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名/熊
朗朗上口百家姓歌谣
趙 | 錢 | 孫 | 李 |
周 | 吳 | 鄭 | 王 |
馮 | 陳 | 褚 | 衛 |
蔣 | 沈 | 韓 | 楊 |
朱 | 秦 | 尤 | 許 |
何 | 呂 | 施 | 張 |
簡要介紹
【姓氏】:熊
【內容】:熊,相傳黃帝在有熊(今河南鄭縣)這個地方建都,因而稱為有熊氏,他的後代中便有以熊為姓氏的。熊姓還有壹支源頭出於羋姓。商朝末年有個老人叫鬻熊,姓羋,他很有學問,曾做過周文王的老師。周朝建立後,周武王便封鬻熊的孫子熊繹在荊楚建立了楚國。楚王的後人多以熊為姓氏。熊廷弼,明朝大臣、軍事家,湖廣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他擔任遼東經略時,後金(清)正在掘起。他招集兵卒,整肅軍令,訓練部隊,加強防務,使後金軍隊不敢進攻。後來,熊廷弼受奸臣魏忠賢排擠,最終遭到冤殺
熊姓出自上古大熊皇朝之華族伏羲帝和女媧帝有熊氏直系家族,歷經大熊、有熊、羋熊、楚熊四個王朝,創造了燦若星河的上古文明。
熊姓在當代百家姓中居於六十八位,全國熊姓人口大約有400萬
大熊伏羲與女媧聯姻,綿延三千八百多年,共壹百五十三代。伏羲女媧大氏族共傳七十七帝。
之後為其後裔炎帝和黃帝,至此龍的傳人便發揚光大了
祥見<八千年華夏有熊氏熊姓宗譜 >
壹、 姓氏起源
熊姓來源有三:
1、出自黃帝有熊氏之後。相傳黃帝生在壽丘,長於洛水,居軒轅之丘,建都於有熊(今河南新鄭縣),又稱有熊氏。
2、出自祝融八姓----羋(mǐ) 姓。 據《世本》、《古今姓氏書辯證》及《元和姓纂》等所載,黃帝第三十六世裔孫鬻(yù)熊,道家學說的開拓者,以帝師的身份輔佐周文王姬昌,其子早卒,其曾孫熊繹以王父字為氏,成熊姓。熊繹於荊楚建立了楚國,建都丹陽(今湖北秭歸南),開啟了南中國八百年的江山統治(同啟楚周大地,延綿八百年江山)。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壹度強大起來,勢力擴展至中原。公元前223年,楚滅於秦。楚君的後人多以熊為姓,稱為熊氏,史稱熊氏正宗,即湖北熊氏。
3、還有壹支源自西周時期羅國。羅國與楚國同祖,其子孫中也有熊姓,史稱羅國熊姓
二、 遷徒分布
從上古時期開始,就有熊姓人物的活動。夏初曾奪取太康帝位的後羿就有臣叫熊髡。西周時在楚國附近建立的子爵羅國,亦為熊姓,後為楚國所滅。先秦至漢代,熊氏主要是在今湖北、湖南省境內發展繁衍。魏晉南北朝時,熊氏部分人遷居江西,還有遷至山東的。此後直至元、明時期,江西南昌熊氏和湖北江陵熊氏繁衍昌盛,人才輩出,成為當地望族。此外,熊氏在宋代還分布於福建、江蘇的壹些地方。明代,今四川、浙江、安徽、等省也有熊氏的聚居點。清代時,廣東、廣西、雲南等省也有熊姓居民。湖南、貴州、等省的熊氏,有壹部分融入苗、水、布依等民族中。閩粵熊氏,有些人遷至海外,僑居於新加坡等國家。
三、 郡望堂號 【堂號】 “射石堂”:古時有壹位善於射箭的人叫熊渠。有壹次他夜間走路,老遠就看到前面有壹只老虎趴在那裏。他拿箭就射,老虎卻壹動不動。他走近壹瞧,果然中了,而且箭頭射進去幾寸,用手拔也拔不出,原來是壹塊大石頭。另外還有“江陵”、“南昌”等堂號。
【郡望】
江陵郡:原為春秋時楚國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紀南城)。漢代設置江陵縣,為南郡治所。南朝齊改置江陵郡,在今湖北省江陵及川東壹帶。
南昌:漢代豫章郡治,隋為洪州臺,五代南唐及明(初為洪都府治)、清為南昌府治,均為今江西省南昌市。
四、 家乘譜牒
浙江:餘姚姚江熊氏宗譜十八卷、常山新村熊氏宗譜三卷、常山熊氏宗譜五卷
江西:南昌豫章熊氏九修族譜(卷數不清)、宜豐熊氏秀翁植下支譜不分卷、罐山熊氏八修族譜首二卷(卷數不清) 河南:光山熊氏族譜四卷
湖北:孝感熊氏宗譜、天門熊氏宗譜(卷數不清)、天門競陵熊氏宗譜、新洲熊氏宗譜二十二卷首四卷、新洲熊氏宗譜十壹卷首壹卷、新洲熊氏宗譜十六卷、新洲熊氏宗譜十卷、新洲熊氏宗譜四卷、新洲熊氏宗譜六卷首四卷、新洲熊胡氏宗譜四十卷首八卷、新洲熊氏宗譜四十三卷
湖南:長沙熊氏三修族譜首壹卷(卷數不清)、寧鄉熊氏三修族譜十壹卷首壹卷、湘潭中湘熊氏宗譜十四卷、湘潭中湘射埠熊氏六修支譜十八卷、湘鄉熊氏四修族譜十七卷、湘鄉北門熊氏續修族譜七卷首壹卷、湘陰羅湘熊氏三修宗譜(卷數不清)、益陽熊氏續修族譜九卷、元江熊氏三修族譜(卷數不清)
四川:遂寧熊氏族譜不分卷、蒲江縣大興鄉熊氏族譜不分卷 五、
五、歷史名人 熊姓多文人,少武將。秦滅楚後,走向沈寂。自漢開始,熊姓人逐漸為官,南北朝時走向興旺,出現了眾多才士俊傑。北朝有經學家熊安生,著有《周禮義疏》、《禮記義疏》共六十卷。
唐代詩人熊孺登曾與白居易、劉禹錫唱和吟詩。禦史熊袞自奪魁來百代文人世胃,從蒼生雨錢後累朝忠孝家聲。
宋元時期有受業於朱熹的熊兆、畫家熊應周等。元朝提刑禦史熊如泉等。熊如泉後任明朝副禦史捷授都察院,歷官三代,居晉陵之麻城筷子街,明成祖永樂二年分撫孝感縣,遷居孝感洪樂鄉柏松村,其夫人楊老太君,誥封三品淑人 明代以後,熊姓名人,燦若星河,有“嘉靖八才子”之壹的熊過,有過目不忘的熊萬仞,書法家熊方受,享譽國內外的詩人熊少牧,首發寧王朱辰豪謀反的吏部尚書熊浹,官至尚書的熊壹瀟,通俗小說家熊大木,醫學家熊宗立,文武雙全的熊桴,經略遼東、勵精圖治反被冤殺的熊廷弼,康熙年間的名臣熊賜履及清代哲學家熊伯龍等。
近代熊姓名人卓越顯達的有政治家熊希齡,革命者熊克武、熊秉坤、熊成基,哲學家、新儒學代表熊十力,戲劇家熊佛西,數學家熊慶來等
鬻熊,黃帝第三十六世裔孫 ,不僅是楚國的締造者,又是道家學說的開拓者,是楚國最早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學家,著書《鬻子》,曾輔佐周文王推翻殷商建立周王朝。《鬻子》是中國第壹部子書,是中國哲學第壹部著作,更是楚國哲學第壹部著作 ,又是道家第壹部著作,可謂四個第壹。
熊成基:民主革命烈士,江蘇某泉(今江蘇江都)人。1904年入安徽練軍武備學堂學習,加入嶽王會,進行反清革命活動。1907年徐錫麟起義失敗後,流亡日本。1910年初,在哈爾濱謀刺清海軍大臣載旬,被捕後就義。
熊伯龍:清初無神論者,字次侯,號塞齋,別號鐘陵,漢陽(今屬湖北)人。歷國子監祭酒、內閣學士,熟悉西方天文算學,通佛學、魏晉玄學和宋明理學。曾編著《無何集》將王充《論衡》中駁斥讖緯神學的言論分類編排,從儒學立場對傳統宗教迷信進行了批判。他認為“天不故意造作”,“災異非天譴告”,人的生死是自然之道,人死不能為鬼神。
熊廷弼(1569或1573-1625):明湖廣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字飛百,萬歷進士。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任遼東經略。他召集流亡,整肅軍令,訓練部隊,加強防務,在職年余,後金軍不敢來攻。熹宗即位,魏忠賢專權,他被排擠去職。天啟元年(1621年),遼陽、沈陽失守,再任經略,與巡撫王化貞不和。次年王兵敗潰退,他同退入關,後為魏忠賢冤殺。
熊朋來:元朝文學家、音樂家,豫章(今南昌)人,宋鹹淳時進士。入元後,官至福清州(今福建福清)判官。能文,又通音律,尤善鼓瑟,著有《五經說》、《瑟譜》。 熊安生:北朝經學家,北學代表人物之壹,字植之,長樂阜城(今河北阜城東)人。通五經,精“三禮”,北齊時任國子博士。後入北周,武帝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宮露門學博士。不久即去世。他沿襲東漢儒家經說,撰有《周禮》、《禮記》、《孝經》諸義疏,皆劓。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輯有《禮記熊氏義疏》四卷。
熊賜履,字敬修,湖北孝感人,順治年間中進士,以剛直不阿、直言陳事出名。 清康熙初年,鰲拜輔佐康熙,擅作威福,專權跋扈。熊賜履不像有些人那樣趨炎附勢,助紂為虐,而是敢於向皇帝進諫,要求懲辦腐敗,矛頭直指鰲拜。他上書要求皇帝治貪倡廉,慎重地選擇輔弼大臣,不要受奸佞小人蒙蔽。要求皇帝不耽聲色,讀聖賢之書,修養德行,特別指出漢族官員在朝中不應過於遷就滿族官員,要朝夕獻策進諫。此疏壹上,鰲拜大怒,欲治熊賜履以妄言之罪,幸虧有皇帝保護才幸免於罪。後官至刑部尚書。 熊賜履曾主持經筵大典,為康熙講解儒家經典、為王之道。負責編修《太宗聖修》、《孝經衍義》、《明史》等官書,有多部著作。
熊慶來(1893-1969)是雲南彌勒縣人,中國現代數學的先驅,為中國數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熊雄(1892-1927) 江西宜豐縣芳溪下屋村人,1892年3月8日出生。1911年初,回南昌參加李烈鈞組建的江西新軍學生軍,投身於辛亥革命,又先後參加湖口"二次革命"、"護法戰爭"和"護國戰爭",1925年9月,熊雄與葉挺、聶榮臻等人被中共中央派至廣東革命根據地工作。熊雄任黃埔軍校政治總教職工官。後為黃埔軍校入伍生部第壹任政治部主任,1927年4月18日清晨,蔣介石發動"四、壹二"反革命政變之後第六天,便將熊雄秘密逮捕入獄;五月中旬又將其秘密殺害。閩西熊氏主要分布於永定,長汀,武平上杭幾個客家縣,其中又以永定為眾,不算外出人口,大概近萬,而湖雷壹鎮,便聚有7000余人。南宋之際,熊氏祖先就從寧化石壁村入汀,生活幾代後,壹後裔熊夢璋到今天湖雷上北開基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