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查詢/糖尿病
使用說明: 友情提示:以下內容僅供參考,自我感覺患病請及時就醫!
【名稱】:糖尿病
【疾病綜述】:糖尿病是一種有遺傳基因決定的全身慢性代謝性疾病。其基本病理為胰島素分泌的相對或絕對不足,而導致糖 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高血糖及糖尿是其主要臨床特徵。本病是危害人類健康最廣泛的疾病之一,可見於任何年齡,患病高峰在50-70歲,屬中醫“消渴”“消癉”。
【臨床表現】:1 早期或輕型患者可無明顯症狀。
2 典型症狀可概括為“三多一少”,即多尿(尿量增多 排尿次數增加及夜尿增多),多飲(口渴而飲水量大增),多食(食欲亢進 多食易饑),體重減少(逐漸消瘦,單中老年輕型患者可因多食而肥胖)。常伴乏力 面色萎黃 皮膚瘙癢,女子多見外陰瘙癢及月經不調,小兒則毛髮少澤 生長發育遲緩。
3 合併眼病,可見視力減退 白內障 眼底出血 眼底動脈硬化等;合併腎病,可見浮腫 蛋白尿及貧血等;合併神經病變時,肢體酸痛麻木 性欲減退 陽萎 便秘或腹瀉 多汗 體位性低血壓 大小便失禁 失眠 眼肌麻痹,及膝腱 跟腱反射減退或消失等。
【主要類型】:1 胰島素依賴型:(1)發病較急;(2)依賴胰島素治療,停用則易發生酮症酸中毒;(3)典型者多於幼年即發病;
2 非胰島素依賴型:(1)起病常隱蔽;(2)多數發病於40歲以後;(3)不依賴胰島素治療。
3 併發症:(1)急性併發症:酮症酸中毒即昏迷 感染等;(2)慢性併發症:血管病變和神經病變。前者包括高血壓 心臟病 腦血管意外及周圍血管病變等大血管病變,和發生於腎臟 眼底的微血管病變,而後者以周圍神經系統和植物神經系統的病變為主。
【治療】:中醫治療:
1 湯藥:(1)陰虛燥熱:生地 天冬 麥冬 知母等。(2)氣陰兩虛:黃芪 生牡蠣 黨參 熟地等。
2 中成藥:(1)玉壺丸 (2)六味地黃丸:用於肝腎陰虛者。
3 單驗方:(1)生蘿蔔汁;(2)蠶繭 山藥等。
西醫治療:
1 磺脲類:甲苯磺丁尿 優降糖
2 雙胍類:苯乙雙胍(降糖靈) 二甲雙胍(降糖片)
3 胰島素:使用于重症病人。
【預防】:避免情緒過激和精神緊張,堅持勞逸結合,控制飲食,保持標準體重,忌辛辣及煙酒,節制房事,均有助於本病的治療。
【序號】: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