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葛藟


葛藟

綿綿葛藟,在河之浒。終遠兄弟,謂他人父。謂他人父,亦莫我顧。

綿綿葛藟,在河之涘。終遠兄弟,謂他人母。謂他人母,亦莫我有。

綿綿葛藟,在河之漘。終遠兄弟,謂他人昆。謂他人昆,亦莫我聞。


  • 葛藟(lěi):藤類蔓生植物。即野葡萄。
  • 綿綿:連綿不絕的樣子。
  • 浒(hǔ):水邊。壹說岸上地。
  • 終:既已。遠(yuàn):遠離。
  • 顧:照顧,眷顧。
  • 涘(sì):水邊。
  • 有(yòu):通“佑”,幫助。壹說相親之意,與“友”通。
  • 漘(chún):河岸,水邊。
  • 昆:兄。
  • 聞(wèn):通“問”,亦有愛之意。王引之《經義述聞》:“謂相恤問也。古字聞與問通。”

葛藤綿延長又長,爬到河邊濕地上。遠離親人和兄弟,面對他人把爹喊。就是管人把爹喊,壹點眷顧也休想。

葛藤綿延長又長,爬到河邊陸地上。遠離親人和兄弟,面對他人喊親娘。面對他人喊親娘,也不把我當兒郎。

葛藤綿延長又長,爬到河邊陸地上。遠離親人和兄弟,面對他人喊兄長。就是每日喊兄長,沒有聽見壹個樣。


這是壹首流浪者自訴寄人籬下之無盡屈辱的詩歌。詩分三章,每章六句。首章“綿綿”二句寫眼前景物。詩人流落到黃河邊上,見到河邊葛藤茂盛,綿綿不斷,不禁觸景傷情,聯系到自己遠離兄弟、飄泊異鄉的身世,感到人不如物。他流落他鄉,六親無靠,生活無著,不得不乞求于人,甚至覥顔“謂他人父”。處境之艱難,地位之卑下,可見壹斑。但是即便如此,也未博得人家的壹絲憐憫。“謂他人父,亦莫我顧”,直書其事,包含許多屈辱,許多痛楚,正如朱熹所歎:“則其窮也甚矣!”(《詩集傳》)第二、第三章詩意略同首章,僅二、四、五、六句句尾更換壹字,豐富了詩的內涵,反覆詠歎中稍有變化。

全詩每章只更換了三個字。第壹個字都是“河邊”的意思,相當于沒有變化。第二個字,謂他人“父”“母”“昆”,換的都是家庭成員的稱呼,其實屬于家庭內部情況,變化影響相同。第三個字,亦莫我“顧”“有”“聞”,就是“也不顧念、善待、關心我”,總之反反複複強調他所流落寄居的人家對他不好,他感到非常屈辱,沒有溫暖。短短幾行小詩寫盡了流離失所、寄人籬下的內心憂傷。

此詩兩句表達壹層意思,六句有三層意思,兩層轉折。由綿綿不絕的葛藟對照兄弟的離散,是壹折,由“謂他人父”“謂他人母”“謂他人昆”而竟不獲憐憫,又是壹折。每壹轉折,均含無限酸楚。詩人直抒情事,語句簡質,卻很感人,表現了飄零的淒苦和世情的冷漠。


關于“葛藟”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