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查詢/四物湯
簡要介紹
【方名】:四物湯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分類】:補益劑-補血
【組成】:當歸(10克) 川芎(8克) 白芍(12克) 熟地(12克)
【方訣】:
【功用】:補血調血。
【主治】:沖任虛損。月水不調,臍腹疼痛,崩中漏下。血瘕塊硬,時發疼痛。妊娠胎動不安,血下不止,及產後惡露不下,結生瘕聚,少腹堅痛,時作寒熱。
【用法】:現代服法:作湯劑,水煎服。一劑煎三次,早、午、晚空腹時服。
【禁忌】:斟酌。
【附方】:聖愈湯、桃紅四物湯
【方解】:本方是補血調經的主方,它是從《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篇》中的芎歸膠艾湯去阿膠、艾葉、甘草而成。對諸種血虛證,均以本方為基礎隨證化裁。沖為血海,任主胞胎。若沖脈虛損,則女子月經量少,色淡,經期推遲。再加下焦寒滯,則小腹作痛。若脾虛而不攝血,腎虛沖任不固,則崩中漏下等證也可相繼發生。又或肝寒血滯,血行不暢而瘀停,可兼見癥塊硬結,少腹臍周作痛。本方一當歸補血、活血,熟地補血為主,川芎入血分理血中之氣,芍藥斂陰養血。故全方盡屬血分藥。但組合得體,補血而不滯血,行血而不破血,補中有散,散中有收,構成治血要劑。
【化裁】:若血寒,經期腰腹疼痛,克酌加炮姜、桂枝、吳萸、枳殼、香附、桑寄生、續斷溫寒、理氣,行血、止痛。如妊娠胎漏,可加阿膠、酒炒艾葉、炙甘草變為“芎歸阿膠湯”。若血瘀不行,可加丹參、桃仁、紅花而逐瘀行血。若血虛而有鬱熱,可加黃芩、丹皮。若氣虛而不攝血,可加潞黨參、黃芪、白術。總之,本方隨證加減,可統治諸種血證。
【附注】:
【文獻】:方論 張秉成:“夫人之所賴以生者,血與氣耳。故一切補氣諸方,皆從四君化出,一切補血之方,又當從此四物而化也。補氣者,當求脾肺;補血者,當求之肝腎。地黃入腎,壯水補陰,白芍入肝,斂陰益血。二味為補血之正藥。然血虛多滯,經脈隧道,不能滑利通暢,又恐地、芍純陰之性,無溫養流動之機,故必加以當歸、川芎辛香溫潤,能養血而行血中之氣以流動之。總之,此方乃調理一切血證是起所長,若純屬陰虛血少,宜靜不宜動者,則歸、芎之走串列散,又非所宜也。”《成方便讀》
【研究】:
【運用】:
【序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