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漢語詞典/辭


漢字:辭、辤

簡要介紹

【注音】:ㄘˊ

【部首】:辛

【部首筆劃】:07

【正體筆劃】:13

【简體】:辞、辤

【拼音】:cí,

【簡體筆劃】:13

【簡體筆順】:撇橫豎豎折橫捺橫捺撇橫橫豎

【拼音輸入】:ci

【五筆輸入】:tduh

【五行】:金

【吉凶寓意】:吉

【Emoji符號】:


字體展示

【正體】:

辭、辤

【宋體】:

辭、辤 (宋體矢量字庫)


【楷體】:

辭、辤 (楷體矢量字庫)

辭、辤的筆畫順序書寫演示

“ 辭” 字的讀音 : cí

ci2


詳細介紹

【詳細解釋】:

diction;phraseology;takeleave;

(1)辭、辤

(2) (會意。本義:訴訟,打官司)

(3) 同本義[legalcase;lawsuit]

 ◇ 辭,訟也。 ―― 《說文》。按,分爭辯訟謂之辭。

 ◇ 善於辭案條教。 ―― 《後漢書·周紆傳》。注:“辭案猶今案牘也。”

 ◇ 皇帝請問下民,鰥寡有辭于苗。 ―― 《書·呂刑》

(4) 口供[oralconfession]

 ◇ 明清于單辭,無或私家於獄之兩辭。 ―― 《書·呂刑》

 ◇ 無情者不得盡其辭。 ―― 《禮記·大學》

 ◇ 其次不辱辭令。 ――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 辭布者。 ―― 《周禮·司市故書》。司農注:“辭布,辭訟泉物者也。”

 ◇ 獄辭無謀故者。 ―― 方苞《獄中雜記》

 ◇ 有詔即訊,辭服。 ―― 《漢書·趙君韓張兩王傳》

 ◇ 使犯死者自春而窮其辭。 ―― 柳宗元《斷刑論下》

(5) 言辭;文辭[word;diction;speech;statement]

 ◇ 安定辭。 ―― 《禮記·曲禮》。疏:“言語也。”

 ◇ 不以文害辭。 ―― 《孟子》。注:“詩人所歌詠之辭。”

 ◇ 辭也者,兼異實之名,以論一意也。 ―― 《荀子·正名》。注:“說事之言辭。”

 ◇ 欲以廣主上之意,塞睚眥之辭。 ―― 司馬遷《報任安書》

(6)

其次不辱辭令。

 ◇ 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 ―― 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 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 ――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7) 又如:辭色(言辭和容色);辭容(表情;面色);辭旨(言語或文章的主旨、含意)

(8) 特指政令之詞[order]

 ◇ 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 ―― 《三國志》裴松之注引

(9) 藉口,口實[excuses]

 ◇ 君子疾夫舍日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 《論語·季氏》

 ◇ 曹公,豺虎也,挾天子以征四方,動以朝廷為辭。 ―― 《資治通鑒》

(10) 又如:辭頭(說法;藉口)

(11) 中國古代一種介於詩歌和散文之間的體裁,也叫賦,或辭賦並稱[Ci,atypeofclassicalChineseliterature]

 ◇ 且攜所著書及詩文辭稿本數冊,家書一篋托焉。 ―― 梁啟超《譚嗣同傳》

(12) 又如:楚辭

(13) 古體詩的一種[Ci,aformofclassicalpoetry]。如:木蘭辭

(1) ● 辭

(2) 說講[speak;talk]

 ◇ 使人辭於狐突。 ―― 《禮記·檀弓》。注:“告也。”

 ◇ 無辭不相接也。 ―― 《禮記·表記》。注:“辭所以通情也。”

 ◇ 無傷也,請辭於軍。 ――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

(3) 辭別;告別[bidfarewell;saygood-byeto]

 ◇ 朝辭白帝彩雲間。 ―― 李白《早發白帝城》

 ◇ 過北郭騷之門而辭。 ―― 《呂氏春秋·士節》。注:“辭者別也。”

 ◇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 ―― 北朝樂府《木蘭詩》

 ◇ 故人西辭黃鶴樓。 ――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4) 又如:不辭而別;辭朝(進朝辭謝皇帝);辭世頌(遺書);辭年(辭歲。除夕之夜)

(5) 推卻不受[discline]

 ◇ 以王父命辭父命。 ―― 《公羊傳·哀公三年》

 ◇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呂)蒙辭以軍中多務。 ―― 《資治通鑒》

(6) 又如:辭讓(推讓);辭不獲命(辭謝推讓而未獲允許)

(7) 審訊[try]

 ◇ 單于使衛律召武受辭。 ―― 班固《漢書·李廣蘇建傳》

(8) 遣去[dispatch;expel]

 ◇ 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使皇武子辭焉。 ―― 《左傳》

 ◇ 辭八人者,而後王安之。 ―― 《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9) 解雇,免職[dismiss]。如:他被張老闆辭了;辭館(辭去書塾的教職)

● 辭別 cíbié

[bidfarewell]臨行前向親友等告別

● 辭不達意 cíbùdáyì

[thelanguagefailstoexpresstheidea]言辭不能把思想確切表達出來

● 辭呈 cíchéng

[(written)resignation]辭職報告

● 辭典 cídiǎn

[dictionary]詞典

● 辭賦 cífù

[aliteraryform,sentimentalordescriptivecomposition,oftenrhymed]古代一種文體,起源于戰國時代。漢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賦稱為楚辭,後人泛稱賦體文學為辭賦

● 辭格 cígé

[figuresofspeech]修辭方式之一。亦稱“修辭格”

● 辭工 cígōng

[dismiss;discharge]辭掉雇工;雇工辭掉工作

她一氣之下,辭工另尋他主了

● 辭令 cílìng

[languageappropriatetotheoccasion]社交、外交場合中得體的應對言辭;口才

 ◇ 明於治亂,嫻於辭令。 ――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為人忠厚,不善辭令

● 辭書 císhū

[dictionary;wordbook]字典、詞典、百科全書的統稱

● 辭色 císè

[one'sspeechandfacialexpression]說的話和說話時的神態

 ◇ 辭色壯烈,眾皆慨歎。 ―― 《晉書·祖逖傳》

● 辭訟 císòng

[lawsuit]訴訟

● 辭退 cítuì

[dismiss]停止雇用;解雇

● 辭謝 cíxiè

[politelydecline]彬彬有禮地託辭拒收

辭謝紅包

 ◇ 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 ――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 辭行 cíxíng

[saygood-byebeforesettingoutonajourney]出門遠行前向親友等告別

辭嚴義正

cíyán-yìzhèng

[speakoutsternlyfromasenseofjustice]言辭嚴密貼切,義理正大

● 辭藻 cízǎo

[flowerylanguage]精妙的辭彙;辭令

故意玩弄辭藻,毫無誠意

● 辭章 cízhāng

(1) [poetryandprose]

(2) 詩詞文章等的總稱

(3) 指文章的修辭;寫作技巧

● 辭職 cízhí

[resign;handin(sendin)one'sresignation]辭去所擔任的職務

他向上級提出了辭職要求

(辭)

cí ㄘˊ

(1) 告別:告辭、辤辭、辤訣。辭、辤行。辭、辤世。辭、辤別。

(2) 不接受,請求離去:辭、辤職。辭、辤呈。

(3) 躲避,推託:不辭、辤辛苦。辭、辤讓。辭、辤謝。推辭、辤

(4) 解雇:辭、辤退。

(5) 同“詞”。

(6) 優美的語言:辭、辤藻。修辭、辤

(7) 講話;告訴:“請辭、辤於軍”。

(8) 文體的一種:辭、辤賦。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辤》。
  • 鄭碼:MISE
  • U:8F9E
  • GBK:B4C7
  • 筆劃數:13
  • 部首:辛
  • 筆順編號:3122514143112

diction;phraseology;takeleave;

辭典

名人電子記事簿/辭典

http://www.meijin.com.cn


川味坊

http://zxpy.easthome.net/index.htm



【序號】:12416

補充資訊

參看本站外部新版《一把刀漢語詞典》附加真人國語讀音、筆順動畫圖等功能,請點擊查看該字:


首字注音索引

ㄚ(a) ㄅ(b) ㄘ(c) ㄉ(d)
ㄜ(e) ㄈ(f) ㄍ(g) ㄏ(h)
ㄐ(j) ㄎ(k) ㄌ(l) ㄇ(m)
ㄋ(n) ㄛ(o) ㄆ(p) ㄑ(q)
ㄖ(r) ㄙ(s) ㄊ(t) ㄨ(w)
ㄒ(x) 一(y) ㄗ(z)


關于“漢語詞典/辭”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