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典/雉
漢字:雉
簡要介紹
【注音】:ㄓˋ
【部首】:隹
【部首筆劃】:08
【正體筆劃】:13
【简體】:雉
【拼音】:zhì,
【簡體筆劃】:13
【簡體筆順】:撇橫橫撇捺撇豎捺橫橫橫豎橫
【拼音輸入】:zhi
【五筆輸入】:tdwy
【五行】:火
【吉凶寓意】:凶
【Emoji符號】:
字體展示
【正體】:
雉
【宋體】:
【楷體】:
詳細介紹
【詳細解釋】:
雉
pheasant;
● 雉 zhì
(1) (形聲。從隹,矢聲。隹(zhuī),短尾鳥的總稱。本義:野雞)
(2) 同本義[pheasant]
◇ 雉有十四種。 ―― 《說文》
◇ 雉者,野鳥。 ―― 《尚書大傳》
◇ 雉,耿介之鳥也。 ―― 《韓詩章句》
◇ 離為雉。 ―― 《易·說卦》
◇ 凡摯士雉謂其守介節。交有時,別有倫也。 ―― 《禮記·曲禮》
◇ 雄雉於飛。 ―― 《詩·邶風·雄雉》
◇ 無雉兔鮒魚。 ―― 《墨子·公輸》
(3) 又如:雉尾扇(野雞尾部羽毛製作的扇子。亦為儀仗之一);雉尾(皇帝坐朝時左右侍從所執的用野雞尾羽制的扇障);雉經(吊死;上吊)
(4) 古代計算城牆面積的單位[anancientmeasureunit]。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
◇ 五楮而雉。 ―― 《公羊傳·定公十二年》
◇ 都城過百雉。 ―― 《左傳·隱西元年》。注:“三堵曰雉。”
◇ 王宮門阿之制五雉。 ―― 《考工記·匠人》。注:“長三尺高一丈。”
(5) 城牆[wall]
◇ 出沒眺樓雉。 ―― 謝朓《和王著作八公山》
● 雉堞 zhìdié
[crenellation;parapei]古代城牆上掩護守城人用的矮牆,也泛指城牆
● 雉鳩 zhìjiū
[turtledove]一種強健善走的鳥,嘴黑色,眼黃色,頭頂灰色,頸和胸淡紫紅色,腹白色,翅褐色有黑斑
雉
zhì ㄓˋ
(1) 鳥,雄的羽毛很美,尾長;雌的淡黃褐色,尾較短。善走,不能久飛。肉可食,羽毛可做裝飾品。通稱“野雞”。
(2) 古代計算城牆面積的單位,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
(3) 城牆:雉堞。- 鄭碼:MANI
- U:96C9
- GBK:EFF4
- 筆劃數:13
- 部首:隹
- 筆順編號:3113432411121
pheasant;
【序號】:12773
首字注音索引
ㄚ(a) | ㄅ(b) | ㄘ(c) | ㄉ(d) |
ㄜ(e) | ㄈ(f) | ㄍ(g) | ㄏ(h) |
ㄐ(j) | ㄎ(k) | ㄌ(l) | ㄇ(m) |
ㄋ(n) | ㄛ(o) | ㄆ(p) | ㄑ(q) |
ㄖ(r) | ㄙ(s) | ㄊ(t) | ㄨ(w) |
ㄒ(x) | 一(y) | ㄗ(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