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百家姓名/井


朗朗上口百家姓歌谣

>> 点击查看完整《百家姓歌谣》

簡要介紹

【姓氏】:井

【內容】:井姓的起源與中國古代天文學有關,井是二十八星宿之壹,天文分野在陜北壹帶。所以早在上古三代就出現了有所成就的井姓人物。又如井姓,即神農氏後裔。在古史上出現很早。最早的姜姓井族很可能建立國家在河北邢臺壹帶;西周時井姓望族大都分布陜西周原;而事實上在米脂縣就有井姓人家因為族滅分而為五jing。jin;姓的傳說[京景荊金靳],那裏也有山上的古跡叫“五分路”。事實上在“京景荊金靳”這五姓活躍的歷史時期,而其本源之姓井卻很難發現。我們不了解這個姓分出五姓之後到底隱藏的多久,但是至少也有壹個朝代的歷史之久,怎麽恢復起來的,應該也有傳奇的故事吧。在近代,結束清政權的人就是陜西同盟會領袖井勿幕,其胞兄井嶽秀在20世紀30年代鎮守陜西榆林號稱"榆林王",是個壹等壹的“土皇帝”。現在的井姓多保留在陜西和遼寧,占井姓的五分之三。

井姓起源有:

壹、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後代,取吉利的意思作為姓氏。井是《周易》六十四卦之壹。有取之不盡的意思。

二、出自姬姓,周公四子邢侯之後.見楊寬《西周史》.周朝有大夫叫井利,就是用“井”作為姓氏。見《穆天子傳》。

三、始於春秋,是以封地名作為姓氏的。春秋時,虞國有個大夫被封到井邑(今地不詳),稱為井伯。他的後代就用封邑名“井”作為自己的姓氏。 四、井姓與百裏姓同宗。周代時,姜子牙建立了齊國,而姜子牙的後代中,又有人到虞國當了大官,被虞國國君封為井邑的首領。又封為伯爵,被人們稱為井伯,井伯的子孫,有的姓井。井伯又有個後代,叫井奚,後來到秦國去做了大官,被秦穆公封為百裏邑的首領,被人改稱為百裏奚。百裏奚的後代,也以封地為姓,世代姓百裏。所以井姓和百裏姓的老祖宗是壹個。見《姓源》。

五、【和爾欽氏】Hercin Hala 蒙古姓氏, 見於《清朝通誌》,又作合答斤、哈塔斤、合底忻,成吉思汗十壹世祖母阿蘭豁阿的第三個兒子不忽合答吉,組成的部落,世居揚什木(又作陽石木,蒙古遊牧地,博古羅特氏、和爾欽氏、喀克錫哩氏、錫爾弼氏、錫喇德氏世居地,今遼寧省彰武西),冠漢字姓井。 井姓典故源自炎帝;望出扶風。南陽曾拒五王遠權勢1;為官三科稱賢能2。 註釋:1東漢太學生井丹,字大春,郿人。博通五經,生性清高,不結交權豪,曾拒五王之邀,閉門隱居,讀書自樂。2明代給事中井田,字九疇,刑臺人。任戶、兵、刑三科給事中,以賢能著稱。 六郎贊襄,政令維親感戴3;五經博洽,京師傳說紛綸4。 註釋:3宋代官吏井綱的事典。 4東漢太學生井丹,博通五經。時有“五經紛綸井大春”之諺。

傷心痛哭幾無淚;悲楚行吟盡是憂5。註釋:5近代名人井勿幕自題聯。井勿幕曾參加護國運動。 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井勿幕,初名泉,字文淵,陜西蒲城縣三合鄉人,生於1888年2月12日,是中國最早的同盟會員之壹。在辛亥革命中,他積極奔走,以年輕的熱血之軀奉獻於祖國和人民,被孫中山譽為革命的“後起之秀”“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幼時聰敏好學、誌向遠大。1903年冬,15歲的井勿幕遠渡重洋赴日留學,1905年8月20日加入了孫中山在東京創建的同盟會。同時,他很想陜西也盡快成立這個組織,遂向孫中山請求回國,孫中山被其年少誌大所感動,便同意其回國的請求。回陜後,他便奔赴渭北各縣,宣傳同盟會綱領,秘密發展了30多名成員,成立了同盟會陜西支部。從此,反清的火種在三秦大地燃起! 辛亥革命前夕,陜西反清浪潮洶湧澎湃,這與井勿幕的精心策劃、積極奔走是分不開的。 1906年夏秋之後的兩三年間,他又曾兩度赴日,除讀書並籌建同盟會東京陜西分會外,他又於1907年2月回國並親自去南方會見了黃興和秋瑾,了解革命形式。後即赴日向同盟會東京總部負責人吳玉章做了匯報,這次在東京住了壹年,壹面研究國際國內形勢和思潮,壹面籌劃陜西籍留日學生在東京創辦《夏聲》雜誌。他以“大無畏”、“俠魔”等筆名發表許多文章,揭露清政府的黑暗和腐朽,宣傳民主共和思想,聲援國內反清鬥爭。1908年秋,“蒲案”爆發,井勿幕遂在《夏聲》雜誌第八號發表了《蒲案感事》壹文,揭露蒲城知縣李體仁封閉學堂,毒打師生,違法濫刑,草棺人命的罪惡行徑。在國內外輿論壓力下,清政府最終將李體仁革職查辦。1909年春,於右任因創辦《民呼日報》宣傳革命,被上海英租界捕房逮捕,井勿幕立即在《夏聲》上發表文章揭露事件真相,呼籲社會輿論支持正義,引起國內外的震動,英方最終只好釋放了於右任。尤其在1908年發表的長篇政論文章《二十世紀之新思潮》壹文,盛贊社會主義理論,指出資本主義制度以成“晚照斜陽,行將就沒而黑雲蔽空”,“沖天之大浪來者,即此社會主義新思潮也”。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全省乃至全國最早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但最終被袁世奪了勝利果實。而此時同盟會內部也出現了分化,有的人倒向了袁世凱。但井勿幕始終堅持革命,堅決反對袁世凱的倒行逆施。1915年12月,袁世凱陰謀稱帝,反袁怒潮席卷全國,蔡鍔將軍首舉義旗討袁。井勿幕在上海同熊誌武等人商定反袁,隨即赴雲南參加反袁鬥爭。歷任參謀和前敵總指揮,轉戰四川滬洲、敘府壹帶。後來他策應陜西的反袁護國鬥爭,喬裝商販徒步回陜。此時袁世凱在全國的壹片唾罵中憂懼而死,但陜西仍為皖系軍閥段祺瑞的爪牙陳樹藩控制。井勿幕十分氣憤,旋既赴京聯絡革命誌士,開展反對陳樹藩的鬥爭。1917年12月,陜西國民黨革命派響應孫中山廣東軍政府號召,反對北洋軍閥段祺瑞廢棄《臨時約法》,成立靖國軍,打響了護法戰爭。於右任被陜西的國民黨人士從上海請回,任陜西靖國軍總司令,分兵六路進攻陳軍。陳樹藩驚慌失措,請井勿幕以調解人身份去三原,企圖借井之聲望分化瓦解靖國軍。井勿幕素孚眾望,加之靖國軍多系井之舊部,所以他壹到三原就被推舉為陜西靖國軍總指揮,壹時間士氣大振,陳樹藩更加惱火。 1918年10月,雲南靖國軍第八軍軍長葉荃率部援陜,到達第壹路軍郭堅駐防的鳳翔縣。11月中旬,井勿幕壹行前往鳳翔慰勞葉部,當井勿幕返回三原途經興平時,忽然接到郭堅來信,約井勿幕於21日赴興平南仁堡參加軍事會議。井勿幕明知赴會有險,但他認為“只要對革命有好處,我是不怕犧牲的。”並如期赴約,結果他壹到就被陳樹藩勾結的靖國軍內部敗類郭堅部營長李棟材殺害,年僅31歲。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還。悲歌從天落,壯誌未酬身先死。井勿幕的被害,使辛亥革命失去了北方的壹面大旗。於右任當時致函國會眾議院:“天乎何心,壞我長城!”“唯有誓滅國賊,慰我先烈。”廣州孫中山護法大元帥府特贈井勿幕陸軍中將,明令嘉獎撫恤。辛亥革命著名革命家章炳麟親自為他撰寫了墓誌銘,予以高度評價,井勿幕的壹生從事近代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事業,勇往直前,奮不顧身,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井勿幕之死———民國初年的壹樁公案


  被孫中山先生譽為“西北革命巨柱”的陜西辛亥革命先驅井勿幕,於1918年11月在陜西興平縣南仁堡被人謀害。他的死,成為民國初年的壹樁疑案。


  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並欲恢復帝制。井勿幕奮起曰:“斯時不起,民國為無人”,協助孫中山、黃興、蔡鍔等發起了二次革命、護國戰爭及反對段琪瑞的護法運動。井勿幕曾由越南潛入雲南,參加反袁的護國戰爭,任護國軍熊克武部前敵總指揮,轉戰川南。護法運動中,井任陜西靖國軍總指揮,領導了陜西討段反陳(陜督陳樹藩)之役,從者數萬。井並派人與廣州護法軍政府西南靖國軍聯帥唐繼堯及熊克武等聯系,由是川滇黔各軍葉荃、但懋辛、王安瀾、呂超等率軍援陜討陳。陜西靖國軍因之聲勢大震,關中西部除戶縣、興平,悉數被靖國軍占領。


  1918年11月20日,井勿幕西行鳳翔慰勞雲南葉荃援陜部隊,歸返三原途經興平之際,接陜西靖國軍第壹路軍司令郭堅專函,約井於次日同到附近南仁堡會商攻取西安計劃。井勿幕乃帶隨從8人乘馬前往踐約。井抵南仁堡即被郭部營長李棟材迎入壹廳房內,而井未見郭至,始覺有不測發生。井怒斥李並擲手中水煙袋擊李,紛亂中忽有人自門外報告“郭司令到———”勿幕起身視門外,而在場的郭堅馬弁任申娃、李新生從井身後開槍射擊,井即仆地殞命,年僅31歲。


  井被害後,隨從除壹人逃脫,均被射殺。李棟材用刀割下井勿幕首級,而後傳令全營渡渭河南去西安。李部屯兵西關草陽村,獻井首級給陜督陳樹藩。井勿幕遽死,陜西護法運動局面“遂大壞”,西南援軍亦因失去援手,不久退回四川去了。


  井案發生後,輿論大嘩。紛紛議論主謀者何人。時人謂首嫌是郭堅,以井勿幕因靖國軍各部擾民,軍紀不整,曾大力進行整頓。而郭堅第壹路軍軍紀最差,井對郭多次批評。郭則素懷野心,難以駕馭。井對其整訓,郭多有懷恨,因此想殺井後,再借獻頭之機圖陳,壹箭雙雕。只因陳樹藩有所防範,棟材未能得手。殺井兇手任、李兩位皆郭之弁目,但非但未予追究,日後皆將二人升任連長。郭堅之外,又有人謂殺井主謀是陜督陳樹藩,李棟材只是為陳收買的槍手而已。當時於右任有挽聯曰:“我哭井勿幕,耿耿愛國熱忱,不亞宋漁父(宋教仁);誰言李棟材,明明殺人兇犯,就是陳樹藩!”


  井勿幕夫人馬氏居西安,聞噩耗攜女多次去督府討說法,陜軍田玉潔、雲南援軍葉荃及井之胞兄井嶽秀亦糾責勿幕死因並緝兇手甚急。陳樹藩懾於各方壓力,乃先遣資二萬元驅李棟材逃匿漢口租界,然後將井首級交還井舊將田玉潔。陳樹藩而後又將李棟材逃匿處告知井嶽秀,壹為開脫自己,二也恃李棟材在漢口租界裏嶽秀奈何他不得。


  先是,井被殺時逃脫的壹隨從警弁,當夜又潛回南仁堡,冒險負無頭井屍身回到靖國軍防地。田玉潔為安全計,派人將井遺體運至涇陽。至此,井屍身首得以保全。


  於右任在井遇害後立即致函國會眾議院:“天乎何心,壞我長城”,“惟有誓滅國賊,慰我先烈。”並以陜西靖國軍總司令名義,呈請廣州護法軍政府以陸軍中將陣亡例追恤。但是當時軍閥割據,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運動失敗,根本不能顧及此事。不得已,井的遺體由田玉潔將軍從涇陽移至蒲城井之故鄉,草草葬於縣城東十二裏的紫荊原南麓。於右任有詩哭井勿幕雲:“十日才歸先軫元,英雄遺憾復何言。渡河有恨收群賊,殉國無名哭九原。秋興詩存難和韻,南仁村遠莫招魂。還期破敵收功日,特起邱山擬宋園。”


  話分兩頭,再說井嶽秀知李棟材藏匿處後,誓欲手刃此僚以雪弟恨。他以重金買通湖北督軍王占元,設計捕李。李在漢口覺察出有異,乃欲乘火車外逃。而喬裝成商人的嶽秀手槍隊隊長李福成等早有準備,於火車未發之際壹舉擒獲李棟材。福成隨即押解棟材乘火車抵太原,山西閻錫山與井嶽秀關系密切,故全力相助。李棟材由太原起解後,施以雙鐐,閻派人節節護送,而井嶽秀則令人每天給李棟材身上刺壹大針,直至井之鎮署榆林。


  1919年中秋夜,井嶽秀令將李棟材縛於鎮署西花廳的葡萄架柱上,旁設勿幕靈堂,將李剖腹剜心致祭。李高聲叫罵,聲不絕口。嶽秀殺李後,將其屍拖至校場,剝去其皮,蒙於馬鞍上坐騎,以解心頭之恨。但是,到底殺井的主兇是何人,仍無定論。此後世事推移,而天下局勢無壹日安寧,此壹樁公案,無暇論及,逐漸為人淡忘了。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想起了這位已歷27載曠野荒城,未封正冢的井勿幕先賢。乃經國民黨中央常委會決議,由國民黨黨史委員會立傳,並由國民政府明令褒獎。同時決定擇址長安南郊風光秀麗的少陵原清涼寺旁購地12畝,重建陵園。蔣介石為其墓題寫了“追贈陸軍上將井勿幕先生之墓”的巨型石牌坊。1945年井勿幕忌日這天,時任南京政府監察院長的於右任來陜主持了井勿幕遷葬事宜。


  井勿幕死後27年得享哀榮,不料井案則又起風波。忽壹日,勿幕昔日參謀、同盟會員華孝康具狀陜西高等法院,告發殺井主兇為該省府新增委員馬淩甫。原來這華孝康多年來暗中搜集井案證據,集結為《井案紀實》壹書,秘不示人。那馬淩甫曾追隨郭堅與禍陜的劉鎮華,素為陜人所不齒,故數十年未嘗回陜。井勿幕安葬後。華孝康於偶然中得知陜西省政府改組,而新委員中有馬淩甫,遂有具狀告馬之舉。訴狀言當年郭堅本不同意在興平召開軍事會議,但馬淩甫以參謀長職權命郭堅隨身副官張擬郭堅字體和名義擅發公函,誘殺井勿幕。華並出具張與當年郭堅隨從心腹馮紹芳往來信件,證驗其字與郭酷似,以為證據。華極力要求懲辦主兇馬淩甫,為井申冤。華還將其所錄《井案紀實》公之於世。後法院以井案已逾三十年不予受理,但馬淩甫因此而聲名狼藉,不久棄職而去。井案似因此應有個眉目了,誰料在1946年9月18日,華孝康由戶縣乘轎車赴西安途中遭人暗殺,又再度使此事更添諸多詭秘。井勿幕被害壹案終成了壹件難以搞清的歷史懸疑。馬淩甫解放後才死,他談及井案總是閃爍其辭,壹直堅稱為郭堅部營長李棟材所為。但世傳馬淩甫殺井原因系當年留日學生中,分為鹹長(鹹寧、長安)和渭北兩派。而張鳳歲羽、井勿幕則隱然為首。馬雖為渭北人卻加入鹹長派,曾因事為渭北派所毆。馬壹直認為系井指使,由是懷恨。加之郭堅、馬淩甫從小集團利益出發,認為井訓戒本部隊是排除異己,從而起圖井之心。


  井墓在“文革”期間曾遭徹底毀壞。1981年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前夕,井墓陵園得以重修。井勿幕蒙難60多年後歷經三次安葬,終在地下得以安息了。 鐘樓 位於榆林城內大街中心。民國10年(1921)榆林紳士白伯英、郭維藩等在為井嶽秀祝壽時倡議建“井公祠”,即在榆林大街原被火焚牌樓的舊址動工,次年落成,取名“長春樓”,後改為鐘樓。 蓮花池公園

  蓮花池公園,位於榆林市新二街西側(體育場北側)。清代俗稱青草湖,北與文廟拌池相連。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府趙銓引普惠泉水流入,至此,湖池常滿。民國7年(1918)春,井嶽秀辟湖池從關中引進蓮籽種植,並在湖池中建茅亭、架曲折木橋,四周種植柳樹,置石桌、石鼓凳、備小船。每年6、7月間,蓮花盛開滿池,故人們稱之為蓮花池。


  於右任題書"崧生公園"和"風歸遠挹陶長柳,遺愛常留召伯棠"楹聯,分刻在大門額上及兩側,以褒獎井嶽秀建園功績。建國後,改稱蓮花池公園,增建噴泉、假山等。"文革"初,被視為資產階級的玩樂場所,池中蓮花被挖掉,改成養魚池,園中設施盡遭破壞。1977年復種蓮花。並增建門庭、畫廊、花圃溫室、八角樓亭、引種花草樹木70余種,增加兒童樂園,配置遊樂設備。現園占地93.3公頃,並成立蓮花池管理所。1998年秋冬至1999春歷時149天大旱,池中水幹,蓮花枯死。後用灑水車拉水屯池,有關方面著手再次引種蓮花,恢復蓮花勝景。 井嶽秀

  井嶽秀(1871-1936)西北軍的壹位奇人,井字嵩生,排行十,人多稱“井十”,原籍蒲城井家原,少年時武功高強,十八般武藝樣樣皆通,結交江湖遊俠,在關中頗有名,早年中過武秀才,是張作霖的拜把子。1905年,受其弟井勿幕(同盟會創始人井勿幕,是陜西最早的同盟會員,孫中山的得力助手)的影響,加入同盟會,並壹起創立同盟會陜西支部。他積極活動,先後參加了著名的“蒲案”、“西安起義”等反清運動。辛亥革命勝利,委以工兵獨立營營長。1913年9月,首次北上榆林,妥善處理了“神團”反洋教、反產煙苗事件。1916年,升任陜西第三區警備司令,適逢陜北盜匪猖獗,他率部剿滅,沿途滅盜甚多,於同年再次到達榆林。1917年,大總統黎元洪任命他為陜北鎮守使,此後壹直鎮守榆林,幾經變更,先後由劉鎮華委以騎兵旅長,吳佩孚委以西北路聯軍總司令。1925年段祺瑞執政府任命為陜西軍務幫辦。1927年由國民軍總司令馮玉祥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軍駐陜副司令,兼第九路軍總司令,後縮編任命為十八師師長。1931年,蔣介石改任為八十六師師長。 井嶽秀在陜北也辦過壹些實業,先後籌措創立榆林女子師範學校、榆林職業中學;擴建高等小學、創辦《上郡日報》,籌辦陜北地方實業銀行;鼓勵民眾合股辦工廠。他本人也私設商號,合股經營“裕惠號”,“太原惠記軍衣莊”,“榆林惠記工廠”,“神木官堿局”等。1936年農歷1月20日,因手槍走火身亡。

  井嶽秀久鎮西北,長期鎮守榆林,人稱“榆林王”。屬於西北軍中“壹字並肩王”的地位。難得的是此人權力欲望不強,並不多擴張勢力,楊虎城打不過北洋軍的時候他曾經仗義收留,等楊作了十七路軍總司令,井卻依然是壹個八十六師師長,他也恭執部下之禮,毫無驕檁之意。


  外蒙宣布獨立的時候,伊克昭七旗王公在蘇聯唆使下也準備叛國,井嶽秀出兵河套,通過交友、賽馬、拜把等方法,終於說服了這些蒙古上層人士,維護了國家的領土,功不可沒。

  [清](約公元壹六六二年前後在世)字存士,順天文安人。生卒年均不詳,約清聖祖康熙初前後在世。登順治十六年(公元壹六五九年)進士。初任平陽司李,精敏獨特,決獄多平反。令永安時,除李唐宗與劉盡忠之謀逆。再遷興縣,因事罷歸。歸後,日以詩文自娛。在著有鐵潭詩集六卷,文集二卷,合河署詩集壹卷,簏潭集四卷,天文纂要八卷,講約六諭解壹卷,(均清史列傳)並行於世。 井玉樹


  [清]雍正時(壹七二三―壹七三五)直隸(河北)文安人。字丹木,號柏亭。工八法,精篆、隸。善山水、法沈周,巨幅尤佳。每飲酒半酣,揮灑淋漓,若有神助。有柏亭鐵戲印譜。《墨香居畫識、廣印人傳、墨林今話》

關于“百家姓名/井”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