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白俄羅斯
蘇聯加盟共和國之壹。在蘇聯西部,西鄰波蘭,北、東、南三面介于立陶宛、拉脫維亞、俄羅斯聯邦和烏克蘭加盟共和國之間。面積20.76萬平方公裏。人口994.2萬(1985)。首府明斯克。
白俄羅斯地處俄羅斯平原,北半部低緩冰碛丘陵與平原相間,南半部由冰碛平原過渡到波列西耶低地、沼澤。白俄羅斯山呈東北—西南走向橫貫中北部(最高點海拔346米),爲波羅的海與黑海水系的分水嶺。屬溫和濕潤大陸性氣候,1月平均氣溫-4~-8℃,7月17~19℃,年降水量550~700毫米,降水量大于蒸發量。河網密集,西德維納河、涅曼河及第聶伯河等上遊流貫境內。林地占總面積的1/3,屬針闊混交林帶,主要分布于波列西耶低地。有泥炭、鉀鹽、岩鹽、石油及煤炭等礦産資源。泥岩總儲量50億噸,分布于低地、沼澤。鉀鹽主要分布于波列西耶低地。岩鹽探明儲量占蘇聯1/2,分布于南部各州。普裏皮亞季盆地的石油探明儲量爲1億噸。[]
加盟共和國下設布列斯特、維捷布斯克、戈梅利、格羅德諾、莫吉廖夫和明斯克等6個州及明斯克市,下轄117個區。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裏47.8人,以中部地區最高,明斯克市與明斯克州達72人,東北部和東南部最低。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 62%。白俄羅斯人約占80%,俄羅斯人占12%,余爲波蘭人、烏克蘭人、猶太人、鞑靼人等。
白俄羅斯長期處于立陶宛、波蘭、俄國影響和爭奪之下。18世紀末成爲俄國的殖民地。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開始發展。十月革命後,1919年1月成立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成爲蘇聯的壹個加盟共和國。1939年 9月西白俄羅斯從波蘭並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德軍占領, 國民經濟遭受巨大破壞。 戰後經恢複和建設,經濟發展迅速。1980年的工業産值比1940年增長29倍。爲蘇聯發達的工業-農業區。從蘇聯的西北區、中央區與烏克蘭幾個發達的經濟區取得先進的設備、技術、 鋼鐵和煤炭,從秋明油、 氣田和伏爾加油田獲得燃料和化工原料。加工工業占工業總産值的89%,機械、化工爲主要部門。飼料聯合收割機、鉀鹽、化纖、亞麻纖維、摩托車、拖拉機、金屬切削機床等爲主要産品。 利用當地鉀鹽(年産450萬噸)在索利戈爾斯克發展了鉀肥工業;泥炭開采利用較充分,有200多個泥炭開采企業,以泥炭爲燃料建有許多熱電站和火電站。油、氣管道沿線發展了石油加工及化纖等工業。全境有耕地620萬公頃草地140萬公頃、牧場190萬公頃(1982)。農業中畜牧業産值(占56%)高于種植業産值(占44%)。飼料作物種植面積占耕地的1/3,黑麥、大麥占1/3強,馬鈴薯占1/7,亞麻占蘇聯播種面積的1/5強。乳肉用畜牧業(以牛、豬爲主)、馬鈴薯與亞麻種植業爲主要農業專業化部門、糧食産不敷需,由外區調入。中部及東北部農業較發達,南部沼澤、低地區農業用地及耕地所占比重均較低。
平坦的地形有利運輸網的發展,全境擁有運營鐵路5500公裏,公路46100公裏,其中80%爲硬面公路。過境幹線鐵路有莫斯科—布列斯特線和列甯格勒—基輔線。過境幹線公路有莫斯科—華沙線和列甯格勒—基輔線等。明斯克是白俄羅斯的鐵路、公路運輸樞紐。境內有蘇聯通往東歐國家的石油管道。
主要城市有明斯克、維捷布斯克、莫吉廖夫和戈梅利等。
白俄羅斯其他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