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名/秦
朗朗上口百家姓歌谣
趙 | 錢 | 孫 | 李 |
周 | 吳 | 鄭 | 王 |
馮 | 陳 | 褚 | 衛 |
蔣 | 沈 | 韓 | 楊 |
朱 | 秦 | 尤 | 許 |
何 | 呂 | 施 | 張 |
秦
秦姓淵源
秦 |
|
- 第壹個淵源:源於嬴姓,出自周孝王給伯益後裔非子的封地秦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 第二個淵源:源於姬姓,為周文王後代魯國侯伯禽裔孫的封地秦邑,屬於以居邑名為氏。
- 第三個淵源:出自舜七支有秦不虛,後人沿續下來姓秦,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 第四個淵源:源於巴爾虎旗蒙古穆奇德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 第五個淵源:源於外夷,出自古代大秦人(即羅馬帝國)來華,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得姓始祖
伯益。顓頊帝有個孫女叫女修,她因吃燕子蛋而懷孕生下兒子大業。大業的兒子伯益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賜他嬴姓,並把本族姚姓子女嫁給他為妻。伯益的後人非子以善於畜牧而出名,他為周孝王養育良種馬,深得孝王歡心,就封他在隴西秦亭(今甘肅張家川)為附庸國,讓他恢復嬴姓,稱為秦嬴。戰國時,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國力逐漸富強。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攻滅六國,統壹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封建王朝。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其王族子孫遂以國名為姓,稱為秦姓。伯益從而也就成了秦姓的得姓始祖。
遷徒分布 =
在我國的秦姓主要劃分為兩支,分別為西北的壹支和東部及東南部的壹支。前壹支為顓頊嬴姓的後代,發源地是甘肅省天水的故秦地。自秦朝滅亡以後,其公族便以國名為姓氏,其後裔多居於陜西等地。後壹支則為黃帝姬姓的後代,其發源地在今河南範縣及山東曲阜壹帶,後來發展成為我國秦姓繁衍的主流,而且其從壹開始就向陜西省境內及湖北省播遷。
- 在戰國時期,秦姓族人北上發展到今天的河北省境內。
- 先秦時期,秦姓已分布於河南、陜西、山東、湖北、河北等地。
- 西漢初年,為了清除各地的舊貴族及豪強勢力,維護漢朝的中央集權統治,漢高祖劉邦采納了婁敬(劉敬)的建議,遷徒六國貴族的後裔和關東(今陜西省潼關以東的地區)的豪族到關中,從而使之置於中央政府監視之下,人口大約有二十萬之眾,這其中就有山東秦姓的壹支豪族遷居扶風茂陵(今陜西省興平縣東北)。這支秦姓人丁興旺,官宦眾多,故世號“萬石秦氏”,從而成為當地壹望族。與此同時,已有秦姓或遷入甘肅、江蘇,或遷入四川、北京等地。
- 漢末或三國時期,源自姬姓後裔的秦姓有壹支遷入山西,後形成壹大郡望,即太原郡。
- 秦姓南遷始於秦代以前,魏晉南北朝時,由於北方連年戰亂不斷,秦姓便再次南遷。同時,在今甘肅境內又形成壹大郡望,即天水郡。魏晉以後,已分布於江南許多地方,以江蘇、浙江為主,其中江蘇以無錫,浙江以紹興、寧波最為集中。
- 宋、元、明時期,秦姓有遷至廣西、安徽、貴州、福建、北京、上海等省市者,歷清至近現代,分布地更廣,遍布於全國各地,而且還有不少移居海外,從而使秦姓得以更加廣播,枝葉進壹步繁茂。
- 秦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七十八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二七。
郡望堂號
郡望
秦姓在漫長的繁衍過程中,形成了許多郡望。據《元和姓纂》所載,主要有四個:
- 天水郡:西漢元鼎三年置天水郡,治平襄(今甘肅閣下通渭西北)。東漢壹度改為漢陽郡,移治冀縣(今甘谷東南)。魏恢復天水原名。西晉移治上邦(今天水市)。隋唐天水郡即秦州。
- 太原郡:戰國時秦莊襄王四年置太原郡,治所在晉陽,在今太原市西南。隋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改並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太原市)。以後宋、金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以來省會都在此地。
- 齊郡:西漢先為臨淄郡,後改齊郡,治臨淄(今山東省淄博)。隋唐為青州北海郡。
- 河內郡:古以黃河以北為河內,以南、以西為河外,這是晉國人的觀點。楚漢之際置河內郡,轄今豫北的西部,治懷縣(今河南省武陟縣西南)。西晉移治野王(今沁陽)。隋於野王為河內縣。隋唐河內郡即懷州。元懷慶路。明清懷慶府。河內縣之名不變,常為治所。民國政府時,改河內縣為沁陽縣。
堂號
- 三賢堂:因孔門七十二大賢中有秦祖、秦商、秦非、秦冉四位。三,不是普通地說壹二三,而是指多數的意思。
- 樂善堂:孔子因為看到七十二大賢中,姓秦的竟占了四位,誇獎秦氏好道樂善,所以又叫“樂善堂”。
- 養真堂:秦氏好道樂善,能註重養真(本性的善),所以又叫“養真堂”。
- 忠孝堂:秦瓊的後人因為秦瓊是唐朝開國元勛,既忠且孝,因名“忠孝堂”。
- 淮海堂:宋代詞人秦少遊的後人因為秦少遊著有《淮海集》傳世,所以叫“淮海堂”。
- 五禮堂:清刑部尚書秦蕙田,立朝30年,剛介自守,著有《五禮通考》,因名“五禮堂”。
- 秦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敦余堂”等。
宗族特征
- 秦姓在中國歷史上向外播遷較早,並且廣布於多個省份。
- 秦姓在家族史上,出現大量名人,並分布於各個領域之中。
- 各支秦姓字行輩份排列有序。清光緒十四年秦振生修《秦氏家譜》,陜西省戶縣秦姓壹支派語字行為:“德富樂順,樹聖祥榮,振春承宗”。1920年秦啟泰等修《秦氏族譜》,湖北隨州秦姓壹支派語字行為“明信舒淳英,銘啟勝幹貴。”
家譜文獻
全國各地的秦姓諸支多有家譜,但隨著歷史的變遷,尤其是遭受戰爭、災害和人為的損壞,許多珍貴的家譜資料遭到破壞,難以為續。
- 上海陳行秦氏支譜初稿。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上海練川秦氏宗譜十二卷。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上海泗涇秦氏宗譜四卷。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江蘇秦氏支譜六卷。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江蘇錫山秦氏宗譜十二卷,首壹卷。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江蘇無錫陡門秦氏宗譜十卷。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江蘇洞庭秦氏七修宗譜五卷,首壹卷、末壹卷。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浙江慈溪秦氏宗譜不分卷。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浙江慈水秦氏宗譜九卷。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浙江慈溪秦氏宗譜二十八卷。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浙江會稽秦氏宗譜不分卷。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浙江定陽秦氏宗譜三卷。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浙江臨海後街秦氏宗譜。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湖北荊南秦氏族譜。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湖北秦氏族譜十卷。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湖北黃岡秦氏宗譜十八卷。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湖北曲江秦氏家譜二卷,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廣西秦氏宗譜十三卷,首二卷。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廣西秦氏家譜十六卷。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四川秦氏族譜不分卷。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四川秦氏族譜壹卷。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四川忠州秦氏家乘十八卷。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山東黃堆秦氏族譜六卷,民國二十四年修譜。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益陽秦氏四修族譜十四卷,(民國)秦臻康主修,1949年木刻活字本。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湖南元江秦氏四修族譜二十九卷,首壹卷、末壹卷,(民國)秦鐘運等主修,1939年木刻活字本。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秦氏通譜二十四卷,首壹卷,(民國)秦武燮主修,1921年木刻活字本。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合川市四川秦氏聯宗大譜不分卷,(現代)秦定光等修,1998年木刻活字本。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江蘇無錫錫山秦氏宗譜十二卷,著者待考。現收藏在南開大學圖書館。
- 江蘇無錫錫山秦氏宗譜十二卷,首兩卷,(清)秦瀛纂修,清嘉慶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木刻活字本十二冊。現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 江蘇無錫錫山秦氏宗譜十二卷,首壹卷,(清)秦蘭枝、秦堯曦等重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活字本。現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歷史博物館、人民大學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蘇州大學圖書館(殘本)、日本、美國。
- 江蘇無錫錫山秦氏宗譜十二卷,首三卷、末壹卷,(民國)秦光磊、秦敦世纂修,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活字本十七冊。現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河北大學圖書館。
- 江蘇無錫錫山陡門秦氏宗譜十卷,(清)秦世镕、秦世銓編,清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跋)木刻活字本十六冊。現收藏在日本、美國。
- 浙江慈溪慈水秦氏宗譜六卷,首壹卷,(清)秦近水纂修,清嘉慶十九年(公元1814年)手抄本六冊。現收藏在吉林大學圖書館。
- 浙江慈溪秦氏宗譜二十八卷,(民國)秦祖澤纂修,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活字本二十八冊。現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浙江省寧波市天壹閣文物管理所、美國。
- 浙江紹興會稽秦氏族譜不分卷,(清)秦啟烶修,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秦氏石研齋手抄本。現收藏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美國。
- 浙江紹興會稽秦氏宗譜不分卷,(清)秦基續纂,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石印本二冊。註:秦金鑒首輯於鹹豐元年。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浙江常山定陽秦氏宗譜三卷,(民國)秦新喜、金淘等重修,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本(序)。現收藏在浙江省常山縣龍堯鄉棋盤山村。
- 浙江臨海後銜秦氏宗譜不詳,著者待考,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木刻活字本,今僅存卷首、第壹卷。現收藏在浙江臨海縣博物館。
- 安徽潛山秦氏族譜十四卷,(清)秦延奎等修,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重木刻活字本十四冊。現收藏在安徽省圖書館。
- 安徽舒城秦氏族譜二十壹卷,(清)秦鬥齋等重修,清光緒二十壹年(公元1895年)義堂木刻活字本二十冊。現收藏在吉林大學圖書館。
- 安徽霍山秦氏族譜二十五卷,末壹卷,(民國)秦錚纂修,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敦倫堂木刻活字本二十六冊。現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 湖北黃岡秦氏宗譜十八卷,(民國)秦玉田等八修,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繼述堂木刻活字本十八冊。現收藏在美國。
- 湖北鹹豐曲江秦氏家譜二卷,(民國)秦秀彰、秦秀選撰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本。現收藏在湖北省鹹豐縣檔案館。
- 湖南寧鄉秦氏三修支譜,著者待考,今僅存第二卷。現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 湖南寧鄉秦氏四修支譜九卷,首壹卷,著者待考,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本,今僅存卷首、第五卷。現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 湖南寧鄉秦氏四修支譜,著者待考,清朝末年木刻活字本,今僅存第五卷。現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 洞庭秦氏宗譜五卷,首壹卷、末壹卷,(清)秦承基纂修道光五年詠烈堂木刻活字本十六冊。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錫山秦氏後雙考征文匯錄,(民國)黃龍驤撰,民國九年鉛印本壹冊。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陡門秦氏辛西宗譜補遺五卷,(民國)佚名纂修,民國十五年鉛印本壹冊。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錫山秦氏宗譜十二卷,首三卷、末壹卷,(民國)秦光磊纂修,民國十五年活字本十七冊。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茲溪秦氏宗譜二十八卷,(民國)秦祖澤纂修,民國十五年活字本二十八冊。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秦氏族譜二十五卷,末壹卷,(民國)秦崢纂修,民國十三年敦倫堂木刻活字本二十六冊。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安徽歙縣莘野秦氏宗譜,秦吉曜等修,清光緒三十年培德堂修木刻活字本六冊。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湖南秦氏支譜,(民國)秦孟秋等修,民國十年天水堂梓木刻活字本六冊。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涇川秦峰程氏宗譜十四卷,(清)程家恭修,清乾隆四十二年木刻活字本四冊。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江陰水南秦氏宗譜,(清)秦萬和等纂修,清光緒元年世德堂木刻活字本八冊,今僅存第壹卷、第五~十五卷。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吳縣秦氏宗譜,(清)秦佩等纂,清嘉慶九年永德堂木刻活字本兩冊。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吳縣洞庭秦氏宗譜五卷,首四卷、末壹卷,(清)秦錦等纂修,清同治十二年永烈堂木刻活字本十六冊。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華亭泗涇秦氏宗譜不分卷,(民國)秦鐘駿纂修,民國六年鉛印本四冊。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剡縣剡西秦氏宗譜三卷,(清)秦仁風主修,清光緒三十二年木刻活字本壹冊。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剡縣剡西秦氏宗譜三卷,(清)秦世凰等主修,清鹹豐五年木刻活字本壹冊。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崇明秦氏宗譜二十四卷,(清)秦士華等纂,清宣統元年崇德堂木刻活字本二十四冊。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崇明秦氏宗譜不分卷,清光緒十九年怡怡堂木刻活字本十九冊。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無錫秦氏宗譜八卷,(清)秦玉川等纂,清宣統二年世德堂木刻活字本八冊。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無錫錫山秦氏宗譜不分卷,清朝年間木刻活字本壹冊。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無錫錫山秦氏宗譜十壹卷,首壹卷,(清)秦本始等纂,清乾隆十壹年木刻活字本六冊。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無錫錫山秦氏宗譜十二卷,首壹卷,(清)秦瀛纂,清嘉慶二十四年木刻活字本十冊。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無錫錫山秦氏宗譜十二卷,首壹卷,(清)秦蘭枝纂,清同治十二年木刻活字本十四冊。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無錫錫山秦氏宗譜淡如公支家譜不分卷,手抄本壹冊。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無錫錫山陡門秦氏宗譜,(清)秦榮等纂修,清光緒二年歸厚堂木刻活字本十冊,今僅存第二~十卷。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無錫陡門秦氏辛酉宗譜補遺五卷,附壹卷,(民國)秦士銓等纂修,民國十五年鉛印本壹冊。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鄞縣堇西秦氏宗譜四卷,首壹卷,(清)秦嗣瀛等纂修,清道光七年六訓堂木刻活字本兩冊。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鄞縣秦氏宗譜稿不分卷,(現代)秦永聚修,1960年油印本壹冊。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會稽秦氏宗譜不分卷,(清)秦基纂修,清宣統三年石印本兩冊。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溧陽秦氏宗譜,(清)秦春茂等修,清光緒二十九年肅雍堂木刻活字本壹冊,今僅存第十三卷、第十六卷、卷首,卷末。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寧鄉秦氏四修支譜,清朝年間天水堂木刻活字本兩冊,今僅存第壹卷、第六~七卷。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潛山重修秦氏宗譜八卷,(清)秦繼哲等修,清乾隆三年木刻活字本五冊。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 秦州西廂裏張五甲張氏族譜不分卷,(清)張世英纂修,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渭南縣署木刻活字本兩冊。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歷史名人
- 秦 冉:孔子弟子。姓秦,名冉,字開,春秋末年人。唐代開年間元封“彭衙伯”,宋封“新息侯”。
- 秦 非:孔子弟子。姓秦,名非,字子之,春秋末年魯國人。唐代開元年間封“汧陽伯”,宋封“華亭侯”。
- 秦 商:孔子弟子。姓秦,名商,字子丕,春秋末(公元前547-?)人。唐代開元年間封“上洛伯”,宋封“馮翊侯”。
- 秦 開:戰國時燕國的壹位名將,曾率軍打敗東胡(匈奴)的壹支,使燕國擴展領土數千裏。
- 秦 襲:扶風茂陵(今陜西省興平東北)人,西漢時任太守,被稱為“萬石秦氏”。其後幾代均在當朝為高官。
- 秦 嘉:隴西(今甘肅省臨桃東北)人,東漢著名詩人,因去洛陽赴任與妻不能面別,便做詩以贈而傳為美名。
- 秦 宓:廣漢綿竹(今四川省德陽北)人,三國時蜀漢大臣,累官至大司農,其文詞藻壯美,惜作品多佚。
- 秦 觀:字少遊,北宋詞人。與黃庭堅、晁無咎、張耒並稱“蘇門四學士”。他的詞輕婉秀麗,多寫男女戀情和身世感傷之事,歷來被推為婉約派的代表作家。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長短句》傳世。
- 秦 檜:字會之,宋建唐(今江蘇省南京)人,南宋投降派代表人物,初謚忠獻,改謚謬醜。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進士。秦檜是南北宋期間的壹個傳奇人物。據聞他本來是壹位知名的抗金義士,但後來隨同徽、欽二宗被擄之後,與金廷和議,並於建炎四年(1130年)戲劇性的陪同高宗“逃返”南宋。此後,壹方面不斷扶助宋高宗,官至宰相。另壹方面不斷打壓國內抗金的勢力,當中最為世人所知的,是“十二金牌召嶽飛”的故事。宋高宗紹興十壹年(1141年),宋高宗與秦檜解除了嶽飛和韓世忠等人的軍權,並以“莫須有”的謀反罪狀殺害嶽飛父子,為與金廷再次簽訂和約鋪平道路。相傳平民為解秦檜之恨,用面團做成他的形像丟入油鍋裏炸,並稱之為“油炸檜”,並演變成今時今日的“油條”(香港地區仍稱做“油炸鬼”)。
- 秦 儀:字鳳岡,號梧園,江蘇省無錫人,清代著名書畫家,人稱“秦楊柳”,名噪壹時。
- 秦始皇:姓嬴名政,秦莊襄王之子,秦孝公之後第六任秦王,秦王朝的建立者,中國歷史上第壹個始皇帝,故稱秦始皇,公元前246年-前210年在位。秦王嬴政即位時年僅13歲,政權旁落在相國呂不韋和太後寵信的毒手中。秦王九年(公元前238),嬴政21歲,加冠親政,立即清除了呂不韋等人,將軍政大權集於壹身。任用李斯、尉鐐、王翦等人,加緊進行統壹戰爭。公元前230年首滅韓,次第滅魏、滅楚、滅趙、滅燕、滅齊,到公元前221年,十年之間兼並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統壹的中央集權封建國家,即秦王朝。分全國為36郡,郡下設縣。地方官由中央任免,結束了諸侯分封政治。秦始皇滅六國後,在鹹陽築宮室145處,藏美女萬人以上。又在渭南上林苑造朝宮前殿,史稱阿房宮,殿上可容萬人。始皇帝還在驪山修皇陵,墳高五十余丈,周五裏余,掘地極深,灌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墓中有宮殿及百官位次,珠玉珍寶,不計其數。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南巡至會稽,祭大禹,七月返至黃河平原津,病臥不起,行至巨鹿郡沙丘行宮(沙丘宮遺址在今河北平鄉縣東北)病死,享年五十歲。
- 秦纮(1426-1505) 明中期名臣。字世纓。山東單縣人。景泰二年舉進士,授南京禦史。因彈核宦官諸不法事,遭權貴忌恨,受中傷,謫降為湖廣驛丞。天順初任雄縣知縣,宦官杜堅捕殺天鵝,他杖其隨從,被逮下詔獄。憲宗繼位後,先後任霞州、秦州知州,繼升為鞏昌知府,再升為陜西右參政。因鎮壓岷州小股農民起義有功,進俸壹級。成化十三年(1477)升為右僉都禦史,巡撫山西。因彈核鎮國將軍奇澗,奇澗之父慶成王反誣,致被逮下獄。宦官尚亨籍沒秦家,僅得敝衣數件。成化帝甚受感動,賜鈔萬貫,奪奇澗等3人爵,他復職為河南巡撫,不久調任宣府。因抵禦小王子入寇有功,進左僉都禦史,仍兼宣府巡撫。不久,奉召回京任戶都右侍郎,受萬安所誣,降為廣西右參政,不久又升為福建左布政使。孝宗即位後,受大學士王恕推薦,升任左副都禦史,督理漕運,翌年進為右都禦史,總督兩戶軍務。上任不久即彈核總兵官安遠侯柳景,以貪暴罪被逮下獄。柳景與周太後有親,反誣秦纮。經廷訊,秦纮無罪,柳景被奪職,秦纮亦罷職。廷臣連疏請留,數月後復起為南京戶部尚書。弘治十壹年(1498)引疾回鄉。弘治十四年以蒙古諸部擾邊,奉召為戶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總制三邊軍務,練士卒、易守將、興屯田、申明號令,軍聲大振。經奏準,修築諸邊城堡14O00余所,垣塹6400余裏,固原遂為邊防重鎮。弘治十七年加太子少保,召還理戶部事,以年老辭歸。翌年死,贈官少保,謚"襄毅"。
- 秦堇父:春秋時魯國大夫,勇力過人,後孟孫氏用之為戎右,為春秋戰國時期名人。
- 秦越人:即戰國時名醫扁鵲。渤海郡鄚州(今河北省任丘)人,亦為燕人,他治病以診脈為名,創立了望、聞、問、切“四診法”用“針”、“石”、“熨”等簡單的醫具治療,並通內、婦、兒、五官各科。
- 秦叔寶:唐時名將,他以驍勇善戰,誌節完整而聞名。後被民間奉為“門神”之壹。
- 秦宗權:秦姓在歷史上唯壹稱帝者,唐末蔡州上蔡(今屬河南省)人,曾任節度使,後戰敗投降黃巢,黃巢起義失敗後稱帝。
- 秦九韶:今四川省人,南宋著名數學家,對大衍求壹術和正負開方術等均有較深入的研究,為具有世界意義的創造。著有《數學九章》。
- 秦簡夫:元代大都(今北京市)人,著名戲曲作家,成書於元至順年間的《錄鬼簿》說他:“見在都下擅名,近歲來杭。”可知他先在北方成名,後移居杭州。著有雜劇5種,現僅存《東堂老勸破家子弟》、《孝義士趙禮讓肥》、《晉陶母剪發待賓》3種,另有《天壽太子邢臺記》和《玉溪館》兩種已佚。其作品風格敦樸自然,與鄭廷玉相近。朱權評其詞曲如“峭壁孤松”(《太和正音譜》)。
- 秦良玉:明代著名女將,其夫石砫宣撫使馬千乘死後,代領其兵,所部號“白桿軍”,被封為“忠貞侯”。是古代著名巾幗英雄。
- 秦蕙田:清代江蘇金匱(今江蘇省無錫)人,曾歷任禮部侍郎、工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等職。其專著《五禮通考》為研究中國古代禮制的重要參考資料。
- 秦祖永:字逸芬,號楞煙外史,清代梁溪(今江蘇省無錫)人,著名的書畫理論家。曾官廣東碧申場鹽大使。工詩古文辭,善書,而於六法力深研究,山水以王時敏為宗,而神理未化;補圖小品,頗擅勝場、畫學心印(有鹹豐六年壹八五六自序)、桐陰畫訣 。另著有《畫學心印》、《桐陰畫訣》等。卒年六十。
- 秦日綱:廣西貴縣人。太平天國將領,後被封為燕王。原名日昌。早年加入拜上帝會。1851年12月在永安(今蒙山)任天官正丞相。1853年10月封頂天侯,代石達開駐守安慶。次年5月封燕王,奉命督師救廬州(今合肥),並出師援救北伐軍,至舒城返回。後與湘軍激戰失利,退至安徽宿松、太湖壹帶。1855年敗清湖廣總督楊霈所部清兵,攻克武昌、漢口、漢陽。次年1月,東援鎮江。破清軍江北大營,再克揚州。後與石達開合兵擊破江南大營,解天京(今南京)之圍。7月,因在丹陽受挫,革去王爵。後在楊韋事變中,與韋昌輝合謀殺楊秀清及楊部太平軍,於11月28日被處死,並革除封號。
- 秦力山:名鼎彜,號鞏黃,湖南省長沙人,民主主義革命者,擁護變法運動,曾任《清議報》編輯。大通起義失敗後逃往新加坡去見康有為;因自立軍經費問題,憤然與康絕交,又到橫濱找梁啟超,梁已為逃避自立軍將士的責難而他去,秦力山便到日本東京創編《國民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