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祈父


小雅·祈父

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轉予于恤,靡所止居?

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轉予于恤,靡所厎止?

祈父,亶不聰。胡轉予于恤?有母之屍饔。


  • 祈(qí)父(fǔ):周代執掌封畿兵馬的高級官員,即司馬。
  • 爪(zhǎo)牙:保衛國王的虎士,是對武臣的比喻。《漢書·李廣傳》:“將軍者,國之爪牙也“。謂祈父職掌我王爪牙之事也。 現在多用作貶義。
  • 恤(xù):憂愁。
  • 靡(mǐ)所:沒有處所。
  • 爪士:即爪牙之士。
  • 厎(zhǐ):停止。壹說“至也”。
  • 亶(dǎn):確實。聰:聽覺靈敏。
  • 屍:借爲“失”。壹說“主也”。陳奂《詩毛氏傳疏》:”言我從軍以出,有母不得終養,歸則惟陳飨以祭是可憂也。“饔(yōng):熟食。


這是周王朝的王都衛士(相當于後世的禦林軍)抒發內心不滿情緒的詩。全詩三章,每章四句,皆以質問的語氣抒發內心的怨恨,直抒胸臆,快人快語,充分體現了武士心直口快、敢怒敢言的性格特征。


祈父!我是君王的衛兵。爲何讓我去征戍?沒有住所不安定。

祈父!我是君王的武士。爲何讓我去征戍?跑來跑去無休止。

祈父!腦子的確不好使。爲何讓我去征戍?家中老母沒飯吃。


這是壹首士兵們抱怨司馬將軍的詩歌。全詩三章,皆以質問的語氣直抒內心的怨恨,風格上充分體現了武士心直口快、敢怒敢言的性格特征。沒有溫柔含蓄的比或興,詩壹開頭便大呼“祈父!”繼而厲聲質問道:“胡轉予于恤?靡所止居。”意思是說:“爲什麽使我置身于險憂之境,害得我背井離鄉,飽受征戰之苦?”第二章與此同調,重複了這種不滿情緒,但複踏中武士的憤怒情緒似乎在壹步步增加,幾乎到了壹觸即發的地步。“且自古兵政,亦無有以禁衛戍邊者”(方玉潤《詩經原始》)。武士說:“可妳這司馬,卻爲何不按規定行事,派我到憂苦危險的前線作戰呢?”作爲軍人,本不該畏懼退縮。在國難當頭之際,當飲馬邊陲,枕戈待旦。“可妳這司馬太糊塗了,就像耳朵聾了聽不到士兵的呼聲,不能體察我還有失去奉養的高堂老母。”在第三章裏,武士簡直要出離憤怒了,其質問變爲對司馬不能體察下情的斥責,同時也道出了自己怨恨的原因和他不能毅然從征的苦衷。

有注家對最後壹句解爲哭靈堂,擺祭品,亦通。因爲久役在外,不能回家,到最後也不能見母親壹面,當然只能看見母親的靈前擺滿熟食祭品了。這樣理解使詩歌更有感染力。

對于溫柔敦厚的詩國傳統來說,這首詩似乎有過分激烈、直露的嫌疑,但直抒胸臆,快人快語,亦不失爲有特色者。


關于“祈父”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