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采菽


采菽

采菽采菽,筐之筥之,君子來朝,何錫予之。

雖無予之,路車乘馬,又何予之,玄衮及黼。

觱沸檻泉,言采其芹,君子來朝,言觀其旂。

其旂淠淠,鸾聲嘒嘒,載骖載驷,君子所屆。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彼交匪于,天子所予。

樂只君子,天子命之,樂只君子,福祿申之。

維柞之枝,其葉蓬蓬,樂只君子,殿天子之邦。

樂只君子,萬福攸同,平平左右,亦是率從。

泛泛楊舟,绋纚維之,樂只君子,天子葵之。

樂只君子,福祿膍之,優哉遊哉,亦是戾矣。


  • 菽(shū):大豆。
  • 筥(jǔ):亦筐也,方者爲筐,圓者爲筥。
  • 路車:即辂車,古時天子或諸侯所乘。
  • 玄衮(ɡǔn):古代上公禮服,毛傳:“玄衮,卷龍也。”黼(fǔ):黑白相間的花紋。
  • 觱(bì)沸:泉水湧出的樣子。檻泉:正向上湧出之泉。
  • 淠(pèi)淠:旗幟飄動。
  • 鸾:壹種鈴。嚖(huì)嚖:鈴聲有節奏。
  • 屆:到。
  • 芾(fú):蔽膝。
  • 邪幅:裹腿。
  • 彼交:不急不躁。彼,通“匪”。交,通“絞”,急。纾:怠慢。
  • 只:語助詞。
  • 申:重複。
  • 殿:鎮撫。
  • 平平:治理。
  • 绋(fú):粗大的繩索。纚(lí):系。
  • 葵:借爲“揆”,度量。
  • 膍(pí):厚賜。
  • 優哉遊哉:悠閑自得的樣子。
  • 戾(lì):安定。


采大豆呀采大豆,圓簍方筐來裝下。君子遠道來朝見,天子用啥賞賜他?雖然沒啥賜給他,路車壹輛四匹馬。此外又賜啥東西?黑袍畫龍裳繡花。

泉水沸騰湧向前,采摘芹菜在泉邊。君子遠道來朝王,車上旌旗已望見。旌旗高高隨風展,鸾鈴陣陣響不斷。駕上三匹四匹馬,君子到來氣宇軒。

紅色蔽膝圍股上,下有綁腿斜著裹。不驕傲也不怠惰,天子給予賞賜多。君子心情多快樂,天子命他作輔佐。君子心情多快樂,神賜福祿無災禍。

柞樹枝條壹叢叢,葉兒繁茂郁蔥蔥。君子心情多快樂, 鎮撫四方立大功。君子心情多快樂,萬般福祿都集中。左右臣下也幹練,君子命令能遵從。

楊木船兒水中漂,繩索系住不動搖。君子心情多快樂,天子量才給犒勞。君子心情多快暢,神賜福祿量不少。悠哉遊哉度歲月,生活安定多美好。


全詩雖時有比興,但總體上還是用的賦法。從未見君子之思,到遠見君子之至,近見君子之儀和最後對君子功績和福祿的頌揚,可概見賦體端倪。整首詩爲讀者再現了壹幅春秋時代諸侯朝見天子時的曆史畫卷,“詩,可以觀”,信矣。

從詩中所述禮命之隆、職掌之重可以看出這是壹首諸侯來朝之詩,《毛詩序》所謂“刺幽王也,侮慢諸侯。諸侯來朝,不能錫命以禮數征會之,而無信義,君子見微而思古焉”,顯然是“反經爲義”,“于經無所當”(孔疏)。至于以爲此詩成于康王即位抑或宣王中興之時,雖可備壹說,亦皆無實證。從詩作者的語氣來看,此詩當是大夫美諸侯之作。

全詩共分五章。

第壹章是諸侯上朝之前,身爲大夫的作者對周天子可能准備的禮物的猜測。“采菽采菽,筐之筥之”,詩人以采菽者連連采菽,用筐用筥盛取不停起興,整首詩歡快、熱烈、隆重的氣氛從此定下了基調,讀者的情緒也隨之進入這壹特定場景。“君子來朝,何錫予之?”諸侯來朝,天子會以什麽樣的禮物賜予他?詩人顯然是見過大場面的公卿大夫,按照常規,“雖無予之,路車乘馬;又何予之?玄衮及黼”,四句無疑而問,複踏申述,兩次自問自答,進壹步渲染氣氛,讓人感到即將來朝的諸侯聲勢之隆。

如果說第壹章是詩人虛擬的盛況,那麽從第二章開始便進入實景的描繪了。

第二章是詩人見到的諸侯來朝之時極爲壯觀的場面。開始兩句“觱沸檻泉,言采其芹”,用自下而出的檻泉旁必有芹菜可采興君子來朝之時也有儀從可觀,是起興,也是設喻,黃綽說“檻泉采芹,既爲即事之興,亦即譬喻之興”(《詩疏平議》),是也。“君子來朝,言觀其旂”,威儀之現,首先在于隊列之前的旗幟,“其旂淠淠,鸾聲嘒嘒”,遠遠見到風中旗幟獵獵,更有響聲中節的鸾鈴之聲由遠及近,“載骖載驷,君子所屆”,或驷馬或骖乘都井然前行,來朝的諸侯已到眼前。

第三章全用賦法,鋪排詩人近觀諸侯朝見天子時的情景。“赤芾在股,邪幅在下。”赤色的護膝,裹腿的斜布是合乎禮儀的裝飾,“彼交匪纾”完全是壹付雍容典雅的儀態。既有如此聲威,進退又合禮儀,天子當然是賞賜有加。“樂只君子,天子命之;樂只君子,福祿申之”,四句是詩人所見,也是詩人切合時地的恭維話,並以此引發以下兩章。

第四章是詩作者對來朝諸侯卓著功勳的頌揚。“維柞之枝,其葉蓬蓬”是起興,用柞枝蓬蓬興天子擁有天下的繁盛局面和諸侯的非凡功績。“樂只君子,殿天子之邦”,“平平左右,亦是率從”,從天子邦國的鎮撫到鄰邦屬國的治理,竭盡鋪排之能事,以此表達對來朝諸侯的無限贊美之情。

最後壹章是大夫美諸侯之辭。前兩句“泛泛柏舟,绋纚維之”,以大纜繩系住楊木船起興,並讓人聯想到諸侯和天子之間的關系是依賴相互間的利益緊緊維系在壹起的,諸侯爲天子殿國安邦,天子則給諸侯以豐厚的獎賞。“樂只君子,天子葵之;樂只君子,福祿膍之”;是其所創功勳的自然結果。“優哉遊哉,亦是戾矣”,兩句對諸侯安居優遊之態充滿豔羨。

全詩雖時有比興,但總體上還是用的賦法。從未見君子之思,到遠見君子之至,近見君子之儀和最後對君子功績和福祿的頌揚,可概見賦體端倪。整首詩爲我們再現了壹幅春秋時代諸侯朝見天子時的曆史畫卷,“詩,可以觀”,信矣。 (戴元初)


關于“采菽”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