》,講的是商湯時候的法律制度,教育太甲壹定要按照祖先定的規矩行事,不能背棄祖訓,愛所欲愛。

太甲讀了這些文章,開始時也能按伊尹的教導行事,小心謹慎地遵守祖宗留下的規矩。到了第三年,他就忘乎所以了,認爲壹切應當由他說了算,否則枉爲壹國之君,被那個奴隸出身的宰相伊尹來管著了。他咨意妄爲。不聽伊尹的規勸,破壞了祖宗留下來的法律制度。他居然學夏桀的樣子以暴虐的手段對付老百姓,百姓們怨聲載道。

伊尹自然不能容忍太甲破壞湯王留下的社稷。他先是壹再規勸,希望太甲對自己的行爲要多加檢點,後來看到太甲屢教不改,伊尹就把他趕下台,放逐到商湯的墳墓所在地桐宮(今河南商丘虞城縣北)去。在太甲被放逐期間,伊尹見朝中無主,就自己執政,管理起國家來。 改過自新

太甲被放逐到了桐宮,祖父商湯的墳墓與他朝夕相伴。商湯雖然是商朝的開國君主,墳墓卻與普通人的墓差不多,墓地上只有壹座低矮的宮室,供壹年壹度的祭祖之用。守墓的老人聽說太甲是因爲違犯祖宗的制度被放逐到墓地上來的,就把當年商湯創業的故事,以及商湯訂下的種種規矩,每天對太甲講述,教育太甲應當以自己的祖父作榜樣,做個賢明的君主。祖父商湯的偉大功績,讓太甲既神往又羞愧,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爲,越來越覺得自己對不起祖父在天之靈,就決心改正錯誤。他以祖父作榜樣,盡自己的能力幫助老弱孤寡,做事情也變得雷厲風行,而違反祖制和朝廷法律的事,太甲是絕不會做的。

三年過去了。伊尹時刻關注著太甲在桐宮的所作所爲,他的行動早己有人報告給伊尹了。太甲的悔過自新,讓伊尹十分高興,于是親自帶著文武大臣把太甲接回首都毫城,嚴肅而鄭重地把政權交還給他。太甲以前事爲師,按商湯時傳下來的章法循規蹈距地做事,聽從身邊大臣的良言良策,把上至國家大事下到百姓生活都治理得井然有序,商朝進入了壹個穩定發展的時期。


太甲上原文

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諸桐。三年。複歸于亳。思庸。伊尹作太甲三篇。

惟嗣王不惠于阿衡。伊尹作書曰。先王顧堤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社稷宗廟。罔不祗肅。天監厥德。用集大命。撫綏萬方。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師。肆嗣王丕承基緒。惟尹躬先見于西邑夏。自周有終。相亦惟終。其後嗣王。罔克有終。相亦罔終。嗣王戒哉。祗爾厥辟。辟不辟。忝厥祖。王惟庸。罔念聞。伊尹乃言曰。先王昧爽丕顯。坐以待旦。旁求俊彥。啓迪後人。無越厥命以自覆。慎乃儉德。惟懷永圖。若虞機張。往省括于度則釋。欽厥止。率乃祖攸行。惟朕以怿。萬世有辭。王未克變。伊尹曰。茲乃不義。習與性成。予弗狎于弗順。營于桐宮。密迩先王其訓。無俾世迷。王徂桐宮。居憂。克終允德。


譯文:

嗣王太甲對伊尹不順從,伊尹作書給王說:“先王成湯顧念天的明命是正確的,因此供奉上下神祇、宗廟社稷無不恭敬嚴肅。上天看到湯的善政,因此降下重大使命,使他撫安天下。我伊尹親身能輔助君主安定人民,所以嗣王就承受了先王的基業。我伊尹親身先見到西方夏邑的君主,用忠信取得成就,輔相大臣也取得成就;他們的後繼王不能取得成就,輔相大臣也沒有成就。嗣王要警戒呀!應當敬重妳做君主的法則,做君主而不盡君道,將會羞辱自己的祖先。”

王像往常壹樣不念不聞。伊尹就說:“先王在天將明未明的時刻,就思考國事,坐著等待天明。又遍求俊彥的臣子,開導後人,不要忘記先祖的教導以自取滅亡。您要慎行儉約的美德,懷著長久的計謀。好象虞人張開了弓,還要去察看箭尾符合法度以後,才發射壹樣;您要重視自己所要達到的目的,遵行妳的祖先的措施!這樣我就高興了,千秋萬世您將會得到美好的聲譽。”

太甲不能改變。伊尹對群臣說:“嗣王這樣就是不義。習慣將同生性相結合,我不能輕視不順教導的人。要在桐營造宮室,使他親近先王的教訓,莫讓他終身迷誤。”

嗣王去桐宮,處在憂傷的環境,能夠成就誠信的美德。

太甲中

太甲中原文:

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歸于亳。作書曰。民非後。罔克婿匡以生。後非民。罔以辟四方。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終厥德。實萬世無疆之休。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類。欲敗度。縱敗禮。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師保之訓。弗克于厥初。尚賴匡救之德。圖惟厥終。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允德協于下。惟明後。先王子惠困窮。民服厥命。罔有不悅。並其有邦厥鄰。乃曰。徯我後。後來無罰。王懋乃德。視乃厥祖。無時豫怠。奉先思孝。接下思恭。視遠惟明。聽德惟聰。朕承王之休無斁。


譯文:

三年十二月朔日,伊尹戴著禮帽穿著禮服迎接嗣王太甲回到亳都,作書告王說:“人民沒有君主,不能互相匡正而生活;君主沒有人民,無法治理四方。上天顧念幫助商家,使嗣王能成就君德,實在是商家萬代無疆之美啊!”

嗣王拜跪叩頭說:“我小子不明于德行,自己招致不善。多欲就敗壞法度,放縱就敗壞禮制,因此給自身召來了罪過。上天造成的災禍,還可回避;自己造成的災禍,不可逃脫。以前我違背師保的教訓,當初不會責備自己;還望依靠您的匡救的恩德,謀求我的好結局。”

伊尹跪拜叩頭,說:“講究自身的修養,又用誠信的美德和諧臣下,就是明君。先王成湯慈愛窮困的人民,所以人民服從他的教導,沒有不喜悅的。連他的友邦和鄰國,也這樣說:等待我們的君主吧,我們的君主來了,就沒有禍患了。大王要增進妳的德行,效法妳的烈祖,不可有頃刻的安樂懈怠。事奉先人,當思孝順;接待臣下,當思恭敬。觀察遠方要眼明,順從有德要耳聰。能夠這樣,我享受王的幸福就會沒有止境。”

太甲下

太甲下原文:

伊尹申诰于王曰。嗚呼。惟天無親。克敬惟親。民罔常懷。懷于有仁。鬼神無常享。享于克誠。天位艱哉。德惟治。否德亂。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終始慎厥與。惟明明後。先王惟時懋敬厥德。克配上帝。今王嗣有令緒。尚監茲哉。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無輕民事。惟難。無安厥位。惟危。慎終于始。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諸道。有言遜于汝志。必求諸非道。鳴呼。弗慮胡獲。弗爲胡成。壹人元良。萬邦以貞。君罔以辯言亂舊政。臣罔以寵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休。


譯文:

伊尹向王重複告戒說:“呀!上天沒有經常的親人,能敬天的天就親近;人民沒有經常歸附的君主,他們歸附仁愛的君主;鬼神沒有經常的享食,享食于能誠信的人。處在天子的位置很不容易呀!

“用有德的人就治,不用有德的人就亂。與治者辦法相同,沒有不興盛的;與亂者辦法相同,沒有不滅亡的。終和始都慎擇自己的同事,就是英明的君主。

“先王因此勉力敬修自己的德行,所以能夠匹配上帝。我王繼續享有好的基業,希望看到這壹點呀!

如果升高,壹定要從下面開始;如果行遠,壹定要從近處開始。不要輕視人民的事務,要想到它的難處;不要苟安君位,要想到它的危險。慎終要從開頭做起啊!

“有些話不順妳的心意,壹定要從道義來考求;有些話順從妳的心意,壹定要從不道義來考求。

“啊呀!不思考,怎麽收獲?不做事,怎麽成功?天子大善,天下因此清正。君主不要使用巧辯擾亂舊政,臣下不要憑仗驕寵和利祿而安居成功。這樣,國家將永久保持在美好之中。”

鹹有壹德

《鹹有壹德》作者據傳是伊尹。內容爲伊尹對太甲說的話。

原文:

伊尹既複政厥辟,將告歸,乃陳戒于德。曰:「嗚呼!天難谌,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夏王弗克庸德,慢神虐民。皇天弗保,監于萬方,啓迪有命,眷求壹德,俾作神主。惟尹躬暨湯,鹹有壹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師,爰革夏正。非天私我有商,惟天右于壹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歸于壹德。德惟壹,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凶。惟吉凶不僭在人,惟天降災祥在德。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終始惟壹,時乃日新。任官惟賢材,左右惟其人。臣爲上爲德,爲下爲民。其難其慎,惟和惟壹。德無常師,主善爲師。善無常主,協于克壹。俾萬姓鹹曰:『大哉王言。』又曰:『壹哉王心』。克綏先王之祿,永厎烝民之生。嗚呼!七世之廟,可以觀德。萬夫之長,可以觀政。後非民罔使;民非後罔事。無自廣以狹人,匹夫匹婦,不獲自盡,民主罔與成厥功。」

譯文:

伊尹已經把政權歸還給太甲,將要告老回到他的私邑,于是陳述純壹之德,告戒太甲。

伊尹說:“唉!上天難信,天命無常。經常修德,可以保持君位;修德不能經常,九州因此就會失掉。夏桀不能經常修德,怠慢神明,虐待人民。皇天不安,觀察萬方,開導佑助天命的人,眷念尋求純德的君,使他作爲百神之主。只有伊尹自身和成湯都有純壹之德,能合天心,接受上天的明教,因此擁有九州的民衆,于是革除了夏王的虐政。這不是上天偏愛我們商家,而是上天佑助純德的人;不是商家求請于民,而是人民歸向純德的人。德純壹,行動起來無不吉利;德不純壹,行動起來無不凶險。吉和凶不出差錯,雖然在人;上天降災降福,卻在于德啊!

“現在嗣王新受天命,要更新自己的品德;始終如壹而不間斷,這樣就能日日更新。任命官吏當用賢才,任用左右大臣當用忠良。大臣協助君上施行德政,協助下屬治理人民;對他們要重視,要慎重,當和諧,當專壹。德沒有不變的榜樣,以善爲准則就是榜樣;善沒有不變的准則,協合于能夠純壹的人就是准則。要使萬姓都說:重要呀!君王的話。又說:純壹呀!君王的心。這樣,就能安享先王的福祿,長久安定衆民的生活。

“啊呀!供奉七世祖先的宗廟,可以看到功德;萬夫的首長,可以看到行政才能。君主沒有人民就無人任用,人民沒有君主就無處盡力。不可自大而小視人,小視人就不能盡人的力量。平民百姓如果不得各盡其力,人君就沒有人幫助建立功勳。”

盤庚上

盤庚,甲骨文作般庚,生卒年不詳,子姓,名旬,商王祖丁之子,陽甲之弟,商朝第二十位君主。

商朝自商王仲丁以後,國勢逐漸衰落。當時廢棄嫡長子繼位制度,常擁立諸兄弟和他們的兒子繼位,他們常爭奪繼承權,造成商朝九代混亂,諸侯都不來朝見,史稱九世之亂。

盤庚的父親是商王祖丁。祖丁死後,祖丁叔父商王沃甲之子南庚繼承王位。南庚死後,祖丁之子、盤庚的哥哥陽甲繼承王位。陽甲統治期間,商朝國勢繼續衰落。陽甲死後,盤庚繼承王位。

商湯建立商朝時,最早的國都在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西南)。在此後三百年當中,都城壹共搬遷五次。這是因爲王族內部經常爭奪王位,發生內亂;再加上黃河下遊常常鬧水災。有壹次發大水,把都城全淹沒,所以就不得不搬家。

當他得知殷(當時稱北蒙,即今河南安陽)壹帶土肥水美,山林有虎、熊等獸,水裏有魚蝦時,就決心到此來發展。約公元前1300年,盤庚決定渡河南下,遷到商湯的故地亳(今河南商丘)定居。

爲了動員遷都,他曾發表壹個重要的演講。“星火燎原”壹詞即由此次演講內容凝練而成。貴族們竭力反對遷都,盤庚就發布文告,嚴厲命令他們服從。終于,馬蕭蕭,車辚辚,他率衆西渡黃河來到殷,史稱“盤庚遷殷”。

遷到殷後,他以強硬手段制止貴族們搬回舊都的企圖。他還提倡節儉,改良風氣,減輕剝削,終于安定局面。


盤庚上原文:

盤庚五遷,將治亳殷,民咨婿怨。作《盤庚》三篇。

盤庚遷于殷,民不適有居,率籲衆戚出,矢言曰:“我王來,即爰宅于茲,重我民,無盡劉。不能婿匡以生,蔔稽,曰其如台?先王有服,恪謹天命,茲猶不常甯;不常厥邑,于今五邦。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斷命,矧曰其克從先王之烈?若顛木之有由蘖,天其永我命于茲新邑,紹複先王之大業,厎綏四方。”

盤庚學于民,由乃在位以常舊服,正法度。曰:“無或敢伏小人之攸箴!”王命衆,悉至于庭。

王若曰:“格汝衆,予告汝訓汝,猷黜乃心,無傲從康。

古我先王,亦惟圖任舊人共政。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王用丕欽;罔有逸言,民用丕變。今汝聒聒,起信險膚,予弗知乃所訟。非予自荒茲德,惟汝含德,不惕予壹人。予若觀火,予亦拙謀作,乃逸。

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若農服田,力穑乃亦有秋。汝克黜乃心,施實德于民,至于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積德。乃不畏戎毒于遠迩,惰農自安,不昏作勞,不服田畝,越其罔有黍稷。

汝不和吉言于百姓,惟汝自生毒,乃敗禍奸宄,以自災于厥身。乃既先惡于民,乃奉其恫,汝悔身何及!相時憸民,猶婿顧于箴言,其發有逸口,矧予制乃短長之命!汝喝弗告朕,而婿動以浮言,恐沈于衆?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猶可撲滅。則惟汝衆自作弗靖,非予有咎。

遲任有言曰:‘人惟求舊,器非求舊,惟新。’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婿及逸勤,予敢動用非罰?世選爾勞,予不掩爾善。茲予大享于先王,爾祖其從與享之。作福作災,予亦不敢動用非德。 予告汝于難,若射之有志。汝無侮老成人,無弱孤有幼。各長于厥居。勉出乃力,聽予壹人之作猷。

無有遠迩,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邦之臧,惟汝衆;邦之不臧,惟予壹人有佚罰。凡爾衆, 其惟致告:自今至于後日,各恭爾事,齊乃位,度乃口。 罰及爾身,弗可悔。”


譯文:

盤庚將把都城遷到殷。臣民不願往那個處所,相率呼籲壹些貴戚大臣出來,向他們陳述意見。臣民說:“我們的君王遷來,既已改居在這裏,是看重我們臣民,不使我們受到傷害。現在我們不能互相救助,以求生存,用龜蔔稽考壹下,將怎麽樣呢?先王有事,敬慎地遵從天命。這裏還不能長久安甯嗎?不能長久住在壹個地方,到現在已經五個國都了!現在不繼承先王敬慎天命的傳統,就不知道老天所決定的命運,更何況說能繼承先王的事業呢?好象倒伏的樹又長出了新枝、被砍伐的殘余又發出嫩芽壹樣,老天將使我們的國運在這個新都奄邑延續下去,繼續複興先王的大業,安定天下。”

盤庚開導臣民,又教導在位的大臣遵守舊制、正視法度。他說:“不要有人敢于憑借小民的谏誡,反對遷都!”于是,王命令衆人,都來到朝廷。

王這樣說:“來吧,妳們各位,我要告訴妳們,開導妳們。可克制妳們的私心,不要傲求安。從前我們的先王,也只是謀求任用舊臣共同管理政事。施行先王的教令,他們不隱瞞教的旨意,先王因此敬重他們。他們沒有錯誤的言論,百姓們因此也大變了。現在妳們拒絕我的意,自以爲是,起來申說危害虛浮的言論,我不知道妳們爭辯的意圖。

“並不是我自己放棄了任用舊人的美德,而是妳們包藏好意而不施給我。我對當前形勢象看火壹樣地清楚,我如果又不善于謀劃和行動,那就錯了。好象把網結在綱上,才能有條理而不紊亂;好象農民從事田間勞動,只有努力耕種,才會大有收成。妳們能克制私心,把實際的好處施給百姓,以至于親戚朋友,于是才敢揚言妳們有積德。如果妳們不怕遠近會出現大災害,象懶惰的農民壹樣自求安逸,不努力操勞,不從事田間勞動,就會沒有黍稷。

“妳們不向老百姓宣布我的善言,這是妳們自生禍害,即將發生災禍邪惡,而自己害自己。假若已經引導人們做了壞事,而又承受那些痛苦,妳們悔恨自己又怎麽來得及?看看這些小人吧,他們尚且顧及規勸的話,顧及發出錯誤言論,何況我掌握著妳們或短或長的生命呢?妳們爲什麽不親自告訴我,卻用些無稽之談互相鼓動,恐嚇煽動民衆呢?好象大火在原野上燃燒壹樣,不能面向,不能接近,還能夠撲滅嗎?這都是妳們衆人自己做了不好的事,不是我有過錯。”

“遲任說過:‘人要尋求舊的,器物不要尋求舊的,要新。’過去我們的先王同妳們的祖輩父輩共同勤勞,共享安樂,我怎麽敢對妳們施行不恰當的刑罰呢?世世代代都會說到妳們的功勞,我不會掩蓋妳們的好處。現在我要祭祀我們的先王,妳們的祖先也將跟著享受祭祀。賜福降災,我也不敢動用不恰當的賞賜或懲罰。

“我在患難的時候告訴妳們,要象射箭有箭靶壹樣,妳們不能偏離我。妳們不要輕視成年人,也不要看不起年幼的人。妳們各人領導著自己的封地,努力使出妳們的力量,聽從我壹人的謀劃。沒有遠和近的分別,我用刑罰懲處那些壞的,用賞賜表彰那些好的。國家治理得好,是妳們衆人的功勞;國家治理得不好,是我有過有罪。

“妳們衆人,要思考我告誡的話:從今以後,各人認真地做好妳們的事情,加速妳們的布置,閉上妳們的口,不許亂說。否則,懲罰到妳們身上,後悔也可不能啊!”

盤庚中

原文:

盤庚作,惟涉河以民遷。乃話民之弗率,誕告用亶。其有衆鹹造,勿亵在王庭,盤庚乃登進厥民。曰:“明聽朕言,無荒失朕命!嗚呼!古我前後,罔不惟民之承保。後婿戚鮮,以不浮于天時。殷降大虐,先王不懷厥攸作,視民利用遷。汝喝弗念我古後之聞?承汝俾汝惟喜康共,非汝有咎比于罰。予若籲懷茲新邑,亦惟汝故,以丕從厥志。

今予將試以汝遷,安定厥邦。汝不憂朕心之攸困,乃鹹大不宣乃心,欽念以忱動予壹人。爾惟自鞠自苦,若乘舟,汝弗濟,臭厥載。爾忱不屬,惟婿以沈。不其或稽,自怒喝瘳?汝不謀長以思乃災,汝誕勸憂。今其有今罔後,汝何生在上?

今予命汝,壹無起穢以自臭,恐人倚乃身,迂乃心。予迓續乃命于天,予豈汝威,用奉畜汝衆。

予念我先神後之勞爾先,予丕克羞爾,用懷爾,然。失于政,陳于茲,高後丕乃崇降罪疾,曰‘喝虐朕民?’汝萬民乃不生生,暨予壹人猷同心,先後丕降與汝罪疾,曰:‘喝不暨朕幼孫有比?’故有爽德,自上其罰汝,汝罔能迪。古我先後既勞乃祖乃父,汝共作我畜民,汝有戕則在乃心!我先後綏乃祖乃父,乃祖乃父乃斷棄汝,不救乃死。

茲予有亂政同位,具乃貝玉。乃祖乃父丕乃告我高後曰:‘作丕刑于朕孫!’迪高後丕乃崇降弗祥。

嗚呼!今予告汝:不易!永敬大恤,無婿絕遠!汝分猷念以相從,各設中于乃心。乃有不吉不迪,顛越不恭,暫遇奸宄,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無俾易種于茲新邑。

往哉!生生!今予將試以汝遷,永建乃家。”


譯文:

盤庚作了君主以後,計劃渡過黃河帶領臣民遷移。于是,集合了那些不服從的臣民,用至誠普告他們。那些民衆都來了,旗幟在王庭飄揚。盤庚于是登上高處,招呼他們靠前壹些。

盤庚說:“妳們要聽清楚我的話,不要忽視我的命令!啊!從前我們的先王,沒有誰不想順承和安定人民。君王清楚大臣也明白,因此沒有被天災所懲罰。從前上天盛降大災,先王不安于自己所作的都邑,考察臣民的利益而遷徒。妳們爲什麽不想想我們先王的這些傳聞呢?我順從妳們喜歡安樂和穩定的心願,反對妳們有災難而陷入刑罰。我若呼籲妳們安居在這個新都,也是關心妳們的禍災,並且遠遵先王的意願嗎?

“現在我打算率領妳們遷移,使國家安定。妳們不體諒我內心的困苦,妳們的心竟然都很不和順,很想用些不正確的話來動搖我。妳們自己搞得走投無路,自尋煩惱,譬如坐在船上,妳們不渡過去,這將會把事情搞壞。妳們誠心不合作,那就只有壹起沈下去。不能協同壹致,只是自己怨怒,又有什麽好處呢?妳們不作長久打算,不想想災害,妳們普遍安于憂患。這樣下去,將會有今天而沒有明天了,妳們怎麽能生活在這個地面上呢?

“現在我命令妳們同心同德,不要傳播謠言來敗壞自己,恐怕有人會使妳們的身子不正,使妳們心地歪邪。我向上天勸說延續妳們的生命,我哪裏是要虐待妳們啊,我是要幫助妳們、養育妳們衆人。

“我想到我們神聖的先王曾經煩勞妳們祖先,我才把使妳們安定的意見貢獻給妳們;然而如果耽誤了事,長久居住在這裏,先王就會重重地降下罪責,問道:‘爲什麽虐待我的臣民?’妳們萬民如果不去謀生,不和我同心同德,先王也會對妳們降下罪責,問道:‘爲什麽不同我的幼孫親近友好?’因此,有了過錯,上天就將懲罰妳們,妳們不能長久。

“從前我們的先王已經煩勞妳們的祖先和父輩,妳們都作爲我養育的臣民,妳們內心卻又懷著惡念!我們的先王將會告訴妳們的祖先和父輩,妳們的祖先和父輩就會斷然抛棄妳們,不會挽救妳們的死亡。現在我有亂事的大臣,聚集財物。妳們的祖先和父輩于是就會告訴我們的先王說:‘對我們的子孫用大刑吧!’于是,先王就會重重地降下刑罰。

“啊!現在我告訴妳們:不要輕舉妄動!要永遠警惕大的憂患,不要互相疏遠!妳們應當考慮順從我,各人心裏都要和和善善。假如有人不善良,不走正道,違法不恭,欺詐奸邪,胡作非爲,我就要斷絕消滅他們,不留他們的後代,不讓他們這些壞人在這個新國都裏延續種族。

“去吧,去謀生吧!現在我將率領妳們遷徒,永久建立妳們的家園。”

盤庚下

原文:

盤庚既遷,奠厥攸居,乃正厥位,綏爰有衆。曰:“無戲怠,懋建大命!今予其敷心腹腎腸,曆告爾百姓于朕志。罔罪爾衆,爾無共怒,協比讒言予壹人。古我先王將多于前功,適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績于朕邦。今我民用蕩析離居,罔有定極,爾謂朕喝震動萬民以遷?肆上帝將複我高祖之德,亂越我家。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肆予沖人,非廢厥謀,吊由靈各;非敢違蔔,用宏茲贲。

嗚呼!邦伯師長百執事之人,尚皆隱哉!予其懋簡相爾念敬我衆。朕不肩好貨,敢恭生生。鞠人謀人之保居,敘欽。今我既羞告爾于朕志若否,罔有弗欽!無總于貨寶,生生自庸。式敷民德,永肩壹心。”


譯文:

盤庚遷都以後,定好住的地方,才決定宗廟朝廷的位置,然後告誡衆人。

盤庚說:“不要戲樂、懶惰,努力傳達我的教命吧!現在我誠心把我的意思告訴妳們各位官員。我不會懲罰妳們衆人,妳們也不要共同發怒,聯合起來,毀謗我壹個人。

“從前我們的先王想光大前人的功業,遷往山地。因此減少了洪水給我們的災禍,在我國獲得了好效果。現在我們的臣民由于洪水動蕩奔騰而流離失所,沒有固定的住處,妳們反而問我爲什麽要驚動衆人而遷徒!現在上帝要興複我們高祖的美德,光大我們的國家。我急切、笃實、恭謹地遵從上帝的意志,奉命延續妳們的生命,率領妳們長遠居住在新都。所以我這個年輕人,不是敢于廢棄妳們的謀劃,是要善于遵行上帝的謀度;不是敢于違背蔔兆,是要發揚光大上帝這壹美好的指示。

“啊!各位諸侯、各位官長以及全體官員,妳們都要考慮考慮啊!我將要盡力考察妳們惦念尊重我們民衆的情況。我不會任用貪財的人,只任用經營民生的人。對于那些能養育民衆並能謀求他們安居的人,我將依次敬重他們。現在我已經把我心裏的好惡告訴妳們了,不要有不順從的!不要聚斂財寶,要經營民生以自立功勳!要把恩惠施給民衆,永遠能夠與民衆同心!”

說命上

《說(yuè)命》敘述了武丁與傅說的故事,再現了壹段聖君賢相的佳話,頗具傳奇色彩。

《說命》(上)是君臣的進谏及王、傅說的答辭與武丁的文告。


原文:

王宅憂,亮陰三祀。既免喪,其惟弗言,群臣鹹谏于王曰:“嗚呼!知之曰 明哲,明哲實作則。天子惟君萬邦,百官承式,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

王庸作書以诰曰:“以台正于四方,惟恐德弗類,茲故弗言。恭默思道,夢帝赉予良弼,其代予言。”乃審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說築傅岩之野,惟肖。 爰立作相,王置諸其左右。

命之曰:“朝夕納誨,以輔台德。若金,用汝作砺;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 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啓乃心,沃朕心。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若跣弗視地, 厥足用傷。惟暨乃僚,罔不同心,以匡乃辟,俾率先王,迪我高後,以康兆民。 嗚呼!欽予時命,其惟有終。”

說複于王曰:“惟木從繩則正,後從谏則聖。後克聖,臣不命其承,疇敢不祗若王之休命?”


譯文:

高宗居父喪,信任冢宰默默不言,已經三年。免喪以後,他還是不論政事。群臣都向王進谏說:“啊!通曉事理的叫做明哲,明哲的人實可制作法則。天子統治萬邦,百官承受法式。王的話就作教命,王不說,臣下就無從接受教命。”

王因作書告谕群臣說:“要我做四方的表率,我恐怕德行不好,所以不發言。我恭敬沈默思考治國的辦法,夢見上帝賜給我壹位賢良的輔佐,他將代替我發言。”于是詳細畫出了他的形象,使人拿著圖像到天下普遍尋找。傅說在傅岩之野築土,同圖像相似。于是立他爲相,王把他設置在左右。

王命令他說:“請早晚進谏,以幫助我修德吧!比如鐵器,要用妳作磨石;比如渡大河,要用妳作船和漿;比如年歲大旱,要用妳作霖雨。敞開妳的心泉來灌溉我的心吧!比如藥物不猛烈,疾病就不會好;比如赤腳而不看路,腳因此會受傷。希望妳和妳的同僚,無人不同心來匡正妳的君主,使我依從先王,追隨成湯,來安定天下的人民。啊!重視我的這個命令,要考慮取得成功!”

傅說向王答複說:“木依從繩墨砍削就會正直,君主依從谏言行事就會聖明。君主能夠聖明,臣下不須教命猶將承意進谏,誰敢不恭敬順從我王的美好教導呢?”

說命中

《說命》(中)是傅說向武丁的進言。


原文

惟說命總百官,乃進于王曰:“嗚呼!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設都,樹候王君公,承以大夫師長,不惟逸豫,惟以亂民。惟天聰明,惟聖時憲,惟臣欽若,惟民從義。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惟衣裳在笥,惟幹戈省厥躬。王惟戒茲,允茲克明,乃罔不休。惟治亂在庶官。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惡德,惟其賢。慮善以動,動惟厥時。有其善,喪厥善;矜其能,喪厥功。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無啓寵納侮,無恥過作非。惟厥攸居,政事惟醇。黩于祭祀,時謂弗欽。禮煩則亂,事神則難。”

王曰:“旨哉!說,乃言惟服。乃不良于言,予罔聞于行。”

說拜稽首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王忱不艱,允協于先王成德,惟說不言有厥咎。”


譯文

傅說接受王命總理百官,于是向王進言說:“啊!古代明王順從天道,建立邦國,設置都城,樹立侯王君公,又以大夫衆長輔佐他們,這不是爲了逸樂,而是用來治理人民。上天聰明公正,聖主效法他,臣下敬順他,人民就順從治理了。號令輕出會引起羞辱;甲胄輕用會引起戰爭;衣裳放在箱子裏不用來獎勵,會損害自己;幹戈藏在府庫裏不用來討伐,會傷害自身。王應警誡這些!這些真能明白,政治就無不美好了。治和亂在于衆官,官職不可授予親近,當授予那些能者;爵位不可賜給壞人,當賜給那些賢人。考慮妥善而後行動,行動當適合它的時機。誇自己美好,就會失掉其美好;誇自己能幹,就會失去其成功。做事情,就要有准備,有准備才沒有後患。不要開寵幸的途徑而受侮辱;不要以改過爲恥而形成大非。這樣思考所擔任的事,政事就不會雜亂。輕慢對待祭祀,這叫不敬。禮神煩瑣就會亂,這樣,事奉鬼神就難了。”

王說:“好呀!傅說,妳的話應當實行。妳如果不善于進言,我就不能勉力去做了。”

傅說跪拜叩頭,說道:“不是知道它艱難,而是實行它很難。王誠心不以實行爲難,就真合于先王的盛德;我傅說如果不說,就有罪過了。”

說命下

《說命》(下)是《說命》(中)的延續。

原文

王曰:“來!汝說。台小子舊學于甘盤,既乃遁于荒野,人宅于河。自河徂亳,暨厥終罔顯。爾惟訓于朕志,若作酒醴,爾惟紅蘖;若作和羹,爾惟鹽梅。爾交修予,罔予棄,予惟克邁乃訓。”

說曰:“王,人求多聞,時惟建事,學于古訓乃有獲。事不師古,以克永世,菲說攸聞。惟學,遜志務時敏,厥修乃來。允懷于茲,道積于厥躬。惟教學半,念終始典于學,厥德修罔覺。監于先王成憲,其永無愆。惟說式克欽承,帝招俊義,列于庶位。”

王曰:“嗚呼!說,四海之內,鹹仰朕德,時乃風。股肱惟人,良臣惟聖。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乃曰:「予弗克俾厥後惟堯舜,其心愧恥,若撻于市。」壹夫不獲,則曰時予之辜。佑我烈祖,格于皇天。爾尚明保予,罔俾阿衡專美有商。惟後非賢不義,惟賢非後不食。其爾克紹乃辟于先王,永綏民。”

說拜稽首曰:“敢對揚天子之休命。”


譯文

王說:“來呀!妳傅說。我舊時候向甘盤學習過,不久就出巡于荒野,入居于河洲,又從河洲回到亳都,到後來學習沒有顯著進展。妳當順從我想學的志願,比如作甜酒,妳就做曲蘖;比如作羹湯,妳就做鹽和梅。妳要多方指正我,不要抛棄我;我當能夠履行妳的教導。”

傅說說:“王!人們要求增多知識,這是想建立事業。要學習古訓,才會有得;建立事業不效法古訓,而能長治久安的,這不是我傅說所知道的。學習要心志謙遜,務必時刻努力,所學才能增長。相信和記住這些,道德在自己身上將積累增多。教人是學習的壹半,思念終和始常在于學習,道德的增長就會不知不覺了。借鑒先王的成法,將永久沒有失誤。我傅說因此能夠敬承妳的意旨,廣求賢俊,把他們安排在各種職位上。”

王說:“啊!傅說。天下的人都敬仰我的德行,是妳的教化所致。手足完備就是成人,良臣具備就是聖君。從前先正伊尹使我的先王興起,他這樣說:我不能使我的君王做堯舜,我的心慚愧恥辱,好比在鬧市受到鞭打壹樣。壹人不得其所,他就說:這是我的罪過。他輔助我的烈祖成湯受到皇天贊美。妳要勉力扶持我,不要讓伊尹專美于我商家!君主得不到賢人就不會治理,賢人得不到君主就不會被錄用。妳要能讓妳的君主繼承先王,長久安定人民。”

傅說跪拜叩頭,說:“請讓我報答宣揚天子的美好教導!”

高宗肜日

原文

高宗祭成湯,有飛稚升鼎耳而雊,祖己訓諸王,作《高宗肜日》、《高宗之訓》。

高宗肜日,越有雊稚。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乃訓于王。曰:「惟天監下民,典厥義。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絕命。民有不若德,不聽罪。天既孚命正厥德,乃曰:『其如台?』嗚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無豐于昵。」


譯文

又祭高宗的那壹天,有壹只野雞在鼎耳上鳴叫。祖己說:“要先寬解君王的心,然後糾正他祭祀的事。”于是開導祖庚。

祖己說:“上天監視下民,贊美他們合宜行事。上天賜給人的年壽有長有短,並不是上天使人夭折,而是有些人自己斷絕自己的性命。有些人有不好的品德,有不順從天意的罪過。上天已經發出命令糾正他們不好的品德,您說:‘要怎麽樣呢?’”

“啊!先王繼承帝位被百姓敬重,無非都是老天的後代,在祭祀的時候,近親中的祭品不要過于豐厚啦!

西伯戡黎

《西伯戡黎》是在周文王戰勝黎國之後,殷商王朝的末代君主纣王與其賢臣祖伊的壹段對話。


原文:

西伯既勘黎,祖伊恐,奔告于王。

曰:“天子!天既訖我殷命。格人元龜,罔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後人,惟王淫戲用自絕。故天棄我,不有康食。不虞天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弗欲喪,曰:‘天易不降威?’大命不 摯,今王其如台?”

王曰:“嗚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祖伊反曰:“嗚呼!乃罪多,參在上,乃能責命于天。殷之即喪,指乃功,不無戮于爾邦!”


譯文:

周文王戰勝黎國之後,祖伊非常恐慌,急忙跑來告訴殷纣王。

祖伊說:“天子啊,上天恐怕要斷絕我們殷商的國運了!那善知天命的人用大龜來占蔔,覺察不到壹點吉兆。這不是先王不力助我們這些後人,而是因爲大王淫蕩嬉戲自絕于天。因此,上天抛棄了我們,不讓我們安居飲食、大王不測度天性,不遵循常法 現在我們的臣民沒有誰不希望殷國滅亡,他們說:‘上天爲什麽還不降下威罰呢?’天命不再屬于我們了,大王現在打算怎麽辦呢?”

纣王說:“啊!我的命運難道不是早就由上天決定了嗎?”

祖伊反問道:“啊!您的過錯太多,上天已有所知,難道還能祈求上天的福佑嗎?殷商行將滅亡,從您的所作所爲就看得出來,您的國家能不被周國消滅嗎!”

微子

微子,子姓,名啓,世稱微子、微子啓(“微”是國號,“子”是尊稱),宋國(今河南商丘)開國遠祖,第壹代國君。

原文:

微子若曰:「父師、少師!殷其弗或亂正四方。我祖厎遂陳于上,我用沈酗于酒,用亂敗厥德于下。殷罔不小大好草竊奸宄。卿士師師非度。凡有辜罪,乃罔恒獲,小民方興,相爲敵仇。今殷其淪喪,若涉大水,其無津涯。殷遂喪,越至于今!」

曰:「父師、少師,我其發出狂?吾家耄遜于荒?今爾無指告,予顛隮,若之何其?」

父師若曰:「王子!天毒降災荒殷邦,方興沈酗于酒,乃罔畏畏,咈其耇長舊有位人。

今殷民乃攘竊神祗之犧牷牲用以容,將食無災。

降監殷民,用乂仇斂,召敵仇不怠。罪合于壹,多瘠罔诏。

商今其有災,我興受其敗;商其淪喪,我罔爲臣仆。诏王子出,迪我舊雲刻子。王子弗出,我乃顛隮。自靖,人自獻于先王,我不顧行遁。」


譯文:

微子這樣說:“父師、少師!殷商恐怕不能治理好天下了。我們的先祖成湯制定了常法在先,而纣王沈醉在酒中,因淫亂而敗壞成湯的美德在後。殷商的大小臣民無不搶奪偷盜、犯法作亂,官員們都違反法度。凡是有罪的人,竟沒有常法,小百姓壹齊起來,同我們結成仇敵。現在殷商恐怕要滅亡了,就好象要渡過大河,幾乎找不到渡口和河岸。殷商法度喪亡,竟到了這個地步!”    微子說:“父師、少師,我將被廢棄而出亡在外呢?還是住在家中安然避居荒野呢?現在妳們不指點我,殷商就會滅亡,怎麽辦啊?”    父師這樣說:“王子!老天重降大災要滅亡我們殷商,而君臣上下沈醉在酒中,卻不懼怕老天的威力,違背年高德劭的舊時大臣。現在,臣民竟然偷盜祭祀天地神靈的犧牲和祭器,把它們藏起來,或是飼養,或是吃掉,都沒有罪。再向下看看殷民,他們用殺戮和重刑橫征暴斂,招致民怨也不放寬。罪人聚合在壹起,衆多的受害者無處申訴。    “殷商現在或許會有災禍呢,我們起來承受災難;殷商或許會滅亡呢,我不做敵人的奴隸。我勸告王子出去,我早就說過,箕子和王子不出去,我們殷商就會滅亡。自己拿定主意吧!人人各自去對先王作出貢獻,我不再顧慮了,將要出走。”

周書

泰誓上

公元前1048年武王伐纣,在盟津大會諸侯。《泰誓》是記述周武王十三年諸侯大會于孟津時,武王告誡友邦諸侯和治事大臣的話。

僞古文

泰誓上原文:

惟十有三年春,大會于孟津。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越我禦事庶士,明聽誓。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亶聰明,作元後,元後作民父母。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災下民。沈湎冒色,敢行暴虐,罪人以族,官人以世,惟宮室、台榭、陂池、侈服,以殘害于爾萬姓。焚炙忠良,刳剔孕婦。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肅將天威,大勳未集。肆予小子發,以爾友邦冢君,觀政于商。惟受罔有悛心,乃夷居,弗事上帝神祇,遺厥先宗廟弗祀。犧牲資盛,既于凶盜。乃曰:‘吾有民有命!’罔懲其侮。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有罪無罪,予喝敢有越厥志?同力,度德;同德,度義。受有臣億萬,惟億萬心;予有臣三千,惟壹心。商罪貫盈,天命誅之。予弗順天,厥罪惟鈞。予小子夙夜祗懼,受命文考,類于上帝,宜于冢土,以爾有衆,厎天之罰。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従之。爾尚弼予壹人,永清四海,時哉弗可失!”

譯文:

周武王十三年春天,諸侯大會于河南孟津。

武王說:“啊!我的友邦大君和我的治事大臣、衆士們,請清楚地聽取我的誓言。天地是萬物的父母,人是萬物中的靈秀。真聰明的人就作大君,大君作人民的父母。現在商王纣不尊敬上天,降禍災給下民。他嗜酒貪色,敢于施行暴虐,用滅族的嚴刑懲罰人,憑世襲的方法任用人。宮室呀,台榭呀,陂池呀,奢侈的衣服呀,他用這些東西來殘害妳們萬姓人民。他燒殺忠良,解剖孕婦。皇天動了怒,命令我的文考文王嚴肅進行上天的懲罰,可惜大功沒有完成。從前我小子姬發和妳們友邦大君到商邦考察政治,看到了商纣沒有悔改的心,他竟然傲慢不恭,不祭祀上帝神祗,遺棄他的祖先宗廟而不祭祀。犧牲和資盛等祭物,也被凶惡盜竊的人吃盡了。他卻說:‘我有人民有天命!’不改變他侮慢的心意。

“上天幫助下民,爲人民建立君主和師長,應當能夠輔助上帝,愛護和安定天下。對待有罪和無罪的人,我怎麽敢違反上天的意志呢?力量相同就衡量德,德相同就衡量義。商纣有臣億萬,是億萬條心,我有臣子三千,只是壹條心。商纣的罪惡,象穿物的串子已經穿滿了,上天命令我討伐他;我如果不順從上天,我的罪惡就會跟商纣相等。

“我小子早夜敬慎憂懼。在文考廟接受了伐商的命令,我又祭告上帝,祭祀大社,于是率領妳們衆位,進行上天的懲罰。上天憐闵人民,人民的願望,上天壹定會依從的。妳們輔助我吧!要使四海之內永遠清明。時機啊,不可失去呀!”


真古文

今殷王纣乃用其婦人之言,自絕于天,毀壞其三正,離逷其王父母弟,乃斷棄其先祖之樂,乃爲淫聲,用變亂正聲,怡說婦人。故今予發維共行天罰。勉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

翻譯:如今殷王纣竟聽任婦人之言,以致自絕于天,毀壞天、地、人的正道,疏遠他的親族弟兄,又抛棄了他祖先傳下的樂曲,竟譜制淫蕩之聲,擾亂雅正的音樂,去討女人的歡心。所以,現在我姬發要恭敬地執行上天的懲罰。各位努力吧,不能再有第二次,不能再有第三次!

泰誓中

僞古文

泰誓中原文:

惟戊午,王次于河朔,群後以師畢會。王乃徇師而誓曰:“嗚呼!西土有衆,鹹聽朕言。我聞吉人爲善,惟日不足。凶人爲不善,亦惟日不足。今商王受,力行無度,播棄犁老,昵比罪人。淫酗肆虐,臣下化之,朋家作仇,脅權相滅。無辜籲天,穢德彰聞。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夏桀弗克若天,流毒下國。天乃佑命成湯,降黜夏命。惟受罪浮于桀。剝喪元良,賊虐谏輔。謂己有天命,謂敬不足行,謂祭無益,謂暴無傷。厥監惟不遠,在彼夏王。天其以予乂民,朕夢協朕蔔,襲于休祥,戎商必克。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雖有周親,不如仁人。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百姓有過,在予壹人,今朕必往。我武維揚,侵于之疆,取彼凶殘。我伐用張,于湯有光。勖哉夫子!罔或無畏,甯執非敵。百姓懔懔,若崩厥角。嗚呼!乃壹德壹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譯文:

壹月二十八日戊午,周武王駐兵在黃河之北,諸侯率領他們的軍隊都會合了。武王于是巡視軍隊並且告戒他們。武王說:“啊!西方各位諸侯,請都聽我的話。我聽說好人做好事,整天地做還是時間不夠;壞人做壞事,也是整天地做還是時間不夠。現在商王纣,力行不合法度的事,放棄年老的大臣,親近有罪的人,過度嗜酒,放肆暴虐。臣下也受到他的影響,各結朋黨,互爲仇敵;挾持權柄,互相誅殺。無罪的人呼天告冤,穢惡的行爲公開傳聞。

“上天惠愛人民,君主遵奉上天。夏桀不能順從天意,流毒于天下。上天于是佑助和命令成湯,使他降下廢黜夏桀的命令。纣的罪惡超過了夏桀,他傷害善良的大臣,殺戮谏爭的輔佐,說自己有天命,說敬天不值得實行,說祭祀沒有益處,說暴虐沒有害處。他的鑒戒並不遠,就在夏桀身上。上天該使我治理人民,我的夢符合我的蔔兆,吉慶重疊出現,討伐商國壹定會勝利。商纣有億兆平民,都離心離德;我有撥亂的大臣十人,都同心同德。纣雖有至親的臣子,比不上我周家的仁人。

“上天的看法,出自我們人民的看法,上天的聽聞,出自我們人民的聽聞。老百姓有所責難于我,我壹定要依從民意前往討伐。

“我們的武力要發揚,要攻到商國的疆土上,捉到那些殘暴之徒;我們的付伐要進行,這個事業比成湯的還輝煌呀!

“努力吧!將士們。不可出現不威武的情況,甯願妳們保持沒有對手的思想。百姓危懼不安,他們向我們叩頭求助,額角響得就象山崩壹樣呀!啊!妳們要壹心壹德建功立業,就能夠長久安定人民。”

泰誓下

僞古文

泰誓下原文

時厥明,王乃大巡六師,明誓衆士。

王曰:“嗚呼!我西土君子。天有顯道,厥類惟彰。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絕于天,結怨于民。斫朝涉之胫,剖賢人之心,作威殺戮,毒痡四海。崇信奸回,放黜師保,屏棄典刑,囚奴正士,郊社不修,宗廟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悅婦人。上帝弗順,祝降時喪。爾其孜孜,奉予壹人,恭行天罰。古人有言曰:‘撫我則後,虐我則仇。’獨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樹德務滋,除惡務本,肆予小子誕以爾衆士,殄殲乃仇。爾衆士其尚迪果毅,以登乃辟。功多有厚賞,不迪有顯戮。嗚呼!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臨,光于四方,顯于西土。惟我有周誕受多方。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無罪;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無良。”

譯文:

時在戊午的明天,周武王大規模巡視六軍,明告衆將士。王說:“啊!我們西方的將士。上天有明顯的常理,它的法則應當顯揚。現在商王纣輕慢五常,荒廢怠情無所敬畏,自己棄絕于上天,結怨于人民。斫掉冬天清晨涉水者的腳胫,剖開賢人的心,作威作惡,殺戮無罪的人,毒害天下。崇信奸邪的人,逐退師保大臣,廢除常刑,囚禁和奴役正士。祭天祭社的大禮不舉行,宗廟也不享祀。造作奇技荒淫新巧的事物來取悅婦人。上帝不依,斷然降下這種喪亡的誅罰。妳們要努力幫助我,奉行上天的懲罰!

“古人有言說:‘撫愛我的就是君主,虐待我的就是仇敵。’獨夫商纣大行威虐,是妳們的大仇。建立美德務求滋長,去掉邪惡務求除根,所以我小子率領妳們衆將上去殲滅妳們的仇人。妳們衆將士要用果敢堅毅的精神來成就妳們的君主!功勞多的將有重賞,不用命的將有明顯的懲罰。

“啊!我文考文王的明德,象日月的照臨壹樣,光輝普及四方,顯著表現在西土,因此我們周國特別被衆方諸侯所親近。這次如果我戰勝了纣,不是我勇武,是因爲我的文考沒有過失;如果纣戰勝了我,不是我的文考有過失,是因爲我這小子不好。”

牧誓

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統率大軍伐纣,臨戰前在商都朝歌南七十裏的牧野,發表了壹篇戰爭動員令,即這篇《牧誓》。內容是訓誡從征的將領和參戰的個諸侯國首領。先是列舉纣王的主要罪狀,後講到如何列陣攻擊,如何對待投降的敵人,嚴明軍紀等。

通行版原文:

武王戎車三百兩,虎贲三百人,與商戰于牧野,作《牧誓》。

時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黃钺,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禦事: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稱爾戈,比爾幹,立爾矛,予其誓。”

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婦言是用,昏棄厥肆祀,弗答;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埔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爲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今予發,惟恭行天之罰。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齊焉。勖哉夫子!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齊焉。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于商郊。弗禦克奔,以役西土,勖哉夫子!爾所弗勖,其于爾躬有戮。”


《史記》版原文:

二月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黃钺,右秉白旄,以麾。曰:“遠矣西土之人!”王曰:“嗟!我有國冢君,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及庸、蜀、羌、髳、徽、盧、彭、濮人,稱爾戈,比爾幹,立爾矛,予其誓。”王曰:“古人有言‘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今殷王纣維婦人言是用,自棄其先祖肆祀不答,昬棄其家國,遺其王父母弟不用,乃維四方之多罪埔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俾暴虐于百姓,以奸軌于商國。今予發維共行天之罰。今日之事,不過六步七步,乃止齊焉,夫子勉哉!不過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齊焉,勉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罴,如豺如離,于商郊,不禦克奔,以役西土,勉哉夫子!爾所不勉,其于爾身有戮。”


譯文:

武王率領兵車三百輛,勇士三百人,在牧野與商作戰,作了《牧誓》這篇戰鬥檄文。

在甲子日黎明時分,周武王率領軍隊來到商國都城郊外的牧野,在那裏舉行盛大的誓師。武王左手持黃色的大斧,右手拿著系有牦牛尾巴的白色旗幟指揮全軍。他說:“多麽遙遠啊,我們這些從西方來伐纣的人!”武王說:“哦! 我們友邦的國君們和執事的大臣們,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們,以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等國的人們,舉起妳們的戈,排列好妳們的盾,豎立起妳們的長矛,我要發布誓詞。”

武王說:“古人說:‘母雞是沒有在清晨報曉的;若母雞報曉,說明這戶人家就要衰落了。”現在商纣王只聽信婦人的話,對祖先的祭祀不聞不問,輕蔑廢棄同祖兄弟而不任用,卻對從四方逃亡來的罪惡多端的人,推崇尊敬,又是信任任用,以他們爲大夫、卿士。這些人施殘暴于百姓,違法作亂于商邑,使他們殘害百姓。現在,我姬發奉天命進行懲討。今天的決戰,我們進攻的陣列的前後距離,不得超過六步、七步,要保持整齊,不得拖拉。將士們,奮勇向前啊!在交戰中幾次不超過四、五回合,六、七回合,就要停下來整頓陣容。奮勇向前啊,將士們!希望妳們個個兒威武雄壯,如虎如貔、如熊如罴,前進吧,向商都的郊外。在戰鬥中,不要攻擊制服從敵方奔來投降的人,要用他們爲我們自己服役。奮勇前進啊,將士們!妳們如果不奮力向前,妳們自身就會被殺。

武成

《武成》屬于《古文尚書》,在西晉永嘉年間的戰亂中,散失了。2014年的通行本是東晉初年豫章內史梅赜給朝廷獻的《僞古文尚書》。真古文《武成》的部分佚文存于《漢書·律曆志》中年,完整版即《逸周書·世俘》。記載的武王伐纣的事件經過,作于公元前1046年。

武王伐殷。往伐歸獸,識其政事,作《武成》。

僞古文原文

惟壹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

厥四月,哉生明,王來自商,至于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丁未,祀于周廟,邦甸、侯、衛,駿奔走,執豆、邊。越三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

既生魄,庶邦冢君暨百工,受命于周。

王若曰:“嗚呼,群後!惟先王建邦啓土,公劉克笃前烈,至于大王肇基王迹,王季其勤王家。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勳,誕膺天命,以撫方夏。大邦畏其力,小邦懷其德。惟九年,大統未集,予小子其承厥志。厎商之罪,告于皇天、後土、所過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孫周王發,將有大正于商。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爲天下埔逃主,萃淵數。予小子既獲仁人,敢祗承上帝,以遏亂略。華夏蠻貊,罔不率俾。恭天成命,肆予東征,綏厥士女。惟其士女,篚厥玄黃,昭我周王。天休震動,用附我大邑周。惟爾有神,尚克相予以濟兆民,無作神羞!既戊午,師逾孟津。癸亥,陳于商郊,俟天休命。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會于牧野。罔有敵于我師,前途倒戈,攻于後以北,血流漂杵。壹戎衣,天下大定。乃反商政,政由舊。釋箕子囚,封比幹墓,式商容闾。散鹿台之財,發钜橋之粟,大赉于四海,而萬姓悅服。”

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官惟賢,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食、喪、祭。敦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


譯文:

壹月壬辰日,月亮大部分無光。到明天癸巳日,武王早晨從周京出發, 前往征伐殷國。四月間,月亮開始放出光輝,武王從商國歸來,到了豐邑。 于是停止武備,施行文教,把戰馬放歸華山的南面,把牛放回桃林的曠野, 向天下表示不用它們。

四月丁未日,武王在周廟舉行祭祀,建國于甸服、侯服、衛服的諸侯都 忙于奔走,陳設木豆、竹邊等祭器。到第三天庚戌日,舉行柴祭來祭天,舉 行望祭來祭山川,大力宣告伐商武功的成就。

月亮已經生出光輝的時候,衆國諸侯和百官都到周京來接受王命。

武王這樣說:“啊!衆位君侯。我的先王建立國家開辟疆土,公劉能修 前人的功業。到了太王,開始經營王事。王季勤勞王家。我文考文王能夠成 就其功勳,大受天命,安撫四方和中夏。大國畏懼他的威力,小國懷念他的 恩德,諸侯歸附九年而卒,大業沒有完成。我小子將繼承他的意願。我把商 纣的罪惡,曾經向皇天後土以及所經過的名山大川禀告說:‘有道的曾孫周 王姬發,對商國將有大事。公元前1046年商王纣殘暴無道,棄絕天下百物,虐待衆民。 他是天下逃亡罪人的主人和他們聚集的淵數。我小子得到了仁人志士以後, 冒昧地敬承上帝的意旨,以制止亂謀。華夏各族和蠻貊的人民,無不遵從, 我奉了上天的美命,所以我向東征討,安定那裏的士女。那裏的士女,用竹 筐裝著他們的黑色黃色的絲綢,求見我周王。他們被上天的休美震動了,因 而歸附了我大國周啊!妳等神明庶幾能夠幫助我,來救助億萬老百姓,不要 發生神明羞惡的事!’

“到了戊午日,軍隊渡過孟津。癸亥日,在商郊布好軍陣,等待上天的 美命。甲子日清早,商纣率領他如林的軍隊,來到牧野會戰。他的軍隊對我 軍沒有抵抗,前面的士卒反戈向後面攻擊,因而大敗,血流之多簡直可以漂 起木杵。壹舉討伐殷商,而天下大安了。我于是反掉商王的惡政,政策由舊。 解除箕子的囚禁,修治比幹的墳墓,致敬于商容的裏門。散發鹿台的財貨, 發放钜橋的粟,向四海施行大賞,天下萬民都心悅誠服。”

武王設立爵位爲五等,區分封地爲三等。建立官長依據賢良,安置衆 吏依據才能。注重人民的五常之教和民食、喪葬、祭祀,重視誠信,講明道 義;崇重有德的,報答有功的。于是武王垂衣拱手而天下安治了。


真古文原文

維四月乙未日,武王成辟,四方通殷,命有國。惟壹月丙午,旁生魄,若翼日丁未,王乃步自于周,征伐商王纣。越若來二月既死魄,越五日,甲子朝,至接于商。則鹹劉商王纣,執矢惡臣百人。太公望命禦方來,丁卯至,告以馘俘。

戊辰,王遂禦循追祀文王。時日王立政。呂他命伐越、戲、方,壬申荒新至,告以馘俘。侯來命伐,靡集于陳。辛巳,至,告以馘俘。甲申,百錫以虎贲誓命伐衛,告以亳俘。 辛亥,薦俘殷王鼎。武王乃翼,矢漂矢憲,告天宗上帝。王不革服,格于廟,秉語治庶國,籥入九終。王烈祖自太王、太伯、王季、虞公、文王、邑考以列升,維告殷罪,籥人造,王秉黃钺,正國伯。壬子,王服衮衣,矢琰格廟,籥人造王,秉黃钺,正邦君。

癸醜,薦殷俘王士百人。籥人造王矢琰、秉黃钺、執戈王奏庸,大享壹終,王拜手,稽首。王定奏庸,大享三終。甲寅,谒戎殷于牧野,王佩赤白畤,籥人奏,武王入,進萬獻。明明三終。 乙卯,籥人奏崇禹生開三終,王定。庚子,陳本命,伐磨百韋,命伐宣方、新荒,命伐蜀。乙巳,陳本命新荒蜀磨,至告禽霍侯、艾侯,俘佚侯,小臣四十有六,禽禦八百有三百兩,告以馘俘。百謂至,告以禽宣方,禽禦三十兩,告以馘俘百韋,命伐厲,告以馘俘。武王狩,禽虎二十有二,貓二,糜五千二百三十五,犀十有二,氂七百二十有壹熊百五十有壹,罴百壹十有八,豕三百五十有二,貉十有八,麈十有六,麝五十,糜三十,鹿三千五百有八。武王遂征四方,凡憝國九十有九國,馘磨億有十萬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億萬有二百三十。凡服國六百五十有二。

時四月,既旁生魄,越六日,庚戌,武王朝,至燎于周,維予沖子綏文。武王降自車,乃俾史佚繇書于天號。武王乃廢于纣矢惡臣人百人,伐右厥甲孝子鼎大師。伐厥四十夫,家君、鼎帥、司徒、司馬,初厥于郊號。武王乃夾于南門,用俘,皆施佩衣,衣先馘入。武王在祀,太師負商王纣,縣首白畤,乃以先馘入燎于周廟。

若翼日辛亥,祀于位,用籥于天位。越五日乙卯,武王乃以庶祀馘于國周廟,翼予沖子,斷牛六,斷羊二。庶國乃竟,告于周廟,曰:“古朕聞文考修商人典,以斬纣身,告于天于稷。用小牲羊犬豕于百神水土、于誓社。”曰:“惟予沖子,綏文考,至于沖子,用牛于天、于稷,五百有四,用小牲羊豕于百神水土社三千七百有壹。”

益之商王纣于南郊。時甲子夕,商王纣取天智玉琰五,環身,厚以自焚。凡厥有庶,告焚玉四千。五日,武王乃俾于千人,親愛之四千庶玉,則銷天智玉五,在火中不銷。凡天智玉,武王則寶與同。凡武王俘商舊玉有百萬。


譯文:

四月初七乙未日,武王成了國君。奉命征伐的將領從四方歸來,彙報伐殷的戰果。至此,武王始有天下。

壹月十六丙午,第二天丁未,武王帶兵從宗周來,又起兵出發,去征伐商纣王。到了二月初壹,過五天甲子日早上到了商都,殺了商纣王,捉了那些邪惡大臣近百人。太公望受命阻擊纣黨方來,丁卯初八歸至王所,彙報殺敵及生俘者。

初九戊辰,武王于是燒柴燎祭天,追祀文王。這壹天,武王還任命了帶兵的長官。呂他受武王命討伐戲方。十三日壬申,呂他歸至王所,彙報殺敵數及生俘者。侯來受武王命伐靡及陳。二十二日辛巳,侯來歸至王所,彙報殺敵數及生俘者。伯算率勇士誓師,受命伐衛。二十五日甲申,派人向武王彙報殺敵數及生俘者。

辛亥這天,武王獻上所獲殷之九鼎。武王恭敬地手執玉圭,身披法服,敬告天神上蒼。武王未改換祭服就來到周廟。手持黃色大斧,把統治衆諸侯國之事敬告祖廟。樂師奏樂九節。武王有功業之祖,從太王、太伯、王季、虞公、文王、伯邑考,依次列其神位于廟堂。武王向先輩神位曆數殷纣之罪。樂師奏樂,武王手持黃色大斧任命方伯爲各方諸侯之長。壬子這天,武王穿上天子之服,執琰圭,來到周廟。樂師奏樂,武王持黃色大斧任命諸侯。

癸醜這天,獻上所俘殷之王士百人。樂師奏樂,武王執琰圭,持黃色大斧,武王執戈守護。王入廟,樂師擊金樂《大享》壹節。武王拜手稽首,敬禮畢。樂師又擊金樂《大享》三節。甲寅這天,武王以牧野克商事告先王。武王披上赤畤、白畤,樂師奏《武》樂。王入廟,樂師進《萬》舞曲,又獻《明明》之曲,演奏三節。

乙卯日,樂師演奏《崇禹生啓》樂三節。武王的禮儀結束。庚子日,陳本受武王命伐磨,伯韋受武王命伐宣方,新荒受武王命伐蜀。乙已日,陳本、荒新帶蜀、屠二國君主至,告訴武王,擒了霍國、艾國的君長,俘獲了外逃的商朝諸侯臣屬四十六人,還取得車子八百三十輛,彙報了殺敵數及生俘者。百韋至,告訴武王,擒了宣方君主,取得車子三十輛,彙報了殺敵數及生俘者。百韋還受命攻打厲國,也派人彙報了殺敵數及生俘者。

在此期間,武王外出狩獵,總擒獲虎二十二只,貓二只,麇五千二百三十五只,犀十二只,麓七百二十壹只,熊壹百五十壹只,鼹壹百壹十八只,野豬三百五十二只,貉十八只,麈十六只,麝五十只,麇三十只,鹿三千五百又八只。武王向四方征討,計攻滅九十九國,殺敵壹十七萬七千七百七十九人,生俘三十萬又二百三十人,總計征服六百五十二國。

在四月二十二庚戌日,武王到達宗周。武王下車後,就讓吏佚向上帝獻辭。武王命人將纣之邪惡臣百人斷手斷足,又殺掉抓獲的軍中小吏及守鼎官,還殺了四十個小氏族首領及他們的守鼎官。司徒、司馬開始祭上帝于南郊。武王在南門中。獻上俘虜,生俘皆加號衣,先于死鬼耳朵入城。武王主持祭祀。太師姜尚背著懸挂商王纣首級的白旗和懸挂纣王兩個妻子首級的紅旗,先于割下的死鬼耳朵進入周廟,並在廟中點起了火堆。

第二天辛亥,在周廟大庭舉行祭祀,並向上天用樂。

過了五天乙卯日,武王就率領衆諸侯君長到周廟祭祀,要衆諸侯佐助他。殺牛六頭,殺羊兩只作爲祭禮。諸侯君長助祭已畢。武王告于廟堂先祖:“我曾聽先父文王講過,要遵循成湯之典。因此殺了纣王,祭祀我先祖。”武王又告于天神、谷神,說道:“我要承繼先父文王的事業,敬望神靈佑助我。”祭祀天神、谷神用牛五百又四頭,祭祀山川土地衆神用羊、犬、豬二千七百又壹只。

商王纣在商都郊外打了敗仗。甲子當天晚上,纣王取天智玉五枚佩在身上而縱火自焚。又有衆人告武王,纣王焚玉四千之事。五日後,武王命千夫長帶人尋找。四千庶玉已于火中銷毀,五枚天智玉未銷。那天智玉,武王視之如寶物。武王總共得商王寶玉壹萬四千,佩帶玉壹十八萬。

洪範

《洪範》原是商代貴族政權總結出來的統治經驗。“洪”的意思是“大”,“範”的意思是“法”。“洪範”即統治大法。今人或認爲系戰國後期儒者所作,或認爲作于春秋。

相傳爲周滅商後二年,箕子向周武王陳述“天地之大法”的記錄,提出了帝王治理國家必須遵守的九種根本大法,即“洪範九疇”。它有自己的壹套體系,其中第五疇“皇極”(君主統治准則)是全部統治大法的中心,其它各疇大都是爲了建立好這壹“皇極”所施的各種統治手段與方法。它的中心思想是,倡導壹種基于上帝意志的神權政治論,強調按照神的旨意建立最高統治准則——“皇極”,以保障“天子作民父母,以爲天下王”。在這種神意政治前提下,君主要注意自己的貌、言、視、聽、思等“五事”(第二疇),以引起“休徵”,而避免“咎徵”(第八疇);並遵循歲、月、日、星辰、曆數的“五紀”常理,以處理政紀(第四疇);君主向上請示神意的手段是“蔔、筮”(第七疇),向下統治臣民的手段是“剛克”、“柔克”、“作威”、“作福”(第六疇),也就是利用“六極”作威,利用“五福”作福(第九疇)。這樣壹篇反複向君主提出行動規範的統治經驗,其用意在于以此來神化君權,並提高君主自身的警惕性。這壹“大法”受到周王朝統治者的高度重視,並加以奉行。對後人影響極大。

原文:

武王勝殷,殺受,立武庚,以箕子歸。作《洪範》。

惟十有三祀,王訪于箕子。王乃言曰:“嗚呼!箕子。惟天陰骘下民,相協厥居,我不知其彜倫攸敘。”

箕子乃言曰:“我聞在昔,鲧堙洪水,汩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彜倫攸斁。鲧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彜倫攸敘。

初壹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農用八政,次四曰協用五紀,次五曰建用皇極,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極。

壹、五行:壹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従革,土爰稼穑。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従革作辛,稼穑作甘。

二、五事:壹曰貌,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貌曰恭,言曰從,視曰明,聽曰聰,思曰睿。恭作肅,從作乂,明作晢,聰作謀,睿作聖。

三、八政:壹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賓,八曰師。

四、五紀:壹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曆數。

五、皇極:皇建其有極。斂時五福,用敷錫厥庶民。惟時厥庶民于汝極。錫汝保極:凡厥庶民,無有淫朋,人無有比德,惟皇作極。凡厥庶民,有猷有爲有守,汝則念之。不協于極,不罹于咎,皇則受之。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汝則錫之福。時人斯其惟皇之極。無虐茕獨而畏高明,人之有能有爲,使羞其行,而邦其昌。凡厥正人,既富方谷,汝弗能使有好于而家,時人斯其辜。于其無好德,汝雖錫之福,其作汝用咎。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尊王之路。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會其有極,歸其有極。曰:皇極之敷言,是彜是訓,于帝其訓,凡厥庶民,極之敷言,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爲天下王。

六、三德:壹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強弗友,剛克;燮友,柔克。沈潛剛克;高明柔克。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國。人用側頗僻,民用僭忒。

七、稽疑:擇建立蔔筮人,乃命蔔筮。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貞,曰悔,凡七。蔔五,占用二,衍忒。立時人作蔔筮,三人占,則従二人之言。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蔔筮。汝則従,龜従,筮従,卿士従,庶民従,是之謂大同。身其康強,子孫其逢吉,汝則従,龜従,筮従,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士従,龜従,筮従,汝則逆,庶民逆,吉。庶民従,龜従,筮従,汝則逆,卿士逆,吉。汝則従,龜従,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內吉,作外凶。龜筮共違于人,用靜吉,用作凶。

八、庶征: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風。曰時五者來備,各以其敘,庶草蕃庑。壹極備,凶;壹極無,凶。曰休征:曰肅,時雨若;曰乂,時旸若;曰晰,時燠若;曰謀,時寒若;曰聖,時風若。曰咎征: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旸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風若。曰王省惟歲,卿士惟月,師尹惟日。歲月日時無易,百谷用成,乂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日月歲時既易,百谷用不成,乂用昏不明,俊民用微,家用不甯。庶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則有冬有夏。月之従星,則以風雨。

九、五福:壹曰壽,二曰富,三曰康甯,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六極:壹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憂,四曰貧,五曰惡,六曰弱。”


譯文:

周文王十三年,武王詢問箕子。武王就說道:“啊!箕子,上帝庇蔭安定下民,使他們和睦相處,我不知道那治國常理的規定方法。”

箕子就回答說:“我聽說從前,鲧堵塞洪水,胡亂處理了水、火、木、金、土五種用物。上帝震怒,不賜給鲧九種大法,治國的常理因此敗壞了。

後來,鲧被流放死了,禹于是繼承興起。上帝就把九種大法賜給了禹,治國的常理因此定了下來。

“第壹是五行。第二是認真做好五事。第三是努力施行八種政務。第四是合用五種記時方法。第五是建事使用皇極。第六是治理使用三種品德的人。第七是尊用以蔔考疑的方法。第八是經常注意使用各種征兆。第九是憑五福鼓勵臣民,憑六極警戒臣民。

2.1“壹、五行:壹是水,二是火,三是木,四是金,五是土。水向下潤濕,火向上燃燒,木可以彎曲、伸直,金屬可以順從人意改變形狀,土壤可以種植百谷。向下潤濕的水産生鹹味,向上燃燒的火産生苦味,可曲可直的木産生酸味,順從人意而改變形狀的金屬産生辣味,種植的百谷産生甜味。

2.2“二、五事:壹是容貌,二是言論,三是觀察,四是聽聞,五是思考。容貌要恭敬,言論要正當,觀察要明白,聽聞要廣遠,思考要通達。容貌恭敬就能嚴肅,言論正當就能治理,觀察明白就能昭晰,聽聞廣遠就能善謀,思考通達就能聖明。

2.3“三、八種政務:壹是管理民食,二是管理財貨,三是管理祭祀,四是管理居民,五是管理教育,六是治理盜賊,七是管理朝觐,八是管理軍事。

2.4“四、五種記時方法:壹是年,二是月,三是日,四是星辰的出現情況,五是日月運行所經曆的周天度數。

2.5“五、君王的法則,君王建立政事要有法則:掌握五福,用來普遍地賞賜給臣民,這樣,臣民就會尊重您的法則。貢獻您保持法則的方法:凡是臣下不要有邪黨,百官不要有私相比附的行爲,只有把君王作榜樣。凡是臣下有計謀有作爲有操守的,您就惦念他們。行爲不合法則,但沒有陷入罪惡的人,妳就成就他們;假若他們和悅溫順地說:“我遵行美德。”您就賜給他們好處,于是,臣民就會思念君王的法則。不虐待無依無靠的人,而又不畏顯貴,臣下這樣有才能有作爲,就要讓他獻出他的才能,國家就會繁榮昌盛。凡那些百官之長,既然富有經常的俸祿,您不能使他們對國家有好處,于是臣民就要責怪您了。對于那些沒有好德行的人,您即使賜給他們好處,將會使您受到危害。不要不平,不要不正,要遵守王令;不要作私好,要遵守王道;不要作威惡,要遵行正路。不要行偏,不要結黨,王道坦蕩;不要結黨,不要行偏,王道平平;不要違反,不要傾側,王道正直。團結那些守法之臣,歸附那些執法之君。君王,對于皇極的廣泛陳述,要宣揚教導,天帝就順心了。凡是百官,對于皇極的敷言,要遵守實行,用來接近天子的光輝。天子作臣民的父母,因此才做天下的君王。

2.6“六、三種品德:壹是正直,二是過于剛強,三是過于柔弱。中正和平,就是正直;強不可親就是剛克;和順可親就是柔克。應當抑制剛強不可親近的人,推崇和順可親的人。只有君王才能作福,只有君王才能作威,只有君王才能享用美物。臣子不許有作福、作威、美食的情況。假若臣子有作福、作威、美食的情況,就會害及您的家,亂及您的國。百官將因此傾側不正,百姓也將因此發生差錯和疑惑。

2.7“七、用蔔決疑:選擇建立掌管蔔筮的官員,教導他們蔔筮的方法。

龜兆有的叫做雨,有的叫做霁,有的叫做蒙,有的叫做驿,有的叫做克;卦象有的叫做貞,有的叫做悔,共計有七種。龜兆用前五種,占筮用後兩種,根據這些推演變化,決定吉凶。設立這種官員進行蔔筮。三個人占蔔,就聽從兩個人的說法。妳若有重大的疑難,妳自己要考慮,再與卿士商量,再與庶民商量,再與蔔筮官員商量。妳贊同,龜蔔贊同,蓍筮贊同,卿士贊同,庶民贊同,這叫大同。這樣,自身會康強,子孫會昌盛,很吉利。妳贊同,龜蔔贊同,蓍筮贊同,而卿士反對,庶民反對,也吉利。卿士贊同,龜蔔贊同,蓍筮贊同,妳反對,庶民反對,也吉利。庶民贊同,龜蔔贊同,蓍筮贊同,妳反對,卿士反對,也吉利。妳贊同,龜蔔贊同,蓍筮反對,卿士反對,庶民反對,在國內行事就吉利,在國外行事就不吉利。龜蔔、蓍筮都與人意相違,不做事就吉利,做事就凶險。

2.8“八、壹些征兆:壹叫雨,壹叫晴,壹叫暖,壹叫寒,壹叫風。壹年中這五種天氣齊備,各根據時序發生,百草就茂盛,壹種天氣過多就不好;壹種天氣過少,也不好。君王行爲美好的征兆:壹叫肅敬,就象及時降雨的喜人;壹叫修治,就象及時晴朗的喜人;壹叫明智,就象及時溫暖的喜人;壹叫善謀,就象及時寒冷的喜人;壹叫通聖,就象及時刮風的喜人。君王行爲壞的征兆:壹叫狂妄,就象久雨的愁人;壹叫不信,就象久晴的愁人;壹叫逸豫,就象久暖的愁人;壹叫嚴急,就象久寒的愁人;壹叫昏昧,就象久風的愁人。君王之所視察,就象壹年包括四時;卿士就象月,統屬于歲;衆尹就象日,統屬于月。假若歲、月、日、時的關系沒有改變,百谷就因此成熟,政治就因此清明,傑出的人才因此顯揚,國家因此太平安甯。假若日、月、歲、時的關系全都改變,百谷就因此不能成熟,政治就因此昏暗不明,傑出的人才因此不能重用,國家因此不得安甯。百姓好比星星,有的星喜歡風,有的星喜歡雨。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就有冬天和夏天。月亮順從星星,就要用風和雨潤澤他們。

2.9“九、五種幸福:壹是長壽,二是富,三是健康安甯,四是遵行美德,五是高壽善終。六種不幸的事:壹是早死,二是疾病,三是憂愁,四是貧窮,五是邪惡,六是不壯毅。”

旅獒

當時西方的部族獻上壹種大犬,當時的太保做《旅獒》勸誡武王不要沈湎于樂。


原文

西旅獻獒,太保作《旅獒》。

惟克商,遂通道于九夷八蠻。西旅厎貢厥獒,太保乃作《旅獒》,用訓于王。

曰:「嗚呼!明王慎德,西夷鹹賓。無有遠迩,畢獻方物,惟服食器用。王乃昭德之致于異姓之邦,無替厥服;分寶玉于伯叔之國,時庸展親。人不易物,惟德其物!德盛不狎侮。狎侮君子,罔以盡人心;狎侮小人,罔以盡其力。不役耳目,百度惟貞。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甯,言以道接。不作無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貴異物賤用物,民乃足。犬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獸不育于國,不寶遠物,則遠人格;所寶惟賢,則迩人安。嗚呼!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細行,終累大德。爲山九仞,功虧壹篑。允迪茲,生民保厥居,惟乃世王。」

金滕

記載的是周武王死後成王消除對周公誤解的事件。


原文

序:武王有疾,周公作《金縢》。

金縢: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二公曰:“我其爲王穆蔔。”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公乃自以爲功,爲三壇同墠。爲壇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圭,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史乃冊,祝曰:“惟爾元孫某,遘厲虐疾。若爾三王是有丕子之責于天,以旦代某之身。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藝,能事鬼神。乃元孫不若旦多材多藝,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爾子孫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祗畏。嗚呼!無墜天之降寶命,我先王亦永有依歸。今我即命于元龜,爾之許我,我其以璧與圭歸俟爾命;爾不許我,我乃屏璧與圭。”

乃蔔三龜,壹習吉。啓龠見書,乃並是吉。公曰:“體!王其罔害。予小子新命于三王,惟永終是圖;茲攸俟,能念予壹人。”

公歸,乃納冊于金縢之匮中。王翼日乃瘳。

金縢:武王既喪,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國,曰:“公將不利于孺子。”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我無以告我先王。”周公居東二年,則罪人斯得。于後,公乃爲詩以贻王,名之曰《鸱鴞》。王亦未敢诮公。

秋,大熟,未獲,天大雷電以風,禾盡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王與大夫盡弁以啓金滕之書,乃得周公所自以爲功代武王之說。二公及王乃問諸史與百執事。對曰:“信。噫!公命我勿敢言。”

王執書以泣,曰:“其勿穆蔔!昔公勤勞王家,惟予沖人弗及知。今天動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新逆,我國家禮亦宜之。”王出郊,天乃雨,反風,禾則盡起。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築之。歲則大熟。


注釋:

金縢:武王勝商後二年,得了重病。當時天下尚未安定,殷民心懷不服。武王壹身關系天下的安危,所以周公親自請于太王、王季和文王,求以自己代替武王去死。祝告的冊書收藏在金屬束著的匮中。武王死後,成王年幼,周公代理政事,管叔、蔡叔放出流言說周公將不利于成王。因此成王也懷疑周公,骨肉之間發生了隔閡。周公東征,取得輝煌的勝利,又寫了《鸱鸮》詩,想感動成王,成王仍然沒有醒悟,可見隔閡之深。後來因壹次偶然的天災,成王打開金滕之匮,發現了周公請求代替武王死的冊書,深深受到感動,隔閡終于消除了。史官看到金滕匮中的冊書作用這樣重大,于是記錄了這件事來表彰周公的忠誠。爲了突出金滕中冊書的作用,于是名叫《金縢》。


譯文:

周戰勝商後的第二年,武王生了重病,身體不安。太公、召公說:“我們爲王恭敬地蔔問吉凶吧!”周公說:“不可以向我們先王禱告嗎?”周公就把自身作爲抵押,清除壹塊土地,在上面築起三座祭壇。又在三壇的南方築起壹座台子,周公面向北方站在台上。放著玉,拿著圭,就向太王、王季、文王禱告。

史官就寫了冊書,祝告說:“妳們的長孫姬發,遇到險惡的病。假若妳們三位先王這時在天上有助祭的職責,就用我姬旦代替他的身子吧!我柔順巧能,多材多藝,能奉事鬼神。妳們的長孫不如我多材多藝,不能奉事鬼神。而且他在天帝那裏接受了任命,普遍取得了四方,因此能夠在人間安定妳們的子孫。天下的老百姓也無不敬畏他。唉!不要喪失上帝降給的寶貴使命,我們的先王也就永遠有所歸依。現在,我來命于大龜,妳們允許我,我就拿著璧和圭歸向妳們,等待妳們的命令;妳們不允許我,我就收藏璧和圭,不敢再請了。”

于是蔔問三龜,都重複出現吉兆。打開竹簡看書,竟然都是吉利。周公說:“根據兆形,王會沒有危險。我就向三位先王禱告,只圖國運長遠;現在期待的,是先王能夠俯念我謀國長遠的誠心。”周公回去,把冊書放進金屬束著的匣子中。第二天,周武王的病就好了。”

武王死後,管叔和他的幾個弟弟就在國內散布謠言。說:“周公將會對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訴太公、召公說:“我不攝政,我將無辭告我先王。”周公留在東方兩年,罪人就捕獲了。後來,周公寫了壹首詩送給成王,叫它爲《鸱鸮》。成王只是不敢責備周公。

秋天,百谷成熟,還沒有收獲,天空出現雷電與大風。莊稼都倒伏了,大樹都被拔起,國人非常恐慌。周成王和大夫們都戴上禮帽,打開金屬束著的匣子,于是得到了周公以自身爲質請代武王的祝辭。太公、召公和成王就詢問衆史官以及衆多辦事官員。他們回答說:“的確啊。周公告誡我們不能說出來!”

成王拿著書冊哭泣,說:“不要等待蔔了!過去,周公勤勞王室,我這年輕人來不及了解。現在上天動怒來表彰周公的功德,我小子要親自去迎接,我們國家的禮制也應該這樣。”成王走出郊外,天就下著雨,風向也反轉了,倒伏的莊稼又全都伸起來。太公、召公命令國人,凡大樹所壓的莊稼,要全部扶起來,又培好根。這壹年卻大豐收了。

大诰

《大诰》是周公姬旦所做的戰前動員文告,是當時的實錄,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談話曾多次運用形象、貼切的比喻,說理透徹、生動,又很質樸,有很強的說服力;字裏行間無不浸透著周公那誠摯、深厚的滿腔赤誠。它閃耀著實事求是的古樸光芒,代表了早期先秦散文的藝術成就。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之子,武王的弟弟,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纣王,並制作禮樂,使得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爲上公,故稱周公。周公以《大诰》平息了紛爭,統壹了思想後,毅然率師東征。三年後,平定了管蔡之亂,重新統壹了周朝。此後,周公繼續攝政7年,然後還政于成王。


原文:

武王崩,三監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將黜殷,作《大诰》。

王若曰:“猷!大诰爾多邦越爾禦事。弗𢎨天降割于我家,不少延。洪惟我幼沖人,嗣無疆大曆服。弗造哲,迪民康,矧曰其有能格知天命。

已,予惟小子,若涉淵水,予惟往求朕攸濟。敷贲敷前人受命,茲不忘大功。予不敢閉于天降威,用甯王遺我大寶龜,紹天明。即命曰:有大艱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靜,越茲蠢。殷小腆,誕敢紀其敘。天降威,知我國有疵,民不康,曰:予複反鄙我周邦。今蠢今翼,日民獻有十夫予翼,以于敉甯武圖功。我有大事,休,朕蔔並吉。

肆予告我友邦君,越尹氏、庶士、禦事,曰:予得吉蔔,予惟以爾庶邦于伐殷埔播臣。爾庶邦君,越庶士、禦事,罔不反曰:艱大,民不靜,亦惟在王宮、邦君室。越予小子考,翼不可征,王害不違蔔?

肆予沖人永思艱,曰:嗚呼!允蠢鳏寡,哀哉!予造天役,遺大投艱于朕身。越予沖人,不仰自恤。義爾邦君,越爾多士、尹氏、禦事,綏予曰:無毖于恤,不可不成乃甯考圖功。

已,予惟小子,不敢替上帝命。天休于甯王,興我小邦周,甯王惟蔔用,克綏受茲命。今天其相民,矧亦惟蔔用。嗚呼!天明畏,弼我丕丕基。

王曰:爾惟舊人,爾丕克遠省,爾知甯王若勤哉!天閟毖我成功所,予不敢不極卒甯王圖事。肆予大化誘我友邦君。天棐忱辭,其考我民,予喝其不于前甯人圖功攸終?天亦惟用勤毖我民,若有疾,予喝敢不于前甯人攸受休畢。

王曰:“若昔,朕其逝。朕言艱日思,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構?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矧肯獲?厥考翼,其肯曰:予有後,弗棄基?肆予喝敢不越仰敉甯王大命?若兄考,乃有友伐厥子,民養其勸弗救?

王曰:嗚呼!肆哉,爾庶邦君,越爾禦事。爽邦由哲,亦惟十人,迪知上帝命。越天棐忱。爾時罔敢易法,矧今天降戾于周邦。惟大艱人誕鄰婿伐于厥室,爾亦不知天命不易。

予永念曰:天惟喪殷,若穑夫,予喝敢不終朕畝。天亦惟休于前甯人,予喝其極蔔,敢弗于從率甯人有指疆土,矧今蔔並吉。肆朕誕以爾東征。天命不僭,蔔陳惟若茲。


譯文:

王說: “啊!我要鄭重告訴妳們,各國諸侯國國君及官員們。不好了!上天把大禍降給我們國家了,災禍在繼續發展,沒有停止。現在我代替我年幼的侄子執掌我們永恒的權柄,但我卻沒有遇到明智的人,可以把我們的人民引導到安全的境地,更不用說了解天命的人了。

唉!我的處境就好像渡過深淵那樣危險,我只好到上天那裏尋找渡過難關的辦法了。擺下占蔔用的大龜吧,讓它來明示我們的前輩是怎樣在上天那裏接受任命的。這樣的大功,是不應當忘記的。我不敢隱藏上天的威嚴意旨,用文王遺留給我們的大寶龜進行占蔔,我們就可以明了上天的用意了。結果就得到蔔辭,說:‘西方將有很大的災難,西方的人也不會平靜。’于是這些陰謀叛亂的人更加蠢蠢欲動。殷商的余孽竟敢妄圖恢複他們的統治地位。上天給我們降下了災難,這些余孽知道我們國家因爲災難,人心紛亂,竟然狂妄宣稱:‘我們要恢複我們的統治,反而更加看不起我們周國。現在他們發動叛亂了,有的地方的人民也響應他們的叛亂。但只要有十位賢臣輔佐我,我就可以迅速平定叛亂,完成文王、武王所力圖達到的武功。我現在要發動平定叛亂的戰爭,這樣做究竟是凶是吉?我占蔔的結果都是吉兆。

因此,我要告訴我們友邦的國君以及各位官員說:我得到了吉兆,我要率領妳們去討伐殷國那些亡命之徒。可是,妳們這些國君和妳們的官吏,無不反對我的意見,說:‘困難太大了,民心也很不平靜,而且事情就發生在王宮和近臣的家裏,有些是我們尊敬的長輩和父兄,不應當去討伐他們。王啊!妳爲什麽不違背這個蔔兆呢?’

周文王現在我應當爲我們年幼的國王慎重考慮出征的困難。唉!實在是這樣,壹旦發動戰爭,就要驚擾千家萬戶,甚至包括鳏夫寡婦在內,這多麽令人哀痛啊!我們遭到天災,上天把非常嚴重的困難,降臨到我以及我們幼主的身上,我不能只爲自身的安危著想。我猜想妳們各位國君和妳們的官吏們,也壹定會這樣勸告我:‘不應當過分地關注自己的安危,不應該不完成妳的父親文王所力圖成就的功業。’

唉!我想我是文王的兒子,我不敢廢棄上天的命令。上天嘉獎文王,使我們這個小小的周國興盛起來。文王通過占蔔,繼承了上天所授予的大命。現在上天命令他的臣民幫助我們,何況我們又通過占蔔了解到上天的這番用意呢?唉!上天明確的意見,人們應該表示敬畏,妳們還是幫助我加強我們的統治吧!”

王說:“妳們是曾經輔佐過文王的老臣,妳們能夠認真回顧遙遠的過去嗎?妳們知道文王是如何勤勤懇懇的嗎?上天把獲得成功的辦法秘密地告訴我們,我不敢不竭盡全力來完成文王所力圖成就的事業。所以,我就用這個道理來勸導妳們各位諸侯國君,上天誠懇地表示贊助,說明上天將要成全我們的臣民。我爲什麽不繼承文王的事業、爭取最後的勝利呢?上天也因此經常向我們發出命令,迫切得就像是去掉自己身上的疾病,我怎敢不去努力地完成文王從上天那裏接受的神聖事業呢?”

周武王畫像王說:“在過去,我曾經跟隨武王到東方討伐殷國,所以我天天考慮著東征的困難。譬如父親要蓋房子,已經確定了具體的方法,可是他的兒子卻不肯奠定房子的地基,更何況是蓋房子本身呢?他的父親把地耕好,他的兒子卻不肯播種,更何況是收獲莊稼呢?做父親的敬重自己的事業,(面對這樣的情況)他怎麽會說‘我的後代,不會荒廢我的家業’呢?所以,我怎敢不在我執掌大位期間親自去討伐叛亂、完成文王從上天那裏接受的大命呢?又好比當父兄的,如果有鄰國討伐他們的孩子,難道那些統治他們的侯王能夠勸阻做父兄的不去救助自己的孩子嗎?”

王說: “唉!努力吧,各位諸侯國君以及妳們的官吏們。要治理國家,必須依靠聖明的人。十位賢臣是知道上天的意旨的。上天誠心誠意地輔助周朝,妳們不敢侮慢上天的決定。現在上天已經把輔佐的意旨下達給我們,那些叛亂分子卻勾結殷人來討伐自己的同宗。妳們不知道天命是不會改變的嗎?

“我壹直考慮:上天是要滅掉殷國的。譬如種莊稼的農民,爲了使莊稼長得好,總要把田畝中的雜草完全除掉。我怎敢不像農民那樣,除惡務盡呢?上天降福我們文王,我怎敢對占蔔置之不理,怎敢不遵從上天的意旨、不遵循文王的意圖而不去保衛我們美好的疆土呢?何況今天的占蔔都是吉利的,因此我壹定率領妳們諸侯國君東征。天命是不會有差錯的,蔔辭所顯示的就清楚地說明了這壹點。”

微子之命

原文

成王既黜殷命,殺武庚,命微子啓代殷後,作《微子之命》。

王若曰:「猷!殷王元子。惟稽古,崇德象賢。統承先王,修其禮物,作賓于王家,與國鹹休,永世無窮。嗚呼!乃祖成湯克齊聖廣淵,皇天眷佑,誕受厥命。撫民以寬,除其邪虐,功加于時,德垂後裔。爾惟踐修厥猷,舊有令聞,恪慎克孝,肅恭神人。予嘉乃德,曰笃不忘。上帝時歆,下民祗協,庸建爾于上公,尹茲東夏。欽哉,往敷乃訓,慎乃服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弘乃烈祖,律乃有民,永綏厥位,毗予壹人。世世享德,萬邦作式,俾我有周無斁。嗚呼!往哉惟休,無替朕命。」

譯文:

成王這樣說:“喲!殷王的長子。稽考古代,有尊崇盛德、效法先賢的制度,就是說,繼承先王的傳統,施行他的禮制文物,作王家的貴賓,跟王家同樣美好,世代綿長,無窮無盡。

“啊呀!妳的祖先成湯,能夠肅敬、聖明、廣大、深遠,被皇天顧念佑助,承受了天命。他用寬和的辦法安治臣民,除掉邪惡暴虐之徒。功績施展于當時,德澤流傳于後裔。

“妳履行成湯的治道,老早有美名。謹慎能孝,恭敬神和人。我贊美妳的美德,以爲純厚而不可忘。上帝依時享受妳的祭祀,下民對妳敬愛和睦,因此立妳爲上公,治理這塊東夏地區。

“要敬重呀!前去發布妳的政令。謹慎對待妳的上公職位與使命,遵循常法以保衛周王室。宏揚妳烈祖的治道,規範妳的人民,長久安居上公之位,輔助我壹人。這樣,妳的世世子孫會享受妳的功德,萬邦諸侯會以妳爲榜樣,服從我周王室而不厭倦。“啊!前去吧,要好好地幹!不要廢棄我的诰命。”

康诰

《康诰》,是西周時周成王任命康叔治理殷商舊地民衆的命令。

原文

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余民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材》。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東國洛,四方民大和會。侯、甸、男邦、采、衛百工、播民,和見士于周。周公鹹勤,乃洪大诰治:

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德慎罰;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顯民,用肇造我區夏,越我壹、二邦以修我西土。惟時怙冒,聞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誕受厥命越厥邦民,惟時敘,乃寡兄勖。肆汝小子封在茲東土。

王曰:“嗚呼!封,汝念哉!今民將在祗遹乃文考,紹聞衣德言。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乂民,汝丕遠惟商者成人宅心知訓。別求聞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宏于天,若德,裕乃身不廢在王命!”

王曰:“嗚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見,小人難保。往盡乃心,無康好逸,乃其乂民。我聞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惠不惠,懋不懋。’已!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應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王曰:“嗚呼!封,敬明乃罰。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終自作不典;式爾,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殺。乃有大罪,非終,乃惟眚災:適爾,既道極厥辜,時乃不可殺。”

王曰:“嗚呼!封,有敘時,乃大明服,惟民其敕懋和。若有疾,惟民其畢棄咎。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非汝封刑人殺人,無或刑人殺人。非汝封又曰劓刵人,無或劓刵人。”

王曰:“外事,汝陳時臬司師,茲殷罰有倫。”又曰:“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時,丕蔽要囚。”

王曰:“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彜,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封。乃汝盡遜曰時敘,惟曰未有遜事。已!汝惟小子,未其有若汝封之心。朕心朕德,惟乃知。

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殺越人于貨,不畏死,罔弗憝。

王曰:“封,元惡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子弗祗服厥父事,大傷厥考心;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于弟弗念天顯,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惟吊茲,不于我政人得罪,天惟與我民彜大泯亂,曰:乃其速由文王作罰,刑茲無赦。

不率大戛,矧惟外庶子、訓人惟厥正人越小臣、諸節。乃別播敷,造民大譽,弗念弗庸,瘝厥君,時乃引惡,惟朕憝。已!汝乃其速由茲義率殺。亦惟君惟長,不能厥家人越厥小臣、外正;惟威惟虐,大放王命;乃非德用乂。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民,惟文王之敬忌;乃裕民曰:‘我惟有及。’則予壹人以怿。”

王曰:“封,爽惟民迪吉康,我時其惟殷先哲王德,用康乂民作求。矧今民罔迪,不適;不迪,則罔政在厥邦。”

王曰:“封,予惟不可不監,告汝德之說于罰之行。今惟民不靜,未戾厥心,迪屢未同,爽惟天其罰殛我,我其不怨。惟厥罪無在大,亦無在多,矧曰其尚顯聞于天。”

王曰:“嗚呼!封,敬哉!無作怨,勿用非謀非彜蔽時忱。丕則敏德,用康乃心,顧乃德,遠乃猷,裕乃以;民甯,不汝瑕殄。”

王曰:“嗚呼!肆汝小子封。惟命不于常,汝念哉!無我殄享,明乃服命,高乃聽,用康乂民。”

王若曰:“往哉!封,勿替敬,典聽朕告,汝乃以殷民世享。”


譯文:

成王平定管叔、蔡叔之後,把原商國的地盤和人民封給康叔管理,擬了三篇發言稿:《康诰》、《酒诰》、《梓材》。那是三月,萬物生長。周公在東國洛汭舉行新建都城的奠基儀式,四方人民都有幸參加了這個盛會,由近致遠各大小斑竹、工人、農民,都榮幸地表達了願意服從周國的管理,周公壹壹答謝,接著大聲公布了成王的命令:

王如是說:孟侯(這個最高的爵位),我要封給妳了,年輕的封,希望妳光大妳逝去的父親文王(的功德),能彰顯仁德、慎用刑罰;不能欺侮孤老、寡母,在人民面前平易、恭敬、謙虛,以創造我小小華夏,讓我們的大邦、小國都井井有條。我們西岐的繁盛,仰賴先帝的名望,先帝去後,上天把偉大的使命交給了文王;滅亡強大的殷國、光榮地繼承這個使命、讓國家和人民有條不紊,是妳的王兄(武王)盡的力。要效法(先王),妳年輕的封,在這東邊的國土上。(妳年輕的封,在東邊,要效法先王)

王說:啊,封,妳要記著,如今民衆信奉的是壹心追隨妳的父親(文王)、繼續聆聽、依賴他偉大的教導。此去施政要像偉大的先知聖王那樣,讓人民安定和睦(善良、美好)。妳要永遠銘記壹直到老也是完善仁德,寬容管理訓教(人民)。另外要聽從古代的先知聖王的教誨,讓人民安居樂業。像天空那麽博大寬容,以德服人,妳呢,就算沒有辜負我對妳的期望。

王說:啊,年輕的封,(民衆的)疾苦,妳要重視喲!上天將懲罰不誠實的人(啰)。民情很容易知道-------百姓(還)沒有安居。去了所有的心思,不是(怎樣)舒服好玩,而是安民。我聽說:“恨,不存在大,也不存在小;愛不愛,(就存在)大不大”(恨不論大小,都是恨;愛就圖個大,小了就不叫愛),好了,妳是年輕人,應該弘揚我(的期望),應該讓衆民安樂,也算是幫我順應天命、讓百姓振作。

王說,啊,封,先仁後罰。人有小錯,不是災難(不是大問題),就改掉它,從來,就不按制度辦;繼續犯小錯,就不得不處罰。有大錯誤,不改,那就是大災難來臨了(沒救了),甚至還說是很小很小的錯誤,這就要加大力度處罰。(這兒的不,就是丕:大)

王說:啊,封,有句話說得好啊,就是以德(治)爲首(首先以德服人):希望人民正直、昌盛、和睦;像厭惡疾病那樣,希望人們全部厭惡罪過;像保護寶寶那樣,希望人民安定美滿。不是妳封叔要懲人罰人,是國法難容(是國家懲人罰人);不是妳要批評人,是國家批評人。

王說:首先要做的, 妳頒布完善的法律使衆人信服,這樣所有的處罰就公正了。又說:複審犯人,斟酌五六天,到了巡視的時候,好好斷理、複審犯人。

王說:妳頒布完善的法律進行處罰,所有的斷案都用(與其罪過)相應的刑罰,不能草率。妳封,妳要竭力謙遜,要彬彬有禮,(又)希望沒有逃避的現象。好了,妳是年輕人,沒得有如妳封的意的(如果有讓妳不滿意的話),我的心我的真(我的真心),妳懂的。凡是人因有罪,如:搶劫偷盜,殺人爲財,不怕死的;無不恨。(這句話是引出下文的過渡語,與上文沒得聯系) 王說:封,最壞的人大家都恨,何況是不孝無情。兒子不敬聽老子的話,大傷老子的心;作爲父親不願養兒子,因此恨兒子;作爲弟弟不知天高(地厚),不能恭敬兄長;哥哥也不講慈愛,對弟弟很不友好。就悲哀了這,不是我們管人的沒管得好(有罪的話),就是上天要我們人倫大混亂。那就快快引用文王創制的法律,上刑罰、不要赦免。不遵守國家大法的,也有諸侯國的庶子、訓人和正人、小臣、諸節等官員。竟然另外發布政令,告谕百姓,大大稱譽不考慮不執行國家法令的人,危害國君;這就助長了惡人,我怨恨他們。唉!妳就要迅速根據這些條例捕殺他們。也有這種情況,諸侯不能教育好他們的家人和內外官員,作威肆虐,完全放棄王命;這些人就不可用德去治理。妳也不要不能崇重法令。前往教導老百姓,要思念文王的賞善罰惡;前往教導老百姓說:‘我們只求繼承文王。’那麽,我就高興了。”

王說:封,多麽希望人民走向幸福安康,我們時常要惦記弘揚先王的聖德,把讓人民安居樂業作爲追求。何況如今人民還沒有步入正軌,不去引導,就跟沒管理這個國家壹樣。 王說:封,我不得不借句話來告訴妳:“愛失去了比懲罰還要痛苦。”如今人民不安甯,民心還沒穩定,國家仍然沒有統壹,多麽希望上天懲罰我,我也沒有怨言,因爲罪不在大小、也不在多少(都是罪過),何況我的罪過又大又明顯、天(肯定)曉得了。

王說:啊,封,要注意呀,不要有怨言,不要用、不要想、不要經常掩藏(自己的)善良真誠,大顯仁德,用來安妳的心、呵護妳的德、增長妳的智慧、光大妳的作爲,人民安甯,妳的瑕疵就消失了。

王說:啊,要效法(先王),妳年輕的封,生命不是永恒的,妳要記住啊!我們要努力奉獻,仁就是使命(使用生命),德就是(生命的)快樂,讓人民安居樂業。

王如是說:去吧,封,不要放棄慎用刑罰,聽從我的勸告,妳就會被萬民永遠愛戴。

酒诰

酒诰,作者是周公旦。是中國第壹篇禁酒令,由西周統治者在推翻商代的統治之後發布。周公旦封小弟康叔爲衛君,令其駐守故商墟,以管理那裏的商朝遺民。他告誡年幼的康叔:商朝之所以滅亡,是由于纣王酗于酒,淫于婦,以至于朝綱混亂,諸侯舉義。他囑咐說:“妳到殷墟後,首先要求訪那裏的賢人長者,向他們討教商朝前興後亡的原因;其次務必要愛民。”周公旦又把上述囑言,寫成《康诰》、《酒诰》、《梓材》三篇,作爲法則送給康叔。其中說道,不要經常飲酒,只有祭祀時,才能飲酒。對于那些聚衆飲酒的人,抓起來殺掉。《酒诰》中禁酒之教基本上可歸結爲,無彜酒,執群飲,戒緬酒,並認爲酒是大亂喪德,亡國的根源。這構成了中國禁酒的主導思想之壹。成爲後世人們引經據典的典範。

原文:

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乃穆考文王,肇國在西土。厥诰毖庶邦、庶士越少正禦事朝夕曰:‘祀茲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亂喪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喪,亦罔非酒惟辜。”

“文王诰教小子有正有事:無彜酒;越庶國:飲惟祀,德將無醉。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愛,厥心臧。聰聽祖考之彜訓,越小大德。

“小子惟壹妹土,嗣爾股肱,純其藝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長。肇牽車牛,遠服賈用,孝養厥父母。厥父母慶,自洗腆,致用酒。

“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其爾典聽朕教!爾大克羞耇惟君,爾乃飲食醉飽。丕惟曰爾克永觀省,作稽中德,爾尚克羞饋祀。爾乃自介用逸,茲乃允惟王正事之臣。茲亦惟天若元德,永不忘在王家。”


譯文:

王說:“要在衛國宣布壹項重大命今。妳那尊敬的先父文王,在西方創建了我們的國家。他從早到晚告誡諸侯國君和各級官員說:‘只有祭祀時才可以用酒。’上天降下旨意,勸勉我們的臣民,只在大祭時才能飲酒。上天降下懲罰,因爲我們的臣民犯上作亂,喪失了道德,這都是因爲酗酒造成的。那些大大小小的諸侯國的滅亡,也沒有哪個不是由飲酒過度造成的禍患。“ 文王還告誡擔任大小官員的子孫們說:”不要經常飲酒。並告誡在諸侯國任職的子孫:只有祭祀時才可以飲酒,要用道德來約束自己,不要喝醉了。文王還告誡我們的臣民,要教導子孫愛惜糧食,使他們的心地變善良。要好好聽取祖先留下的這些訓誡,發揚大大小小的美德。

殷民們,妳們要壹心留在故土,用妳們自己的手腳,專心致志地種好莊稼,勤勉地侍奉妳們的父兄。努力牽牛趕車,到外地去從事貿易,孝敬和贍養妳們的父母親;父母親壹定很高興,會自己動手准備豐盛的飯菜,這時妳們可以飲酒。

各級官員們,希望妳們經常聽從我的教導!只要妳們能向老人和國君進獻酒食,妳們就可以酒足飯飽。這就是說,只要妳們能經常反省自己,使自己的言行舉止合乎道德,妳們還可以參與國君舉行的祭祀。如果妳們自己能限制飲酒作樂,就可以長期成爲君王的治事官員。這也是上天贊美的大德,王室將永遠不會忘記妳們是臣屬。”

梓材

原文:

王曰:「封,以厥庶民暨厥臣達大家,以厥臣達王惟邦君,汝若恒越曰:我有師師、司徒、司馬、司空、尹、旅。」曰:『予罔厲殺人。』亦厥君先敬勞,肆徂厥敬勞。肆往,奸宄、殺人、曆人,宥;肆亦見厥君事、戕敗人,宥。

王啓監,厥亂爲民。曰:『無婿戕,無婿虐,至于敬寡,至于屬婦,合由以容。』王其效邦君越禦事,厥命喝以?『引養引恬。』自古王若茲,監罔攸辟!惟曰:若稽田,既勤敷菑,惟其陳修,爲厥疆畎。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塗塈茨。若作梓材,既勤樸斫,惟其塗丹雘。

今王惟曰:先王既勤用明德,懷爲夾,庶邦享作,兄弟方來。亦既用明德,後式典集,庶邦丕享。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王惟德用,和怿先後爲迷民,用怿先王受命。已!若茲監,惟曰欲至于萬年,惟王子子孫孫永保民。」


譯文:

王說:“封啊,從殷的老百姓和他們的官員到卿大夫,從他們的官員到諸侯和國君,妳要順從常典。

“告訴我們的各位官長、司徒、司馬、司空、大夫和衆士說:‘我們不濫殺無罪的人。’各位邦君也當以敬重慰勞爲先,努力去施行那些敬重慰勞人民的事吧!

“往日,內外作亂的罪犯、殺人的罪犯、虜人的罪犯,要寬恕;往日,洩露國君大事的罪犯、殘壞人體的罪犯,也要寬恕。

“王者建立諸侯,大率在于教化人民。他說:‘不要互相殘害,不要互相暴虐,至于鳏夫寡婦,至于孕婦,要同樣教導和寬容。’王者教導諸侯和諸侯國的官員,他的诰命是用什麽呢?就是‘長養百姓,長安百姓’。自古君王都象這樣監督,沒有什麽偏差!

“我想:好象作田,既已勤勞地開墾、播種,就應當考慮整治土地,修築田界,開挖水溝。好比造房屋,既已勤勞地築起了牆壁,就應當考慮完成塗泥和蓋屋的工作。好比制作梓木器具,既已勤勞地剝皮砍削,就應當考慮完成彩飾的工作。

“現在我們王家考慮:先王既已努力施行明德,來作洛邑,各國都來進貢任役,兄弟邦國也都來了。又是已經施行了明德,諸侯就依據常例來朝見,衆國才來進貢。

“上天既已把中國的臣民和疆土都付給先王,今王也只有施行德政,來和悅、教導殷商那些迷惑的人民,用來完成先王所受的使命。唉!象這樣治理殷民,我想妳將傳到萬年,同王的子子孫孫永遠保有殷民。”

召诰

成王欲遷都洛陽,先派召公去經營。周公視察洛陽時,召公委托周公上書,告誡成王應當敬德,使天命長久。

原文:

成王在豐,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诰》。

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則至于豐。

惟太保先周公相宅,越若來三月,惟丙午朏。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蔔宅。厥既得蔔,則經營。越三日庚戌,太保乃以庶殷攻位于洛汭。越五日甲寅,位成。

若翼日乙卯,周公朝至于洛,則達觀于新邑營。越三日丁巳,用牲于郊,牛二。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牛壹,羊壹,豕壹。

越七日甲子,周公乃朝用書命庶殷侯甸男邦伯。厥既命殷庶,庶殷丕作。

太保乃以庶邦冢君出取幣,乃複入錫周公。曰:「拜手稽首,旅王若公诰告庶殷越自乃禦事:嗚呼!皇天上帝,改厥元子茲大國殷之命。惟王受命,無疆惟休,亦無疆惟恤。嗚呼!喝其奈何弗敬?

天既遐終大邦殷之命,茲殷多先哲王在天,越厥後王後民,茲服厥命。厥終,智藏瘝在。夫知保抱攜持厥婦子,以哀籲天,徂厥亡,出執。嗚呼!天亦哀于四方民,其眷命用懋。王其疾敬德!

相古先民有夏,天迪從子保,面稽天若;今時既墜厥命。今相有殷,天迪格保,面稽天若;今時既墜厥命。今沖子嗣,則無遺壽耇,曰其稽我古人之德,矧曰其有能稽謀自天?

嗚呼!有王雖小,元子哉。其丕能誠于小民。今休:王不敢後,用顧畏于民碞;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旦曰:『其作大邑,其自時配皇天,毖祀于上下,其自時中乂;王厥有成命治民。』今休。

王先服殷禦事,比介于我有周禦事,節性惟日其邁。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

我不可不監于有夏,亦不可不監于有殷。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墜厥命。我不敢知曰,有殷受天命,惟有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墜厥命。今王嗣受厥命,我亦惟茲二國命,嗣若功。

王乃初服。嗚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今天其命哲,命吉凶,命曆年;知今我初服,宅新邑。肆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

其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彜,亦敢殄戮用乂民,若有功。其惟王位在德元,小民乃惟刑用于天下,越王顯。上下勤恤,其曰我受天命,丕若有夏曆年,式勿替有殷曆年。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

拜手稽首,曰:「予小臣敢以王之仇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王末有成命,王亦顯。我非敢勤,惟恭奉幣,用供王能祈天永命。」


譯文:

二月十六日以後,到第六天乙未,成王早晨從鎬京步行,到了豐邑。

太保召公在周公之前,到洛地視察營建的地址。到了下三月丙午,新月初現光輝。到了第三天戊申,太保早晨到達了洛地,蔔問所選的地址。太保已經得了吉兆,就規劃起來。到第三天庚戌,太保便率領衆多殷民,在洛水與黃河彙合的地方測定新邑的位置。到第五天甲寅,位置確定了。

到了明日乙卯,周公早晨到達洛地,就全面視察新邑的區域。到第三天丁巳,在南郊用牲祭祀上帝,用了兩頭牛。到明日戊午,又在新邑舉行祭地的典禮,用了壹頭牛、壹頭羊和壹頭豬。到第七天甲子,周公就在早晨用诰書命令殷民以及侯、甸、男各國諸侯營建洛邑。已經命令了殷民之後,殷民就大舉動工。

太保于是同衆國君長出來取了幣帛,再入內進獻給周公。太保說:“跪拜叩頭報告我王,請順從周公的意見告誡殷民和任用殷商的舊臣。

“啊!皇天上帝改變了天下的元首,結束了大國殷的福命。大王接受了任命,美好無窮無盡,憂患也無窮無盡。啊!怎麽能夠不謹慎啊?“上帝早就要結束大國殷的福命,這個殷國許多聖明的先王都在天上,因此殷商後來的君王和臣民,才能夠享受著天命。到了纣王的末年,明智的人隱藏了,害民的人在位。人們只知護著、抱著、牽著、扶著他們的妻子兒女,悲哀地呼告上天,詛咒纣王滅亡,企圖脫離困境。啊!上帝也哀憐四方的老百姓,它眷顧百姓的命運因此更改殷命。大王要趕快認真施行德政呀!

“觀察古時候的先民夏代,上帝教導順從慈保,努力考求天意,現在已經喪失了王命。現在觀察殷代,上帝教導順從嘉保,努力考求天意,現在也已經喪失了王命。當今妳這年輕人繼承了王位,沒有多馀的老成人,考求我們古代先王的德政,何況說有能考求無意的人呢?

“啊!王雖然年輕,卻是元首啊!要特別能夠和悅老百姓。現在可喜的是:王不敢遲緩營建洛邑,對殷民的艱難險阻常常顧念和畏懼;王來蔔問上帝,打算親自在洛邑治理他們。“姬旦對我說:‘要營建洛邑,要從這裏以始祖後稷配天,謹慎祭祀天地,要從這個中心地方統治天下;王已經有定命治理人民了。’現在可喜的是:王重視使用殷商舊臣,並使他們親近我們周王朝的治事官員,使他們和睦的感情壹天天地增長。

“王重視造作新邑,不可以不重視行德。

“我們不可不鑒戒夏代,也不可不鑒戒殷代。我不敢知曉說,夏接受天命有長久時間;我也不敢知曉說,夏的國運不會延長。我只知道他們不重視行德,才過早失去了他們的福命。

“我不敢知曉說,殷接受天命有長久時間;我也不敢知曉說,殷的國運不會延長。我只知道他們不重視行德,才過早失去了他們的福命。現今大王繼承了治理天下的大命,我們也該思考這兩個國家的命運,繼承他們的功業。“王是初理政事。啊!好象教養小孩壹樣,沒有不在開初教養時,就親自傳給他明哲的教導的。現今上帝該給予明哲,給予吉祥,給予永年;因爲上帝知道我王初理國事時,就住到新邑來了。現在王該加快認真推行德政!王該用德政,向上帝祈求長久的福命。

“願王不要讓老百姓肆行非法的事,也不要用殺戮來治理老百姓,才會有功績。願王立于德臣之首,讓老百姓效法施行于天下,發揚王的美德。君臣上下勤勞憂慮,也許可以說,我們接受的大命會象夏代那樣久遠,不止殷代那樣久遠,願君王和臣民共同接受好上帝的永久大命。”

召公跪拜叩頭說:“我這小臣和殷的臣民以及友好的臣民,會安然接受王的威嚴命令,宣揚王的大德。王終于決定營建洛邑,王也會光顯了。我不敢慰勞王,只想恭敬奉上幣帛,以供王去好好祈求上帝的永久福命。”

洛诰

召公既相宅,周公往營成周,使來告蔔,作《洛诰》。

原文:

周公拜手稽首曰:“朕複子明辟。王如弗敢及天基命定命,予乃胤保大相東土,其基作民明辟。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師。我蔔河朔黎水,我乃蔔澗水東,纏水西,惟洛食;我又蔔纏水東,亦惟洛食。伻來以圖及獻蔔。”

王拜手稽首曰:“公不敢不敬天之休,來相宅,其作周配,休!公既定宅,伻來,來,視予蔔,休恒吉。我二人共貞。公其以予萬億年敬天之休。拜手稽首誨言。”

周公曰:“王,肇稱殷禮,祀于新邑,鹹秩無文。予齊百工,伻従王于周,予惟曰:‘庶有事。’今王即命曰:‘記功,宗以功作元祀。’惟命曰:‘汝受命笃弼,丕視功載,乃汝其悉自教工。’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無若火始焰焰;厥攸灼敘,弗其絕。厥若彜及撫事如予,惟以在周工往新邑。伻向即有僚,明作有功,惇大成裕,汝永有辭。”

公曰:“已!汝惟沖子,惟終。汝其敬識百辟享,亦識其有不享。享多儀,儀不及物,惟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凡民惟曰不享,惟事其爽侮。乃惟孺子頒,朕不暇聽。朕教汝于棐民,彜汝乃是不,乃時惟不永哉!笃敘乃正父罔不若予,不敢廢乃命。汝往敬哉!茲予其明農哉!被裕我民,無遠用戾。”

王若曰:“公!明保予沖子。公稱丕顯德,以予小子揚文武烈,奉答天命,和恒四方民,居師;惇宗將禮,稱秩元祀,鹹秩無文。惟公德明光于上下,勤施于四方,旁作穆穆,迓衡不迷。文武勤教,予沖子夙夜毖祀。”王曰:“公功棐迪,笃罔不若時。” 王曰:“公!予小子其退,即辟于周,命公後。四方迪亂未定,于宗禮亦未克敉,公功迪將,其後監我士師工,誕保文武受民,亂爲四輔。”王曰:“公定,予往已。以功肅將祗歡,公無困哉!我惟無斁其康事,公勿替刑,四方其世享。”

周公拜手稽首曰:“王命予來承保乃文祖受命民,越乃光烈考武王弘朕恭。孺子來相宅,其大惇典殷獻民,亂爲四方新辟,作周恭先。曰其自時中乂,萬邦鹹休,惟王有成績。予旦以多子越禦事笃前人成烈,答其師,作周孚先。’考朕昭子刑,乃單文祖德。伻來毖殷,乃命甯予以秬鬯二卣。曰明禋,拜手稽首休享。予不敢宿,則禋于文王、武王。惠笃敘,無有遘自疾,萬年厭于乃德,殷乃引考。王伻殷乃承敘萬年,其永觀朕子懷德。”

戊辰,王在新邑烝,祭歲,文王骍牛壹,武王骍牛壹。王命作冊逸祝冊,惟告周公其後。 王賓殺禋鹹格,王入太室,裸。王命周公後,作冊逸诰,在十有二月。惟周公誕保文武受命,惟七年。


譯文:

周公跪拜叩頭說:“我告訴您治理洛邑的重大政策。王謙遜似乎不敢參預上帝打算告訴的安定天下的指示,我就繼太保之後,全面視察了洛邑,就商定了鼓舞老百姓的重大政策。

“我在乙卯這天,早晨到了洛邑。我先占蔔了黃河北方的黎水地區,我又占蔔了澗水以東、纏水以西地區,僅有洛地吉利。我又占蔔了纏水以東地區,也僅有洛地吉利。于是請您來商量,且獻上蔔兆。”

成王跪拜叩頭,回答說:“公不敢不敬重上帝賜給的福慶,親自勘察地址,將營建與鎬京相配的新邑,很好啊!公既已選定地址,使我來,我來了,又讓我看了蔔兆,我爲蔔兆並吉而高興。讓我們二人共同承當這壹吉祥。願公領著我永遠敬重上帝賜給的福慶!跪拜叩頭接受我公的教誨。”

周公說:“王啊,開始舉行殷禮接見諸侯,在新邑舉行祭祀,都已安排得有條不紊了。我率領百官,使他們在鎬京聽取王的意見,我想道:‘您或許可以去舉行祭祀。’現在王命令道:‘記下功績,宗人率領功臣舉行大祭祀。’王又有命令道:‘妳接受先王遺命,督導輔助,妳全面查閱記功的書,然後妳要悉心親自指導這件事。’

“王啊!您要振奮,您要振奮,要到洛邑去!不要象火剛開始燃燒時那樣氣勢很弱;那燃燒的馀火,決不可讓它熄滅。您要象我壹樣順從常法,汲汲主持政事,率領在鎬京的官員到洛邑去。使他們各就其職,勉力建立功勳,重視大事,完成大業。您就會永遠獲得美譽。”

周公說:“唉!您雖然是個年輕人,該考慮完成先王未竟的功業。您應該認真考察諸侯的享禮,也要考察其中也有不享的。享禮注重禮節,假如禮節趕不上禮物,應該叫做不享。因爲諸侯對享禮不誠心,老百姓就會認爲可以不享。這樣,政事將會錯亂怠慢。我急想您來分擔政務,我沒有閑暇管理這麽多啊!

“我教給您輔導百姓的法則,您假如不努力辦這些事,您的善政就不會推廣啊!全象我壹樣監督诠敘您的官長,他們就不敢廢棄您的命令了。您到新邑去,要認真啊!現在我們要奮發努力啊!去教導好我們的百姓。遠方的人因此也就歸附了。”

王這樣說:“公啊!請努力保護我這年輕人。公發揚偉大光顯的功德,使我繼承文王、武王的事業,奉答上帝的教誨,使四方百姓和悅,居在洛邑;隆重舉行大禮,辦理好盛大的祭祀,都有條不紊。公的功德光照天地,勤勞施于四方,普遍推行美好的政事,雖遭橫逆的事而不迷亂。文武百官努力實行您的教化,我這年輕人就早夜慎重進行祭祀好了。”

王說:“公善于輔導,我真的無不順從。”

王說:“公啊!我這年輕人就要回去,在鎬京就位了,請公繼續治洛。四方經過教導治理,還沒有安定,宗禮也沒有完成,公善于教導扶持,要繼續監督我們的各級官員,安定文王、武王所接受的殷民,做我的輔佐大臣。”

王說:“公留下吧!我要往鎬京去了。公要好好地迅速地進行敬重和睦殷民的工作,公不要讓我危困呀!我當不懈地學習政事,公要不停地示範,四方諸侯將會世世代代來到周國朝享了。”

周公跪拜叩頭說:“王命令我到洛邑來,繼續保護您的先祖文王所受的殷民,宣揚您光明有功的父親武王的偉大,我奉行命令。王來視察洛邑的時候,要使殷商賢良的臣民都惇厚守法,制定了治理四方的新法,作了周法的先導。我曾經說過:‘要是從這九州的中心進行治理,萬國都會喜歡,王也會有功績。我姬旦率領衆位卿大夫和治事官員,經營先王的成業,集合衆人,作修建洛邑的先導。’實現我告訴您的這壹法則,就能發揚光大先祖文王的美德。

“您派遣使者來洛邑慰勞殷人,又送來兩卣黍香酒問候我。使者傳達王命說:‘明潔地舉行祭祀,要跪拜叩頭慶幸地獻給文王和武王。’我祈禱說:‘願我很順遂,不要遇到罪疾,萬年飽受您的德澤,殷事能夠長久成功。’‘願王使殷民能夠順從萬年,將長久看到您的安民的德惠。’”

戊辰這天,成王在洛邑舉行冬祭,向先王報告歲事,用壹頭紅色的牛祭文王,也用壹頭紅色的牛祭武王。成王命令作冊官名字叫逸的宣讀冊文,報告文王、武王,周公將繼續住在洛邑。助祭諸侯在殺牲祭祀先王的時候都來到了,成王命令周公繼續治理洛邑,作冊官名字叫逸的將這件大事告喻天下,在十二月。周公留居洛邑擔任文王、武王所受的大命,在成王七年。

多士

原文:

成周既成,遷殷頑民,周公以王命诰,作《多士》。

惟三月,周公初于新邑洛,用告商王士。

王若曰:「爾殷遺多士,弗吊旻天,大降喪于殷,我有周佑命,將天明威,致王罰,敕殷命終于帝。肆爾多士!非我小國敢弋殷命。惟天不畀允罔固亂,弼我,我其敢求位?惟帝不畀,惟我下民秉爲,惟天明畏。

我聞曰:上帝引逸,有夏不適逸;則惟帝降格,向于時夏。弗克庸帝,大淫泆有辭。惟時天罔念聞,厥惟廢元命,降致罰;乃命爾先祖成湯革夏,俊民甸四方。

自成湯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恤祀。亦惟天丕建,保乂有殷,殷王亦罔敢失帝,罔不配天其澤。

在今後嗣王,誕罔顯于天,矧曰其有聽念于先王勤家?誕淫厥泆,罔顧于天顯民祗,惟時上帝不保,降若茲大喪。惟天不畀不明厥德,凡四方小大邦喪,罔非有辭于罰。」

王若曰:「爾殷多士,今惟我周王丕靈承帝事,有命曰:『割殷,』告敕于帝。惟我事不貳適,惟爾王家我適。予其曰惟爾洪無度,我不爾動,自乃邑。予亦念天,即于殷大戾,肆不正。」

王曰:「猷!告爾多士,予惟時其遷居西爾,非我壹人奉德不康甯,時惟天命。無違,朕不敢有後,無我怨。

惟爾知,惟殷先人有冊有典,殷革夏命。今爾又曰:『夏迪簡在王庭,有服在百僚。』予壹人惟聽用德,肆予敢求于天邑商,予惟率肆矜爾。非予罪,時惟天命。」

王曰:「多士,昔朕來自奄,予大降爾四國民命。我乃明致天罰,移爾遐逖,比事臣我宗多遜。」

王曰:「告爾殷多士,今予惟不爾殺,予惟時命有申。今朕作大邑于茲洛,予惟四方罔攸賓,亦惟爾多士攸服奔走臣我多遜。爾乃尚有爾土,爾用尚甯幹止,爾克敬,天惟畀矜爾;爾不克敬,爾不啻不有爾土,予亦致天之罰于爾躬!今爾惟時宅爾邑,繼爾居;爾厥有幹有年于茲洛。爾小子乃興,從爾遷。」

王曰:「又曰時予,乃或言爾攸居。」


譯文:

周成王七年三月,周公初往新都洛邑,用成王的命令告誡殷商的舊臣。

王這樣說:“妳們這些殷商的舊臣們!纣王不敬重上天,他把災禍大降給殷國。我們周國佑助天命,奉行上天的明威,執行王者的誅罰,宣告殷的國命被上天終絕了。現在,妳們衆位官員啊!不是我們小小的周國敢于取代殷命,是上天不把大命給予那信誣怙惡的人,而輔助我們,我們豈敢擅求王位呢?正因爲上天不把大命給予信誣怙惡的人,我們下民的所作所爲,應當敬畏天命。

“我聽說:‘上帝制止遊樂。’夏桀不節制遊樂,上帝就降下教令,勸導複桀。他不能聽取上帝的教導,大肆遊樂,並且怠慢。因此,上帝也不念不問,而考慮廢止夏的大命,降下大罰;上帝于是命令妳們的先祖成湯代替夏桀,命令傑出的人才治理四方。

“從成湯到帝乙,沒有人不力行德政,慎行祭祀。也因爲上天樹立了安治殷國的賢人,殷的先王也沒有人敢于違背天意,也沒有人不配合上天的恩澤。當今後繼的纣王,很不明白上天的意旨,何況說他又能聽從、考慮先王勤勞家國的訓導呢?他大肆淫遊泆樂,不顧天意和民困,因此,上帝不保佑了,降下這樣的大喪亂。

“上帝不把大命給予不勉行德政的人,凡是四方小國大國的滅亡,無人不是怠慢上帝而被懲罰。”

王這樣說:“妳們殷國的衆臣,現在只有我們周王善于奉行上帝的使命,上帝有命令說:‘奪取殷國,並報告上天。’我們討伐殷商,不把別人作爲敵人,只把妳們的王家作爲敵人。我怎麽會料想到妳們衆官員太不守法,我並沒有動妳們,動亂是從妳們的封邑開始的。我也考慮到天意僅僅在于奪取殷國,于是在殷亂大定之後,便不治妳們的罪了。”

王說:“啊!告訴妳們衆官員,我因此將把妳們遷居西方,並不是我執行教導不安靜,這是天命。不可違背天命,我不敢遲緩執行天命,妳們不要怨恨我。

“妳們知道,殷人的祖先有書冊有典籍,記載著殷國革了夏國的命。現在妳們又說:‘當年夏的官員被選在殷的王庭,在百官之中都有職事。’我只接受、使用有德的人。現在我從大邑商招來妳們,我是寬大妳們和愛惜妳們。這不是我的差錯,這是天命。”

王說:“殷的衆臣,從前我從奄地來,對妳們管、蔡、商、奄四國臣民廣泛地下達過命令。我然後明行上天的懲罰,把妳們從遠方遷徒到這裏,近來妳們服務和臣屬我們周族很恭順。”

王說:“告訴妳們殷商的衆臣,現在我不殺害妳們,我想重申這個命令。現在我在這洛地建成了壹座大城市,我是由于四方諸侯沒有地方朝貢,也是由于妳們服務奔走臣屬我們很恭順的緣故。

“妳們還可以保有妳們的土地,妳們還會安甯下來。妳們能夠敬慎,上天將會對妳們賜給憐愛;妳們假如不能敬慎,妳們不但不能保有妳們的土地,我也將會把老天的懲罰加到妳們身上。

“現在妳們應當好好地住在妳們的城裏,繼續做妳們的事業。妳們在洛邑會有安樂會有豐年的。從妳們遷來洛邑開始,妳們的子孫也將興旺發達。”

王說:“順從我!順從我!才能夠談到妳們長久安居下來。”

無逸

《無逸》集中表達了禁止荒淫的思想。無逸,不要貪圖安逸,文章開宗明義,提出:“君子所其無逸。知稼穑之艱難”,這是全文的主題和論述的核心。

原文:

周公曰:“嗚呼!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穑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勞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艱難,乃逸乃諺。既誕,否則侮厥父母,曰:‘昔之人無聞知。’”

周公曰:“嗚呼!我聞曰:昔在殷王中宗,嚴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懼,不敢荒甯。肆中宗之享國,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時舊勞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陰,三年弗言。其惟弗言,言乃雍。不敢荒甯,嘉靖殷邦。至于小大,無時或怨。肆高宗之享國五十有九年。其在祖甲,弗義惟王,舊爲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弗敢侮鳏寡。肆祖甲之享國,三十有三年。自時厥後立王,生則逸。生則逸,弗知稼穑之艱難,弗聞小人之勞,惟耽樂之從。自時厥後,亦罔或克壽。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

周公曰:“嗚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懷保小民,惠鮮鳏寡。自朝至于日中,昃,弗遑暇食,用鹹和萬民。文王弗敢盤于遊田,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國五十年。”

周公曰:“嗚呼!繼自今嗣王,則其無淫于觀、于逸、于遊、于田,以萬民惟正之供。無皇曰:‘今日耽樂。’乃非民攸訓,非天攸若,時人丕則有愆。無若殷王受之迷亂,酗于酒德哉!”

周公曰:“嗚呼!我聞曰:‘古之人,猶婿訓告,婿保惠,婿教誨,民無或诪張爲幻。’此厥弗聽,人乃訓之,乃變亂先王之正刑,至于小大。民否則厥心違怨,否則厥口詛祝。”

周公曰:“嗚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茲四人,迪哲。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則皇自敬德。厥愆,曰:‘朕之愆。’允若時,弗啻弗敢含怒。此厥不聽,人乃或诪張爲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則信之,則若時,弗永念厥辟,弗寬綽厥心,亂罰無罪,殺無辜。怨有同,是叢于厥身。”

周公曰:“嗚呼!嗣王!其監于茲。”


譯文:


周公說:啊!君子居其位,不要貪圖安逸。先知道農業的艱辛,就知道庶民的苦衷。看那些小人,父母辛勤耕種收獲,兒子卻不知莊稼的艱辛,貪圖享樂,狂妄粗暴,以至于欺詐诓騙。很是瞧不起父母,說什麽:“妳們從前的人沒有見識。”

周公說:啊!我聽說:以前殷宗時,莊嚴慎重對待上天賦予的王位,用誠信之道治理民衆,小心謹慎,不敢貪圖安逸荒廢政事。所以中宗在位七十五年。殷高宗時,有好多年在外過著平民的勞苦生活,于是有機會接觸庶民生活。開始即位,懷著滿腹誠信,態度沈默,三年不大說話。可當他壹說話,群臣壹致贊成。不敢貪圖安樂,荒廢政事,安定殷邦,大小官員沒有怨言。所以高宗在位五十九年。殷祖甲時,認爲廢其兄自己做君主不義,逃于民間,長期過著平民的生活。當他即位後,非常清楚民衆之苦,對他們施加恩惠,從不歧視孤寡之人。所以祖甲在位三十三年。此後所立之王,都是生來就舒適安逸。舒適安逸,不問民衆疾苦,沈迷于享樂。自此後,沒有人能在位長久的。有的十年,有的七·八年,有的五·六年,有的四·三年。

周公說:啊!只有我周太王·王季,恭敬慎重。文王有條不紊的成就了安定人民和開墾土地的事業。善仁謙恭,安撫庶民,施德孤寡。從早晨到中午,以至于太陽偏西,沒有工夫吃飯,全用于和諧萬民。文王不敢逗留于遊獵,恭恭敬敬操勞政事。文王中年即諸侯之位,在位五十年。

周公說:啊!今後繼承王位,就不能放縱自己,不能過分的貪圖歡樂,貪圖安逸,貪圖遊玩,貪圖遊獵。要爲萬民的事盡心盡力。比方說:“今日痛快玩壹次吧。”那不是在教民,那也不是在順天。這樣的人是有過失的。不要象纣王那樣廢于迷亂,喝酒沒有節制啊!

周公說:啊!我聽說:古人互相告誡,互相愛護,互相教育,民衆沒有欺瞞诓騙的。這些告誡的話不聽,他的臣就順著他的意思行事了。那麽就變亂了先王的政事與法度,因小失大。人民就要心裏怨恨,口裏咒罵。

周公說:啊!自殷王中宗,以及高宗,以及祖甲,以及我周文王,此四人明智。有人告他們說:小人怨妳罵妳,他們就更加注意自己的德行修養。並說有過失,應該是我的過失。這樣做了,民衆就不只是不敢含怒了。這樣的話不聽,就會有人欺騙,說:小人怨妳罵妳,妳就信之。象這樣輕信,不常念爲君之道,不寬宏大量,亂罰無罪,殺無辜,怨恨就會聚集起來集中在他的身上。 周公說:啊!成王,要以此爲鑒啊!

君奭

君奭[shì],君﹐尊稱﹐奭﹐召公之名。

原文:

召公爲保,周公爲師,相成王爲左右。召公不說,周公作《君奭》。

周公若曰:「君奭!弗吊天降喪于殷,殷既墜厥命,我有周既受。我不敢知曰厥基永孚于休。若天棐忱,我亦不敢知曰其終出于不祥。

嗚呼!君已曰時我,我亦不敢甯于上帝命,弗永遠念天威越我民;罔尤違,惟人。在我後嗣子孫,大弗克恭上下,遏佚前人光在家,不知天命不易,天難谌,乃其墜命,弗克經曆。嗣前人,恭明德,在今予小子旦非克有正,迪惟前人光施于我沖子。」又曰:「天不可信,我道惟甯王德延,天不庸釋于文王受命。」

公曰:「君奭!我聞在昔成湯既受命,時則有若伊尹,格于皇天。在太甲,時則有若保衡。在太戊,時則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巫鹹乂王家。在祖乙,時則有若巫賢。在武丁,時則有若甘盤。率惟茲有陳,保乂有殷,故殷禮陟配天,多曆年所。天維純佑命,則商實百姓王人。罔不秉德明恤,小臣屏侯甸,矧鹹奔走。惟茲惟德稱,用乂厥辟,故壹人有事于四方,若蔔筮罔不是孚。」

公曰:「君奭!天壽平格,保乂有殷,有殷嗣,天滅威。今汝永念,則有固命,厥亂明我新造邦。」

公曰:「君奭!在昔上帝割申勸甯王之德,其集大命于厥躬?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亦惟有若虢叔,有若闳夭,有若散宜生,有若泰顛,有若南宮括。」又曰:「無能往來,茲迪彜教,文王蔑德降于國人。亦惟純佑秉德,迪知天威,乃惟時昭文王迪見冒,聞于上帝。惟時受有殷命哉。武王惟茲四人尚迪有祿。後暨武王誕將天威,鹹劉厥敵。惟茲四人昭武王惟冒,丕單稱德。

今在予小子旦,若遊大川,予往暨汝奭其濟。小子同未在位,誕無我責收,罔勖不及。耇造德不降我則,鳴鳥不聞,矧曰其有能格?」

公曰:「嗚呼!君肆其監于茲!我受命于疆惟休,亦大惟艱。告君,乃猷裕我,不以後人迷。」

公曰:「前人敷乃心,乃悉命汝,作汝民極。曰:『汝明勖偶王,在亶乘茲大命,惟文王德丕承,無疆之恤!』」

公曰:「君!告汝,朕允保奭。其汝克敬以予監于殷喪大否,肆念我天威。予不允惟若茲诰,予惟曰:『襄我二人,汝有合哉?』言曰:『在時二人。』天休茲至,惟時二人弗戡。其汝克敬德,明我俊民,在讓後人于丕時。

嗚呼!笃棐時二人,我式克至于今日休?我鹹成文王功于!不怠丕冒,海隅出日,罔不率俾。」

公曰:「君!予不惠若茲多诰,予惟用闵于天越民。」

公曰:「嗚呼!君!惟乃知民德亦罔不能厥初,惟其終。祗若茲,往敬用治!」


譯文:

周公這樣說:“君奭!商纣王不敬重上天,給殷國降下了大禍,殷國已經喪失了福命,我們周國已經接受了。我不敢認爲王業開始的時候,會長期保持休美。順從上天,任用誠信的人爲輔佐,我也不敢認爲王業的結局會出現不吉祥。

“啊!您曾經說過:‘依靠我們自己,我們不敢安然享受上帝賜給的福命,不去永遠顧念上天的威嚴和我們的人民;沒有過錯和違失,只在人。考察我們的後代子孫,很不能夠恭敬上天,順從下民,把前人的光輝限制在我們國家之內,不知道天命難得,不懂得上帝難信,這就會失去天命,不能長久。繼承前人,奉行明德,就在今天。’“您的看法,我小子姬旦不能有什麽改正,我想把前人的光輝傳給我們的後代。您還說過:‘上天不可信賴。’我只想把文王的美德加以推廣,上天將不會廢棄文王所接受的福命。”

周公說:“君奭!我聽說從前成湯既已接受天命,當時就有這個伊尹得到上天的嘉許。在太甲,當時就有這個保衡。在太戊,當時就有這個伊陟和臣扈,得到上天的嘉許,又有巫鹹治理王國。在祖乙,當時就有這個巫賢。在武丁,當時就有這個甘盤。

“這些有道的人,安定治理殷國,所以殷人的制度,君王死後,他們的神靈都配天稱帝,經曆了許多年代。上天用賢良教導下民,于是,殷商異姓和同姓的官員們,確實沒有人不保持美德,知道謹慎,君王的小臣和諸侯的官員,也都奔走效勞。這些官員是依據美德而被推舉出來,輔助他們的君王,所以君王對四方施政,如同蔔筮壹樣,沒有人不相信。”周公說:“君奭!上天賜給中正和平的官員,安治殷國,于是殷王世世繼承著,上天也不降給懲罰。現在您深長地考慮這些,就掌握了壹定不移之命,將治好我們這個新建立的國家。”

周公說:“君奭!過去上帝爲什麽壹再嘉勉文王的品德,降下大命在他身上呢?因爲文王重視能夠治理、和諧我們中國的人,也因爲有這個虢叔,有這個闳夭,有這個散宜生,有這個泰顛,有這個南宮括。

“有人說:沒有這些賢臣奔走效勞,努力施行常教,文王也就沒有恩德降給國人了。也因爲這些賢臣保持美德,了解上天的威嚴,因爲這些人輔助文王特別努力,被上帝知道了,因此,文王才承受了殷國的大命啊。

“武王的時候,文王的賢臣只有四人還活著。後來,他們和武王奉行上天的懲罰,完全消滅了他們的敵人。也因爲這四人輔助武王很努力,于是天下普遍贊美武王的恩德。

“現在我小子姬旦好象遊于大河,我和妳奭壹起前往謀求渡過。我知識不廣,卻身居大位,妳不督責、糾正我,就沒有人勉力指出我的不夠了。您這年高有德的人不指示治國的法則,連鳳凰的鳴聲都會聽不到,何況說將又能被上天嘉許呢?”

周公說:“啊!您現在應該看到這壹點!我們接受的大命,有無限的喜慶,也有無窮的艱難。現在請求您,急于教導我,不要使後人迷惑呀!”

周公說:“武王表明他的心意,詳盡地告訴了您,要做老百姓的表率。武王說:‘您要努力輔助成王,在于誠心承受這個大命,考慮繼承文王的功德,這會有無窮的憂患啊!’”

周公說:“君奭!請求您,我所深信的太保奭。希望您能警惕地和我壹起看到殷國喪亡的大禍,長久使我們不忘上天的懲罰。我不但這樣告訴,我還想道:‘除了我們二人,您有志同道合的人嗎?’您會說:‘在于我們這兩個人。’上天賜予的休美越來越多,僅僅是我們兩人不能勝任了。希望您能夠敬重賢德,提拔傑出的人才,終歸幫助我們後人去承受它。

“啊!真的不是這兩個人,我們還能達到今天的休美境地嗎?我們共同來成就文王的功業吧!不懈怠地加倍努力,要使那海邊日出的地方,沒有人不順從我們。”

周公說:“君奭啊!我不這樣多多勸告了,我們要憂慮天命和民心。”

周公說:“啊!君奭!您知道老百姓的行爲,開始時沒有不好好幹的,要看他的末尾。我們要搞好這件大事業,要勤勞恭敬地去治理啊!”

蔡仲之命

在蔡叔度被流放後,爵位也被剝奪,蔡叔度的兒子蔡仲有德行,于是周公最後又把蔡仲封在了蔡國,並且寫了《蔡仲之命》來告誡他。

原文:

蔡叔既沒,王命蔡仲,踐諸侯位,作《蔡仲之命》。

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乃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鄰,以車七乘;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齒。蔡仲克庸只德,周公以爲卿士。叔卒,乃命諸王邦之蔡。

王若曰:「小子胡,惟爾率德改行,克慎厥猷,肆予命爾侯于東土。往即乃封,敬哉!爾尚蓋前人之愆,惟忠惟孝;爾乃邁迹自身,克勤無怠,以垂憲乃後;率乃祖文王之遺訓,無若爾考之違王命。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爲善不同,同歸于治;爲惡不同,同歸于亂。爾其戒哉!慎厥初,惟厥終,終以不困;不惟厥終,終以困窮。懋乃攸績,睦乃四鄰,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康濟小民。率自中,無作聰明亂舊章。詳乃視聽,罔以側言改厥度。則予壹人汝嘉。」王曰:「嗚呼!小子胡,汝往哉!無荒棄朕命!」

譯文:

周公位居大宰、統帥百官的時候,幾個弟弟對他散布流言。周公于是到達商地,殺了管叔;囚禁了蔡叔,用車七輛把他送到郭鄰;把霍叔降爲庶人,三年不許錄用。蔡仲能夠經常重視德行,周公任用他爲卿士。蔡叔死後,周公便告訴成王封蔡仲于蔡國。

成王這樣說:“年輕的姬胡!妳遵循祖德改變妳父親的行爲,能夠謹守臣子之道,所以我任命妳到東土去做諸侯。妳前往妳的封地,要敬慎呀!妳當掩蓋前人的罪過,思忠思孝。妳要使自身邁步前進,能夠勤勞不怠,用以留下模範給妳的後代。妳要遵循妳祖父文王的常訓,不要像妳的父親那樣違背天命!

“皇天無親無疏,只輔助有德的人;民心沒有常主,只是懷念仁愛之主。做善事雖然各不相同,都會達到安治;做惡事雖然各不相同,都會走向動亂。妳要警戒呀!

“謹慎對待事物的開初,也要考慮它的終局,終局因此不會困窘;不考慮它的終局,終將困窮。勉力做妳所行的事,和睦妳的四鄰,以保衛周王室,以和諧兄弟之邦,而使百姓安居成業。要循用中道,不要自作聰明擾亂舊章。要審慎妳的視聽,不要因片面之言改變法度。這樣,我就會贊美妳。”

成王說:“啊!年輕的姬胡。妳去吧!不要廢棄我的教導!”

多方

周成王在宗周昭告邦衆,作《多方》。

原文:

成王歸自奄,在宗周,诰庶邦,作《多方》。

惟五月丁亥,王來自奄,至于宗周。

周公曰:王若曰:「猷告爾四國多方,惟爾殷侯尹民。我惟大降爾命,爾罔不知。洪惟圖天之命,弗永寅念于祀,惟帝降格于夏。有夏誕厥逸,不肯戚言于民,乃大淫昏,不克終日勸于帝之迪,乃爾攸聞。厥圖帝之命,不克開于民之麗,乃大降罰,崇亂有夏。因甲于內亂,不克靈承于旅。罔丕惟進之恭,洪舒于民。亦惟有夏之民刀懫日欽,劓割夏邑。天惟時求民主,乃大降顯休命于成湯,刑殄有夏。惟天不畀純,乃惟以爾多方之乂民不克永于多享。惟夏之恭多士大不克明保享于民,乃婿惟虐于民,至于百爲,大不克開。乃惟成湯克以爾多方簡,代夏作民主。慎厥麗,乃勸。厥民刑,用勸。以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慎罰,亦克用勸。要囚殄戮多罪,亦克用勸。開釋無辜,亦克用勸。今至于爾辟,弗克以爾多方享天之命,嗚呼!」

王若曰:「诰告爾多方,非天庸釋有夏,非天庸釋有殷。乃惟爾辟以爾多方大淫,圖天之命屑有辭。乃惟有夏圖厥政,不集于享,天降時喪,有邦間之。乃惟爾商後王逸厥逸,圖厥政不蠲烝,天惟降時喪。

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天惟五年須暇之子孫,誕作民主,罔可念聽。天惟求爾多方,大動以威,開厥顧天。惟爾多方罔堪顧之。惟我周王靈承于旅,克堪用德,惟典神天。天惟式教我用休,簡畀殷命,尹爾多方。

今我喝敢多诰?我惟大降爾四國民命。爾喝不忱裕之于爾多方?爾喝不夾介乂我周王享天之命?今爾尚宅爾宅,畋爾田,爾喝不惠王熙天之命?爾乃迪屢不靜,爾心未愛。爾乃不大宅天命,爾乃屑播天命,爾乃自作不典,圖忱于正。我惟時其教告之,我惟時其戰要囚之,至于再,至于三。乃有不用我降爾命,我乃其大罰殛之!非我有 周秉德不康甯,乃惟爾自速辜。」

王曰:「嗚呼!猷告爾有方多士暨殷多士,今爾奔走臣我監五祀,越惟有婿伯小大多正,爾罔不克臬。自作不和,爾惟和哉!爾室不睦,爾惟和哉!爾邑克明,爾惟克勤乃事。爾尚不忌于凶德,亦則以穆穆在乃位,克閱于乃邑謀介。爾乃自時洛邑,尚永力畋爾田,天惟畀矜爾,我有周惟其大介赉爾,迪簡在王庭。尚爾事,有服在大僚。」

王曰:「嗚呼!多士,爾不克勸忱我命,爾亦則惟不克享,凡民惟曰不享。爾乃惟逸惟頗,大遠王命,則惟爾多方探天之威,我則致天之罰,離逖爾土。」

王曰:「我不惟多诰,我惟祇告爾命。」又曰:「時惟爾初,不克敬于和,則無我怨。」


譯文:

五月丁亥這天,成王從奄地回來,到了宗周。周公說:“成王這樣說:啊!告訴妳們四國、各國諸侯以及妳們衆諸侯國治民的長官,我給妳們大下教令,妳們不可昏昏不聞。夏桀誇大天命,不常重視祭祀,上帝就對夏國降下了嚴正的命令。夏桀大肆逸樂,不肯恤問人民,竟然大行淫亂,不能用壹天時間爲上帝的教導而努力,這些是妳們所聽說過的。夏桀誇大天命,不能明白老百姓歸附的道理,就大肆殺戮,大亂夏國。複桀因習于讓婦人治理政事,不能很好地順從民衆,無時不貪取財物,深深地毒害了人民。也由于夏民貪婪、忿戾的風氣壹天天盛行,殘害了夏國。上天于是尋求可以做人民君主的人,就大下光明美好的使命給成湯,命令成湯消滅夏國。

“上天不賜給衆位諸侯,就是因爲那時各國首長不能常常勸導人民,夏國的官員太不懂得保護和勸導人民,竟然都對人民施行暴虐,至于各種工作都不能開展;就是因爲成湯由于那時有各國邦君的選擇,代替夏桀作了君主。

“他慎施教令,是勸勉人;他懲罰罪人,也是勸勉人;從成湯到帝乙,沒有人不宣明德教,慎施刑罰,也能夠用來勸勉人;他們監禁、殺死重大罪犯,也能夠用來勸勉人;他們釋放無罪的人,也能夠用來勸勉人。

“現在到了妳們的君王,不能夠和妳們各國邦君享受上天的大命,實在可悲啊!”

王這樣說:“告訴妳們各位邦君,並不是上天要舍棄夏國,也不是上天要舍棄殷國。是因爲妳們夏、殷的君王和妳們各國諸侯大肆淫佚,誇大天命,安逸而又懈怠;是因爲夏桀謀劃政事,不在于勸勉,于是上天降下了這亡國大禍,諸侯成湯代替了夏桀;是因爲妳們殷商的後王安于他們的逸樂生活,謀劃政事不美好,于是上天降下這亡國大禍。

“聖人不思考就會變成狂人,狂人能夠思考就能變成聖人。上帝用五年時間等待、寬暇商的子孫悔改,讓他繼續做萬民之君主,但是,無法可以使他們思考和聽從天意。上帝又尋求妳們衆諸侯國,大降災異,啓發妳們衆國顧念天意,妳們衆國也沒有人能顧念它。只有我們周王善于順從民衆,能用明德,善待神、天。上帝就改用休祥指示我們,選擇我周王,授予偉大的使命,治理衆國諸侯。

“現在我怎麽敢重複地說?我有過發布給妳們四國臣民的教令,妳們爲什麽不勸導各國臣民?妳們爲什麽不大大幫助我周王共享天命呢?現在妳們還住在妳們的住處,整治妳們的田地,妳們爲什麽不順從周王宣揚上帝的大命呢?

“妳們竟然屢次教導還不安定,妳們內心不順。妳們竟然不度量天命,妳們竟然完全抛棄天命,妳們竟然自作不法,圖謀攻擊長官。我因此教導過妳們,我因此討伐妳們,囚禁妳們,至于再,至于三。假如還有人不服從我發布給妳們的命令,那麽我就要重重懲罰他們!這並不是我們周國執行德教不安靜,只是妳們自己招致了罪過!”

王說:“啊!告訴妳們各國官員和殷國的官員,到現在妳們奔走效勞臣服我周國已經五年了,所有的徭役賦稅和大大小小的政事,妳們沒有不能遵守法規的。

“妳們自己造成了不和睦,妳們應該和睦起來!妳們的家庭不和睦,妳們也應該和睦起來!要使妳們的城邑清明,妳們應該能夠勤于妳們的職事。妳們應當不被壞人教唆,也就可以好好地站在妳們的位置上,就能夠留在妳們的城邑裏謀求美好的生活了。

“妳們如果用這個洛邑,長久盡力耕作妳們的田地,上天會憐憫妳們,我們周國會大大地賞賜妳們。把妳們引進選拔到朝廷來;努力做好妳們的職事,又將讓妳們擔任重要官職。”

立政

原文

周公作《立政》。

周公若曰:“拜手稽首,告嗣天子王矣。”用鹹戒于王曰:“王左右常伯、常任、准人、綴衣、虎贲。”

周公曰:“嗚呼!休茲知恤,鮮哉!古之人迪惟有夏,乃有室大競,籲俊尊上帝迪,知忱恂于九德之行。乃敢告教厥後曰:‘拜手稽首後矣!’曰:‘宅乃事,宅乃牧,宅乃准,茲惟後矣。謀面,用丕訓德,則乃宅人,茲乃三宅無義民。’桀德,惟乃弗作往任,是惟暴德罔後。亦越成湯陟,丕厘上帝之耿命,乃用三有宅,克即宅,曰三有俊,克即俊。嚴惟丕式,克用三宅三俊,其在商邑,用協于厥邑;其在四方,用丕式見德。”

“嗚呼!其在受德,暋爲羞刑暴德之人,同于厥邦;乃惟庶習逸德之人,同于厥政。帝欽罰之,乃伻我有夏,式商受命,奄甸萬姓。”

“亦越文王、武王,克知三有宅心,灼見三有俊心,以敬事上帝,立民長伯。立政:任人、准夫、牧作三事。虎贲、綴衣、趣馬、小尹、左右攜仆、百司庶府。大都小伯、藝人、表臣百司、太史、尹伯、庶常吉士。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夷、微、盧烝。三亳阪尹。文王惟克厥宅心,乃克立茲常事司牧人,以克俊有德。文王罔攸兼子庶言;庶獄庶慎,惟有司之牧夫是訓用違;庶獄庶慎,文王罔敢知于茲。亦越武王,率惟敉功,不敢替厥義德,率惟謀從容德,以並受此丕丕基。”

“嗚呼!孺子王矣!繼自今我其立政。立事、准人、牧夫,我其克灼知厥若,丕乃俾亂;相我受民,和我庶獄庶慎。時則勿有間之,自壹話壹言。我則末惟成德之彥,以乂我受民。”

“嗚呼!予旦已受人之徽言鹹告孺子王矣。繼自今文子文孫,其勿誤于庶獄庶慎,惟正是乂之。”

“自古商人亦越我周文王立政,立事、牧夫、准人,則克宅之,克由繹之,茲乃俾乂,國則罔有。立政用(忄+佥)人,不訓于德,是罔顯在厥世。繼自今立政,其勿以(忄+佥)人,其惟吉士,用劢相我國家。今文子文孫,孺子王矣!其勿誤于庶獄,惟有司之牧夫。其克诘爾戎兵以陟禹之迹,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揚武王之大烈。嗚呼!繼自今後王立政,其惟克用常人。”

周公若曰:“太史!司寇蘇公式敬爾由獄,以長我王國。茲式有慎,以列用中罰。”


譯文

周公寫下了《立政》。

周公這樣說:“跪拜叩頭,報告繼承天子的王。”周公因而勸誡成王說:“王要教導常伯、常任、准人、綴衣和虎贲。”

周公說:“啊!美好的時候就知道憂慮的人,很少啊!古代的人只有夏代的君王,他們的卿大夫很強,夏王還呼籲他們長久地尊重上帝的教導,使他們知道誠實地相信九德的准則。夏代君王經常教導他們的諸侯道:‘跪拜叩頭了,諸侯們!’夏王說:‘考察妳們的常任、常伯、准人,這樣,才稱得上君主。以貌取人,不依循德行,假若這樣考察人,妳們的常任、常伯和准人就沒有賢人了。’

“夏桀即位後,他不用往日任用官員的法則,于是只用些暴虐的人,終于無後。

“到了成湯登上帝位,大受上帝的明命,他選用事、牧、准三宅的官,都能就三宅的職位,選用三宅的屬官,也能就其屬官之位。他敬念上帝選用官員的大法,能夠很好地任用各級官員,他在商都用這些官員和協都城的臣民,他在天下四方,用這種大法顯揚他的聖德。

“啊!在商王纣登上帝位,強行把罪人和暴虐的人聚集在他的國家裏;竟然用衆多親幸和失德的人,共同治理他的政事。上帝于是重重地懲罰他,就使我們周王代替商纣王接受上天的大命,安撫治理天下的老百姓。

“到了文王、武王,他們能夠知道三宅的思想,還能清楚地看到三宅部屬的思想,用敬奉上帝的誠心,爲老百姓建立官長。設立的官職是:任人、准夫、牧作爲三事;有虎贲、綴衣、趣馬、小尹、左右攜仆以及百司庶府;有大小邦國的君主、藝人,外臣百官;有太史、尹伯;他們都是善祥的人。諸侯國的官員有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夷、微、盧各國沒有君主;還設立了商和夏的舊都管理官員。

“文王因能夠度知三宅的思想,就能設立這些官員,而且能夠是俊彥有德的。文王不兼管各種教令。各種獄訟案件和各種禁戒,用和不用只順從主管官員和牧民的人;對于各種獄訟案件和各種禁戒,文王不敢過問這些。到了武王,完成了文王的事業,不敢丟棄文王的善德,謀求順從文王寬容的美德,因此,文王和武王共同接受了這偉大的王業。

“啊!您現在已是君王了。從今以後,我們要這樣設立官員。設立事、准人、牧夫,我們要能明白了解他們的優點,才能讓他們治理政事。管理我們所接受的人民,平治我們各種獄訟和各種禁戒的事務,這些事務不可代替。雖然壹話壹言,我們終要謀于賢德的人,來治理我們的老百姓。

“啊!我姬旦把前人的美言全部告訴君王了。從今以後,繼承的賢子賢孫,千萬不要在各種獄訟和各種禁戒上耽誤時間,這些事只讓主管官員去治理。

“從古時的商代先王到我們的周文王設立官員,設立事、牧夫、准人,就是能夠考察他們,能夠扶持他們,這樣才讓他們治理,國事就沒有失誤。假如設立官員,任用貪利奸佞的人,不依循于德行,于是君王終世都會沒有光彩。從今以後設立官員,千萬不可任用貪利奸佞的小人,應當任用善良賢能的人,用來努力治理我們的國家。

“現在,先王賢明的子孫,您已做君王了!您不要在各種獄訟案件上耽誤,只讓主管官員和牧夫去治理,您要能夠治理好軍隊,步著大禹的足迹,遍行天下,直至海外,沒有人不服從。以此顯揚文王聖德的光輝,繼續武王偉大的功業。啊!從今以後,繼位君王設立官員,必須任用善良的人。”

周公這樣說:“太史!司寇蘇公規定要認真地處理獄訟案件,使我們的王國長治久安。現在規定慎之又慎,依據常例,使用中罰。”

周官

成王既黜殷命,滅淮夷,還歸在豐,作《周官》。

原文:

惟周王撫萬邦,巡侯、甸,四征弗庭,綏厥兆民。六服群辟,罔不承德。歸于宗周,董正治官。

王曰:「若昔大猷,制治于未亂,保邦于未危。」

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內有百揆四嶽,外有州、牧、侯伯。庶政惟和,萬國鹹甯。夏商官倍,亦克用乂。明王立政,不惟其官,惟其人。

今予小子,祗勤于德,夙夜不逮。仰惟前代時若,訓迪厥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官不必備,惟其人。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貳公弘化,寅亮天地,弼予壹人。冢宰掌邦治,統百官,均四海。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擾兆民。宗伯掌邦禮,治神人,和上下。司馬掌邦政,統六師,平邦國。司冠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亂。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時地利。六卿分職,各率其屬,以倡九牧,阜成兆民。六年,五服壹朝。又六年,王乃時巡,考制度于四嶽。諸侯各朝于方嶽,大明黜陟。」

王曰:「嗚呼!凡我有官君子,欽乃攸司,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學古入官。議事以制,政乃不迷。其爾典常作之師,無以利口亂厥官。蓄疑敗謀,怠忽荒政,不學牆面,位事惟煩。戒爾卿士,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惟克果斷,乃罔後艱。位不期驕,祿不期侈。恭儉惟德,無載爾僞。作德,心逸日休;作僞,心勞日拙。居寵思危,罔不惟畏,弗畏入畏。推賢讓能,庶官乃和,不和政龐。舉能其官,惟爾之能。稱匪其人,惟爾不任。」

王曰:「嗚呼!三事暨大無,敬爾有官,亂爾有政,以佑乃辟。永康兆民,萬邦惟無斁。


譯文:

周成王安撫萬國,巡視侯服、甸服等諸侯,四方征討不來朝見的諸侯,以安定天下的老百姓。六服的諸侯,無人不奉承他的德教。成王回到王都豐邑,又督導整頓治事的官員。

成王說:“順從往日的大法,要在未出現動亂的時候制定治理的辦法,在未出現危機的時候安定國家。堯舜稽考古代制度,建立官職壹百。內有百揆和四嶽,外有州牧和侯伯。各種政策適合,天下萬國都安甯。夏代和商代,官數增加壹倍,也能用來治理。明王設立官員,不考慮他的官員之多,而考慮要得到賢人。現在我小子恭敬勤奮施行德政,起早睡晚都不敢懈怠。仰思順從前代,說明建立我們的官制。

“設立太師、太傅、大保,這是三公。他們講明治道,治理國家,調和陰陽。三公的官不必齊備,要考慮適當的人。

“設立少師、少傅、少保,叫做三孤。他們協助三公弘揚教化,敬明天地的事,輔助我壹人。

“冢宰主管國家的治理,統帥百官,調劑四海。司徒主管國家的教育,傳布五常的教訓,使萬民和順。宗伯主管國家的典禮,治理神和人的感通,調和上下尊卑的關系。司馬主管國家的軍政,統率六師,平服邦國。司寇主管國家的法禁,治理好惡的人,刑殺暴亂之徒。司空主管國家的土地,安置士農工商,依時發展地利。六卿分管職事,各自統率他的屬官,以倡導九州之牧,大力安定兆民。

“六年,五服諸侯來朝見壹次。又隔六年,王便依時巡視,到四嶽校正制度。諸侯各在所屬的方嶽來朝見,王對諸侯普遍講明升降賞罰。”

成王說:“啊!凡我的各級官長,要認真對待妳們所管理的工作,慎重對待妳們發布的命令。命令發出了就要進行,不要違抗。用公正消除私情,人民將會信任歸服。先學古代治法再入仕途,議論政事依據法制,政事就不會錯誤。妳們要用周家常法作爲法則,不要以巧言幹擾妳的官員。蓄疑不決,必定敗壞計謀,怠情忽略,必定廢棄政事。不學習好象向牆站著,臨事就會煩亂。

“告訴妳們各位卿士:功高由于有志,業大由于勤勞。能夠果敢決斷,就沒有後來的艱難。居官不當驕傲,享祿不當奢侈,恭和儉是美德啊!不要行使詐僞,行德就心逸而日美,作僞就心勞而日拙。處于尊寵要想到危辱,無事不當敬畏,不知敬畏,就會進入可畏的境地。推舉賢明而讓能者,衆官就會和諧;衆官不和,政事就複雜了。推舉能者在其官位,是妳們的賢能;所舉不是那種人,是妳們不能勝任。”

成王說:“啊!任人、准夫、牧三位首長和大夫們:認真對待妳們的官職,治理妳們的政事,來輔助妳們的君主,使廣大百姓長遠安甯;天下萬國就不會厭棄我們了。”

君陳

原文:

周公既沒,命君陳分正東郊成周,作《君陳》。

王若曰:“君陳,惟爾令德孝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命汝尹茲東郊,敬哉!昔周公師保萬民,民懷其德。往慎乃司,茲率厥常,懋昭周公之訓,惟民其乂。我聞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爾。’尚式時周公之猷訓,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凡人未見聖,若不克見;既見聖,亦不克由聖,爾其戒哉!爾惟風,下民惟草。圖厥政,莫或不艱,有廢有興,出入自爾師虞,庶言同則繹。爾有嘉謀嘉猷,則入告爾後于內,爾乃順之于外,曰:‘斯謀斯猷,惟我後之德。’嗚呼!臣人鹹若時,惟良顯哉!”

王曰:“君陳,爾惟弘周公丕訓,無依勢作威,無倚法以削,寬而有制,從容以和。殷民在辟,予曰辟,爾惟勿辟;予曰宥,爾惟勿宥,惟厥中。有弗若于汝政,弗化于汝訓,辟以止辟,乃辟。紐于奸宄,敗常亂俗,三細不宥。爾無忿疾于頑,無求備于壹夫。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簡厥修,亦簡其或不修。進厥良,以率其或不良。惟民生厚,因物有遷。違上所命,從厥攸好。爾克敬典在德,時乃罔不變。允升于大猷,惟予壹人膺受多福,其爾之休,終有辭于永世。”


譯文:

成王這樣說:“君陳!妳有孝順恭敬的美德。因爲妳孝順父母,又友愛兄弟,就能夠移來從政了。我命令妳治理東郊成周,妳要敬慎呀!從前周公做萬民的師保,人民懷念他的美德。妳前往,要慎重對待妳的職務呀!遵循周公的常道,勉力宣揚周公的教導,人民就會安定。

“我聽說:至治之世的馨香,感動神明;黍稷的香氣,不是遠聞的香氣,明德才是遠聞的香氣。妳要履行這壹周公的教訓,日日孜孜不倦,不要安逸享樂!凡人未見到聖道,好象不能見到壹樣;已經見到聖道,又不能遵行聖人的教導。妳要戒懼呀!妳是風,百姓是草,草隨風而動啊!謀劃殷民的政事,不要認爲不難;有廢除,有興辦,要反複同衆人商討,大家議論相同,才能施行。妳有好謀好言,就要進入宮內告訴妳的君主,妳于是在外面順從君主,並且說:‘這樣的好謀,這樣的好言,是我們君主的美德。’啊!臣下都象這樣,就良好啊!”

成王說:“君陳!妳當宏揚周公的大訓!不要倚勢造作威惡,不要倚法侵害人民。要寬大而有法制,從容而又和諧。殷民有陷入刑法的,我說處罰,妳不要處罰;我說赦免,妳也不要赦免;要考慮刑法的適中。有人不順從妳的政事,不接受妳的教訓,處罰他如果可以制止別人犯法,才處罰。慣于做奸宄犯法的事,破壞常法,敗壞風俗,這三項中的小罪,也不寬宥。妳不要忿恨愚鈍無知的人,不要向壹人求全責備;人君壹定要有所忍耐,事才能有成;有所寬容,德才算是大。鑒別善良的,也鑒別有不善良的;進用那些賢良的人,來勉勵那些有所不良的人。

“民性敦厚,又依外物而有改移;往往違背上級的教命,順從上級的喜好。妳能夠敬重常法和省察自己的德行,這些人就不會不變。真的升到非常順從的境地,我將享受大福,妳的美名,終將有人永遠贊揚。”

顧命

原文:

成王將崩,命召公、畢公率諸侯相康王,作《顧命》。

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甲子,王乃桃颒水。相被冕服,憑玉幾。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畢公、衛侯、毛公、師氏、虎臣、百尹、禦事。王曰:“嗚呼!疾大漸,惟幾,病日臻。既彌留,恐不獲誓言嗣,茲予審訓命汝。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奠麗陳教,則肄肄不違,用克達殷集大命。在後之侗,敬迓天威,嗣守文、武大訓,無敢昏逾。今天降疾,殆弗興弗悟。爾尚明時朕言,用敬保元子钊弘濟于艱難,柔遠能迩,安勸小大庶邦。思夫人自亂于威儀。爾無以钊冒貢于非幾。”

茲既受命,還出綴衣于庭。越翼日乙醜,王崩。太保命仲桓、南宮毛俾爰齊侯呂伋,以二幹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門之外。延入翼室,恤宅宗。丁卯,命作冊度。

越七日癸酉,伯相命士須材。狄設黼衣、綴衣。牖間南向,敷重蔑席,黼純,華玉,仍幾。西序東向,敷重厎席,綴純,文貝,仍幾。東序西向,敷重豐席,畫純,雕玉,仍幾。西夾南向,敷重筍席,玄紛純,漆,仍幾。越玉五重,陳寶,赤刀、大訓、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胤之舞衣、大貝、鼖鼓,在西房;兌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在東房。大辂在賓階面,綴辂在阼階面,先辂在左塾之前,次辂在右塾之前。

二人雀弁,執惠,立于畢門之內。四人綦弁,執戈上刃,夾兩階戺。壹人冕,執劉,立于東堂,壹人冕,執钺,立于西堂。壹人冕,執戣,立于東垂。壹人冕,執瞿,立于西垂。壹人冕,執銳,立于側階。

王麻冕黼裳,由賓階隮。卿士邦君麻冕蟻裳,入即位。太保、太史、太宗皆麻冕彤裳。太保承介圭,上宗奉同瑁,由阼階隮。太史秉書,由賓階隮,禦王冊命。曰:“皇後憑玉幾,道揚末命,命汝嗣訓,臨君周邦,率循大卞,燮和天下,用答揚文、武之光訓。”王再拜,興,答曰:“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亂四方以敬忌天威。”乃受同瑁,王三宿,三祭,三咤。上宗曰:“飨!”太保受同,降,盥,以異同秉璋以酢。授宗人同,拜。王答拜。太保受同,祭,擠,宅,授宗人同,拜。王答拜。太保降,收。諸侯出廟門俟。


譯文:

四月,月亮新現光明,成王生了病。甲子這天,成王洗了頭發洗了臉,太仆給王戴上王冠,披上朝服,王靠著玉幾。于是會見朝臣。成王召見太保奭、芮伯、彤伯、畢公、衛侯、毛公、師氏、虎臣、百官的首長以及辦事官員。

王說:“啊!我的病很厲害,有危險,痛苦的日子到了。已經是臨終時刻,恐怕不能鄭重地講後嗣的事了,現在,我詳細地訓告妳們。過去,我們的先君文王、武王,放出日月般的光輝,制定法律,發布教令,臣民都努力奉行,不敢違背,因而能夠討伐殷商,成就我周國的大命。

“後來,幼稚的我,認真奉行天威,繼續遵守文王、武王的偉大教導,不敢昏亂越軌。如今上天降下重病,幾乎不能起床不能說話了。妳們要勉力接受我的話,認真保護我的大兒子姬钊大渡艱難,要柔服遠方,親善近鄰,安定、教導大小各國。我想衆人要用禮法自治,妳們不可使姬钊冒犯以至陷于非法啊!”

群臣已經接受教命,就退回來,拿出成王的朝服放在王庭。到了明天乙醜日,成王逝世了。

太保命令仲桓和南宮毛跟從齊侯呂伋,二人分別拿著幹戈,率領壹百名勇士,在南門外迎接太子钊。請太子钊進入側室,作憂居的主人,丁卯這天,命令作冊制定喪禮。到了第七天癸酉,召公命令官員布置各種器物。

狄人陳設斧紋屏風和先王的禮服。門窗間朝南的位置,鋪設著雙層竹席,飾著黑白相間的絲織花邊,陳設彩玉,用無飾的幾案。在西牆朝東的位置,鋪設雙層細竹蔑席,飾著彩色的花邊,陳設花貝殼,用無飾的幾案。在東牆朝西的位置,鋪設雙層莞席,飾著繪有雲氣的花邊,陳設雕刻的玉器,用無飾的幾案。在堂的西邊夾室朝南的位置,鋪設雙層青竹蔑席,飾著黑絲繩連綴的花邊,陳設漆器,用無飾的幾案。

越玉五種,寶刀、赤刀、大訓,大璧、琬、琰,陳列在西牆向東的席前。大玉、夷玉、天球、河圖,陳列在東牆向西的席前。胤制作的舞衣、大貝殼、大軍鼓,陳列在西房。兌制作的戈、和制作的弓、垂制作的竹矢,陳列在東房。

王的玉車放置在賓客們所走的台階前,金車放置在主人走的台階前,象車放在門左側堂屋的前面,木車放在門右側堂屋的前面。

二人戴著赤黑色的禮帽,執三角矛,站在祖廟門裏邊。四人戴著青黑色的禮帽,執著戈,戈刃向前,夾著台階,對面站在台階兩旁。壹人戴著禮帽,拿著大斧,站立在東堂的前面。壹人戴著禮帽,拿著大斧,站立在西堂的前面。壹人戴著禮帽,拿著三鋒矛,站立在東堂外邊。壹人戴著禮帽,拿著三鋒矛,站立在西堂外邊。還有壹人戴著禮帽,拿著矛,站立在北堂北面的台階上。

王戴著麻制的禮帽,穿著繡有斧形花紋的禮服,從西階上來。卿士和衆諸侯戴著麻制的禮帽,穿著黑色禮服,進入中庭,各人站在規定的位置上。太保、太史、太宗都戴著麻制的禮帽,穿著紅色禮服。太保捧著大圭,太宗捧著酒杯和瑁,從東階上來。太史拿著策書,從西階走上來,進獻策書給康王。太史說:“大王靠著玉幾,宣布他臨終的教命,命令您繼承文王、武王的大訓,治理領導周國,遵守大法,協和天下,以宣揚文王、武王的光明教訓。”王再拜,然後起來,回答說:“我這個微末的小子,怎麽能協和治理天下以敬畏天威啊?”

王接受了酒杯和瑁。前進三次,祭酒三次,奠酒三次。太宗說:“請喝酒!”王喝酒後,太保接過酒杯,走下堂,洗手,又登上堂,用另外壹種酒杯自斟自飲作答,然後把酒杯交給宗人,對王下拜,王也回拜。太保又從宗人那裏接過酒杯,祭酒,嘗酒,奠酒,然後把酒杯交給宗人,又拜。王又回拜。太保走下堂,行禮結束,諸侯卿士們都走出祖廟門,恭候康王視朝。

康王之诰

原文:

康王既屍天子,遂诰諸侯,作《康王之诰》。

王出,在應門之內,太保率西方諸侯入應門左,畢公率東方諸侯入應門右,皆布乘黃朱。賓稱奉圭兼幣,曰:「壹二臣衛,敢執壤奠。」皆再拜稽首。王義嗣,德答拜。太保暨芮伯鹹進,相揖。皆再拜稽首曰:「敢敬告天子,皇天改大邦殷之命,惟周文武誕受羑若,克恤西土。惟新陟王畢協賞罰,戡定厥功,用敷遺後人休。今王敬之哉!張惶六師,無壞我高祖寡命。」

王若曰:「庶邦侯、甸、男、衛,惟予壹人钊報诰。昔君文武丕平,富不務咎,厎至齊信,用昭明于天下。則亦有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乂王家,用端命于上帝。皇天用訓厥道,付畀四方。乃命建侯樹屏,在我後之人。今予壹二伯父尚婿暨顧,綏爾先公之臣服于先王。雖爾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用奉恤厥若,無遺鞠子羞!」

群公既皆聽命,相楫,趨出。王釋冕,反喪服。

譯文:

王走出祖廟,來到應門內。太保召公率領西方的諸侯進入應門左側,畢公率領東方的諸侯進入應門的右側,他們都穿著繡有花紋的禮服和黃朱色的韨。贊禮的官員傳呼進獻命圭和貢物,諸侯走上前,說:“壹二個王室的護衛向王奉獻土産。”諸侯都再拜叩頭。王依禮辭謝,然後升位答拜。

太保召公和芮伯同走向前,互相作揖後,同向王再拜叩頭。他們說:“恭敬地禀告天子,偉大的天帝更改了大國殷的命運,我們周國的文王、武王大受福祥,能夠安定西方。新逝世的成王,賞罰完全合宜,能夠成就文、武的功業,因此把幸福普遍地留給我們後人。現在王要敬慎啊!要加強王朝的六軍,不要敗壞我們高祖的大命。”

王這樣說:“侯、甸、男、衛的各位諸侯!現在我姬钊答複妳們的教導。先君文王、武王很公平,仁厚慈愛,不濫施刑罰,致力實行中信,因而他們的光輝普照天下。還有象熊罴壹樣勇武的將士,忠貞不渝的大臣,安定治理我們的國家,因此,我們才被上帝加以任命。

“上天順從先王的治理之道,把天下交給先王。先王于是命令分封諸侯,樹立蕃衛,眷顧我們後代子孫。現在,我們幾位伯父希望妳們互相愛護顧念王室,繼續如妳們的祖先臣服于先王。雖然妳們身在朝廷之外,妳們的心不可不在王室,要輔助我得到吉祥,不要把羞辱留給我!”

衆位大臣都聽完了命令,互相作揖,快步走出。康王脫去吉服,返回居喪的側室,穿上喪服。

畢命

原文:

康王命作冊畢,分居裏,成周郊,作《畢命》。

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越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宗周,至于豐。以成周之衆,命畢公保厘東郊。

王若曰:“嗚呼!父師,惟文王、武王敷大德于天下,用克受殷命。惟周公左右先王,綏定厥家,毖殷頑民,遷于洛邑,密迩王室,式化厥訓。既曆三紀,世變風移,四方無虞,予壹人以甯,道有升降,政由俗革,不臧厥臧,民罔攸勸。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罔不祗師言。嘉績多于先王,予小子垂拱仰成。”

王曰:“嗚呼!父師,今予祗命公以周公之事,往哉!旌別淑慝,表厥宅裏,彰善瘅惡,樹之風聲。弗率訓典,殊厥井疆,俾克畏慕。申畫郊圻,慎固封守,以康四海。政貴有恒,辭尚體要,不惟好異。商俗靡靡,利口惟賢,余風未殄,公其念哉!我聞曰:‘世祿之家,鮮克由禮’。以蕩陵德,實悖天道。敝化奢麗,萬世同流。茲殷庶士,席寵惟舊,怙侈滅義,服美于人。驕淫矜侉,將由惡終。雖收放心,閑之惟艱。資富能訓,惟以永年。惟德惟義,時乃大訓。不由古訓,于何其訓。”

王曰:“嗚呼!父師,邦之安危,惟茲殷士。不剛不柔,厥德允修。惟周公克慎厥始,惟君陳克和厥中,惟公克成厥終。三後協心,同厎于道,道洽政治,澤潤生民,四夷左衽,罔不鹹賴,予小子永膺多福。公其惟時成周,建無窮之基,亦有無窮之聞。子孫訓其成式,惟乂。嗚呼!罔曰弗克,惟既厥心;罔曰民寡,惟慎厥事。欽若先王成烈,以休于前政。”

譯文:

康王十二年六月庚午日,月亮新放光明。到第三天壬申日,康王早晨從鎬京行到豐邑,把成周的民衆,命令給太師畢公安治于東郊。

康王這樣說:“啊!父師。文王武王行大德于天下,因此能夠承受殷的王命,代理殷王。周公輔助先王安定國家,告戒殷商頑民,遷徒到洛邑,使他們接近王室,因而他們被周公的教訓感化了。自從遷徒以來,已經過了三紀。人世變化,風俗轉移,今四方沒有憂患,我因此感到安甯。治道有起有落,政教也隨著風俗改革。若不善用賢能,人民將無所勸勉仰慕。我公盛德,不但能勤小事,而且輔助過四代,嚴正地率領下屬,臣下沒有人不敬重師訓。妳的美好功績被先王所重視,我小子只有垂衣拱手仰仗成功罷了。”

康王說:“啊!父師。現在我把周公的重任敬托給公,我公前往吧!我公到那裏,當識別善和惡,標志善人所居之裏,表彰善良,疾恨邪惡,樹立好的風氣。有不遵循教訓和常法的,就變更他的井居田界,使他能夠畏懼和敬慕。又要重新畫出郊圻的境界,認真加固那裏的封疆守備,以安定四海之內。爲政貴在有常,言辭應當體現精要,不宜好異。商地舊俗喜好侈靡,以巧辯爲賢,馀風至今沒有斷絕,我公要考慮呀!

“我聽說:‘世代享有祿位的人家,很少能夠遵守禮法。’他們以放蕩之心,輕蔑有德的人,實在是悖亂天道。腐敗的風俗奢侈華麗,萬世相同。如今殷商衆士,處在寵位已經很久,憑仗強大,忽視德義,穿著華美過人。他們驕咨過度,矜能自誇,將會以惡自終。放咨之心今天雖然收斂了,但防閑他們還是難事。資財富足而能接受教訓,可以長久。行德行義,這是天下的大訓;若不用古訓教導,他們何時會順從呢?”

康王說:“啊!父師。我國的安危,就在于這些殷商衆士。不剛不柔,那樣的教化就真好。開初,周公能夠謹慎對待;中間,君陳能夠使他們和諧;最後,我公當能夠成功。三君合心,共同歸向于教導,教導普遍了,政事治理了,就能潤澤到生民。四方各族被發左衽的人民,都會受到福利,我小子也會長受大福。我公當治理好成周,建立無窮的基業,也會有無窮的美名。後世子孫順從我公的成法,天下就安定了。啊!不要說不能,當盡自己的心;不要說百姓少,當慎行政事。認真治理好先王的大業,使它比前人的政績更好吧!”

君牙

原文:

穆王命君牙,爲周大司徒,作《君牙》。

王若曰:“嗚呼!君牙,惟乃祖乃父,世笃忠貞,服勞王家,厥有成績,紀于太常。惟予小子嗣守文、武、成、康遺緒,亦惟先正之臣,克左右亂四方。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今命爾予翼,作股肱心旅,缵乃舊服。無忝祖考,弘敷五典,式和民則。爾身克正,罔敢弗正,民心罔中,惟爾之中。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厥惟艱哉!思其艱以圖其易,民乃甯。嗚呼!丕顯哉,文王谟!丕承哉,武王烈!啓佑我後人,鹹以正罔缺。爾惟敬明乃訓,用奉若于先王,對揚文、武之光命,追配于前人。”

王若曰:“君牙,乃惟由先正舊典時式,民之治亂在茲。率乃祖考之攸行,昭乃辟之有乂。”


譯文:

穆王這樣說:“啊!君牙。妳的祖父和妳的父親,世世純厚忠正;服勞于王家,很有成績,記錄在畫有日月的旗子上。我小子繼守文、武、成、康的遺業,也想先王的臣子能夠輔助我治理四方。任大才弱,我心裏的憂慮危懼,就象踩著虎尾和走著春天的冰。

“現在我命令妳輔助我,作我的心腹重臣。要繼續妳舊日的行事,不要累及妳的祖考!普遍傳布五常的教育,用爲和諧人民的准則。妳自身能正,人民不敢不正;民心沒有標准,只考慮妳的標准。夏天大熱大雨,小民只是怨恨嗟歎;冬天大寒,小民也只是怨恨嗟歎。治民艱難呀!妳要想到他們的艱難,因而謀求那些治理的辦法,人民才會安甯。啊!光明呀!我們文王的謀略;相承呀!我們武王的功業。它可以啓示佑助我們後人,使我們都依從正道而無邪缺。妳當不懈地宣揚妳的教訓,以此恭順于先王。妳當報答頌揚文王、武王光明的教導,追求並美于前人。”

穆王這樣說:“君牙!妳當奉行先正的舊典善法,人民治亂的關鍵,就在這裏。妳當遵循妳祖父的行爲,贊助妳君主的治道。”

冏命

原文:

王若曰:“伯冏!惟予弗克于德,嗣先人宅丕後。怵惕惟厲,中夜以興,思免厥愆。昔在文、武,聰明齊聖,小大之臣,鹹懷忠良。其侍禦樸從,罔匪正人,以旦夕承弼厥辟,出入起居,罔有不欽,發號施令,罔有不臧,下民祗若,萬邦鹹休。惟予壹人無良,實賴左右前後有位之士,匡其不及。繩愆糾謬,格其非心,俾克紹先烈。今予命汝作大正,正于群仆侍禦之臣,懋乃後德,交修不逮;慎簡乃僚,無以巧言令色,便辟側媚,其惟吉士。仆臣正,厥後克正,仆臣谀,厥後自聖;後德惟臣,不德惟臣。爾無昵于憸人,充耳目之官,迪上以非先王之典;非人其吉,惟貨其吉;若時瘝厥官;惟爾大弗克只厥辟,惟予汝辜。”

王曰:“嗚呼!欽哉!永弼乃後于彜憲。”


譯文:

穆王這樣說:“伯冏!我不優于道德。繼承先人處在大君的位置,戒懼會有危險,甚至半夜起來,想法子避免過失。

“從前在文王、武王的時候,他們聰明、通達、聖明,小臣大臣都懷著忠良之心。他們的侍禦近臣,沒有人不是正人,用他們早晚侍奉輔佐他們的君主,所以君主出入起居,沒有不敬慎的事;發號施令,也沒有不好的。百姓敬重順從君主的命令,天下萬國也都喜歡。

“我沒有好的德行,實在要依賴左右前後的官員,匡正我的不到之處。糾正過錯,端正我不正確的思想,使我能夠繼承先王的功業。

“今天我任命妳作太仆長,領導群仆、侍禦的臣子。妳們要勉勵妳們的君主增修德行,共同醫治我不夠的地方。妳要慎重選擇妳的部屬,不要任用巧言令色、阿谀奉承的人,要都是賢良正士。仆侍近臣都正,他們的君主才能正;仆待近臣谄媚,他們的君主就會自以爲聖明。君主有德,由于臣下,君主失德,也由于臣下。妳不要親近小人,充當我的視聽之官,不要引導君上違背先王之法。如果不以賢人最善,只以貨財最善,象這樣,就會敗壞我們的官職,就是妳大大地不能敬重妳的君主;我將懲罰妳。”

穆王說:“啊!要認真呀!要長久用常法輔助妳的君主。”

呂刑

西周初年即有刑法,分“輕典”、“中典”、“重典”,合稱“三典”,用以維護其統治和社會安定。西周中期,階級矛盾尖銳,周穆王命呂侯(亦稱甫侯)制定《呂刑》,有墨、劓、剕、宮、大辟五刑,共三千條。

《呂刑》是西周的法典,主要記述了其時的法律原則和詳盡的贖刑及壹般司法制度。至今已失傳。西周統治者爲了緩和社會的矛盾,鞏固周王室的統治地位,接受了大臣呂侯的建議,廢止了嚴酷的舊法,以“明德慎罰”爲指導原則,“作修刑辟”,制定的壹部重要法典。因爲是呂侯主持修訂,故稱之爲《呂刑》。《呂刑》原本今已失傳。今文《尚書》中現存《呂刑》壹篇。《尚書·呂刑》篇是呂侯制定法律後遺存的官方檔案文獻,經後人整理保存在《尚書》中,成爲其中的壹篇。而作爲法典的《呂刑》,其原件已失傳,但其有關內容由于《尚書·呂刑》篇得以保存下來。

《呂刑》以“明德慎罰”爲指導原則,廢止嚴酷的舊法,“作修刑辟”,制定了西周的這部重要法典。


通行版

呂命穆王訓夏贖刑,作《呂刑》。

惟呂命,王享國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诘四方。王曰:“若古有訓,蚩尤惟始作亂,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賊,鸱義,奸宄,奪攘,矯虔。苗民弗用靈,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殺戮無辜,爰始淫爲劓、刵、椓、黥。越茲麗刑並制,罔差有辭。民興婿漸,泯泯芬芬,罔中于信,以覆詛盟。虐威庶戮,方告無辜于上。上帝監民,罔有馨香德,刑發聞惟腥。黃帝哀矜庶戮之不辜,報虐以威,遏絕苗民,無世在下。乃命重、黎,絕地天通,罔有降格。群後之逮在下,明明棐常,鳏寡無蓋。

黃帝清問下民鳏寡有辭于苗。德威惟畏,德明惟明。乃命三後,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種,家殖嘉谷。三後成功,惟殷于民。士制百姓于刑之中,以教祗德。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灼于四方,罔不惟德之勤,故乃明于刑之中,率乂于民棐彜。典獄非訖于威,惟訖于富。敬忌,罔有擇言在身。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

王曰:“嗟!四方司政典獄,非爾惟作天牧?今爾何監?非時伯夷播刑之迪?其今爾何懲?惟時苗民匪察于獄之麗,罔擇吉人,觀于五刑之中;惟時庶威奪貨,斷制五刑,以亂無辜,上帝不蠲,降咎于苗,苗民無辭于罰,乃絕厥世。”

王曰:“嗚呼!念之哉。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孫,皆聽朕言,庶有格命。今爾罔不由慰曰勤,爾罔或戒不勤。天齊于民,俾我壹日,非終惟終,在人。爾尚敬逆天命,以奉我壹人!雖畏勿畏,雖休勿休。惟敬五刑,以成三德。壹人有慶,兆民賴之,其甯惟永。”

王曰:“籲!來,有邦有土,告爾祥刑。在今爾安百姓,何擇,非人?何敬,非刑?何度,非及?兩造具備,師聽五辭。五辭簡孚,正于五刑。五刑不簡,天于五罰;五罰不服,正于五過。五過之疵:惟官,惟反,惟內,惟貨,惟來。其罪惟均,其審克之!

五刑之疑有赦,五罰之疑有赦,其審克之!簡孚有衆,惟貌有稽。無簡不聽,具嚴天威。墨辟疑赦,其罰百锾,閱實其罪。劓辟疑赦,其罪惟倍,閱實其罪。剕辟疑赦,其罰倍差,閱實其罪。宮辟疑赦,其罰六百锾,閱實其罪。大辟疑赦,其罰千锾,閱實其罪。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其屬二百。五刑之屬三千。

上下比罪,無僭亂辭,勿用不行,惟察惟法,其審克之!上刑適輕,下服;下刑適重,上服。輕重諸罰有權。刑罰世輕世重,惟齊非齊,有倫有要。罰懲非死,人極于病。非佞折獄,惟良折獄,罔非在中。察辭于差,非従惟従。哀敬折獄,明啓刑書婿占,鹹庶中正。其刑其罰,其審克之。獄成而孚,輸而孚。其刑上備,有並兩刑。”

王曰:“嗚呼!敬之哉!官伯族姓,朕言多懼。朕敬于刑,有德惟刑。今天相民,作配在下。明清于單辭,民之亂,罔不中聽獄之兩辭,無或私家于獄之兩辭!獄貨非寶,惟府辜功,報以庶尤。永畏惟罰,非天不中,惟人在命。天罰不極,庶民罔有令政在于天下。”

王曰:“嗚呼!嗣孫,今往何監,非德?于民之中,尚明聽之哉!哲人惟刑,無疆之辭,屬于五極,鹹中有慶。受王嘉師,監于茲祥刑。”


譯文:

呂侯被命爲卿時,穆王在位很久,軍紀老了,還是廣泛謀求制定刑法,來禁戒天下。

王說:“古代有遺訓,蚩尤開始作亂,擴大到平民百姓。無不寇掠賊害,冒沒不正,內外作亂,爭奪竊盜,詐騙強取。苗民不遵守政令,就用刑罰來制服,制定了五種酷刑以爲法律。殺害無罪的人,開始放肆使用劓、刖、椓、黥等刑罰。于是,施行殺戮,抛棄法制,不減免無罪的人。

“苗民互相欺詐,紛紛亂亂,沒有中信,以致背叛誓約。受了虐刑和壹些被侮辱的人都向上帝申告自己無罪,上帝考察苗民,沒有芬芳的德政,刑法所發散的只有腥氣。颛顼皇帝哀憐衆多被害的人沒有罪過,就用威罰處置施行虐刑的人,制止和消滅行虐的苗民,使他們沒有後嗣留在世間。又命令重和黎,禁止地民和天神相互感通,神和民再不能升降來往了。高辛、堯、舜相繼在下,都顯用賢德的人,扶持常道,于是孤苦之人的苦情,沒有壅蔽了。

“堯皇帝清楚地聽到下民和孤寡對苗民的怨言。于是提拔賢人,賢人所懲罰的,人都畏服,賢人所尊重的,人都尊重。命令三位大臣慎重地爲民服務。伯夷頒布法典,用刑律制服人民;大禹平治水土,負責名山大川,後稷教民播種,努力種植莊稼。三後成功了,就富足了老百姓。士師又用公正的刑罰制禦百官,教導臣民敬重德行。

“堯皇帝恭敬在上,三位大臣努力治事在下,光照四方,沒有人不勤行德政,所以能勉力于刑罪的公平,治理老百姓以扶持常道。主管刑罰的官,不是終于作威,而是終于仁厚。又敬、又戒,自身不說壞話。他們肩負上天仁愛的美德,自己造就了好命,所以配天在下享有祿位。”

王說:“啊!四方的諸侯們,妳們不是做上天的治民官嗎?現在,妳們重視什麽呢?難道不是這伯夷施行刑罰的道理嗎?現在妳們要用什麽作爲懲戒呢?就是苗民不詳察獄事的施行,不選擇善良的人,監察五刑的公正,就是任用虛張威勢,掠奪財物的人,裁決五刑,亂罰無罪,上帝不加赦免,降災給苗民,苗民對上帝的懲罰無話可說,于是斷絕了他們的後嗣。”

王說:“啊!妳們要記住這個教訓啊!伯父、伯兄、仲叔、季弟以及年幼的子孫們,都聽從我的話,或許會享有好命。如今妳們沒有人不喜歡慰勞說勤勞了,妳們沒有人制止自己不勤勞。上帝治理下民,暫時任用我們,不成與成,完全在人。妳們可要恭敬地接受天命,來輔助我!雖然遇到可怕的事,不要害怕;雖然可以休息,也不要休息,希望慎用五刑,養成這三種德行。壹人辦了好事,萬民都受益,國家的安甯就會長久了。

王說:“啊!來吧!諸侯國君和各位大臣,我告訴妳們要善用刑法。如今妳們安定百姓,要選擇什麽呢,不是吉人嗎?要慎重什麽呢,不正是刑罰嗎?要考慮什麽呢,不就是判斷適宜嗎?

“原告和被告都來齊了,法官就審查五刑的訟辭;如果訟辭核實可信,就用五刑來處理。如果用五刑處理不能核實,就用五罰來處理;如果用五罰處理也不可從,就用五過來處理。五過的弊端是:法官畏權勢,報恩怨,谄媚內親,索取賄賂,受人請求。發現上述弊端,法官的罪就與罪犯相同,妳們必須詳細察實啊!

“根據五刑定罪的疑案有赦免的,根據五罰定罪的疑案有赦免的,要詳細察實啊!要從衆人中核實驗證,審理案件也要有共同辦案的人。沒有核實不能治罪,應當共同敬畏上天的威嚴。

“判處墨刑感到可疑,可以從輕處治,罰金壹百锾,要核實其罪行。判處劓刑感到可疑,可以從輕處治,罰金二百锾,要核實其罪行。判處剕刑感到可疑,可以從輕處治,罰金五百锾,要核實其罪行。判處宮刑感到可疑,可以從輕處治,罰金六百锾,要核實其罪行。判處死刑感到可疑,可以從輕處治,罰金壹千锾,要核實其罪行。墨罰的條目有壹千,劓罰的條目有壹千,荊罰的條目有五百,宮罰的條目有三百,死罪的刑罰,其條目有二百。五種刑罰的條目共有三千。

“要上下比較其罪行,不要錯亂供辭,不要采取已經廢除的法律,應當明察,應當依法,要核實啊!上刑宜于減輕,就減壹等處治,下刑宜于加重,就加壹等處治。各種刑罰的輕重允許有些靈活性。刑罰時輕時重,相同或不相同,都有它的條理和綱要。

“刑罰雖不置人死地,但受刑罰的人感到比重病還痛苦。不是巧辯的人審理案件,而是善良的人審理案件,就沒有不公正合理的。從矛盾處考察供詞,不服從的犯人也會服從。應當懷著哀憐的心情判決訴訟案件,明白地檢查刑書,互相斟酌,都要以公正爲標准。當刑當罰,要詳細察實啊!要做到案件判定了,人們信服;改變判決,人們也信服。刑罰貴在慎重,有時也可以把兩種罪行合並考慮,只罰壹種。”

王說:“啊,謹慎啊!諸侯國君以及同姓官員們,對我的話要多多戒懼,我重視刑罰,有德于老百姓的也是刑罰。如今上天扶助老百姓,妳們是在下面作天之配。應當明察壹面之辭,老百姓的治理,無不在于公正地審理雙方的訴訟詞,不要對訴訟雙方的訴詞貪圖私利啊!獄訟接受賄賂不是好事,那是獲罪的事,我將以衆人犯罪來論處這些人。永遠可畏的是上天的懲罰,不是天道不公平,只是人們自己終結天命。上天的懲罰不加到他們身上,衆民就不知有美好的政治在天下了。”

王說:“啊!子孫們,從今以後,我監察什麽呢?難道不是行德嗎?對于老百姓案情的判決,要明察啊!治理老百姓要運用刑罰,使無窮無盡的訟辭合于五刑,都能公正適當,就有福慶。妳們接受治理我的好百姓,可要明察這種祥刑啊!”


《史記》版

諸侯有不睦者,甫侯言于王,作修刑辟。王曰:“籲,來!有國有土,告汝祥刑。在今爾安百姓,何擇非其人,何敬非其刑,何居非其宜與?兩造具備,師聽五辭。五辭簡信,正于五刑。五刑不簡,正于五罰。五罰不服,正于五過。五過之疵,官獄內獄,閱實其罪,惟鈞其過。五刑之疑有赦,五罰之疑有赦,其審克之。簡信有衆,惟訊有稽。無簡不疑,共嚴天威。黥辟疑赦,其罰百率,閱實其罪。劓辟疑赦,其罰倍灑,閱實其罪。膑辟疑赦,其罰倍差,閱實其罪。宮辟疑赦,其罰五百率,閱實其罪。大辟疑赦,其罰千率,閱實其罪。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膑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其屬二百:五刑之屬三千。”命曰《甫刑》。


譯文:

諸侯有不親睦的,甫侯向穆王報告,于是制定了刑法。穆王說:“喂,過來!各位有國家的諸侯和有采地的大臣,我告訴妳們壹種完善的刑法。現在妳們安撫百姓,應該選擇什麽呢,不是賢德的人才嗎?應該嚴肅對待什麽呢,不是刑法嗎?應該怎樣處置各種事務,不是使用刑罰得當嗎?原告和被告都到齊了,獄官通過觀察言語、臉色、氣息、聽話時的表情、看人時的表情來審理案件。五種審訊的結果確鑿無疑了,就按照墨、劓(yì,亦)、膑(bìn,殡)、宮、大辟五種刑的規定來判決。如果五刑不合造,就按照用錢贖罪的五種懲罰來判決。如果用五刑不合適,就按照五種過失來判決。按照五種過失來判決會産生弊病,這就是依仗官勢,乘機報恩報怨,通過宮中受寵女子進行幹預,行賄受賄,受人請托。遇有這類情況,即使是大官貴族,也要查清罪狀,與犯罪的人壹樣判他們的罪。判五刑之罪如果有疑點,就減等按五罰處理;判五罰之罪如果有疑點,就減等按五過處理;壹定要審核清楚。要在衆人中加以核實,審訊的結果要與事實相符。沒有確鑿的證據的就不要懷疑,應當共同尊敬上天的聲威,不要輕易用刑。要判刺面的墨刑而有疑點的,可以減罪,罰以黃銅六百兩,但要認真核實,如果確實有罪,還應施刑。要判割鼻的劓刑而有疑點的,可以減罪,,罰以黃銅壹千二百兩,比墨刑加倍,但也要認真核實,如果確實有罪,還應施刑。判挖掉膝蓋骨的膑(bìn,殡)刑而有疑點的,可以減罪,罰以黃銅三千兩,比劓刑加壹倍半,但也要認真核實,如果確實有罪,還應施刑。判破壞生殖機能的宮刑而有疑點的,可以減罪,罰以黃銅三千六百兩,但也要認真核實,如果確實有罪,還應施行。判殺頭之刑大辟而有疑點的,可以減罪,罰以黃銅六千兩,但也要認真核實,如果確證有罪,還應施行。五刑的條文,墨刑類有壹千條,劓刑類有壹千條,膑刑類有五百條,宮刑類有三百條,大辟類有二百條。這套刑法因爲是甫侯提出來的,所以叫做《甫刑》。

文侯之命

原文:

平王錫晉文侯秬鬯、圭瓚,作《文侯之命》。

王若曰:“父義和!丕顯文、武,克慎明德,昭升于上,敷聞在下;惟時上帝,集厥命于文王。亦惟先正克左右昭事厥辟,越小大謀猷罔不率従,肆先祖懷在位。嗚呼!闵予小子嗣,造天丕愆。殄資澤于下民,侵戎我國家純。即我禦事,罔或耆壽俊在厥服,予則罔克。曰惟祖惟父,其伊恤朕躬!嗚呼!有績予壹人永綏在位。父義和!汝克紹乃顯祖,汝肇刑文、武,用會紹乃辟,追孝于前文人。汝多修,扞我于艱,若汝,予嘉。”

王曰:“父義和!其歸視爾師,甯爾邦。用赉爾秬壹鬯卣,彤弓壹,彤矢百,盧弓壹,盧矢百,馬四匹。父往哉!柔遠能迩,惠康小民,無荒甯。簡恤爾都,用成爾顯德。”


譯文:

王這樣說:“族父義和啊!偉大光明的文王和武王,能夠慎重行德,德輝升到上天,名聲傳播在下土,于是上帝降下那福命給文王、武王。也因爲先前的公卿大夫能夠輔佐、指導、服事他們的君主,對于君主的大小謀略無不遵從,所以先祖能夠安然在位。

“啊!不幸我這年輕人繼承王位,遭到了上天的大責罰。沒有福利德澤施給老百姓,侵犯我國家的人很多。現在我的治事大臣,沒有老成人長期在職,我便不能勝任了。我呼籲:‘祖輩和父輩的諸侯國君,要替我擔憂啊!’啊哈!果然有促成我長安在王位的人了。

“族父義和啊!您能夠繼承您的顯祖唐叔,您努力制禦文武百官,用會合諸侯的方式延續了您的君主,追懷效法文王和武王。您很好,在困難的時候保衛了我,象您這樣,我很贊美!”

王說:“族父義和啊!要回去治理您的臣民,安定您的國家。現在我賜給您黑黍香酒壹卣;紅色的弓壹張,紅色的箭壹百支;黑色的弓壹張,黑色的箭壹百支;四匹馬。

“您回去吧!安撫遠方,親善近鄰,愛護安定老百姓,不要荒廢政事,貪圖安逸。大力安定您的國家,以成就您顯著的德行。”


史記記載

原文:王若曰:父義和,丕顯文、武,能慎明德,昭登於上,布聞在下,維時上帝集厥命于文、武。恤朕身、繼予壹人永其在位。

譯文:王說:“您用道義使諸侯和睦,大顯文王、武王的功業。文王、武王能夠謹慎地修養美好的德行,感動了上天,在人民中間傳播,因此,上天把帝王的事業賜給文王、武王,恩澤流傳到子孫後代。長輩關懷我,讓我繼承祖先的事業,永遠保存王位。”

費誓

通行版原文:

魯侯伯禽宅曲阜,徐、夷並興,東郊不開。作《費誓》。

公曰:「嗟!人無嘩,聽命。徂茲淮夷、徐戎並興。善敹乃甲胄,敿乃幹,無敢不吊!備乃弓矢,鍛乃戈矛,砺乃鋒刃,無敢不善!今惟淫舍牿牛馬,杜乃擭,敜乃穽,無敢傷牿。牿之傷,汝則有常刑!馬牛其風,臣妾埔逃,勿敢越逐,祗複之,我商赉汝。乃越逐不複,汝則有常刑!無敢寇攘,逾垣牆,竊馬牛,誘臣妾,汝則有常刑!

甲戌,我惟征徐戎。峙乃糗糧,無敢不逮;汝則有大刑!魯人三郊三遂,峙乃桢幹。甲戌,我惟築,無敢不供;汝則有無馀刑,非殺。魯人三郊三遂,峙乃刍交,無敢不多;汝則有大刑!」

譯文:

公說:“喂!大家不要喧嘩,聽取我的命令。現今淮夷、徐戎同時起來作亂。好好縫綴妳們的軍服頭盔,系連妳們的盾牌,不許不好!准備妳們的弓箭,鍛煉妳們的戈矛,磨利妳們的鋒刃,不許不好!“要大放圈中的牛馬,掩蓋妳們捕獸的工具,填塞妳們捕獸的陷阱,不要傷害牛馬。傷害了牛馬,妳們就要受到常刑!

“牛馬走失了,男女奴仆逃跑了,不許離開隊伍去追趕!得到了的,要恭敬送還原主,我會賞賜妳們。如果妳們擅自離開隊伍去追趕,或者不歸還原主,妳們就要受到常刑!不許搶奪掠取,跨過圍牆,偷竊馬牛,騙取別人的男女奴仆,這樣,妳們都要受到常刑!

“甲戌這天,我們征伐徐戎。准備妳們的幹糧,不許不到;不到,妳們就要受到死刑!我們魯國三郊三遂的人,要准備妳們的築牆工具。甲戌這天,我們要修築營壘,不許不供給;如果不供給,妳們將受到終身不釋放的刑罰,只是不殺頭。我們魯國三郊三遂的人,要准備妳們的生草料和幹草料,不許不夠;如果不夠,妳們就要受到死刑!”


《史記》版原文:

伯禽即位之後,有管、蔡等反也,淮夷、徐戎亦並興反。于是伯禽率師伐之于肸,作肸誓,曰:“陳爾甲胄,無敢不善。無敢傷牿。馬牛其風,臣妾埔逃,勿敢越逐,敬複之。無敢寇攘,逾墻垣。魯人三郊三隧,峙爾刍交、糗糧、桢榦,無敢不逮。我甲戌築而征徐戎,無敢不及,有大刑。”

譯文:

伯禽即位之後,有管、蔡等造反之事,淮夷、徐戎也壹起興兵造反。于是伯禽率軍至肸(bì,必)邑討伐之,寫了《肸誓》,說:“准備妳們的戰甲頭盔,必須良好。不許毀壞牛欄馬圈。馬牛走失,奴隸逃跑,軍士不得擅離職守去追捕,他人之馬牛奴隸跑到自己處要歸還。不許劫略侵擾,不許入戶盜竊。魯國西、南、北三方近郊遠郊之人,備辦糧草桢幹,不許缺少。甲戌日我軍修築工事征伐徐戎,不許屆時不至,否則處以極刑。”

秦誓

“秦誓”,是春秋時期秦穆公誓衆之辭的簡稱,是我國國學元典《尚書》中的經典章節。

漢代流傳的《尚書序》中說:“秦穆公伐鄭,晉襄公率師敗諸崤。還歸,做《秦誓》。”(事載《左傳》魯僖公32年、33年)照《書序》說法,此篇作于秦穆公33年(公元前627年),被俘三帥歸秦之後。

誓,是壹種有約束性和有決斷意義的語言。


原文:

公曰:“嗟,我士,聽,無嘩。予誓告汝群言之首。古人有言曰:‘民訖自若是多盤’,責人斯無難,惟受責俾如流,是惟艱哉。我心之憂,日月逾邁,若弗雲來。惟古之謀人,則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謀人,姑將以爲親。雖則雲然,尚猶詢之黃發,則罔所愆。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仡仡勇夫,射禦不違,我尚不欲。惟截截善谝言,俾君子易辭,我皇多有之,昧昧我思之。如有壹介臣,斷斷猗,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已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孫黎民,亦職有利哉。人之有技,冒嫉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達,是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 邦之杌陧,曰由壹人。邦之崇懷,亦尚—人之慶。”


譯文:

穆公說:“啊!我的官員們,聽著,不要喧嘩!我有重要的話告訴妳們。

“古人有話說:‘人只順從自己,就會多出差錯。’責備別人不是難事,受到別人責備,聽從它如流水壹樣地順暢,這就困難啊!我心裏的憂慮,在于時間過去,就不回來了。

“往日的謀臣,卻說‘不能順從我的教導’;現在的謀臣,我願意以他們爲親人。雖說這樣,還是要請教黃發老人,才沒有失誤。

“白發蒼蒼的良士,體力已經衰了,我還是親近他們。強壯勇猛的武士,射箭和駕車都不錯,我還是不大喜愛。只是那些淺薄善辯的人,使君子容易疑惑,我太多親近他們!

“我暗暗思量著,如果有壹個官員,誠實專壹而沒有別的技能,他的胸懷寬廣而能容人。別人有能力,好象自己的壹樣。別人美好明哲,他的心裏喜歡他,又超過了他口頭的稱道。這樣能夠容人,用來保護我的子孫衆民,也或許有利啊!

“別人有能力,就妒忌,就厭惡。別人美好明哲,卻阻撓使他不能通向君主。這樣不能寬容人,用來也不能保護我的子孫衆民,也很危險啊!

“國家的危險不安,由于壹人;國家的繁榮安定,也許是由于壹人的善良啊!”


關于“書經”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