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百家姓名/馮


朗朗上口百家姓歌谣

>> 点击查看完整《百家姓歌谣》

姓氏:

數據:
  • 拼音:féng
  • 百家姓排序:9
  • 人口比例:0.64%
  • 人數排名:27

馮姓淵源

“冯”字的注音、發音、筆順、解釋、例句等內容。)

馮姓早在東周時期就已經出現,據《元和姓纂》和《廣韻》記載,馮姓是周文王之後,他們的祖先,可追溯到周文王的第15個兒子畢公高,他的後代封在魏地,其子孫采食於馮城,於是,這壹支子孫就以邑為氏,就是馮氏。而記載姓氏的最早典籍《世本·氏姓篇》說馮姓是“鄭大夫馮簡子之後”。馮簡子是春秋後期鄭簡公時人,據說他博學多才,能斷大事,當時鄭國凡事要跟諸侯打交道,許多大事都先同他商議,再做決定。因鄭國建都於今河南新鄭,故此支馮氏出自新鄭。

  1. 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姬昌之後,系承畢公高,始祖馮文孫。據《元和姓纂》、《後漢書》等所載,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後裔畢萬,西周時,在晉為大夫,當時晉獻公陸續功滅了許多小國,其中包括畢萬的壹支孫被封於馮城,其後子孫以邑為姓氏,稱馮姓。史稱馮氏正宗。是為河南馮氏。
  2. 出自歸姓,為馮簡子之後。據《世本》記載,春秋時鄭國有大夫馮簡子,因封邑在馮而得氏,其後子孫以馮為氏。春秋時期除畢公高壹脈馮姓外,鄭國也是馮姓的壹個重要發祥地。

遷徒分布

戰國末期的大將馮亭,任韓國上黨守,入趙國,拒秦戰死,其宗族分散,有的留在上黨潞縣(今山西潞城東北),有的留在趙(今河北境),並發展繁衍下去。其後裔有許多為將相,如秦丞相馮去疾、禦史大夫馮劫等。

此外,先秦時期,馮氏已有徒居今山東者;而三國以前,馮氏還有遷至今四川及湖北者,河南馮氏則分布於今內黃、寶豐、焦作、南陽、安陽等地,其中潮陽為當時的大族;到了東晉末,長樂信都(今河北冀縣)的馮氏又有徒居和龍(今遼寧朝陽)者。

到了漢唐時期,馮氏繁衍的很快,從原來的發源地陜西,發展到了現今河南、河北、山西及福建等地。馮姓的宗族較多,唐代的《元和姓纂》說,馮氏出潁川(郡治今河南許昌)者,是東漢征西大將軍馮異的後代;出上黨(今山西長治)者,是西漢左將軍馮奉世的後代;出長樂信都者,是漢代宜都侯馮參的後代;出京兆(今陜西西安)者,是燕王馮弘的後代;出弘農(今河南靈寶)者,是馮弘之孫馮寧的後代;出河間(今河北獻縣東南)者,是唐監察禦史馮師古的後代。

唐末黃巢起義時,中原馮氏有壹支避亂南遷至福建寧化石壁,到宋代分成上杭、漳州、武平等支脈,至宋末元初,上杭馮氏有的又南遷至廣東。清康熙至乾隆年間,廣東、福建的馮氏有數支移居臺灣,此後,有的又遠遷到海外。

郡望堂號

堂號

  • 同輿堂或三同堂:根據《後魏書》記載,馮誕和後魏高祖同歲,幼同學,娶高祖妹安樂公主為駙馬都尉。他常和高祖同輿而行,所以稱"同輿堂"。又同案而食,同硯而學--同輿、同硯、同案,所以叫“三同堂”。
  • 市義堂:戰國時馮驩,是孟嘗君的食客。起初孟嘗君對他只當壹般門客對待,後來孟嘗君派他到薛地,他把所有帳戶叫來,宣布將債券燒掉,給所有帳戶解決了困難。馮驩回去後,對孟嘗君說:“討來的錢我全部買了'義'帶回來。”(市就是買)。孟嘗君當時不懂這句話的意思,後來,孟嘗君罷了官到薛地去,薛人夾道歡迎,這時孟嘗君才省悟地感謝馮驩說:“今天我嘗到了妳替我買的珍貴物品--義,這可是萬金難買呀!”

郡望

  • 始平郡:晉時置郡,治所在槐裏。
  • 杜陵縣:此支馮氏,為上黨馮氏分支,其開基始祖為馮唐之弟馮騫。
  • 穎川郡:秦時置郡,治所在陽翟。
  • 上黨郡:戰國韓置郡,此支馮氏,其開基始祖為戰國時韓上黨太守馮亭。
  • 長樂郡:後魏置郡。
  • 京兆郡:漢時置郡,治所在長安。
  • 弘農郡:西漢置郡,治所在弘農。
  • 河間郡:漢高帝置郡,治所在樂城。

馮氏家譜

  • 江蘇:馮氏族譜八卷、京口馮氏族譜壹卷、錫山馮氏宗譜二十四卷、澄江馮氏宗譜十卷、馮氏家譜壹卷
  • 浙江:赫山馮氏家譜二十二卷、大易馮氏譜不分卷、慈溪馮氏支譜不分卷、桐鄉馮氏族譜不分卷、馮氏宗譜壹卷、仙居縣後馮村馮氏宗譜壹卷。
  • 安徽:馮川馮氏宗譜八卷
  • 湖北:馮氏宗譜壹卷、馮氏宗譜、馮氏續修支譜八卷、馮氏宗譜二十壹卷首壹卷、馮氏四修族譜十四卷首壹卷
  • 廣東:馮氏家譜不分卷、馮氏本房世譜不分卷、馮氏族譜不分卷、南埠馮氏族譜壹卷。
  • 湖南:長沙馮氏四山家譜二十九卷首壹卷末壹卷、湘潭馮氏三修族譜、中湘石潭馮氏五修族譜三十三卷首壹卷末壹卷、山田馮氏族譜十卷首壹卷。

歷史人物

  • 馮夢龍:明末小說家,通經學,善詩文,尤以小說詞曲見長,輯有時代話本集《喻世名言》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合稱"三言"。
  • 馮道:五代時歷任四朝宰相,在相位20余年。他在後唐任宰相期間,倡議由田敏等人在國子監校定《九經》文字,並組織刻工雕印,至後周完成,後世稱"五代監本"。官府大規模刻書自此始。
  • 馮子材:清末著名的老將軍。他曾在年近70歲時,在廣西鎮南關、諒山等地大敗法國軍,取得鎮南關大捷,其名威震邊關。
  • 馮繚:中國第壹位女政治家、女外交家。公元前101年,隨漢解憂公主遠嫁和親到了烏孫國。由於她多才多智,成為解憂公主的得力助手。
  • 馮玉祥:近代愛國將領。1993年任抗日同盟軍總司令,多次擊敗日寇,收復許多失地。建國前夕,因乘船失火,受傷身死。
  • 馮如:廣東省恩平人。又名自如,號鼎三。我國第壹個飛行家和飛機設計師。早年在美國三藩市(舊金山)當雜工謀生,後轉往紐約工廠工作,業余鉆研機械學,數年後自行制造抽水機、無線電報機。在日俄戰爭中,深感飛機之厲害,自此決心獻身於航空事業,以報祖國。在三藩市集資創辦飛機制造公司。1909年自制收音機試飛成功。廣州光復時,被任為陸軍飛機長。
  • 馮異:東漢開國名將。字公孫。潁川父城(今河南省寶豐東)人。初屬王莽,更始元年(23年)歸劉秀。隨劉秀巡撫河北,提出廣施恩德、籠絡人心的建議。攻破王郎後,封應侯。同年,破鐵脛農民軍於北平(今河北省滿城北),收降匈奴於林闟頓王。冬,拜孟津將軍,統魏郡、河內郡兵駐黃河北岸,與河內太守寇恂合力防備洛陽更始軍。二年夏,乘洛陽守將李軼不與爭鋒之機,率兵北攻天井關(今山西省晉城南),得二城;南奪成臯(今河南省滎陽西北)以東13縣,收降10余萬人。復渡河擊斬更始所署河內太守武勃,殲5000人。東漢王朝建立,封陽夏侯。建武二年(26年)冬,替代鄧禹西征。三年,經崤底之戰,大破赤眉軍。又擊破延岑等割據武裝,平定關中。四年,擊敗公孫述所遣數萬兵於陳倉(今陜西省寶雞東),屢次挫敗公孫述進窺關中的企圖。六年,漢軍隴西之戰受挫後,馮異受命進軍栒邑(今旬邑北)。此時,愧囂部將行巡率兵亦欲乘勝攻取馳邑。馮異力排眾議,率兵搶先占領栒邑,然後偃旗息鼓,待行巡軍至,突然出擊而獲勝,北地豪強武裝勢力聞風歸降。先後領北地太守、安定太守事,平定上郡(治膚施,今榆林東南)、北地(郡治馬領,今甘肅省慶陽西北)、安定(郡治今鎮原東南)等地。九年行天水(郡治平襄,今通渭西)太守事。十年夏,與諸將共攻落門(今武山洛門),病卒軍中。馮異長於謀略,號令嚴整,用兵進止有序;為人謙讓,諸將會聚論功之時,馮異常獨自避於樹下,故軍中稱為“大樹將軍”。
  • 馮承輝:清江蘇省婁縣人,字少眉,壹字伯承,號梅花畫隱。貢生。工篆隸,精刻印,兼善畫,尤喜畫梅。著述甚富。有《印學管見》 、《歷朝印識》 、 《石鼓文音訓考證》 、 《古鐵齋印譜》 、 《古鐵齋詞鈔》等。
  • 馮雲山:廣東省花縣人。壹名雲珊,本名乙龍。太平天國領導人。曾任鄉村塾師。1843年與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在桂平吸收楊秀清、蕭朝貴等山區農民。1851年參與領導金田起義,任後軍主將,又任前導副軍師,在永安受封為南王。協助洪秀全制訂太平天國官制、軍制、律令、營規、天歷等。1852年攻廣西全州中炮負重傷,後卒於蓑衣渡。
  • 馮國璋:直隸(今河北省)河間人。北洋武備學堂畢業。曾佐袁世凱練兵。1903年北京成立練兵處,任軍學司正使,與王士珍、段祺瑞並稱“北洋三傑”。辛亥革命爆發,任第壹軍總統,率領北洋軍鎮壓武昌起義。1916年當選副總統、次年代理總統。1918年被段祺瑞脅迫下臺。病死於北京。
  • 馮憲章:廣東省興寧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廣州起義。1928年秋,留學日本,與蔣光慈等建立太陽社東京分社,並在留學生中建立黨組織。次年被日政府驅逐回國。1930年參加左聯,從事創作和翻譯活動。
  • 馮雪峰:浙江省義烏人。早歲參加文學團體晨光社,結湖畔詩社。1927年參加中國共產黨。

參考網站

關于“百家姓名/馮”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