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百家姓名/竇" 修訂間的差異


 
行 1: 行 1:
 +
{{百家姓名/內容頂部}}
 +
{{百家姓名/數據
 +
|姓氏=竇
 +
|拼音=Dòu
 +
|百家姓=39
 +
|人口=%
 +
|排名=
 +
}}
 +
 +
== 姓氏源流 ==
 +
 +
竇(Dòu 竇)姓源出有四:
 +
 +
# 出自似姓,為夏帝少康之後,以地名為氏。據《風俗演義》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風俗通》和《尚友錄》等所載,上古夏帝太康在位時,荒廢政事,不理民情,沈湎於遊樂田獵,遠去洛水的南面打獵,他的五個弟弟和後絡也跟隨去。這時,有窮國的君主羿由於人們不能忍受太康這種所作所為,就在黃河北岸抵禦太康回國。太康的五個弟弟和他們的母親(即後緡),就到洛水轉彎流進黃河的地方去躲避和等候太康,等了100多天,不見太康回來,他們也被有窮國人發現管制起來了。這時,後緡懷孕臨近產期,就逃出自竇(洞穴地名),奔歸有仍,生下少康。太康失位後,弟中康(壹作仲康)繼位;中康死後,子帝相繼位;帝相死後,子少康繼位。大概為了紀念祖上這個歷史事件,少康就給他留居有仍的抒、寵兩個兒子姓竇,世代相傳姓竇,形成竇氏。
 +
# 出自古代氐族姓氏有竇氏,分布在今陜西、甘肅、四川壹帶。據《魏誌》載有氐王竇茂。
 +
# 出自少數民族被賜改竇氏。據《通誌·氏族略》載,有鮮卑族賜姓沒鹿回氏、紇豆陵氏,後魏孝文改為竇氏。
 +
# 出自戰國時魏國有竇公,其後代簡改為竇氏。5、出自周穆王賜皇後氏族為竇氏,參考文獻《穆天子傳奇》
 +
 +
=== 得姓始祖 ===
 +
 +
'''少康'''。根據《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竇姓出自似姓,相傳夏後氏帝相失國後,他的妃子(原為有仍氏人),逃出自竇,投奔娘家有仍氏,生子曰少康,留居有仍遂為竇氏。關於此事,在《風俗通》和《尚友錄》上也有記載。竇氏的始祖少康得姓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古老的姓氏之壹。有仍是竇氏的最早發源地,也是古時的國名,這個地方在今山東省濟寧市壹帶。故竇氏後人奉少康為竇姓的得姓始祖。
 +
 +
=== 遷徒分布 ===
 +
 +
竇姓在大陸與臺灣均未列入前壹百大姓。
 +
 +
竇姓起源於今山東濟寧壹帶,歷商周兩代,竇姓漸離開祖居之地,春秋時晉有大夫竇抽,其食邑在今太原城北古城村壹帶,戰國時魏有竇公,可見在先秦時期,竇姓已有落籍今山西、河南之地者。
 +
 +
* 秦漢之際,竇姓已在今山東觀城以及河北武邑間地的觀津壹帶落籍,文景之治時,此間出了壹位竇皇後,她貴為文帝皇後,景帝母後,壹人得道,雞犬升天,其父兄等俱封為列侯,長兄竇長君子竇彭祖封為南皮侯,弟竇廣國封章武侯,連死去的父親也得已封侯,堂兄竇世的兒子竇嬰位至宰相,名震天下。
 +
*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竇姓遍及黃河中下遊諸省,並有壹支竇姓遷居今遼寧北部和北京壹帶。
 +
* 隋唐兩代,竇姓依舊昌盛不衰,名人輩出,僅唐代竇姓即出了宰相六名。唐末五代時,竇姓南遷者始漸多起來,他們播遷於今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湖南等地。
 +
* 南宋偏安江南後,竇姓在南部省份的分布區域漸廣。
 +
* 明初,山西竇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壹,被分遷於山東、江蘇、浙江、河北、河南、天津等地。歷有清壹代,竇姓在全國分布愈廣。
 +
* 如今,竇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江蘇多此姓,約占全國漢族竇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壹。
  
{{百家姓名/內容頂部}}
+
== 郡望堂號 ==
 +
 
 +
'''郡望'''
 +
 
 +
據《風俗通》記載:“夏帝相遭有窮氏之難,其妃方娠,逃出自竇,而生少康,其後氏焉”。望出扶風、清河、河南。
 +
 
 +
* 扶風郡:後漢漢武帝置右扶風,為三輔之壹。治所現在陜西省鹹陽市。三國曹魏時改右扶風為扶風郡,治槐裏(今陜西省興平東南)。隋唐扶風郡即岐州。
 +
* 河南郡:漢市帝置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陽(在今河南省洛陽市壹帶)。隋有豫州河南郡,唐為洛州河南府,轄境都遠小於漢河南郡。元為路,明為府。
 +
* 清河郡:漢清河郡治清陽(今河北省清河東南)。東漢清河國治甘陵(今山東省臨清東)。歷代均置。北齊移治武城(今清河西北)。隋治清河,即今清河。隋唐為貝州清河郡。
 +
 
 +
'''堂號'''
 +
 
 +
* 竇姓的主要堂號有:“世和堂”、“承恩堂”等。
 +
 
 +
== 字輩特征 ==
 +
 
 +
'''字輩'''
 +
 
 +
* 某支竇氏派語:鳴仲臨稟陽,庚誦扈猛敷,融穆嘉萬章,統賓他勤真,朗祜嚴略嶽,毅照彥德懷。
 +
* 江蘇徐州竇氏派語:老派:玉勝景恒寶,廣公文慶德。續派:吉厚存仁,本之百世,復中在道,佑爾萬年。
 +
 
 +
'''特征'''
 +
 
 +
* 竇姓人才蔚盛,世代簪纓相繼,甲第連綿。
 +
* 竇姓在兩漢以及隋唐兩代可謂名聞遐邇,聲震天下。
 +
* 竇姓多皇親國戚。
 +
 
 +
== 相關名人 ==
  
【姓氏】:竇
+
* 竇嬰:西漢大臣。字王孫(公元前?-公元前131),觀津(今河北省衡水東)人。
 +
* 竇融:字周公(公元前16年-公元62年),扶風平陵(今陜西省鹹陽西北)人,世代仕官河西。
 +
* 竇威:字文蔚,漢代扶風平陵(今陜西省鹹陽西北)人,太穆皇後從父兄也。
 +
* 竇憲:字伯度。東漢扶風平陵(今陜西省鹹陽西北)人。
 +
* 竇武:字遊平(?-168),扶風平陵(今陜西省鹹陽西北)人。
 +
* 竇鞏:字友封(772或773-831或832),唐扶風平陵人。竇庠弟。
 +
* 竇蘋:字之野,生卒年不詳,生活在北宋仁宗時代。
 +
* 竇默:字子聲(1196-1280),初名傑,又字漢卿,元代廣平府肥鄉縣興教鄉人(現邯鄲市肥鄉縣)。
 +
* 竇太後:中華帝國黃老學派的最後壹個代表人物,名漪(公元前205-公元前135),河北清河郡觀津人。
 +
* 竇建德:隋朝漳南人。聚眾起事,據河北諸郡,稱夏王,建號五鳳。    
 +
* 竇燕山:名禹鈞,號燕山。後周漁陽人。
 +
* 竇叔向:字遺直,京兆(今陜西省扶風)人。
 +
* 竇漢卿:金代有醫學家。名默。廣平肥鄉人,曾官居太師,故世稱竇太師。
  
【內容】:竇源出於姒姓。夏帝相的時候,東方諸侯國有窮氏起兵佔領了夏朝的國都,將帝相殺死。帝相的王后緡是有仍氏國君的女兒,當時正懷著身孕。她為了躲避追殺,從一個牆竇(即牆洞)裏逃了出去,躲回了娘家-有仍氏國,不久便生下了兒子少康。少康長大後,繼承父業,又重新恢復了夏朝的統治。少康有兩個兒子,大兒子繼承了帝位,小兒子留在有仍氏國。少康為了紀念母親從竇中逃出,就賜小兒子姓竇,小兒子的子孫便稱為竇氏。竇固,東漢大臣,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北)人。漢明帝時,他與騎都尉耿忠率兵12000騎,出酒泉塞至天山擊北匈奴呼衍王
+
== 參考資料 ==
  
【序號】:520
+
*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65354.htm 竇姓]
 +
* 互動百科:[http://www.hudong.com/wiki/%E7%AA%A6%E5%A7%93 竇姓]
 +
*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cn/%E7%AA%A6%E5%A7%93 竇姓]
  
 
{{百家姓名/內容底部}}
 
{{百家姓名/內容底部}}
 
[[Category:百家姓名]]
 

於 2016年8月12日 (五) 08:00 的修訂

朗朗上口百家姓歌谣

>> 点击查看完整《百家姓歌谣》

姓氏:

數據:
  • 拼音:Dòu
  • 百家姓排序:39
  • 人口比例:%
  • 人數排名:

姓氏源流

竇(Dòu 竇)姓源出有四:

  1. 出自似姓,為夏帝少康之後,以地名為氏。據《風俗演義》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風俗通》和《尚友錄》等所載,上古夏帝太康在位時,荒廢政事,不理民情,沈湎於遊樂田獵,遠去洛水的南面打獵,他的五個弟弟和後絡也跟隨去。這時,有窮國的君主羿由於人們不能忍受太康這種所作所為,就在黃河北岸抵禦太康回國。太康的五個弟弟和他們的母親(即後緡),就到洛水轉彎流進黃河的地方去躲避和等候太康,等了100多天,不見太康回來,他們也被有窮國人發現管制起來了。這時,後緡懷孕臨近產期,就逃出自竇(洞穴地名),奔歸有仍,生下少康。太康失位後,弟中康(壹作仲康)繼位;中康死後,子帝相繼位;帝相死後,子少康繼位。大概為了紀念祖上這個歷史事件,少康就給他留居有仍的抒、寵兩個兒子姓竇,世代相傳姓竇,形成竇氏。
  2. 出自古代氐族姓氏有竇氏,分布在今陜西、甘肅、四川壹帶。據《魏誌》載有氐王竇茂。
  3. 出自少數民族被賜改竇氏。據《通誌·氏族略》載,有鮮卑族賜姓沒鹿回氏、紇豆陵氏,後魏孝文改為竇氏。
  4. 出自戰國時魏國有竇公,其後代簡改為竇氏。5、出自周穆王賜皇後氏族為竇氏,參考文獻《穆天子傳奇》

得姓始祖

少康。根據《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竇姓出自似姓,相傳夏後氏帝相失國後,他的妃子(原為有仍氏人),逃出自竇,投奔娘家有仍氏,生子曰少康,留居有仍遂為竇氏。關於此事,在《風俗通》和《尚友錄》上也有記載。竇氏的始祖少康得姓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古老的姓氏之壹。有仍是竇氏的最早發源地,也是古時的國名,這個地方在今山東省濟寧市壹帶。故竇氏後人奉少康為竇姓的得姓始祖。

遷徒分布

竇姓在大陸與臺灣均未列入前壹百大姓。

竇姓起源於今山東濟寧壹帶,歷商周兩代,竇姓漸離開祖居之地,春秋時晉有大夫竇抽,其食邑在今太原城北古城村壹帶,戰國時魏有竇公,可見在先秦時期,竇姓已有落籍今山西、河南之地者。

  • 秦漢之際,竇姓已在今山東觀城以及河北武邑間地的觀津壹帶落籍,文景之治時,此間出了壹位竇皇後,她貴為文帝皇後,景帝母後,壹人得道,雞犬升天,其父兄等俱封為列侯,長兄竇長君子竇彭祖封為南皮侯,弟竇廣國封章武侯,連死去的父親也得已封侯,堂兄竇世的兒子竇嬰位至宰相,名震天下。
  •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竇姓遍及黃河中下遊諸省,並有壹支竇姓遷居今遼寧北部和北京壹帶。
  • 隋唐兩代,竇姓依舊昌盛不衰,名人輩出,僅唐代竇姓即出了宰相六名。唐末五代時,竇姓南遷者始漸多起來,他們播遷於今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湖南等地。
  • 南宋偏安江南後,竇姓在南部省份的分布區域漸廣。
  • 明初,山西竇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壹,被分遷於山東、江蘇、浙江、河北、河南、天津等地。歷有清壹代,竇姓在全國分布愈廣。
  • 如今,竇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江蘇多此姓,約占全國漢族竇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壹。

郡望堂號

郡望

據《風俗通》記載:“夏帝相遭有窮氏之難,其妃方娠,逃出自竇,而生少康,其後氏焉”。望出扶風、清河、河南。

  • 扶風郡:後漢漢武帝置右扶風,為三輔之壹。治所現在陜西省鹹陽市。三國曹魏時改右扶風為扶風郡,治槐裏(今陜西省興平東南)。隋唐扶風郡即岐州。
  • 河南郡:漢市帝置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陽(在今河南省洛陽市壹帶)。隋有豫州河南郡,唐為洛州河南府,轄境都遠小於漢河南郡。元為路,明為府。
  • 清河郡:漢清河郡治清陽(今河北省清河東南)。東漢清河國治甘陵(今山東省臨清東)。歷代均置。北齊移治武城(今清河西北)。隋治清河,即今清河。隋唐為貝州清河郡。

堂號

  • 竇姓的主要堂號有:“世和堂”、“承恩堂”等。

字輩特征

字輩

  • 某支竇氏派語:鳴仲臨稟陽,庚誦扈猛敷,融穆嘉萬章,統賓他勤真,朗祜嚴略嶽,毅照彥德懷。
  • 江蘇徐州竇氏派語:老派:玉勝景恒寶,廣公文慶德。續派:吉厚存仁,本之百世,復中在道,佑爾萬年。

特征

  • 竇姓人才蔚盛,世代簪纓相繼,甲第連綿。
  • 竇姓在兩漢以及隋唐兩代可謂名聞遐邇,聲震天下。
  • 竇姓多皇親國戚。

相關名人

  • 竇嬰:西漢大臣。字王孫(公元前?-公元前131),觀津(今河北省衡水東)人。
  • 竇融:字周公(公元前16年-公元62年),扶風平陵(今陜西省鹹陽西北)人,世代仕官河西。
  • 竇威:字文蔚,漢代扶風平陵(今陜西省鹹陽西北)人,太穆皇後從父兄也。
  • 竇憲:字伯度。東漢扶風平陵(今陜西省鹹陽西北)人。
  • 竇武:字遊平(?-168),扶風平陵(今陜西省鹹陽西北)人。
  • 竇鞏:字友封(772或773-831或832),唐扶風平陵人。竇庠弟。
  • 竇蘋:字之野,生卒年不詳,生活在北宋仁宗時代。
  • 竇默:字子聲(1196-1280),初名傑,又字漢卿,元代廣平府肥鄉縣興教鄉人(現邯鄲市肥鄉縣)。
  • 竇太後:中華帝國黃老學派的最後壹個代表人物,名漪(公元前205-公元前135),河北清河郡觀津人。
  • 竇建德:隋朝漳南人。聚眾起事,據河北諸郡,稱夏王,建號五鳳。   
  • 竇燕山:名禹鈞,號燕山。後周漁陽人。
  • 竇叔向:字遺直,京兆(今陜西省扶風)人。
  • 竇漢卿:金代有醫學家。名默。廣平肥鄉人,曾官居太師,故世稱竇太師。

參考資料

關于“百家姓名/竇”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