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疾病查詢/肩關節脫位



使用說明: 友情提示:以下內容僅供參考,自我感覺患病請及時就醫!

【名稱】:肩關節脫位

【疾病綜述】:關節脫位(又稱脫臼)及組成關節各骨的關節面,失去正常的對合關係。肩關節是全身大關節中運動範圍最廣而結構又最不穩定的一個關節,外傷是很易引起脫位,在全身關節脫位的發生率中,肩關節居第二位。它可分為前脫位與後脫位兩種。常見的為前脫位。

【臨床表現】:1 有明顯的外傷史,局部疼痛 腫脹 功能障礙。

     2 觸之關節盂空虛,肩三角肌扁平,失去飽滿的外形,呈“方肩”。

     3 杜洛氏征陽性。即患側肘部緊貼胸壁時,其手掌不能搭到健側肩部;或手掌搭於健側肩部時,肘部不能貼近胸壁。

【主要類型】:null

【治療】:(一)復位

      以手法重定為主,可用局部麻醉或其他適當的麻醉。

     1 仰臥法:病人仰臥,術者半坐於患側床邊,將一足跟置於病人腋窩緊貼胸壁並向外推擠上臂上端,雙手握患腕部作手力牽引,以足跟抵住腋窩作對抗牽引。用力持續牽引患肢,並逐漸內收 內旋,即可復位。

     2 膝頂法:術者以屈曲之膝部頂于病人腋窩,以右肩脫位為例,左手反握患肢腕部,右手繞過患肢肘前握住術者左前臂,以肘部扣住病人的肘部,雙手牽引數分鐘,並略內收外旋即可復位。

     3 Kocher法:病人坐位或仰臥。術者一手握患肢腕部,另手握肘部,曲肘90度,沿肱骨縱軸持續牽引,先將上臂外展 外軒,然後內收,使肘部緊貼胸壁並移向中線,再內旋,將患肢手掌搭於對側健步即可復位。操作應輕柔,用力過猛可致骨折。

     4 Milch法:病人俯臥檢查臺上,患側胸大肌下墊小枕,使患側上肢于台邊自然下垂,數分鐘後可自行復位。若未復位,術者一手握患肢肘部,病人手掌搭在術者肘部,逐漸牽引外展;同時另手握患肢上臂,逐漸向極度外展方向牽引並外旋,多可復位。若仍不能復位,術者可在腋窩附近摸到肱骨頭,用雙拇指將其推向關節盂復位。此法還適用於合併肱骨外科頸骨骨折。

     (二)固定

      將肩關節置於內收 內旋位,曲肘90度,腋窩處置一大棉墊,用繃帶和膠布固定,前臂用三角巾懸吊。共固定三周,合併大結節骨折者延長1-2周。固定時間過長易發生關節僵硬;果斷則損傷的關節囊 韌帶的不到充分修復,易致習慣性脫位或骨化性肌炎。

     (三)功能鍛煉

      固定期間加強手腕和手指的活動,解除固定後鼓勵病人主動鍛煉肩關節各方向活動。

【預防】:避免肱骨頭受暴力衝擊。

【序號】:100

關于“疾病查詢/肩關節脫位”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