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藥品查詢/麻黃湯



索引目錄: 常用西藥 常用中藥 藥酒大全

【方名】:麻黃湯

【出處】:《傷寒論》

【分類】:解表劑-辛溫解表

【組成】:麻黃(9克) 桂枝(6克) 杏仁(6克) 甘草(3克)

【方訣】:

【功用】: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身疼,無汗而喘,舌苔薄白,脈浮緊。(本方常用於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屬風寒表實證者。)

【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現代用法:水煎服,溫覆取微汗)。

【禁忌】:本方為辛溫發汗之峻劑,故《傷寒論》對“瘡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外感表虛自汗、血虛而脈兼“尺中遲”、誤下而見“身重心悸”等,雖有表寒證,亦皆禁用。麻黃湯藥味雖少,但發汗力強,不可過服,否則,汗出過多必傷人正氣。正如柯琴指出:“此乃純陽之劑,過於發散,如單刀直入之將,投之恰當,一戰成功。不當則不戢而召禍。故用之發表,可一而不可再。”(《傷寒來蘇集·傷寒附翼》卷上)

【附方】:麻黃加術湯、麻杏苡甘湯、大青龍湯、三拗湯、華蓋散

【方解】:風寒傷人肌表,毛竅閉塞,肺氣不宣,衛氣不得外達,營氣澀而不暢,所以外見惡寒發熱、頭痛、身疼、無汗、脈浮,內見喘逆。此時,當發汗解表,宣肺平喘,使肺氣宣,毛竅開,營衛通暢,汗出而在表之風寒得解,諸證悉除。麻黃味苦辛性溫,為肺經專藥,能發越人體陽氣,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所以是方中的君藥,並用來作為方名。由於營澀衛郁,單用麻黃發汗,但解衛氣之鬱,所以又用溫經散寒,透營達衛的桂枝為臣,加強發汗解表而散風寒,除身疼。本證之喘,是由肺氣鬱而上逆所致,麻黃、桂枝又都上行而散,所以再配降肺氣、散風寒的杏仁為佐藥,同麻黃一宣一降,增強解郁平喘之功。炙甘草既能調和宣降之麻、杏,又能緩和麻、桂相合的峻烈之性,使汗出不致過猛而傷耗正氣,是使藥而兼佐藥之義。麻黃得桂枝,一發衛分之鬱,一透營分之邪,所以柯琴評麻黃湯曰:“此為開表逐邪發汗之峻劑也。”

     

     方義2:本方證為外感風寒,肺氣夫宣所致。風寒之邪外襲肌表,使衛陽被遏,腠理閉塞,營陰鬱滯,經脈不通,故見惡寒、發熱、無汗、頭身痛;肺主氣屬衛,外合皮毛,寒邪外束於表,影響肺氣的宣肅下行,則上逆為喘;舌苔薄白,脈浮緊皆是風寒襲表的反映。治當發汗解表,宣肺平喘。方中麻黃苦辛性溫,歸肺與膀胱經,善開腠發汗,祛在表之風寒;宣肺平喘,開閉鬱之肺氣,故本方用以為君藥。由於本方證屬衛郁營滯,單用麻黃發汗,只能解衛氣之閉鬱,所以又用透營達衛的桂枝為臣藥,解肌發表,溫通經脈,既助麻黃解表,使發汗之力倍增;又暢行營陰,使疼痛之症得解。二藥相須為用,是辛溫發汗的常用組合。杏仁降利肺氣,與麻黃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復肺氣之宣降,加強宣肺平喘之功,是為宣降肺氣的常用組合,為佐藥。炙甘草既能調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緩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過猛而耗傷正氣,是使藥而兼佐藥之用。四藥配伍,表寒得散,營衛得通,肺氣得宣,則諸症可愈。

【化裁】:若喘急胸悶、咳嗽痰多、表證不甚者,去桂枝,加蘇子、半夏以化痰止咳平喘。若鼻塞、流涕重者,加蒼耳子、辛夷以宣通鼻竅。若夾濕邪而兼見骨節酸痛,加蒼術、薏苡仁以祛風除濕。兼裏熱之煩躁、口幹,酌加石膏、黃芩以清瀉鬱熱。

【附注】:本方是治療外感風寒表實證的基礎方。臨床應用以惡寒發熱,無寒而喘,脈浮緊為辨證要點。本方配伍特點有二:一為麻、桂相須,發衛氣之閉以開腠理,透營分之郁以暢營陰,則發汗解表之功益彰;二為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則宣肺平喘之效甚著。

     

     方劑比較:

      麻黃加術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均由麻黃湯加減而成,都是治療外感風寒夾濕的方劑。但前方證屬素體多溫,又外感風寒,表寒及身疼較後方為重,故用麻、桂與白術相配,以發汗解表、散寒祛濕。然發汗祛濕又不宜過汗,方中麻黃得白術雖發汗而不致太過,白術得麻黃則能盡去表裏之濕,相輔相制,深得配伍之妙。後方證不僅表寒及身疼比較輕,且日晡發熱增劇,有化熱之傾向,故而不用桂枝、白術,改用苡仁滲利清化。全方用量尤輕,亦為微汗之用。

     

      大青龍湯系由麻黃湯重用麻黃,再加石膏、生薑、大棗組成。主治風寒表實重證而兼裏有鬱熱者。方中倍用麻黃,故其發汗之力尤峻。其煩躁為鬱熱在裏,故加石膏清熱除煩。生薑合麻、桂則散風寒,以解表邪,合棗、草則益脾胃以滋肝源,使汗出表解,寒熱煩躁並除。

     

      三拗湯與華蓋散皆為麻黃湯去桂枝,故功用重在宣散肺中風寒,主治風寒犯肺之咳喘證。但為宣肺解表的基礎方,主治風寒襲肺的咳喘輕證;華蓋散主治素體痰多而風寒襲肺證,故加蘇子、陳皮、桑白皮、赤茯苓以降氣祛痰,加強化痰止咳的作用。

【文獻】:方論 李時珍:“麻黃乃肺經專藥,故治肺病多用之。張仲景治傷寒無汗用麻黃,有汗用桂枝。歷代名醫解釋,皆隨文傅會,未有究其精微者。時珍常繹思之,似有一得,與昔人有所不同雲。津液為汗,汗即血也。在營則為血,在衛則為汗。夫寒傷營,營血內澀,不能外通于衛,衛氣閉固,津液不行,故無汗發熱而憎寒。夫風傷衛,衛氣外泄,不能內護于營,營氣虛弱,津液不固,有汗發熱而惡風。然風寒之邪,皆由皮毛而入。皮毛者,肺之合也。肺主衛氣,包羅一身,天之象也。是證雖屬乎太陽,而肺實受邪氣。其證時兼面赤怫鬱,咳嗽有痰,喘而胸滿諸證者,非肺病乎?蓋皮毛外閉,則邪熱內攻,而肺氣抑鬱。故用麻黃、甘草同桂枝,引出營分之邪,達之肌表,佐以杏仁泄肺而利氣。”《本草綱目》

     

     方論 柯琴《傷寒來蘇集·傷寒附翼》卷上:“此為開表逐邪發汗之峻劑也。古人用藥法象之義。麻黃中空外直,宛如毛竅骨節,故能祛骨節之風寒,從毛竅而出,為衛分發散風寒之品。桂枝枝條縱橫,宛如經脈系絡,能入心化液,通經絡而出汗,為營分散解風寒之品,杏仁為心果,溫能助心散寒,苦能清肺下氣,為上焦逐邪定喘之品。甘草甘平,外拒風寒,內和氣血,為中宮安內攘外之品。此湯入胃,行氣于玄府,輸精於皮毛,斯毛脈合精而溱溱汗出,在表之邪,其盡去而不留,痛止喘平,寒熱頓解,不煩啜粥而籍汗于穀也。”

     

     原書主治《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麻黃湯主之。”

【研究】:

【運用】:麻黃湯雖為發汗之峻劑,對外感發熱只要辨證準確,確可收汗出病癒之效。

【序號】:2

關于“藥品查詢/麻黃湯”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