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名/程
朗朗上口百家姓歌谣
趙 | 錢 | 孫 | 李 |
周 | 吳 | 鄭 | 王 |
馮 | 陳 | 褚 | 衛 |
蔣 | 沈 | 韓 | 楊 |
朱 | 秦 | 尤 | 許 |
何 | 呂 | 施 | 張 |
簡要介紹
【姓氏】:程
【內容】:程氏有兩支來源:相傳帝顓頊的孫子重負責掌管祭祀天上神靈,重的後裔在周朝時被封在程(今陜西鹹陽市東),建立程國,他的子孫稱為程氏。程氏還有壹支出自姬姓。春秋時期。晉國荀氏(周文王姬昌的後裔)的封地在程,他們的後代以封邑為氏,也稱為程氏。程顥、程頤,兄弟二人均為北宋哲學家、教育家,洛陽人。他們兩人早年拜周敦頤為師,後來成為北宋理學的奠基者,世稱“二程”。他們的學說後來被朱熹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
程姓在當今中國姓氏中排名第三十壹(700萬人),在臺灣排名第七十三。
程姓是古帝王顓頊的後代。顓頊的曾孫重黎,被帝嚳封為專門管理火種的官員,稱作祝融。重黎的子孫壹直擔任這個職務,並且在商朝的時候被封在程,建立了程國(洛陽的上程聚,在今孟津、偃師的交界處),為伯爵,史稱程伯(伯符,得氏始祖)。到周宣王的時候,程伯休父被召入朝做大司馬,改封在周都附近(鹹陽程邑),但休父的子孫從此確開始姓程(休父後裔有另姓司馬,司馬遷家族就是)。鹹陽、京兆壹帶等屬安定,休父之後多居此。其後程嬰仕晉平公, 有立趙孤之德, 被封忠誠君,封地在廣平郡(在河北邯鄲、雞澤壹帶)。
程姓還有另外壹個起源,是出自姬姓。周文王姬昌的後裔中有壹支智氏(晉六卿之壹),在韓、趙、魏三家分晉之前為避禍改姓荀。後來荀姓有壹派被封在程,他們用自己的封邑作為姓氏,也姓程,後裔主要在山西壹帶。
春秋時期,程姓主要在山西,河南,陜西發展,秦朝的時候,有程姓被遷到四川和浙江,漢代時又發展到江西,河北,山東,安徽等地,到三國時已經擴展到了廣東,甘肅,寧夏,內蒙古等地。元朝末期,程姓進入福建,清朝康熙年間,程姓發展到了臺灣。現在程姓主要居住地在河南和安徽,主要都是忠壯公後裔了!
世系:
壹 世 伯符
二 世 稟丁
三 世 仲壬
四 世 子臧
五 世 休父
六 世 仲辛
七 世 黑肱
八 世 君識
九 世 應
十 世 公龕
十壹世 撫
十二世 思陵
十三世 德貌
十四世 嬰
十五世 伯先
十六世 叔本
十七世 會
十八世 括
十九世 叔虎
二十世 景遂
二壹世 遠
二二世 瑋
二三世 愨
二四世 珍和
二五世 黑
二六世 整
二七世 元則
二八世 玄通
二九世 翔
三十世 泰
三壹世 康
三二世 君縉
三三世 文爽
三四世 孝寵
三五世 公似
三六世 炅
三七世 伯盛
三八世 奢
三九世 元昱
四十世 建
四壹世 曉
四二世 智徹
四三世 延
四四世 牧
四五世 元譚(新安壹世)
四六世 超(新安二世)
四七世 馮 (新安三世)
四八世 豐(新安四世)
四九世 景秀 (新安五世)
五十世 元政 (新安六世)
五壹世 寶雲 (新安七世)
五二世 法曉 (新安八世)
五三世 隱雋 (新安九世)
五四世 道樂 (新安十世)
五五世 次茂 (新安十壹世)
五六世 詧 (新安十二世)
五七世 寶惠 (新安十三世)
五八世 靈洗(忠壯公) (新安十四世)
五九世 文季 (新安十五世)
六十世 子響 (新安十六世)
六壹世 詡 (新安十七世)
六二世 公顥 (新安十八世)
六三世 絢 (新安十九世)
六四世 南金 (新安二十世)
六五世 元諫 (新安二十壹世)
六六世 季隨(新安二十二世)
六七世 繹 (新安二十三世)
六八世 昔範 (新安二十四世)
六九世 行褒 (新安二十五世)
七十世 纂 (新安二十六世)
七壹世 珍 (新安二十七世)
七二世 (新安二十八世)
咱,沚,渾,澈,澐,湘,淘,汾(簧墩八大房,後擴散到徽州各地)
河南“二程“也是忠壯公後裔,宋代“大程子”明道先生就有“忠壯公裔印章” ,表明自己對直系之祖程靈洗的認同。
郡望: 安定、廣平、京兆、東阿、新安
程氏文化,擇需而進!作為程姓的文化網絡,由於各方介入和支持,正不斷壯大.但目前,單壹地方性質網站已不能滿足要求.我們近期陸續開拓不同需求的網站(沒有商業目的),有程氏文化類;有家譜類;有地域性;也有永久性-----等,各有側重!請關心程氏文化並有興趣網友擇需而進,相互學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