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名/柯
朗朗上口百家姓歌谣
趙 | 錢 | 孫 | 李 |
周 | 吳 | 鄭 | 王 |
馮 | 陳 | 褚 | 衛 |
蔣 | 沈 | 韓 | 楊 |
朱 | 秦 | 尤 | 許 |
何 | 呂 | 施 | 張 |
柯 |
|
尋根溯祖
- 出自姬姓,始成於春秋。黃帝後裔仲雍的五代孫吳國國王名叫相,因與諸侯會盟柯山,故號 柯相。吳國柯盧是柯相的曾孫。他的後代遂以"柯"字承接作為自己的姓氏,遂成柯姓。
- 出自姜姓,是炎帝神農氏的後裔。為姜子牙的嫡系子孫,源出齊國。
- 北魏柯拔氏改姓柯,其後世子孫稱柯氏。
- 古代羌族、鮮卑族中都有柯姓,其後代子孫亦稱柯氏。
遷徒分布
源自三千年前吳國公族的柯氏,初期蕃衍於故國所在地的江浙壹帶,然後,隨著歷史的演進,逐漸向四面八方發展,尤其在地利優越條件下,向南播遷的最多,所以成為南方各地,特別是福建省境內的壹個名門望族。
姓氏字輩
- 安徽舒城柯姓字輩:“日起三才秀,天開萬相昌”。
- 浙江瑞安柯氏字輩:“喬青騰賢廣肇承得雲兆(玉)瑞步昌益仰建來永世光克連宗日慶長繼錦生華”。
- 四川巴中柯氏字輩:“世亭傳美於善有常”。
- 江蘇鹽城柯氏字輩:“元大維良永文士立明天仁讓興家道才能定國賢”。
- 安徽新安柯氏字輩:“尚友敦倫以昭祖德繼恩崇本乃振家聲”。
- 安徽黃山柯氏字輩:“良德伯仲開象”。
- 湖北十堰柯氏字輩:“南北永興本日柯正宗啟家祥瑞隆道進益大愈昌尊賢希聖”。
- 湖北鐘祥柯氏字輩:“正大光明宏開天興順關青文子安”。
- 福建泉州柯氏字輩:“舉必良盛元興利貞安富存榮孝弟忠臣”。
- 福建三明柯氏字輩:“朝邦洪恩兆”。
- 福建晉江柯氏字輩:“懋昭懿則儀表千世孝子賢孫遵法秉禮紹聞維德家聲克濟”。
家譜文獻
- 《安徽貴池峽川柯氏族譜》,(明)柯壹泉纂修,明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 《安徽懷寧柯氏宗譜十二卷》,(清)柯仁廉等修,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余慶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
- 《安徽徽州新安柯氏宗譜二十六卷》,柯立功,胡祥木編纂,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館、安徽省績溪縣文物管理局。
- 《安徽貴池峽川柯氏宗譜五十四卷》,(民國)柯雲開等輯,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江蘇省南京市圖書館。
- 《浙江黃巖柯氏宗譜八卷》,家集五卷,柯驊威、柯逵修纂,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冊。收藏在浙江省圖書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浙江錢塘柯氏家譜》,著者待考,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臺灣。
- 《江西上饒柯氏支譜四卷》,(清)柯淩雲等纂修,清光緒二十壹年(公元1895年)瑞鵲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江西九江雙川柯氏宗譜》,首二卷,(民國)柯方堅等纂修,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垂遠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福建福州長樂柯氏家譜》,(清)柯彭年、柯鴻年修,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904年)木刻活字印本壹冊。現被收藏在吉林大學圖書館、重慶市圖書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福建同安霞岐柯氏族譜》,著者待考,清光緒年間手寫本。現被收藏在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
- 《柯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瑞鵲堂木刻活字印本壹冊,今僅存第四十三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郡望堂號
郡望
- 濟陽郡:晉惠帝時,將陳留郡之壹部分置濟陽郡。在今河南省蘭考縣壹帶。
- 錢塘縣:秦時置縣,屬於會稽郡。後漢時為吳郡治所。在今浙江省杭州市。
- 齊郡:西漢初年將臨淄郡改為齊郡。相當今山東省臨淄壹帶。
堂號
- 異鵲堂:異鵲的意思是奇怪的小鳥。宋朝時柯述歷任淮州知府,累官朝散大夫。他曾經在漳州當輔佐的官。漳州地方荒年,他千方百計賑濟災民,親自住到災區。這時有兩只奇怪的小鳥在他的屋梁上壘了窩。等他回到招待所,兩只小鳥也跟著他。他完成任務回漳州城時,小鳥飛著追他數十裏,嘰嘰喳喳不忍離去。
歷史名人
- 柯九思:元朝人。勤讀書,能詩文,善書畫。尤精畫枯木、墨竹、師法宋代文同、蘇軾。又善於鑒別古代鐘鼎器物。元朝宮廷所藏書法名畫,多由其鑒定。
- 柯維騏:明朝歷史學家。專心研究宋代歷史。撰成《宋史新編》。對元人所修宋史的錯誤和疏漏,多有補正。
- 柯鐵:清朝臺灣人。清光緒二十壹年(1895年)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次年夏,柯鐵與陳發等領導臺灣中部雲林地區的農民和手工業工人武裝抗擊日寇。
- 柯昶:(江西瑞昌人氏),五代時(南唐)官吏
- 柯潛:(生卒年待考),字孟時,號竹巖;福建莆田人。著名明朝大臣。二十二歲中舉。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狀元。
- 柯琴:清代醫學家,撰著包括《傷寒論註》四卷,《傷寒論翼》兩卷,《傷寒附翼》兩卷。此書批諸家之謬,悟仲景之旨,堪稱歷代註疏《傷寒論》的上乘之作。柯琴註釋《傷寒論》有壹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除了參考《內經》的壹些條文外,幾乎沒有引用前人的註釋和觀點。
- 柯掄 (生卒年待考),字健庵;湖北人。著名清朝清官。清同治年間由進士知建寧縣,盡心民事。嘗捐廉創立四門義學,總督李鶴年以柯掄為“閩省第壹清官”入奏 。
- 柯喬(1497—1554),字遷之,號雙華,明代安徽青陽縣人,民族英雄。
- 柯崧林,明代監察禦史,柯喬之父。
- 柯應誠,生於唐高宗永徽四年,卒年不詳。時任江南刺史、後升鎮國安化軍節度史。
參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