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名/周
朗朗上口百家姓歌谣
趙 | 錢 | 孫 | 李 |
周 | 吳 | 鄭 | 王 |
馮 | 陳 | 褚 | 衛 |
蔣 | 沈 | 韓 | 楊 |
朱 | 秦 | 尤 | 許 |
何 | 呂 | 施 | 張 |
周
周 |
|
周姓來源
- 是出自姬姓,用國名作姓氏的。後稷的裔孫古公父(即周太王)為狄所逼,率領族人自邰遷徒至陜西岐山下周原,從此稱為周族。古公的曾孫姬發,繼承其父姬昌的遺誌,聯合諸侯,攻滅商朝,建立周朝。平王以後,傳至第24王周赧王時,於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滅掉,以赧王為首的王族,都被廢為庶人百姓,遷到今河南臨汝縣西北。當地人稱其為周家,於是他們就以“周”作為自己的姓氏。
- 是周平王有個兒子叫姬烈,被另封於汝南(今屬河南),被當地人稱為周家,後來演化成周氏。
- 是東周莊王時,周公姬旦的後代周公黑肩企圖殺死莊王而改立王子克,事泄被殺,其後代亦稱周氏,這也是出自姬姓之周。
- 是由姬氏改的周氏。唐先天年間,唐玄宗名叫李隆基,為了避諱,把姬氏改為周氏。
- 是鮮卑族復姓中有賀魯氏,後改為周氏。
- 周姓還有壹支是少數民族改姓,北魏時魏獻帝的次兄晉乃氏改為周氏。孝文帝遷都洛都後改鮮卑姓為漢姓周氏。
- 周氏除上述來源外,北周、唐、後梁時又有因改姓、賜姓而姓成的,還有冒為王姓而成的周氏。
遷徒分布
- 周姓的最初發源地在今陜西渭河平原壹帶。
- 秦漢時期,周姓主要以河南、陜西為中心地帶繁衍生息,後逐漸成為當地的名門望族。
- 秦時,有河南臨汝的周姓人遷往江蘇沛縣。
- 西漢時,有河南葉縣周姓人遷往河南平輿縣。漢末,此支中又有遷往安徽廬江的,河南周燕在漢時遷往山東任太守。可見,這壹時期,周姓已活動於陜西、河南、山東、安徽等省,且以河南為主要支流。
- 魏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社會動蕩,大規模的南遷使得周姓人也卷入其中,於是湖北、江西、江蘇等地有了周姓人活動的足跡。如晉代,有周訪任江西潯陽梁州刺史。南朝宋有周毅在江西臨川郡任太守之職。
- 隋唐時,周姓有了大範圍的分布與發展。唐初,隨著陳元光入閩開基福建漳州,周姓族人有加入者,此為周姓最初入閩者。唐僖宗時,又有周姓人隨王潮、王審之入閩而後移居廣東者。這壹時期,周姓更廣泛地分布於南方地區。
- 宋元時期,周姓人最為顯著的特點仍是南遷,以致於此期周姓名人多出於南方,如哲學家周敦頤、詞人周邦彥、音韻學家周德清等。
- 明清時期,是周姓發展中壹個比較興盛的時期,臺灣、雲南、四川、貴州等地也有了周姓人居住。據記載,明初周正行五兄弟從江西遷到貴州麻陽。清初有福建人周延郡入臺,廣東人周朝德居於臺灣。此時,周姓可謂遍布祖國的山山水水。
- 今日,周姓在長江流域的省、市中所占比例相對高於其他地區。周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九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二點壹。
周姓郡望
- 汝南郡:漢時置郡。此支周氏為周平王少子烈的後代,其開基始祖為周平王少子姬烈第十八代裔孫周邕。
- 沛國郡:漢高帝將泗水郡改為沛郡,東漢時改為沛國。治所相縣,在今安徽省睢溪縣。此支周氏,其開基始祖為漢代汾陰侯周昌。
- 陳留郡:秦始皇置陳留縣,漢代改置陳留郡。在今天河南省開封地區。此支周氏為漢代周仁之後,其開基始祖為晉代的周震。
- 潯陽郡:西晉永興元年置潯陽郡,治所在今江西省潯陽。唐時,改九江郡為江洲,天寶元年(742年)改為河陽郡。至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江洲。
- 臨川郡:三國時吳國置。在今天江西省南城縣及撫州市壹帶。
- 廬江郡:秦代的九江郡,在楚漢之際分出壹部分為廬江郡,在今天安徽省長江以北廬江壹帶。
- 泰山郡:西漢置,治所在今天山東省泰安縣東南。
- 淮南郡:漢高帝時置郡,治所在壽春縣(今安徽壽縣)。
- 永安郡:治所在新城縣(今河南省光山縣西)。
- 河間郡:漢高帝置郡。治所在樂成縣(今河北獻縣東南)。
- 臨汝郡:治所在梁縣(今河南省臨汝)。
- 華陰郡:唐天寶元年(742年)改華州置華陰郡,治所在鄭縣(今陜西省華縣)。
- 河東郡:秦初置。治所在安邑(今天山西省黃河以東、夏縣壹帶)。
- 清河郡:漢高帝置。治所在清陽(相當於今河北省清河至山東省臨清壹帶)。
- 江陵郡:漢代設置江陵縣,為南郡治所。南朝齊改置江陵郡,治所在江陵(在今湖北省江陵及川東壹帶)。
- 長安郡:唐置,治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北壹帶。
- 河南郡:漢高帝置。治所在今天河南省洛陽市東北壹帶。
- 昭州郡:治所在今廣西平樂西。
- 武功郡:戰國時期孝公置。治所在今陜西眉縣以東。
周姓堂號
- 愛蓮堂:北宋理學家---哲學家周敦頤之“出淤泥而不染”,壹生清正廉潔。他壹生最愛蓮花。他把蓮花比成君子,誇它雖然從汙泥裏鉆出來,但壹塵不染,雖然整天在清潔的水裏洗濯,但壹點兒也不妖艷。它的香又清又遠,它的直不會發枝或拖秧,我愛它這君子的品質。愛蓮周敦頤後裔堂號便取“愛蓮堂”,以此來紀念先人。
- 細柳堂:漢文帝六年冬,匈奴6萬兵馬犯漢。文帝令周亞夫駐兵細柳[今陜西鹹陽西南]。幾日後,文帝禦駕親往勞軍。走近軍營,只見甲兵森嚴,個個持刀執戟,張弓挾箭,如臨大敵。當令門崗傳報,營兵卻直挺挺地站著,壹絲不動,並喝令車駕停住,說:“軍中聞將令,不聞天子令!"文帝親自來到營門,又被哨兵攔住,文帝只好交出天子的符節,讓哨兵進帳回報。亞夫驗了證件,才下令開門放入車駕。壹面囑咐:"營內不準跑馬。"車駕和隨從騎兵只好按轡徐行。進入營門,亞夫才不慌不忙地出帳迎接,文帝慰問後,壹出營門,兵士仍關上營門,嚴整如故。文帝回頭看了看,高興地說:"這才是真將軍呀!象亞夫這樣的將軍,和他練的兵,才使敵人無縫可鉆呀!"
- 周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汝南堂”、“廬江堂”、“潯陽堂”、“臨川堂”、“陳留堂”、“沛國堂”、“泰山堂”、“河南堂”、“篤祜堂”、“武功堂”、“世德堂”、“亦政堂”、“誦芬堂”、“清白堂”、“繼述堂”、“世善堂”、“忠厚堂”等。
宗族特征
- 周姓以忠孝廉愛仁義為其主要特點,其自立堂號中多以此取名,如“清白”、“忠厚”等。
- 周姓之忠孝仁義也反映在其字行輩份中,如浙江壹支為:“智仁聖義,中和道德,繼體守義,傳家以孝。”另有壹支為:“孝友振家業,種德培祖恩,和睦致瑞祥,忠義永吉慶。”
周姓家乘譜牒
- 湖南:汝南周氏濂溪族譜共八十九卷。
- 江蘇:周氏族譜六卷、周氏家譜十八卷、潤州周氏重修宗譜十卷、江都周氏家譜六卷、潤東周氏族譜三十二卷、蔣灣橋周氏宗譜十四卷
- 浙江:周氏家譜不分卷、周氏宗譜不分卷、武林周氏家乘不分卷、余邑周氏宗譜三卷、汝南周氏宗譜四卷、姚江孝義周氏宗譜十四卷首壹卷、周氏宗譜、谷陽周氏族譜十六卷首壹卷、周氏族譜壹卷、周氏續修家譜十壹卷首壹卷、周氏四修族譜十二卷、小雲南周氏宗譜壹卷
- 安徽省肥東縣王鐵鄉周沖村“愛蓮堂”:家譜八卷
周姓名人
- 周亞夫[?壹前143]:西漢名將。沛縣(屬今江蘇)人。周勃子,初封條侯。文帝時,匈奴東進,他以河內守為將軍,防守細柳(在今陜西鹹陽),軍令嚴整,被譽為“真將軍”。景帝時,任太尉,平定吳楚七國之亂,遷丞相,謝病免。
- 周 處[約236-297]:西晉義興陽羨[今江蘇宜興南]人氏,字子隱,吳時為東觀左丞,晉平吳後,歷任新平太守,遷禦史中丞,後任建威將軍,封平西將軍、周孝侯,當地至今流傳著他改惡從善、射南山虎、斬長橋蛟之傳說,京劇傳統劇目《除三害》就是表現他的故事。
- 周敦頤[1017-1073]:北宋著名哲學家,字茂叔,周瑜之二十九代後裔,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氏,曾官大理寺丞,國子博士。因築室廬山蓮花峰下小溪上,以營道故居濂溪名之,後人稱其濂溪先生。他依據陳摶的《無極圖》,著《太極圖說》,理學大師朱熹曾推崇他為理學的創始人。著有《愛蓮說》。
- 周邦彥[1056-1121]: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氏。平生創作了許多新詞調,其詞格律謹嚴,寫法新穎,被詞學界推譽為“巨擘”,對後世影響很大,開南宋格律詞派之先河。
- 周 昉:唐代以畫肖像、佛像著稱的名畫家,出身顯貴家族。其畫風為“衣裳簡勁,色彩柔麗,以豐厚為體”。宋代的米芾將他與顧愷之、陸探微、吳道子三人並稱為"四大人物畫家"。
- 周 瑜[175-210]:三國吳之名將,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氏,建安13年[208年],火燒赤壁,大敗曹操大軍,創造了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精音樂,時稱“曲有誤,周郎顧。”
- 周樹人[1881-1936]: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本名,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氏。周敦頤的第三十二世孫。《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06月17日第四版)
- 周恩來[1898-1976]:字翔宇,化名伍豪等,浙江紹興人,生於江蘇淮安。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壹任總理,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無私地獻出自己的壹切,建立了豐功偉績,贏得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愛戴和尊敬。周敦頤的第三十三世孫。
參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