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查詢/肱骨髁上骨折
使用說明: 友情提示:以下內容僅供參考,自我感覺患病請及時就醫!
【名稱】:肱骨髁上骨折
【疾病綜述】:肱骨髁上骨折是肱骨內外髁上2cm以內的骨折,多發生於10歲以內的兒童,骨折移位嚴重者,可併發肱動脈與正中神經損傷。
【臨床表現】:1 有跌倒時手掌或肘後著地外傷史。
2 多發生于兒童。
3 肘部有腫脹、疼痛、畸形,壓痛,功能障礙。肘後三角關係正常。
4 注意有無神經、血管損傷。
5 X線攝片檢查可確定骨折移位元情況和類型。
6 應與肘關節後脫位和肱骨小頭骨骺分離相鑒別。
【主要類型】:1 伸直型骨折:患肘腫脹或靴狀畸形,髁上壓痛,骨折遠端向後上移位,功能障礙,骨折線從前下方斜向後上方。可合併神經、血管損傷。
2 屈曲型骨折:傷肢腫脹,髁上壓痛,功能受限,骨折遠端向前上方移位,骨折線從後下方斜向前上方。
【治療】:1 整複方法
1.1 無移位的青枝骨折、裂紋骨折用直角托板加繃帶曲肘90°懸吊2~3周。
1.2 新鮮骨折有移位者,腫脹不嚴重,可行手法復位。
1.2.1 伸直型骨折:麻醉下,拔伸牽引,左右推擠,遠端旋轉手法矯正重疊及側方移位,擠按曲肘矯正前後移位。
1.2.2 屈曲型骨折:麻醉下,拔伸牽引,遠端旋轉手法矯正重疊及側方移位,向背側擠壓遠端,徐徐伸肘,使之復位。
1.3 骨折移位,腫脹嚴重,抬高患肢,或皮牽引,待腫脹消減,再行手法復位。
1.4 骨折合併血循障礙,表現為手指發冷,伸指疼痛,橈動脈搏動微弱者,立即在麻醉下手法整複移位的骨折,以解除骨折端對血管的壓迫。如手指轉溫,手指可主動伸直,橈動脈搏動明顯,則可繼續觀察。如經上述處理無效,就必須及時探查肱動脈情況。
1.5 如確診為神經斷裂,應早期手術治療。
2 固定方法
2.1 伸直型骨折復位後,在鷹嘴後方加梯形墊,內側骨折遠端、外側骨折近端各放置一塔形墊,用四塊夾板超肘關節固定,屈肘90°~110°,以不影響血運為度,而後,用三角巾懸吊前臂於胸前固定3~4周。
2.2 屈曲型骨折:四塊夾板超肘關節固定于肘關節屈曲160°位2 周後,逐漸改為屈肘90°位固定1~2周。
3 藥物治療
3.1 早期治療
治法:活血祛瘀、消腫止痛。
例方:肢傷一方。
3.2 中期治療
治法:和營生新、接骨續損。
例方:續骨活血湯。
3.3 後期治療
治法:調氣血。
例方:四君子湯。
4 練功療法
4.1 早期:作伸指握拳及腕關節屈伸活動。
4.2 中期:除作早期鍛煉外可作肘關節屈伸活動和前臂旋轉活動。
4.3 後期:骨折臨床癒合,加大肘關節主動屈伸活動,並用海桐皮湯熏洗患肢。
5 其他療法
手術治療
如合併血循障礙經手法整複骨折移位後手指發冷、伸指疼痛、橈動脈搏動微弱或消失,觀察均無改善,應及時手術探查。
[療效標準]
1 治癒:骨折解剖復位或遠折端向橈側移位1/5以內,骨折向前成角或遠端後移、後翹已基本糾正,無轉軸,關節面不內傾,骨折已骨性癒合,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復,攜帶角正常。
2 好轉:骨折對位對線基本滿意,骨折處有骨痂形成,肘關節伸屈受限在30°以內,攜帶角減少在20°以內。
3 未愈:傷肢明顯畸形,攜帶角減少在20°以上,功能障礙。
【預防】:null
【序號】: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