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典/訴
漢字:訴、愬
簡要介紹
【注音】:ㄙㄨˋ
【部首】:訁
【部首筆劃】:02
【正體筆劃】:12
【简體】:诉、愬
【拼音】:sù,
【簡體筆劃】:07
【簡體筆順】:捺折撇撇橫豎捺
【拼音輸入】:su
【五筆輸入】:yryy
【五行】:金
【吉凶寓意】:凶
【Emoji符號】:
字體展示
【正體】:
訴、愬
【宋體】:
【楷體】:
訴、愬的筆畫順序書寫演示
“ 訴” 字的讀音 : sù
詳細介紹
【詳細解釋】:
訴
appealto;inform;tell;
訴
(1) ● 訴、愬 sù
(2) (形聲。本義:告狀;控告)
(3) 同本義[accuse;charge;complain]
◇ 訴,告也。 ―― 《說文》
◇ 負孝公之周愬天子。 ―― 《公羊傳·昭公三十一年》
◇ 必東愬于齊。 ―― 《戰國策·齊策》
◇ 即連楮為巨幅,廣二丈,大書一“屈”字,以兩竿夾揭之,走訴行禦史台。 ―― 明·高啟《書博雞者事》
(4) 又如:起訴;上訴;公訴;訴呈(訴狀);訴權(起訴和訴原的權利);訴辯(申訴並辯白);訴牒(訴狀);訴告(上訴;告狀)
(5) 告訴,說給人聽[tell;relate;inform]
◇ 正遇延平二人,訴說前事。 ―― 《三國演義》
◇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 唐·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 吾與並肩攜長,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 ―― 林覺民《與妻書》
(6) 又如:訴怨(對人訴說怨憤之情);訴長道短(原原本本地向人訴說);訴事(陳訴事情);訴屈(申訴冤屈);訴言(訴說)
(7) 求,求助[resortto]。如:訴諸武力
(8) 有事實根據地說人壞話。通“愬[slander]
◇ 取貨于宣伯而訴公于晉侯。 ―― 《左傳·成公十六年》
◇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孫 ―― 《論語·憲問》
● 訴苦 sùkǔ
[pouroutone'sgrievances;giveutterancetogrief]向人訴說自己的苦衷或自己所受的苦難
一個勁兒地訴苦叫屈
● 訴述 sùshù
[tell]訴說;陳述
他向員警訴述了被偷經過
● 訴說 sùshuō
[tell;recount;inform]述說
◇ 母親沉痛的三言兩語的訴說以及我親眼見到許多不平事實,啟發了我幼年時期反抗壓迫追求光明的思想。 ―― 《回憶我的母親》
● 訴訟 sùsòng
[lawsuit;litigation;legalaction]法律名詞。訴訟是人民或檢察官請求司法官本著司法權作裁判的行為
民事訴訟
● 訴訟法 sùsòngfǎ
訴冤
sùyuān
[ventone'sgrievances]向人訴說冤屈
● 訴願 sùyuàn
[appeal]指當事人受國家機關不當的處分時,依法向原處分機關的上級機關提出申訴,請求撤銷或變更原處分
● 訴諸 sùzhū
[resortto]按某種方式辦理
訴諸法律行動
訴諸公論
sùzhū-gōnglùn
[ventilate]指把事物的各種情況公之於眾,以期得到輿論的支持
討論計畫的目的是把經濟問題訴諸公論
● 訴狀 sùzhuàng
[plaintofthecourt]起訴書的舊稱
訴
(訴)
sù ㄙㄨˋ
(1) 敍述,傾吐:告訴、愬。訴、愬苦。訴、愬願。訴、愬衷情。傾訴、愬。
(2) 控告:訴、愬訟。控訴、愬。上訴、愬。申訴、愬。敗訴、愬。撤訴、愬。- 鄭碼:SPS
- U:8BC9
- GBK:CBDF
- 筆劃數:7
- 部首:訁
- 筆順編號:4533124
appealto;inform;tell;
訴訟指南
北京市人民法院
北京市法院系統由三級法院組成:包括一個高級法院,三個中級法院和十八個區、縣人民法院,以及六個鐵路運輸基層法院。根據法律規定負責轄區內的刑事、民事、經濟和行政等案件的審判工作。
【序號】:7040
首字注音索引
ㄚ(a) | ㄅ(b) | ㄘ(c) | ㄉ(d) |
ㄜ(e) | ㄈ(f) | ㄍ(g) | ㄏ(h) |
ㄐ(j) | ㄎ(k) | ㄌ(l) | ㄇ(m) |
ㄋ(n) | ㄛ(o) | ㄆ(p) | ㄑ(q) |
ㄖ(r) | ㄙ(s) | ㄊ(t) | ㄨ(w) |
ㄒ(x) | 一(y) | ㄗ(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