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百家姓名/雷


朗朗上口百家姓歌谣

>> 点击查看完整《百家姓歌谣》

姓氏源流

姓氏:

數據:
  • 拼音:Léi
  • 百家姓排序:69
  • 人口比例:0.22%
  • 人數排名:88

雷(Léi)姓源出有三:

  • 出自方雷氏,炎帝神農氏的九世孫方雷之後,以國名為氏。據《元和姓纂》及《通誌·氏族略》所載,相傳方雷氏是炎帝神農氏的九世孫,因戰功被黃帝封於方山(在河南省中北部嵩山壹帶),建立諸侯國。其子孫以國名為氏,為復姓方雷氏,後又分為兩支,壹支姓方氏,壹支姓雷氏。
  • 出自黃帝有臣子名雷公,其後以祖名為氏。據《姓苑》所載,雷姓是個古老的姓氏。相傳黃帝有大臣雷公,是個名醫,精通醫術,曾與黃帝討論醫學理論。據《素問·著至教書論》說:“黃帝坐明堂,召雷公問之。”殷紂王有寵臣雷開。其後子孫以雷為氏。
  • 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數民族中有雷姓:
    • 據《姓氏考略》所載(下同),東漢末以及魏晉南北朝時期,有“潳山蠻”和“南安羌”改姓為雷。他們逐漸全盤漢化,再經過這麽長久的時間,現在根本已經與漢族成為壹體,再也分不出彼此了。
    • 金時女真人阿典氏,漢姓為雷。
    • 滿洲阿克占氏,改漢姓雷。
    • 景頗族春雷氏,漢姓為雷。
    • 基諾族布柯氏,漢姓為雷。
    • 今壯、苗、彜、瑤、水、阿昌、畬、羌、土家、蒙古、回等民族均有雷姓。

得姓始祖

方雷。炎帝神農氏的第九代孫名雷,黃帝伐蚩尤時,雙方激戰於涿鹿,雷奮勇殺敵,將生死置之度外,佐黃帝剿除蚩尤立下大功。戰爭勝利後,黃帝論功行賞,雷被封於方山(大致為今河南省葉縣南、方城縣東北壹帶),其族稱方雷氏,為古諸侯國之壹,方雷氏的後代有以國為氏者,稱雷姓。他們尊方雷為雷姓的得姓始祖。

遷徒分布

雷姓最初是以中原為其繁衍地,從周朝至秦朝的八百余年內,雷姓不顯於史,這大約是由於此期缺乏名人的緣故。上述的幾支雷姓,在早期的發展中各自獨立,界限分明,其中出自方雷氏部落的壹支,在後漢、三國時相繼出了雷義、雷同等著名人物。此期有資料表明,已有雷姓遷居於古時的楚漢之地,即今天的江西、湖北、安徽、四川等地。此後經過不斷地繁衍播遷,雷義、雷同的後代在晉朝時形成了今江西省境的壹大望族,史稱“雷姓豫章望”。後不斷向南北方擴散,其中,豫章人雷煥後裔有壹支遷往馮翊(今陜西省大荔),後來發展成為當地壹大名門望族,於是雷姓又有以“馮翊”為其郡望、堂號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雷姓在南北方都有新的發展,但均以馮翊、豫章為其主源,而且這兩支雷姓均各自獨立發展,直到隋唐以後,才因壹些特殊的原因,逐漸遷徒、發展、合流在壹起。唐宋以後,雷姓分布更加廣泛,如內蒙、廣東、陜西、四川、江西、湖南、廣西、山西均有雷姓人的身影。其中,遷徒至江南、嶺南的雷姓,有壹部分融入苗、瑤、彜、侗、畬、壯、黎、布依等族中,在瑤族、畬族中,雷姓都是大姓,他們有自己的族譜,還湧現出壹些有作為的人物。瑤族雷姓在廣西、湖南、廣東壹帶分布相當廣泛,如廣西臨桂、靈川、湖南城步等縣皆有,他們大多尊雷元祥為開基祖。當然,這是因為北方歷代兵連禍接,雷姓士族只好更多地繁衍於相對穩定的南方。明初洪武年間,雷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壹,被分遷於陜西、甘肅、湖南、山東、河南、河北等地。明中期以後,至清代中葉,雷姓分布更為廣泛,而且有部分人移居海外。

如今,雷姓在全國分布廣泛,尤以四川、湖北、陜西等省多此姓,三省雷姓約占全國漢族雷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三。

郡望堂號

郡望

  • 馮翊郡: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設置“左馮翊”的行政區,與“右扶風”、“京兆尹”合稱“就畿三輔”。三國改左馮翊置郡,治所在臨晉(今陜西省大荔)。北魏移治高陸(今陜西省高陵)。此支雷氏,其開基始祖為西晉雷煥之族的後裔。
  • 豫章郡:漢置豫章郡,治南昌(今江西省的省會),轄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後世所轄漸縮為南昌附近壹帶。又隋改南昌縣為豫章縣。唐後期改鐘陵縣,又改為南昌。

堂號

  • 謙讓堂:東漢雷義和同郡陳重是好友。太守舉陳重孝廉,陳重要讓給雷義,太守不允。刺史舉雷義茂才,雷義又要讓給陳重,刺史不聽,雷義遂裝瘋披發而去。
  • 雷姓的主要堂號還有:“馮翊堂”、“豫章堂”、“精易堂”等。

宗族特征

  • 歷史上,雷姓濟濟多才,近現代,更是如此,雷姓既有科學家、學者,又有軍政界的高級官員和英模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
  • 雷姓源於北,而盛於南,是典型的南方姓氏。
  • 字行輩份排列有序。據清光緒二十八年雷崇民纂《雷氏族譜》,河北永清雷姓壹支字行為:“安靖敬謹,翊運能來有,淵源永振強。”


歷史名人

  • 雷 義:鄱陽(今江西省波陽)人,東漢時名臣,官至侍禦史。與同郡人陳重情篤,被譽為交友的典範,人稱“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
  • 雷 學:南朝·宋時著名藥物學家,以著《雷公炮炙論》三卷著稱。其中有的制藥法,至今仍被沿用。著有《論合藥分劑料理法則》等。
  • 雷 煥:晉代天文學家。武帝時,鬥牛(星名)間常有紫氣。雷煥觀氣知豐城有寶劍。司空張華任其為豐城令,果於牢獄地基下掘得龍泉、太阿二劍。
  • 雷 震:(1897-1979)浙江省和興人,早年留學日本,畢業於日本京就帝國大學。回國後投身政治,歷任國民參政會副秘書長、“政治協商會議”秘書長、制憲國民大會代表兼副秘書長、行政院政務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等要職,與胡適等人創辦並主持《自由中國》半月刊,因其政治理念與國民黨威權體制南轅北轍、迥不相侔,成為統治當局的政治上最大的敵手,而遭致政治構陷,成為蔣介石的“階下囚”。雷震壹生懷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寫下戰後臺灣民主憲政發展史上不可磨滅的壹頁。本書作者以第壹手資料,透過雷震的風雨壹生,敘述壹代知識分子與民主政治的互動關系,並以其個人政治生命的沈浮及歷史背景為考量,著力表述這位骨鯁之士從堅守理念到付諸實踐的精神風貌,從而顯現出那個時代的變局及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真實的艱難處境……
  • 雷 淵:山西省渾源人,金代翰林院編修、監察禦史。彈核不避權貴,曾在蔡州杖殺貪官汙吏五百人,時號“雷半千”。
  • 雷 鋒:湖南省長沙人,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在遼寧撫順服役時,榮立過二、三等功各壹次,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職。毛澤東號召全國人民“向雷鋒同誌學習”。
  • 雷萬春:唐張巡偏將,安祿山部將圍攻雍丘,與張巡並力死守睢陽,他站在城上督戰,雷萬春面部中六箭,仍屹立城頭巍然不動,面不改色,使敵軍懷疑他是壹個木刻的人,後來探知原來是壹個真的人,令孤潮禁不住贊美張巡說:“向見雷將軍已知足下軍令矣!”最後,這位連敵人都贊美的勇將,終於與張巡同時死難,英名傳流千古,備受後人的尊敬。
  • 雷海青:唐代明皇時著名宮廷樂師,善彈琵琶,常入宮隨侍於唐明皇和江梅妃之側。安祿山攻入長安(今洛陽),數百名梨園弟子皆為俘虜,雷海青擲樂器於池,以示抗拒,被殺。
  • 雷萬興:潮州(今廣東省潮安)人,唐代山越首領,與同族藍奉高等先後領導閩南、粵東山越人民反抗唐朝的殘暴統治,持續了四十余年。
  • 雷德驤:北宋同州郃陽(今陜西省合陽)人,歷任屯田員外郎、判大理寺,曾被趙普罷職,後趙普出鎮河陽,驤復戶部侍郎,旋趙普又入相,驤復遭降黜。
  • 雷三益:清流(今屬福建省)人,南宋勇士。與三子雷丙、雷戊、雷庚壹同入文天祥部,父子四人英勇剛烈,全部戰死沙場。
  • 雷潤德:建安(今福建省建甌)人,元代學者,與其子雷機、雷洪、雷杭俱精於易理,有《周易》註解,世人稱為“雷門易”
  • 雷發達:字明所(1619-1693),江西省建昌(今永修)人,明末清初建築工匠。曾參與過北京故宮太和殿等工程的重建,其代也繼承其業,在工部樣房主持宮廷的營造工作達二百余年,圓明園和頤和園中大部分建築均為雷氏設計,有“樣式雷”之稱。
  • 雷以鍼:湖北省鹹寧人,清道光進士,太平軍起,奉辦江北大營軍務,在揚州創辦厘金,以後各省效尤,致使政府財政收入大增。如不是他推行錢江創設的“厘金制”,清廷糧餉無著,恐早被太平天國傾覆了。雷以鍼因而聲名大噪,後又授陜西省按察使等職,顯達壹時。著有《大學解讀》、《經傳雜記》等。
  • 雷學泣:順天通州(今北京市通縣)人,清代學者。曾整理《竹書經年》,著有《夏小正經傳考》、《夏小正本義》、《校輯世本》、《古今天象考》等。
  • 雷補同:江蘇省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清代大臣,1907年擢升右丞,旋任出使奧地利國大臣。與奧地利外交部蹉商,同意中國選派通曉德法文的學生前往學習。
  • 雷鐵崖:四川省自貢人,著名的革命鼓動家和南社詩人。原名昭性(1873-1920),字澤皆,後改詟皆,入同盟會後署名鐵崖,曾介紹王雲五、楊杏佛、胡適之入同盟會,並任孫中山臨時大總統秘書。另還創辦《鵑聲》、《四川》等革命刊物,在海外主持《光華日報》宣傳革命。
  • 雷經天:廣西省南寧市人,著名中共黨員,參加過南昌、廣州起義和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後任陜甘寧邊區高等法院院長。建國後,任最高人民法院中南分院院長等職。
  • 雷潔瓊:廣東省臺山人,1945年參與發起成立中國民主促進會,成為該黨派的第壹位女發起人,後曾任民進副主席,為當代著名婦女活動家。

參考資料

關于“百家姓名/雷”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